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作為一種重要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夠幫助幼兒提高生活與學習效率、加快入學適應,并為其終身發(fā)展奠基。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法,深入了解幼兒時間管理能力的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幼兒園時間管理教育的問題。借助行動研究法,筆者開展兩次課程實踐,生成科學、有效的時間管理教育課程方案,推進時間管理教育園本課程建設。
一、入學準備導向的幼兒時間管理課程建設提出的原因
(一)時間管理能力弱是一年級新生入學適應難的重要因素
在一年級新生的“小幼銜接課程”或“入學攻略”中,總繞不開“時間管理”這個重要話題。時間管理能力甚至被認為是入學準備的必備能力之一。從孩子的角度看,缺乏時間管理能力會影響其上課的專注度和信息的接收度,影響學業(yè)成績;作業(yè)拖延導致其放松與睡眠時間減少,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做事磨蹭表現(xiàn)出來的自理能力差、不遵守班級紀律等問題會降低成人和同伴對孩子的評價,打擊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因此,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形成一定的時間管理能力,對提升孩子的入學適應能力,幫助孩子順利過渡到小學具有重要作用。
(二)幼兒園忽視對幼兒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課程建設滯后
長期以來,時間管理教育被認為是上小學以后的事情。這一觀念使得幼兒園在時間管理課程研究上長期缺位,孩子們在幼兒期錯失了接受時間管理教育的良好機會。從課程內容上看,通過對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分析發(fā)現(xiàn),幼兒園重視幼小銜接工作,并且建構了專門的幼小銜接課程,但有關時間管理的課程內容少,且分散地、片段式地嵌套在幼小銜接大課程中,沒有形成自己的內容體系。從課程目標上看,一些有關時間教育的活動,如認識鐘表、日歷等是單純地為了讓幼兒認識時間,為數(shù)學學習做準備,而非讓幼兒在認識時間的基礎上,計劃自己的行動內容和順序,監(jiān)控并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方式,做良好的自我管理者。
二、入學準備導向的幼兒時間管理課程建設依據(jù)
(一)元認知理論為課程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持
元認知理論幫助解決了“能否在幼兒期開展時間管理教育”的關鍵問題。幼兒期是發(fā)展時間管理能力的奠基時期,心理學中元認知的理論能夠證明幼兒具有時間管理的生理發(fā)育基礎。弗拉威爾認為,所謂的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是反映和調節(jié)認知活動的任一方面的知識或認知活動。學前期幼兒的元認知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和能力,并且能對自己要做的事情進行主動的監(jiān)控和調節(jié)。時間管理能力正是幼兒元認知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時間管理能力中的時間監(jiān)控觀和時間效能感,正與元認知監(jiān)控和元認知體驗緊密聯(lián)系。
(二)時間管理相關研究為課程建設提供了框架支持
時間管理相關研究幫助解決了“如何搭建課程框架和選擇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問題。
本研究借鑒張小瑞(2021)的研究,并結合心理學、教育學的觀點,將幼兒的時間管理能力定義為幼兒能夠對自己的時間進行合理安排與控制的個性心理特征。它包含了時間認知、時間監(jiān)控觀和時間效能感3個方面。時間認知包含了幼兒對時序、時點、時距和習用時的認識和掌握,時間監(jiān)控觀是指幼兒利用時間和運籌的觀念和能力,時間效能感是指幼兒對自己利用和運籌時間的信念與預期。
三、入學準備導向的幼兒時間管理課程建設路徑
本課程采用了行動研究的路徑,課程建設的主要步驟如下圖所示。
一是確定課程目標。通過行動研究,生成科學、有效的時間管理教育課程方案,推進時間管理教育園本課程建設。通過多樣化的時間管理教育內容和方法研究,提升幼兒的時間管理能力,增強幼兒自主性、計劃性,促進幼兒向小學順利過渡。在課程實踐和引領中,改進教師和家長對幼兒時間管理教育的認識,探索時間管理教育的有效內容和途徑。
二是篩選課程方案。我們發(fā)動全園智慧,開展“時間管理課程方案征集活動”,共收集了40篇原創(chuàng)方案;對方案進行分類、合并、刪減和補充;將40篇活動方案按照“時間管理”的3個維度梳理成3個板塊;將重復性、同質性課程進行合并,將游戲性和互動性不強、內容與要求不符的活動方案進行刪除,并補充操作性、體驗性強的活動,形成初步的課程方案。
三是實施課程方案。我們選取了一所鄭州市公辦S幼兒園的9個大班346名幼兒開展時間管理課程實踐。課程開展時間為大班下學期,為期4個月。
四是評價和改進課程方案。第一輪課程實施后,為了檢驗課程效果,筆者采用了《幼兒時間管理能力調查問卷》對幼兒的時間管理能力進行調查。該問卷借鑒了張小瑞(2021)對幼兒時間管理能力的劃分標準,并根據(jù)《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指導要點和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改編,問卷的信效度良好(信度:0.924。效度:0.914)。
結果顯示,課程實施后幼兒的時間管理能力較開展之前有了顯著提升(P<0.05)。這證明了該課程在培養(yǎng)幼兒的時間管理能力上具有顯著成效,如下表所示。
課程實施前后,幼兒時間管理能力的差異性檢驗(注:***表示顯著性效果最強)
調查還發(fā)現(xiàn)幼兒的時間管理能力還存在一些薄弱項:在時間認知中,幼兒“估計活動耗時”的得分低。在時間監(jiān)控觀中,幼兒“做事拖沓”和“計劃易中斷”的得分低。在時間效能感中,幼兒“知道時間珍貴”和“調整計劃”的得分低。我們增設相關內容,調整方案再次實施。
五是再次實施課程方案。第二次課程實踐仍然在S園,筆者選取了該園7個大班236名幼兒。課程開展時間為大班上學期,為期5個月。
六是確定最終課程方案。第二輪課程實施后,再次發(fā)放問卷。結果顯示,幼兒在時間管理各維度的得分均高于第一輪實踐。幼兒時間管理能力的發(fā)展較第一次更好。經(jīng)過兩輪實踐,幼兒時間課程方案最終確定。
四、入學準備導向的幼兒時間管理課程建設教育建議
一是建立課題教研機制不松懈。教研是課程順利開展和落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時間管理課程教研中,要做到有主題、有目標、有計劃、有反思,使組織實施課程的教師對課程的核心經(jīng)驗有一致的理解和把握,不偏離方向,從而有力保證課程的有效性。
二是把握課程評價是關鍵。課程評價有助于了解幼兒對時間管理課程的學習情況和掌握程度,從而調整教學策略,確保課程內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課程評價有助于發(fā)現(xiàn)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這些問題和不足是改進課程的寶貴依據(jù),教師可以根據(jù)評價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和優(yōu)化,使課程更加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需求。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2年度專項課題“入學準備導向的幼兒時間管理課程研究”的成果。課題批準號:2022YZX014)
(責編 王冠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