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降低新疆雜交杏李的裂果率,提高果實品質與產(chǎn)量,為完善新疆雜交杏李的科學高效栽培技術提供參考?!痉椒ā客ㄟ^設置采前3 個灌水時間(采前24 d、采前17 d、采前10 d)和2 個灌水量(每小區(qū)80、120 m3)及對照處理,分析采前水分處理對果實裂果率及品質的影響,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各處理的果實品質進行綜合評價,探究雜交杏李‘風味皇后’適宜的灌水時間及灌水量?!窘Y果】裂果率與果實含水量、土壤含水量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524、0.489;與細胞壁含量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509;與果皮鈣含量和果肉鈣含量極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703、-0.607。缺鈣和細胞壁含量低容易引起裂果。果皮鈣含量與裂果率的直接通徑系數(shù)最大,土壤含水量與裂果率的間接通徑系數(shù)最大。主成分分析結果表明,對第1 主成分貢獻率值較大的指標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鈣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對第2 主成分貢獻率值較大的指標為維生素C 含量、纖維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對第3 主成分貢獻率值較大的為游離脯氨酸含量、纖維素含量、鈣含量。3 個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為91.917%?!窘Y論】采前24 d 灌水80 m3 處理下果實品質最優(yōu),綜合得分為2.01 分,裂果率最低(26%)。
關鍵詞:雜交杏李;采前水分處理;裂果率;果實品質
中圖分類號:S66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8981(2024)02—0081—10
雜交杏李Prunus domestica×armeniaca 是美國育種專家經(jīng)過70 年潛心研究,通過將優(yōu)質杏、李多次種間雜交培育出來的。其果實兼具杏的香味與李子的甜味,為新興珍稀高檔精品水果,市場前景較好[1]。杏李品種‘風味皇后’中李基因占75%[2],果實扁圓形或近圓形,成熟后整個果皮橘黃色,果肉橘黃色、質地細、離核、粗纖維少、果汁多、味極甜、香氣濃,品質極佳[3]。目前,新疆阿克蘇地區(qū)‘風味皇后’栽植面積約為200 hm2。從市場容量、經(jīng)濟效益和適生區(qū)域來看,發(fā)展‘風味皇后’的前景7WZ5Aw0Zm6q5ejiKsGoPBw==十分廣闊[4]。但是相對于雜交杏李的其他品種,‘風味皇后’的裂果現(xiàn)象較為普遍,影響果實外觀,果實品質下降,造成減產(chǎn),因此生產(chǎn)中農(nóng)戶不愿選擇該品種。
許多果實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存在裂果的現(xiàn)象,即果面出現(xiàn)條紋狀崩裂或開裂現(xiàn)象,尤其是在果實轉色期和果實迅速膨大期,如荔枝[5]、蜜柚[6]、柑橘[7]、桃[8]、梨[9]、葡萄[10]、李子[11]、櫻桃[12]、棗[13] 等。發(fā)生裂果的原因有2 個方面:果實處于成熟期時,遇到連續(xù)降雨天氣或者不合理的灌溉,會造成果面開裂,果肉外露[14];裂果也屬于生理失調病癥,礦質營養(yǎng)缺乏會引起生理失調,礦質營養(yǎng)富集也會導致生理失調[15]。因此,探究水分及礦質元素對裂果率及果實品質的影響是近幾年研究的熱點。周洲[16] 的研究結果表明,土壤質地、輕微的土壤濕度變化會改變果實的生長模式,并導致果實裂開。根據(jù)劉磊等[17] 的研究結果,果實在接近成熟前,只要保持土壤濕度適中,就能有效預防石榴的裂果。高冬華[18] 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土壤含水量高的情況下,果實容易出現(xiàn)裂紋,體積增大,有機酸和蔗糖含量較高,而果實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低,一些其他指標也會有波動。
阿克蘇地區(qū)‘風味皇后’栽植區(qū)的水肥管理較為粗放,灌水方式以大水漫灌為主,通常是有水則澆,無水則不澆,水多則多澆,水少則少澆,每次灌溉量為900 ~ 1 800 m3/hm2。本研究中探究了采前水分處理對果實裂果率及果實品質的影響,及‘風味皇后’適宜的灌水時間和灌水量,旨在降低果實裂果率,為提高果實品質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新疆阿克蘇地區(qū)溫宿縣的新疆佳木果樹學國家長期科研基地(80°32′E,41°15N),海拔1 103.80 m。該地區(qū)屬大陸性暖溫帶干旱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多晴少雨,光照充足,空氣干燥。年平均氣溫10.10 ℃,年平均降水量65.40 mm,年平均無霜期185 d[19]。園區(qū)面積為1.533 hm2,該園區(qū)土壤為砂壤土,土層深厚,腐殖質和有機質含量較高,有機質含量為30.28 μg/kg,堿解氮含量為16.79 μg/g,速效磷含量為79.00 mg/kg,速效鉀含量為82.10 mg/kg,pH 為7.90,試驗地田間持水量為20.4%。
1.2 材 料
以5 年生雜交杏李‘風味皇后’為研究對象,株行距3 m×4 m,平均樹高3.14 m,平均地徑5.13 cm,平均冠幅3.10 m,生長發(fā)育良好且無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