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新輔助免疫治療聯(lián)合化療后手術治療對Ⅲ 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的影響,為提升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供依據(jù)。方法 選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南通市腫瘤醫(yī)院(南通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收治的102例Ⅲ 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1例,常規(guī)化療+手術治療)和研究組(51例,新輔助免疫療法+常規(guī)化療+手術治療),28 d為1個周期,兩組患者均化療2個周期并進行肺癌根治術治療。手術治療后兩組患者均隨訪6個月。觀察對比化療2個周期后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和化療期間不良反應,治療前和手術治療后2 d 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以及手術治療后6個月生存率和病死率。結果 研究組患者化療2個周期后客觀緩解率高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術后2 d兩組患者CD3+、CD4+、CD4+/CD8+比值均降低,但研究組均高于對照組,CD8+百分比均升高,但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均P<0.05);研究組患者化療2個周期后疾病控制率和手術治療后6個月生存率均高于對照組,化療期間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和手術治療后6個月病死率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Ⅲ 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用新輔助免疫治療聯(lián)合化療后手術治療可以提高臨床療效,減輕對機體造成的免疫損傷,且安全性高,遠期預后良好。
【關鍵詞】新輔助療法 ; 免疫療法 ; 信迪利單抗 ; 化療 ; 手術 ; 非小細胞肺癌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17.0078.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7.025
非小細胞肺癌在臨床中是起源于支氣管黏膜、肺泡上皮及支氣管腺體的惡性腫瘤,具有發(fā)病率高、并發(fā)癥多、治療難度大等特點?;疾〕跗冢颊叽蠖酂o明顯表現(xiàn),在疾病進展下可逐步出現(xiàn)咳嗽、咯血、發(fā)熱、體質(zhì)量下降、聲嘶、呼吸困難、喘鳴等癥狀,缺乏及時有效治療的情況下腫瘤組織可不斷增殖,隨著血液發(fā)生轉移可進一步危害患者健康?;瘜W療法及手術治療是臨床針對癌癥疾病提供的主要治療措施,手術方面能夠針對病灶進行切除來控制疾病進展,化療則針對腫瘤組織進行滅殺,從而達到治療效果,但治療中化療在針對腫瘤進行滅殺的同時也會對正常組織造成損傷,導致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及抵抗能力下降,同時也容易出現(xiàn)耐藥性、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影響其預后健康[1-2]。新輔助免疫聯(lián)合化療治療Ⅲ A期非小細胞肺癌中可縮小部分原發(fā)病灶體積,緩解各種并發(fā)癥,為后續(xù)手術創(chuàng)造機會,信迪利單抗是常用的免疫治療藥物,具有親和力好、持久穩(wěn)定及靶點占位率高等優(yōu)勢[3]。鑒于此,本研究選取102例Ⅲ 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旨在研究觀察新輔助免疫聯(lián)合化療后手術治療對Ⅲ 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南通市腫瘤醫(yī)院(南通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收治的102例Ⅲ 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1例)和研究組(5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12例;年齡49~70歲,平均(60.20±4.30)歲;研究組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11例;年齡49~69歲,平均(60.18±4.3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⑴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8版)》中Ⅲ A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相關診斷標準[4];⑵經(jīng)臨床影像學及病理學綜合診斷確診;⑶經(jīng)縱隔鏡或超聲內(nèi)鏡下經(jīng)支氣管針吸病理活檢確診;⑷經(jīng)組織學或細胞學確診;⑸第一次接受放療及化療。排除標準:⑴合并腫瘤擴散;⑵預計生存期短于2個月;⑶拒絕配合治療工作開展。本研究經(jīng)南通市腫瘤醫(yī)院(南通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術前給予對照組患者化療方案治療,給予鱗癌患者卡鉑+吉西他濱治療,第1天給予患者注射用卡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20028,規(guī)格:0.1 g/支)靜脈注射,將0.1 g卡鉑與20~50 mL 5%葡萄糖溶液進行稀釋,濃度控制在0.5~5.0 mg/mL;第1、8、15天分別給予患者注射用鹽酸吉西他濱[浙江海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418,規(guī)格:1.0 g(按C9H11F2N3O4計)/支],1.0 g鹽酸吉西他濱注入5 mL 0.9%氯化鈉注射液進行稀釋,濃度≤40 mg/mL,1 000 mg/m2靜脈滴注30 min。給予非鱗癌患者順鉑+培美曲塞治療,第1天給予患者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80,規(guī)格:500 mg(以培美曲塞計)/支]靜脈滴注,將200 mg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與8 mL 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均勻,濃度為25 mg/mL,推薦劑量為500 mg/m2,滴注時間超過10 min。在培美曲塞二鈉滴注結束后30 min,對患者采用注射用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356,規(guī)格:30 mg/支)靜脈滴注,將30 mg 注射用順鉑與300~5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推薦劑量為75 mg/m2,滴注時間超過2 h。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研究組患者新輔助免疫治療方案治療,第1天給予信迪利單抗[信達生物制藥(蘇州)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80016,規(guī)格:100 mg(10 mL)/瓶]靜脈滴注,將200 mg信迪利單抗與0.9%氯化鈉溶液混合均勻,濃度控制在1.5~5.0 mg/mL,滴注時間控制在30~60 min。28 d為1個周期,兩組患者均化療2個周期。
