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 星期六
遠和近,或許就在身旁。
上午,學校組織我們一、二兩班的同學參加研學活動。
天氣雖然有些陰郁,但仍不能讓我們的熱情消減。每名同學都洋溢著激動與興奮,臉上也流露著朵朵笑容,我們帶著好奇踏上了旅途。
在大巴的顛簸中,我們終于到達了第一個目的地—山腰鹽場。剛下車,看到鹽田的景象便感慨萬千。十萬多畝的鹽田,一望無際,有如滄海桑田般的感覺,遠近只有些許電線桿矗立在鹽田旁。還記得自己曾跑到奇隆廣場邊的一幢高層上,在那遠遠地望著這一大片似天空之境的空地,它的面積之大與周邊城鎮(zhèn)形成鮮明的對比,那時我雖不曾去過山腰鹽場,但在我的第一感覺中,那一定就是鹽場。
講解員仔細地為我們介紹鹽場,山腰鹽場竟是福建省聞名的大鹽場,我頓時驚訝于家鄉(xiāng)的建設原來也有如此的成就,一時間真覺得不可思議。海水緩緩地流進鹽田,如條條流動的銀帶,與天空相映襯,遠遠望去,真可謂水天一色啊。
制鹽需經(jīng)“納潮”“制鹵”“結晶”等五道工序,鹽場工人更是費盡汗水與勞動,從海水中提煉出他們心血與智慧的結晶—鹽。他們日復一日地在這廣袤的土地上,不辭辛勞,才造就了鹽場如今的繁榮。我站在這兒,感受著身旁的這一切,一股股磅礴的氣勢直涌心頭。
我們的第二個目的地便是后龍鎮(zhèn)的土坑村。穿過繁華的街道,兩旁的房屋如時間回潮般,顯現(xiàn)古樸之氣。廟上精細的雕刻龍鳳飛騰,栩栩如生,這些巧妙的細節(jié),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接著我們來到土坑村聞名的“劉百萬”大厝(cuò,房屋),“劉百萬”即劉端經(jīng),他通過經(jīng)商,富甲一方。他的家庭逐漸壯大興旺,其故居也被保存了下來。行走在古道小巷中,別具閩南特點的房屋樸實而又自然。耳畔是講解員生動的解說,我流連在這座座紅瓦房中,想象繡花樓上朗朗的笑聲,欣賞古庭中絢爛的鮮花,傾聽古厝傳來的古老聲音……我再次被泉港這座城市的偉大所震撼,別具特色的傳統(tǒng)和悠久的歷史,這些都是泉港人智慧的結晶。感受著這一切,內心一份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想到這,我的心又忽然暗淡了下來。在參加這次研學之前,對于研學時所到之處,我都一無所知。這次的研學讓我了解了泉港的人文歷史,更讓我感受到一份深深的慚愧:作為一名泉港人,竟連家鄉(xiāng)都不了解。
鄉(xiāng)情,似乎有些遠,但只要心中有意,它就在你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