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陜西西咸新區(qū)空港新城布里村圍溝墓發(fā)掘簡報

2024-10-18 00:00南開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文物春秋 2024年4期

【關鍵詞】圍溝墓;西咸新區(qū)空港新城;布里村;秦代;西漢早期

【摘要】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陜西省西咸新區(qū)空港新城KGTC-2019-036地塊(原布里村)范圍內發(fā)掘了3條圍墓溝及溝內5座墓葬。墓葬及圍墓溝年代為秦統(tǒng)一時期至西漢早期,圍墓溝經歷兩次改擴建,體現(xiàn)了該墓地的家族性與圍墓溝的沿用過程,為研究秦漢時期圍溝墓提供了新的資料。

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位于陜西省西咸新區(qū)空港新城廣仁大街以北、底張大街以南、崇文路以西、立政路以東的KGTC-2019-036地塊(原布里村)范圍內發(fā)掘了3條圍墓溝及溝內5座墓葬。圍墓溝和墓葬位于該地塊中部偏西(圖一)。圍墓溝編號為G5、G6、G7,墓葬編號為M28、M29、M30、M33、M36。經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與南開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共同整理,相關發(fā)掘資料公布如下。

本次發(fā)掘所在區(qū)域的地層堆積可分為三層:第①層,耕土層,厚約0.2米,淺灰色,土質較硬,含大量植物根系及建筑垃圾;第②層,擾土層,厚約0.3米,深灰色,土質較疏松;第③層,壚土層,厚約0.3米,黑褐色,土質堅硬,含白色鈣化絲等。③層下即為生土。圍墓溝與墓葬均開口于②層下。

一、圍墓溝

根據土色深淺的差異,圍墓溝分為G5、G6、G7三溝。其中G5為閉合溝;G6南、北溝分別沿G5南、北溝向西延伸,其西、南、北溝與G5東溝形成閉合,圍合范圍平面呈長方形;G7有東、北、西三溝,東溝在G5東溝的基礎上向北延伸,與G7北溝相接,因無南溝,故G7未閉合(圖二)。各圍墓溝具體情況如下。

G5由東、西、南、北四條溝組成(圖三),平面近方形。各溝截面均呈梯形,口大底小,斜壁,底部平坦。東溝長約20米,口寬2.2米,底寬0.5米,深1.8米;西溝長約19.8米,口寬2.3米,底寬0.65米,深1.6米;北溝長19.5米,口寬2.25米,底寬0.7米,深1.6米;南溝長21.5米,口寬1.8米,底寬0.7米,深1.6米。溝內填土均為淺灰褐色,土質疏松。西溝填土被M29、M33的墓道及M36打破,東溝填土被M28墓道東端打破。

G6位于G5西側,平面呈“匚”字形,僅有南、北和西溝三部分,溝內形制與G5相同。北溝、南溝分別沿G5北溝、南溝向西延伸,北溝長3.7米,南溝長4米。北溝和南溝口寬、底寬及深度分別與G5北溝、南溝相同。西溝長20米,口寬1.3米,底寬0.65米,深1.6米。溝內填土均為淺褐色,土質疏松,內含瓦片、陶片、礓石塊等。

G7平面近“廠”字形,僅有東、北和西溝三部分。東溝沿G5東溝向北延伸,長2.5米,延伸部分與G5東溝口寬、底寬及深度相同。北溝長25.8米,口寬1.4米,底寬0.5米,深1.6米;西溝長25.3米,口寬1.35米,底寬0.5米,深1.6米(圖四)。填土為深褐色,土質疏松,內含瓦片、陶片、礓石塊等。

二、M28

(一)墓葬形制

為帶長斜坡墓道的多室土洞墓,方向80°。位于G5圍合范圍內中部偏北,南距M30約2米,南距M33約5.4米。墓葬全長17米,由墓道、過洞、側室、天井、主墓室組成(圖五)。墓道東端打破G5東溝填土,側室和主墓室分別位于G5北溝、西溝之下。

