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明確指出,英語新課標圍繞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確定課程目標,旨在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發(fā)展語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識、提升思維品質、提高學習能力。這些核心素養(yǎng)相互滲透,融合互動,協(xié)同發(fā)展。做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兼班主任,如何實現(xiàn)英語教學和德育的完美結合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內容
2024年改版后的七年級初中英語教材不僅包含豐富的語言知識,還蘊含著深刻的德育思想。英語教師兼班主任,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如愛國主義、友愛互助、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等主題。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理解并踐行這些道德準則,使他們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二、創(chuàng)設輕松的英語德育情境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fā)起來了,那學校所規(guī)定的功課,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币虼?,教師不斷創(chuàng)設英語教學情境,改進英語教學方法,更新英語教學手段,對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形成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和科學態(tài)度,使學生享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讓學生充滿興趣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愿意張口說英語的熱情。從而活化了課堂氣氛,促進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的形成。例如筆者在教八年級上冊Unit6I’mgoingtostudycomputerscience.一課時,問同學們長大了想做什么工作,學生們響亮的回答boss,manager,doctor,teacher等,只有一個學生弱弱地回答farmer,引來了同學們哄堂大笑。我馬上投影出一幅農(nóng)民的畫像:頭戴草帽,肩搭毛巾,大汗淋漓地在田間勞作;同時,我畫了一碗米飯,啟發(fā)學生明白:如果沒有農(nóng)民的辛勤勞動,就不會有香甜的米飯。案例中,筆者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對學生滲透了正確的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了一次成功的德育教育。
三、開展多元化的學生德育活動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不只是課堂是教學的陣地,還應要積極主動地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學習活動,才能更好地推進英語教學。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角、志愿服務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還能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道德行為的重要性和價值取向。同時,通過參與這些活動,學生還可以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和集體榮譽感。
總之,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融合,是將英語教學與德育教育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內容、創(chuàng)設英語德育情境、融合中西方文化進行德育滲透、榜樣示范以身作則、開展多樣化的德育活動以及加強家校合作等措施的實施,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和道德素養(yǎng),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