在化療2個周期后對所有患者進行CT檢查,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均進行手術治療,術前對患者開展綜合檢查及評估工作,了解患者生命體征情況,對于出現(xiàn)的異常情況優(yōu)先進行處理,使患者生命體征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下接受肺癌根治術治療[5]。術中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檢測工作,記錄變化情況,如存在異常變化及時聯(lián)系醫(yī)師進行治療。手術治療后兩組患者均隨訪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個周期后根據(jù)患者病情控制情況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wěn)定及進展。完全緩解:穿刺活檢未發(fā)現(xiàn)腫瘤細胞;部分緩解:病理檢查發(fā)現(xiàn)活性腫瘤細胞占比小于10%;穩(wěn)定:病理檢查結果提示腫瘤細胞未增加或出現(xiàn)擴散表現(xiàn);進展:病理檢查結果提示腫瘤細胞增加或出現(xiàn)擴散表現(xiàn)[4]??陀^緩解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疾病控制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wěn)定)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⑵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記錄治療前和手術治療后2 d月使用流式細胞術檢測外周血CD3+、CD4+、CD8+百分比,并計算CD4+/CD8+比值。⑶不良反應。記錄兩組化療期間患者骨髓抑制、皮疹、貧血嘔吐、肺炎、心肌酶異常、肝功異常、脫發(fā)、蛋白尿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等于各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之和。⑷預后情況。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治療后6個月的生存率,生存率=(生存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病死率=(病死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jīng)S-W檢驗證實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化療2個周期后客觀緩解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化療2個周期后疾病控制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術后2 d兩組患者CD3+、CD4+、CD4+/CD8+比值均降低,但研究組均高于對照組,兩組CD8+百分比均升高,但研究組CD8+百分比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研究組患者化療期間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手術治療后6個月生存44例(86.27%),死亡7例(13.73%);研究組患者手術治療后6個月生存為50例(98.04%),死亡1例(1.96%)。研究組患者手術治療后6個月生存率高于對照組,病死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391,P>0.05)。
3 討論
非小細胞肺癌屬于肺癌的一種常見類型,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約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0%,由于疾病早期無明顯病癥,一經(jīng)確診大多已經(jīng)發(fā)展為中后期,增加治療難度,對其健康也造成嚴重威脅[6]。肺癌屬于嚴重疾病,一經(jīng)確診需要盡快介入治療,改善病情并控制疾病進展,從而挽救患者生命。化療方案涉及藥物包括卡鉑、順鉑、吉西他濱、培美曲塞,其中卡鉑作為臨床第二代鉑類抗腫瘤藥物,在臨床中多應用于腫瘤疾病的治療,對于多種腫瘤疾病均有一定治療效果,該藥物能夠直接作用于DNA,對于分裂旺盛的腫瘤細胞進行抑制和滅殺,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7-8]??ㄣK能改變患者機體腎功能,具體應用中需要合理搭配其他藥物,避免藥理毒性損傷患者自身抵抗能力及免疫能力,減少疾病對患者造成的二次損傷。順鉑是細胞周期的非特異性藥物,具有細胞毒性,可抑制癌細胞復制,并損傷其細胞膜上的結構[9]。吉西他濱是臨床一種胞嘧啶核苷衍生物,能控制細胞DNA的有絲分裂,滅殺部分快速增長及繁殖的腫瘤細胞,但會對機體血小板造成一定影響[10]。培美曲塞是臨床一種結構上含有吡咯嘧啶基團的抗葉酸制劑,能破壞常代謝過程,抑制細胞復制,從而達到抑制及控制腫瘤細胞生長的效果[11]。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升,臨床對于ⅢA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案進行了完善,提出新輔助免疫治療法,術前使用新輔助免疫治療法可縮小腫瘤體積,使腫瘤可以被完整切除,并可殺傷微轉移病灶和循環(huán)腫瘤細胞,降低或推遲術后復發(fā)或轉移時間[12]。信迪利單抗是目前常用的程序性死亡受體-1抑制劑,高親和力及獨特的結合位點促使其能夠長時間發(fā)揮藥效,能避免體液免疫反應對治療效果的中和作用,促使療效得到提高[13]。