墓道位于最東端。土壙斜坡底,坡度33°。平面為長方形,口底同大,壁面豎直規(guī)整。墓道開口長8米,斜坡底長9.6米,寬 0.94米,深5.28米。

過洞位于墓道與天井之間。根據底部形態(tài)不同可分兩段。東段為平底,長1.8米,寬0.94~1.04米,頂部大部已坍塌,東部殘高1.46米;西段為斜坡底,坡度27°,底長3.2米,寬1.04米,頂高約1.38米。東段南壁有一壁龕狀結構,底部與過洞齊平。平面略呈半圓形,寬0.9米,進深0.6米,高1.6米。北壁有通道直通側室。

側室位于過洞東段北側,與過洞之間有甬道相接。甬道平面近似喇叭狀,口寬1.8米,最窄處1.08米,進深2.1米,高1.6~1.8米。甬道北端東壁有一長方形壁龕,底部與甬道齊平,寬0.5米,進深0.4米,高0.6米。甬道與側室間有封門槽,西側封門槽進深0.21米,東側封門槽進深0.2米,槽寬均為0.1米。側室平面近長方形,長3米,寬1.1米,高1.8米,側室內未見人骨及棺痕。

天井位于過洞與主墓室之間。平面呈長方形,口大底小。上口南北長2.2米,東西寬1.2米,底南北長2米,東西寬1.1米,深6.8米。

主墓室位于天井西側。平面呈長方形,平頂。長3.2米,寬1.34米,高1.4米。底部沿南、北兩壁見有深褐色木槨痕跡,厚約0.1米,殘長約2.67米。未見人骨,葬式不詳。

墓葬中共出土隨葬器物14件(組),分為陶器、銅器、鐵器及錢幣等。除銅鐓出土于主墓室填土、陶缶出土于側室甬道的壁龕內,其余器物均出土于側室(圖六)。

(二)出土器物

1.陶器5件,皆為泥質灰陶,除陶鈁外主體均為輪制,部分構件模制粘接。

鼎1件。M28∶8,鼎蓋弧形,頂部較平,上有三乳釘狀鈕。鼎身子口內斂,弧腹,圜底,上腹近口處附對稱的外撇雙耳,下腹近底處附三蹄形足,足外撇。腹部飾兩周紅彩和一周凹弦紋。蓋口徑16.6厘米;鼎身口徑14.4厘米,腹徑17.6厘米;通高13.4厘米(圖七,1;圖一三,1)。

盒2件。形制相似,大小相近。覆碗形蓋,圈足形捉手,蓋頂略鼓。盒身子口內斂,深弧腹,下腹斜收,平底微內凹。外壁輪制與修胎痕跡明顯。M28∶9,蓋口徑16.7厘米,頂徑8.2厘米;盒身口徑15厘米,腹徑18厘米,底徑8.5厘米;通高13.5厘米(圖七,4)。M28∶13,蓋口徑16.9厘米,頂徑7.8厘米;盒身口徑15厘米,腹徑17.8厘米,底徑8厘米;通高13.7厘米(圖七,3)。

鈁1件。M28∶1,覆斗形蓋,鈁身方口略敞,束頸,鼓腹,高圈足。腹部原應有鋪首銜環(huán),現(xiàn)僅存銜環(huán)痕跡。方形蓋頂一側邊緣飾有紅彩,器身腹部原繪有紅、白云氣紋,現(xiàn)已模糊不清。蓋邊長11.46厘米;鈁身口徑11厘米,腹徑18.6厘米,底徑10.6厘米;通高36.7厘米(圖七,5)。

缶1件。M28∶10,敞口,寬平沿外斜,尖唇,短束頸,斜肩略鼓,折腹,下腹斜收,平底。肩部密布輪制痕跡??趶?.8厘米,腹徑38.6厘米,底徑17.2厘米,通高33.6厘米(圖七,2)。

