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師需要從知行合一的角度切入,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性學習。只有如此,才能夠讓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更貼合新時代發(fā)展的趨向,滿足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文章通過對文獻研究和現(xiàn)狀分析法的運用,探討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進行實踐性學習的重要價值,并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現(xiàn)狀展開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推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改革,讓知行合一教學理念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得到充分貫徹和落實,達成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重要教學目標。
關鍵詞:知行合一;道德與法治;實踐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39-0141-05
《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不單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課本知識,更是為了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讓學生做到知行合一,學會運用正確的思想理論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需要從幫助學生提升綜合能力、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的角度切入,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改革優(yōu)化,爭取讓學生在實踐性學習過程中體會到課程活動的實際功用,糾正個人的錯誤言行,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品格。
一、 初中道德與法治實踐性學習重要價值分析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實踐,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只有從實踐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課程安排和組織規(guī)劃,才能讓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更具有實際效用。因此,教師需要結合《課程標準》,進行知行合一教學理念的滲透和使用,讓課本中的知識理論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促進學生的成長。只有通過實踐性學習,學生才能夠消除對道德與法治教材知識的陌生感,充分意識到課本中的理論是能夠在推動實際生產(chǎn)生活建設方面起到作用的。如果學生不通過必要的實踐性活動對課本知識進行檢驗和分析,是無法發(fā)TJf6z62F3NFHbnfQiTcsL94nOeV/xye34xUdpMJgNBo=自內(nèi)心地認同有關知識和理論的,這很難讓課程教學有效性得到更進一步的凸顯。因此,教師需要以知行合一為目標,引導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進行實踐性學習,讓學生在充分了解理論知識的同時,進行實踐行動,借此來深度了解相應理論化知識的內(nèi)涵和外延,樹立遠大的理想,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貢獻。
二、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論
(一)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過于陳舊
在當前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中,教師會引導學生采用機械背誦記憶的方式來掌握課本知識,相應課堂活動并不具備實踐性,因此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良好的課堂參與感。但實際上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方式是具象的,相比抽象的道德與法治理論講述而言,根植于實際的案例解說和具象化視頻資源的分析,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課程參與興趣,有助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正向的觀念指導,掌握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前階段教師采用的教育教學方式太過陳舊,既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趨向,也很難滿足初中學生的興趣期待。且由于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話語權不高,因此即便對當前的課程教學方式和內(nèi)容有個性化的意見和建議,也沒有讓學生了解的渠道。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很困難的,教師如果不及時改進教學方式,那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質量就很難得到提升,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也就無法順利達成。
(二)教師對德育工作缺乏關注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在日常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中,將關注重點放置在了高頻考點解析和理論知識框架構建方面,因此,缺乏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德育價值的重視,也未從德育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課堂活動的組織和建構。而《課程標準》明確強調(diào),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應當起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培養(yǎng)美好品格的效果。教師應當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出發(fā),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實踐改革。當前,教師在課堂活動中的計劃和安排,與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并不相符,這很難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中接受正向的價值觀念引導,培養(yǎng)良好的品格,也無法讓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活動達到知行合一的目標。