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化療2個周期后客觀緩解率高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術后2 d兩組患者CD3+、CD4+、CD4+/CD8+比值均降低,但研究組均高于對照組,兩組CD8+百分比均升高,但研究組CD8+百分比低于對照組,這提示新輔助免疫聯(lián)合化療后手術治療Ⅲ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以提高臨床療效,保護患者免疫功能。其原因分析為,信迪利單抗能夠與T細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體-1受體靶向結合,阻斷程序性死亡受體-1與腫瘤微環(huán)境的配體結合,使免疫反應中斷,從而促進T淋巴細胞活化,促進腫瘤免疫檢測機制的重建,避免腫瘤細胞逃避免疫系統(tǒng)攻擊,同時可改善患者自身免疫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手術治療后6個月生存率高于對照組,化療期間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和手術治療后6個月病死率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未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這提示新輔助免疫聯(lián)合化療后手術治療Ⅲ 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安全性高,且能為患者生命提供保障。其原因分析為,信迪利單抗能激活機體自身的T細胞功能,提高機體消滅腫瘤細胞的能力,機體清除腫瘤細胞的能力增強,內(nèi)源性抗腫瘤T細胞功能得以恢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藥物治療對患者造成的負面影響,且預后效果良好。
綜上,Ⅲ 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用新輔助免疫聯(lián)合化療后手術治療可以提高臨床療效,保護患者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為患者生命提供保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魯志剛, 王薇, 孫嘉陽. 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術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效果及對血漿微小RNA-200a和微小RNA-375表達水平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 2023, 18(8): 1145-1149.
高穎, 羅小林, 廖鵬飛, 等. LncRNA NORAD通過miR-199a-3p調(diào)控ZNF217對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增殖、凋亡及化療敏感性的影響[J]. 中國肺癌雜志, 2023, 26(7): 479-486.
吳永暉, 吳文杰, 傅文凡, 等. lncRNA POLG-DT在非小細胞肺癌新輔助化療耐藥患者組織中高表達并促進癌細胞增殖、遷移和侵襲[J]. 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 2023, 31(16): 2983-2988.
中華醫(yī)學會, 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 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 中華醫(y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8版)[J]. 中華腫瘤雜志, 2018, 40(12): 30.
張棟偉, 張亞玲, 于立杰. 血漿外泌體PD-L1監(jiān)測非小細胞肺癌新輔助免疫治療聯(lián)合化療療效的臨床研究[J]. 腫瘤預防與治療, 2023, 36(6): 467-475.
李瓊, 李秋燕, 張艷. miR-760靶基因BATF3在非小細胞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對腫瘤細胞惡性生物學行為的影響[J]. 現(xiàn)代免疫學, 2021, 41(6): 473-480.
羅小桐, 董信春, 茍云久, 等. 紫杉醇+卡鉑聯(lián)合與不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效果的系統(tǒng)評價與Meta分析[J].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23, 30(1): 126-132.
郭田田. 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培美曲塞、卡鉑化療方案對肺腺癌患者腫瘤標志物、免疫功能及炎癥因子的影響[J]. 淮海醫(yī)藥, 2023, 41(5): 509-512.
戴麗, 王小華, 楊萬春, 等. 貝伐珠單抗聯(lián)合TP化療方案對晚期非鱗癌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質(zhì)量和血清腫瘤標志物的影響[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21, 21(11): 2174-2178.
王偉, 金朝暉, 范伏元, 等. 扶正解毒方聯(lián)合吉西他濱和順鉑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T細胞亞群和血清腫瘤標志物的影響[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21, 21(4): 710-713.
王立, 姜忠于, 胡春秀, 等. 奧希替尼聯(lián)合培美曲塞、順鉑方案化療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無進展生存期及總生存期的影響[J]. 廣東醫(yī)學, 2022, 43(4): 412-415.
白悅, 孫大強, 張遜, 等. PD-1單抗聯(lián)合化療在ⅢA期非小細胞肺癌術前新輔助治療中的應用[J].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22, 38(2): 96-101.
楊艷莉, 劉紅梅, 余靜麗. 信迪利單抗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及其治療效果研究[J]. 癌癥進展, 2023, 21(3): 301-304.
作者簡介:陳賽華,碩士研究生,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胸外科。
通信作者:樊懌輝,博士研究生,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胸外科。E-mail:fanzh197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