2.銅器4件,包括銅鏡、銅盆、銅鐓等。

鏡2件。M28∶2,弦紋鏡,三弦橋形鈕,座外有三周凹面紋帶,平緣。直徑23厘米,鈕高0.6厘米(圖八,1)。M28∶3,蟠螭紋鏡,三弦橋形鈕,伏螭鈕座。鈕座外有三周雙弦紋帶將鏡背分為內外兩區(qū):內區(qū)兩周雙弦紋帶之間有一周11字篆書銘文帶,銘為“大樂貴富千秋萬歲宜酒食”,“大”字和“食”字之間有一魚紋;外區(qū)飾四組三疊式花瓣紋,每兩組之間各有一組蟠螭紋,蟠螭頭小、圓眼、尖嘴,肢爪伸展,身軀盤曲回繞,曲線順暢自然。最外近鏡緣處為一周高卷邊雙弦紋帶。直徑14.2厘米tfN8cPi84UZMrKvsa69NtA==(圖八,2)。

盆1件。M28∶4,僅余口部及上腹??谘貙捚?、略內斜,弧腹??趶?7.6厘米,殘高3.8厘米(圖九,1)。

鐓1件。M28∶12,圓筒形,中空,底殘。直徑1.5~1.6厘米,殘高3.4厘米(圖九,2)。

3.鐵器4件,銹蝕較嚴重,包括燈、三足爐、柄形器、權等各1件。

燈1件。M28∶6,燈盤圓形,直口微敞,淺腹、平底,細長柄,喇叭形底座??趶?3.6厘米,底徑9.6厘米,通高16.8厘米(圖九,3)。

三足爐1件。M28∶7,斂口,方唇,近口處有一柄,鼓腹,圜底,近底處有三足。口徑9.6厘米,腹徑11.6厘米,柄長7厘米,通高6.8厘米,足高1.9厘米(圖九,4)。

柄形器1件。M28∶11,一端已殘,殘余部分扁平,實心;另一端中空,內有殘留木質。器表有木質及織物遺留,可能為鐵鑿或鐵矛一類器物的柄部。殘長11.8厘米,柄底徑2.8厘米(圖九,5)。

權1件。M28∶14,半球狀,平底,實心。頂部凸起部分兩側有凹陷,推斷原為一半環(huán)形鈕。底徑5厘米,高2.9厘米,重213.6克(圖九,6)。

4.錢幣編為1組,M28∶5。銹蝕粘連較嚴重,難以準確統(tǒng)計,約70枚??杀孀R標本3枚,錢文均為“半兩”,字體較方正。根據是否有外郭分可為兩型。

A型無郭。M28∶5-1,直徑2.4厘米,穿徑0.8厘米,肉厚0.11厘米,重2.4克。M28∶5-2,直徑2.38厘米,穿徑0.81厘米,肉厚0.12厘米,重2.1克。

B型有郭。M28∶5-3,正面有一周細郭,直徑2.39厘米,穿徑0.75厘米,肉厚0.11厘米,重2.1克。

三、M29

(一)墓葬形制

為豎穴墓道土洞墓,方向268°。位于G6與G5北、東、南三溝圍合范圍的西南部,北距M33約1.3米。墓道打破G5西溝填土,墓室位于G5圍合范圍內。全長5.3米,由墓道與墓室組成(圖一〇)。

墓道位于西側,平面呈梯形,口底同大。長2.8米,東寬1.6米,西寬1.4米,深4.6米。

墓室位于墓道東側,平面為梯形,拱頂。長2.5米,東寬0.9米,西寬0.8米,高0.9米。室內見有少量木質腐朽物,原應有木棺。未見人骨,葬式不詳。

僅出土一件陶缶,發(fā)現(xiàn)于墓道與墓室南側連接處,陶缶半嵌入墓壁,推測原有壁龕,后坍塌。

(二)出土器物

陶缶1件。M29∶1,泥質灰陶,敞口,寬平沿外斜,尖唇,短束頸,斜廣肩,下腹斜收,平底微內凹。肩腹交接處有兩周篦點紋,肩、腹部有數(shù)周弦紋??趶?2.2厘米,腹徑40.8厘米,底徑16厘米,通高31.4厘米(圖一六,1)。