(三)日常課程教學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部分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過于依賴教材,只會以課本中的知識理論為藍本,進行相應的課堂活動組織和建構。這種完全來源于課本的內(nèi)容組織和建構,通常缺乏新意,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也有較大的出入,因此學生在課程活動中很容易產(chǎn)生枯燥乏味的感覺,這不利于提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也很難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在這種情況下,課程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存在明顯的脫軌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還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專門引導學生培養(yǎng)知識運用素養(yǎng),這不利于優(yōu)化整體的課程結構,還會耗費大量的時間。還有一些教師在單一的理論化課程教學中過度把控課堂,未給予學生過多時間聯(lián)系自身生活實際進行問題的思考和討論,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被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道德素養(yǎng),也很難讓課程活動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和目標。
另外,還有一些教師雖然意識到了進行案例分析和解說的重要價值,但其所列舉案例與學生的日常實際生活相去甚遠,且由于時間的關系,教師也無法就有關案例進行深層次的解析,這樣一來,學生很難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價值和意義,自然也就無法充分貫徹落實知行合一的目標。
三、 初中道德與法治實踐性學習優(yōu)化策略分析
(一)理論聯(lián)系實際完成實踐性學習活動
想要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達成知行合一的目標,教師就需要圍繞課本教材中的理論,積極建構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橋梁,借此來創(chuàng)新日常的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到課本知識在實際生活中能夠產(chǎn)生的作用和價值。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全面優(yōu)化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在實踐性學習過程中,獲得更深層次的感悟,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需要摒棄功利化的課程教學模式,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切入,幫助學生規(guī)范日常的言行舉止,培養(yǎng)正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具體而言,教師需要積極革新日常的課程教學理念,對學生日常生活中道德法治觀念的運用情況進行更全面的關注。
以教學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九課《法律保障生活》為例,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進行理論知識講解,是很難讓學生根據(jù)以往的實際學習經(jīng)驗理解教材中理論知識含義的。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充分思考法律在實際生活中能夠起到的作用,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開展小組交流和討論,給予學生更全面的教學指導,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主權益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只有如此,才能夠讓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達成,以及讓初中道德與法治實踐性學習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二)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完善教學質量
想要在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下,引導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踐性學習,僅僅依靠優(yōu)化教育形式和內(nèi)容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水平不足,那么就很難在道德與法治課堂講解過程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也不能給予學生正面積極的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從知行合一的角度出發(fā),結合《課程標準》,積極參與各類與道德法治課程教學相關聯(lián)的專業(yè)培訓,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夯實教育基礎,提升職業(yè)道德水平。有關部門還要組織不同學校教師定期進行互動和交流,借此來幫助教師構建更貼合時代發(fā)展趨勢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思路,讓學生在實踐性活動中提升個人素養(yǎng)。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大與學生互動和交流的力度,并隨時關注自身的言行舉止,爭取讓自身能夠為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帶來正向的影響。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在日常的課堂活動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合理運用分層教學方式,指導學生的課程實踐,讓學生在貼合其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課堂活動中,掌握所學知識,樹立正確價值觀念,規(guī)范個人的行為習慣。教師還需要花費更多時間來鉆研課本教材內(nèi)容,了解課本理論知識建構的意圖,結合學生當前的實際學習水平,制訂更高品質的課程教學計劃,爭取在推動學生參與實踐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
(三)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趣味化游戲活動
由于初中學生的思維方式仍舊是具象的,因此過于枯燥乏味的理論課程講述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很難讓學生獲得良好的課程體驗。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彰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實踐性特征是很困難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組織趣味游戲活動,結合學生的興趣偏好,進行課程教學形式的改革與優(yōu)化,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這類課程活動能讓學生體會到樂趣,降低學生在情緒敏感的青春期的負面影響。實際上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因此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價值觀念指引工作顯得尤為必要。但由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厭煩說教,因此教師需要轉變原有的課程教學形式,通過趣味化游戲活動,讓學生主動進行正確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的探尋,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夠樹立貼合時代發(fā)展的正確的三觀。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四課《揭開情緒的面紗》時,為了讓學生學會合理控制情緒,做到知行合一,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趨向和期待,組織“情緒過山車”等主題活動。在這一活動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提前制作情緒卡片,并讓學生在卡片中描繪出不同情緒的具體表現(xiàn)。教師可通過隨機抽取情緒卡片的方式,讓學生根據(jù)卡片指示來表現(xiàn)情緒,在情緒轉變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讓自己的情緒鎮(zhèn)定下來,以及在深受負面情緒影響的過程中調(diào)整狀態(tài)的方式方法。由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抽到的情緒卡片是隨機的,因此后續(xù)的游戲活動走向不可預控,這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需要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圍繞情緒卡片進行必要的交流和分享,借此來幫助學生培養(yǎng)積極心理素質,讓學生學會以正確的方式調(diào)節(jié)個人的情緒。
