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最能牽起人的詩情畫意與壯志豪情。
正當我對著黑沉沉的天空,因無明月相陪而低吟著“明月幾時有”時,雨淅淅瀝瀝地下了起來。既無明月相伴,何妨有雨相陪。細聽,這雨似乎在耳邊呢喃細語,又似在吟唱著一首古老的歌謠。我不禁遐想:雨中有過詩人的豪情壯志——它是陸游的“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有過游人的閑情愜意——它是韋莊的“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有過游子的思念——它是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漸漸地,雨越下越大,睜開眼,念著蘇東坡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便無懼風雨了。
第二天的清晨,依舊斜風細雨。我漫步雨中,那雨絲像是自天垂下的一掛水晶簾。雨輕輕地打在枝繁葉茂的樹上,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樹,似是雨中訓練有素的士兵,屹立在天地之間。忽然一陣風拂過,雨簾隨風飄動,一切不愉快的事也隨風消散。
雨過天晴,太陽如同一盞巨大的明燈,照亮了整個世界。葉子和草尖上的雨珠被陽光照亮,晶瑩剔透,像一顆顆白水晶。人們沐浴在陽光里,身體暖和起來,心里也暖洋洋。鳥兒在枝頭放聲歌唱,婉轉的鳥鳴訴說著雨過天晴的喜悅。心靈上的塵埃仿佛也被洗滌,無數(shù)千古名句走馬燈一般在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薄耙箒盹L雨聲,花落知多少。”“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薄胰A夏五千余年歷史,數(shù)不勝數(shù)的騷人墨客在歷史長河中相繼出現(xiàn)——一股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生起。
雨啊,聲美,形美,意也美。就讓我傾聽那雨意,徜徉在雨的世界里,浮想聯(lián)翩。
(指導教師劉雅坤/插圖艾莎)
精彩點擊
古往今來,“雨”向來是騷人墨客青睞的寫作對象,小作者追尋前人的腳步,寫下了這篇文質(zhì)兼美的習作。文中引用了大量古詩詞,彰顯了小作者豐富的知識儲備,賦予文章深厚的文化底蘊。除了引用,文中還多處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為習作增添了文采。句式上也豐富多樣,長短句的結合,使文章錯落有致,富有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
(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