四、M30

(一)墓葬形制

為豎穴土坑墓,平面呈長方形,方向247°(圖一一)。位于G5圍合范圍內中部略偏東處,北距M28約2.1米??诖蟮仔?,壁面斜直。墓口長3.8米,寬2.6米;墓底長3.06米,寬1.6米,深5.3米。填土經夯實。距墓底0.6米高處有一二層臺,北側寬0.15~0.21米,西側寬0.06米,南側寬0.12~0.22米,東側寬0.08米。北側二層臺西側有一壁龕,平面近長方形,寬約1.4米,進深約0.5米,高約0.5米,壁龕內放置4件陶器及1件獸頭骨。墓室西南部有一盜洞,平面近長方形,長1.7米,寬0.6米。

墓底見有少量木質腐朽物,原應有木棺。未見人骨,葬式不詳。

(二)出土器物

1.陶器4件。均為泥質灰陶,多繪有彩繪。

鼎1件。M30∶4,覆缽形蓋,上有三乳釘狀鈕。鼎身子口內斂,弧腹,圜底較平,上腹近口處附對稱外撇雙耳,下腹近底處附三蹄形足。器表通體涂白,鼎蓋以黑線勾勒云氣紋,填以紅彩、黃彩,鼎身腹部有兩周凸弦紋,上方凸弦紋上部邊緣及兩周凸弦紋間各涂一周紅彩,耳以紅彩繪方格紋,足部飾以紅彩勾勒的線條。蓋口徑17.12厘米;鼎身口徑14.4厘米,腹徑18.4厘米;通高15厘米(圖一二,1;圖一三,2)。

盒1件。M30∶2,覆缽形蓋,圈足形捉手。盒身子口內斂,弧腹,矮圈足。盒蓋、盒身涂白,盒蓋亦以黑線勾勒云氣紋,填以紅彩、黃彩,局部可見斑點狀藍彩,盒身上腹部以黑彩、紅彩繪一周三角紋,其下飾兩周凹弦紋,上方凹弦紋內涂紅彩。蓋口徑15.6厘米,蓋頂徑6厘米;身口徑12.8厘米,腹徑17.4厘米,底徑7厘米;通高11.6厘米(圖一二,2;圖一三,3)。

蒜頭壺1件。M30∶3,小口,細長頸,圓鼓腹,下腹弧收,平底微內凹??诓啃螤钏扑忸^,不分瓣,肩部飾四周凹弦紋。頸部飾紅彩,肩部以黑線勾勒云氣紋,填以紅彩、黃彩,局部可見斑點狀藍彩??趶?.4厘米,腹徑19厘米,底徑9.2厘米,通高27.4厘米(圖一二,3;圖一三,4)。

罐1件。M30∶1,直口,寬沿內斜,鼓肩,弧腹,最大腹徑偏上,下腹弧收,平底微內凹。肩部有一周折線紋飾帶??趶?7.6厘米,腹徑29.6厘米,底徑14.6厘米,通高21.4厘米(圖一二,4)。

2.獸頭骨1件。保存較差,未采集。長約36厘米,寬約22.6厘米。

五、M33

(一)墓葬形制

為豎穴墓道土洞墓,方向263°。位于G6與G5北、東、南三溝圍合范圍的西南部,南距M29約1.3米,北距M28約5.4米。墓道打破G5西溝填土,墓室位于G5圍合范圍內。墓葬全長5.1米,由墓道和墓室組成(圖一四)。

墓道位于西側。平面呈梯形,口底等大,四壁豎直,平底。長2.3米,西寬0.9米,東寬1米,深4.5米。

墓室位于東側。平面呈平行四邊形,呈西南—東北走向,東高西低。長2.8米,寬1米,高1~1.2米。未見人骨架,葬具、葬式不詳。西部出土隨葬器物2件,分別為陶灶及鉛鑣。

