作為中國共產黨較早開展革命活動的地區(qū)之一,常熟市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孕育出軍民魚水情深的“沙家浜精神”。立足于這一“紅色富礦”,沙家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教育活動和地方特色資源充分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推出多種紅色培訓活動,用真人、真事把歷史“講活”,讓黨員干部真正愛讀歷史、讀懂歷史,讓紅色基因融入黨員干部的血脈。
創(chuàng)新表達
立體化講好紅色故事
“照壁上的題詞是1990年5月,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葉飛故地重游,在沙家浜蘆葦蕩邊回憶起當年戰(zhàn)斗情景,無限感慨,揮筆寫下的,告訴了我們沙家浜的意義……”在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的照壁面前,講師洪力正在向來自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的黨員干部講述發(fā)生在蘆葦蕩的紅色故事。當天共有來自江蘇、山東、安徽、四川4個地方的9批學習隊伍在這里開展培訓活動。
從照壁、瞻仰廣場到春來茶館,再到后方醫(yī)院、鮑家漁村等現(xiàn)場教學點,沙家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每個教學點配備有10—20分鐘的“微黨課”。每每聽完“微黨課”,學員們無一不被那段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所鼓舞,更為當?shù)剀娒窆餐谷盏氖论E所感動。
沙家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著豐富的紅色培訓資源,如何用好資源優(yōu)勢,在更大范圍內吸引學員參加培訓?答案是,繼續(xù)深入挖掘紅色歷史,創(chuàng)新表達方式,把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講好。
為此,沙家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斷深化課題研究,加強師資團隊建設:與江蘇蘇州干部學院、恩來干部學院、鹽城新四軍干部學院、雨花臺干部學院以及周邊縣市黨校均保持良好師資聯(lián)動;與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蘇州大學、常州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高校長期保持互動合作。目前,沙家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擁有理論課程超過300堂,授課教師團隊由黨校高校講師、黨史專家、行業(yè)專家組成。同時,沙家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靜態(tài)授課和動態(tài)表演相結合,將革命烈士朱凡、任天石的故事編排成《革命人生的三次選擇》《一棵梧桐樹》等情景式文藝黨課;打造《紅色心聲》系列欄目,形成云課堂品牌;成立文史小組,陸續(xù)拍攝《紅色印記·蘆蕩烽火》《革命文物說》等紀錄片,成為教學獨家資料。
此前,上海華東師范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周心亦來到沙家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加了為期3天的中青年骨干培訓班。其中,有一項培訓項目就是《春來謎局》沉浸式劇本體驗。在體驗過程中,周心亦變身“送信的百姓”,通過參加游戲獲取線索,尋找“接頭人”,并把重要情報傳遞給新四軍。這一次沉浸式劇本體驗,仿佛讓周心亦回到了新四軍戰(zhàn)士與當?shù)匕傩展餐谷盏墓廨x歲月。
近年來,沙家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船行戰(zhàn)地”“埋鍋造飯”“劇本體驗”“濕地研學”“國防射擊”“京劇學唱”“船拳教學”等一系列內容與培訓緊密結合,讓培訓更加生動直觀,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深挖資源
多角度豐富課程體系
翻開沙家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培訓課程手冊,除了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等時政課程和“賡續(xù)沙家浜”“初心常熟”“重走江抗路”等紅色黨史類課程之外,還增加了涉及鄉(xiāng)村振興、高質量發(fā)展、基層治理等多個主題的新課程,目前已形成樣板課程14套,并可以根據(jù)黨員干部需求量身定制。
據(jù)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構建更加合理、更具常熟特色的課程結構,實現(xiàn)培訓內容從零散化到體系化的轉變,沙家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正不斷整合資源,創(chuàng)新打造“紅色+”新課程。
多元的課程體系,需要強大的資源儲備作支撐。因此,沙家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斷擴充不同類型點位庫,將新課程教學點位充分鏈接省內外資源,形成近160處合作點,有效滿足不同主題、不同黨員的培訓需求。同時,沙家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立足常熟及蘇南周邊的城市特質,串聯(lián)起當?shù)馗靼鍓K的優(yōu)勢。例如,結合自然稟賦與生態(tài)保護,推出“踐行‘兩山論’幸福新常熟”的課程;結合蘇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經驗和特色優(yōu)勢,打造“蘇州經濟三大法寶”“聚焦常熟高精尖”等課程……針對不同層次、類別的培訓對象以及差異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形成“革命根據(jù)地+經濟新高地”“歷史文化名城+新時代高質量發(fā)展”“紅色底蘊城市+國際濕地城市”等概念性課程。
據(jù)了解,沙家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課程資源的優(yōu)化轉型為紅色培訓的進一步發(fā)展打開了新空間。2023年,沙家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待學員超過5萬人次,培訓的覆蓋力、影響力正持續(xù)提高。
(摘編自《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