(二)出土器物

陶灶1件。M33∶1,泥質灰陶,殘損嚴重,僅余灶面一釜及煙孔。釜口徑4.2厘米,腹徑7.4厘米,深2.4厘米。煙孔平面呈馬蹄形,中有一圓孔。殘長13.2厘米(圖一六,2)。

鉛鑣1件。M33∶2,條狀,中部有兩個圓管。通長6.8厘米(圖一六,3)。

六、M36

(一)墓葬形制

為豎穴土坑墓,平面呈長方形,方向256°。位于G6與G5北、東、南三溝圍合范圍內西北部,南距M28墓室約0.3米。打破G5西溝填土??诘椎却?,墓壁豎直。墓葬長2.3米,寬1米,深4.7米(圖一五)。未見人骨架,葬具葬式不詳。西部出土銅帶鉤1件。

(二)出土器物

銅帶鉤1件。M36∶1,整體呈曲棒形,鉤首為蛇首,鉤體橫截面呈圓形,圓鈕位于中部稍偏尾處。長12.2厘米,鈕徑0.6~1厘米,鈕高1厘米(圖一六,4)。

結語

(一)墓葬年代

上述5座墓葬均未出土帶有紀年信息的器物,只能通過與周邊地區(qū)考古出土器物比對來判斷墓葬年代。M28為帶天井的長斜坡墓道土洞墓,土壙斜坡墓道西部為土洞式過洞,過洞西段坡度較大,而東段底部平坦,且長度與側室甬道口寬度一致,據此推測過洞東段平臺應是為了方便側室施工特意設計和修建的;過洞東段南壁有一正對側室口的壁龕,結合墓道寬度不足1米的情況看,很有可能是為方便在墓道中調整棺的方向,以便葬入側室而開鑿的。根據主墓室底部沿南、北壁發(fā)現(xiàn)的槨痕及側室面積較大、有封門且有一定數(shù)量隨葬品的情況,推測主墓室與側室內均有葬人。側室所出陶器組合為鼎、盒、鈁、缶,與西北醫(yī)療設備廠西漢早期墓葬中所出同類器物相類。其中鼎、鈁與M170出土同類器物[1]166—178相似,盒與M51∶15[1]76—80相似,缶與M152∶1[1]155—159相似。半兩錢錢文扁平趨于方正,其中M28∶5-3正面帶郭,與M170出土半兩錢相似,上述所引墓葬年代皆為西漢早期,其中出土有郭半兩的M170年代上限不超過武帝建元五年(前136),故推測M28時代為西漢武帝初年。

M29為豎穴墓道土洞墓,墓室窄于墓道。出土陶缶肩腹夾角為鈍角,與西安南郊上塔坡村東M5所出陶缶M5∶18[2]相似,該墓年代為西漢初年至西漢早期,故推測M29年代為漢初。M33與M29相鄰,墓葬形制相似,墓向一致,推測兩墓時代相近,M33亦屬漢初。

M30為豎穴土坑墓,壁龕內出土有彩繪陶鼎、盒、蒜頭壺等。陶鼎M30∶4與西安北郊秦墓99樂百氏M39∶3[3]相近;陶盒M30∶2盒體寬扁,與西安南郊茅坡郵電學院M109甲∶2[4]相似;蒜頭壺M30∶3與西安尤家莊秦墓99青海軍區(qū)M22∶2[5]相近,唯頸部更長。樂百氏M39與青海軍區(qū)M22年代為秦統(tǒng)一時期,茅坡郵電學院M109年代為戰(zhàn)國晚期后段至秦統(tǒng)一時期,故推測M30年代為秦統(tǒng)一時期。

M36出土帶鉤呈曲棒形,素面無裝飾,不同于秦墓中常見的琵琶形帶鉤,但此類型在關中地區(qū)戰(zhàn)國晚期至秦代墓中也有發(fā)現(xiàn)[6]。而根據墓葬方向、位置及打破關系來看,M36與M29、M33方向相近,皆打破G5西溝填土,且未被M28墓室打破,故推斷M36時代應與M29、M30相近,亦為漢初。

(二)墓葬之間及與圍墓溝的關系

根據圍墓溝G6沿G5南、北溝延長,G7沿G5東溝延長的情況,可知G5時代早于G6、G7。G5為近方形閉合溝,M30位于其中部稍偏東,墓向為西向,且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和等級,故推測G5為M30的附屬設施,其時代也應與M30相同,為秦統(tǒng)一前后。

M29、M33及M36打破G5西溝,其時代應晚于G5。三座墓葬均位于M30的西側,墓向基本與M30一致,時代也均晚于M30,應是家族墓地的延伸和發(fā)展。G6在G5的基礎上向西擴展,將M29、M33及M36包含在內,故推測G6是這三座墓葬的附屬設施,時代也應相近,同屬漢初。

M28為長斜坡墓道洞室墓,墓向朝東,形制、朝向皆與其余4座墓葬不同。其墓道東端雖打破G5東溝填土,但仍基本位于G5(G7)東溝以內,側室雖已超過G5北溝,但卻位于沿G5向北擴展的G7的范圍之內。此外,西端主墓室緊鄰M36,且與M29、M33和M36三墓墓室基本平行排列。因此推測,G7沿G5向北擴展的目的就是將M28完全圍于溝內,其應為M28的附屬設施,故G7應與M28的修建時代相近,屬武帝初年。該墓地或為家族墓地,M28墓與其他4座墓葬屬同一家族。

M28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M30出土精美的彩繪陶器,顯示出兩墓墓主應有一定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推測為地方官吏或中小地主。相比而言,M29、M33、M36出土器物較少,墓葬規(guī)模也較小,結合墓葬年代來看,可能與秦漢之際戰(zhàn)爭動亂的社會背景有關。

戰(zhàn)國秦至西漢初的中小型圍溝墓在陜西鳳翔[7,8]、山西侯馬[9]、河南三門峽[10—12]等地已有一定數(shù)量的發(fā)現(xiàn),此次在西安西咸新區(qū)發(fā)掘的圍墓溝與墓葬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為研究秦至西漢早期的圍溝墓與家族墓地提供了新的資料。

項目負責人:柴怡、趙兆

發(fā)掘人員:黃佳豪、楊永崗、陳海峰

器物修復、資料整理及繪圖:楚展鵬、高一鑫、鐘樂彤、王雅楠、武留涵、祝熙、苗楷琳,馬玉嫻

攝影:黃佳豪、楊永崗

執(zhí)筆:鐘樂彤、武留涵、黃佳豪、高一鑫

————————

[1]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西安龍首原漢墓[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9.

[2]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西安市南郊上塔坡村東戰(zhàn)國秦漢墓發(fā)掘簡報[J].四川文物,2024(1).

[3]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秦墓[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137—140.

[4]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西安南郊秦墓[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185—188.

[5]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尤家莊秦墓[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26—129.

[6]王騰飛,滕銘予.關中秦墓出土帶鉤研究[J].華夏考古,2023(3).

[7]徐衛(wèi)紅,王志友.99鳳翔黃家莊秦墓B區(qū)發(fā)掘[J].秦陵秦俑研究動態(tài),2000(2).

[8]陜西省考古研究所雍城考古隊,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考古隊.陜西鳳翔黃家莊秦墓發(fā)掘簡報[J].考古與文物,2002(Z1).

[9]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東周殉人墓[J].文物,1960(Z1).

[10]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三門峽市火電廠秦人墓發(fā)掘簡報[J].華夏考古,1993(4).

[11]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門峽大嶺糧庫圍墓溝墓發(fā)掘簡報[J].中原文物,2004(6).

[12]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陽師范學院考古與文博系.河南三門峽后川村西漢圍溝墓發(fā)掘簡報[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21(3).

〔責任編輯: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