(四)結合日常生活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想要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就應當盡可能地讓日常的課堂活動主題更具有記憶點,更加鮮活靈動,只有如此,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參與到活動中來。因此,教師需要在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下,結合課程教學主題,收集一些與當前社會息息相關的時政熱點新聞,通過引導學生參與時政熱點探討等方式,幫助學生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開闊視野,增長見聞。例如,在每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便可通過收集整理與“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活動”相關的時政素材,來為學生講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先進事跡,以此為主題來引導學生接受正能量的熏陶。
又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課《建設美好祖國》一課時,教師可以以“了解袁隆平的生平”為課程教學主題,讓學生通過收集與袁隆平生平經(jīng)歷相關的教育教學資源,了解我國科學家無私奉獻的精神。
這類具有記憶點的課堂主題活動,能夠起到激勵作用,有助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正向的榜樣作為追尋的對象,從中學習他們的美好精神和優(yōu)良品德。教師也需要通過各類教育教學資源的運用,來幫助學生獲得深層次的情感共鳴,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鼓舞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也是一種知行合一教學目標達成的重要方式。
(五)豐富課堂形式設計生活實踐類活動
想要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教師還需要從生活實際的角度切入,進行課本知識的分解和重構,只有如此,才能夠讓課程實踐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教師可嘗試在日常的課堂活動中,進行課程組織形式的豐富和創(chuàng)新,根據(jù)學生日常的生活情況進行實踐類活動項目的規(guī)劃,把知行合一教學理念,滲透到學生的實踐任務完成過程中。具體而言,教師可嘗試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了解學生的興趣期待,結合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構建生活類的實踐活動任務,讓學生在既定情境中,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和理解,還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教學《孝敬父母,學會感恩》時,教師可組織和建構一個“算一算自己一年花銷”的生活類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計算花費,來真切感受父母對自己深沉的愛。相比理論化的知識輸出和講解來說,這類蘊含生活意味的實踐活動任務,更容易觸動學生的心弦,讓學生學會感恩。教師便可在這一情感氛圍中,順勢提出讓學生為父母做頓飯的實踐任務,這不僅能夠讓學生樹立感恩父母的正確的觀念,還能夠讓學生深刻了解父母的無私奉獻。
四、 知行合一背景下課程改革建設的具體思路
(一)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
為了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達成知行合一的目標,教師需要突出課程活動中的實踐性元素。教師需要結合課程教學主題收集整理各類教育資源,構建生動的教學情境。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網(wǎng)上交友新時空》的有關內(nèi)容時,第一需要選取與網(wǎng)上交友相關的真實案例,通過與學生的共享和交流,讓學生了解與網(wǎng)上交友相關的道德與法律問題。第二,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角色扮演活動的方式,讓學生揣摩受害者、犯罪分子、家長和老師的心態(tài),讓學生在情景模擬過程中,深入了解網(wǎng)上交友的注意事項。第三,教師可引導學生站在不同視角對案件進行分析和討論探索其中所涉及的道德和法律問題,并讓學生自行嘗試通過小組合作或交流等方式,思考解決問題。第四,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上網(wǎng)收集資料的方式,來了解與網(wǎng)絡交友相關的各類法律規(guī)范和道德知識,借此來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聞,通過實踐性學習積累更多與網(wǎng)絡交友相關的常識。第五,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分享自身收集和整理案例或材料的方式,讓學生就網(wǎng)絡交友問題表達個人的意見和觀點,教師也可組織一系列與網(wǎng)絡交友相關的線下活動講座,加強學生對網(wǎng)絡安全問題的認知。
(二)教學流程的安排
為了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呈現(xiàn)實踐性特征,讓學生在了解有關理論知識的同時,將正確思想價值觀念滲透進日常的言行舉止中,教師需要從知行合一的角度切入,進行教學流程的優(yōu)化安排。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集體活動成就我》的有關內(nèi)容時,可嘗試引導學生拍攝一些與集體生活相關的照片和視頻,并將其編輯成回憶性手冊,通過此類的實踐性學習活動,讓學生認真思考集體活動在個人成長中的價值和意義。教師還可以運用小組交流合作的方式,讓不同年級學生選擇不同的實際生活情境加以討論和分析,總結其中所涉及的道德和法律問題,并制訂出更具有可行性的解決策略。
由于集體生活中的某一些案例具有普適性,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生活經(jīng)典案例分析和研討工作,以完成項目任務為目標,運用調(diào)查和訪談等方式,了解某一類集體生活中經(jīng)典案例出現(xiàn)的場景,以及可能帶來的正面或負面影響。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調(diào)查和分析能力能得到提升,組內(nèi)成員也會在分工協(xié)作過程中,提升團隊能力,這也有助于體現(xiàn)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實際價值,學生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貫徹落實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
(三)教學評價的優(yōu)化
教學評價工作是道德與法治課堂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教師給予學生的評價和反饋,能夠幫助學生快速認清自我,制訂出更具有可行性的學習計劃來培養(yǎng)個人的實踐能力,以及樹立正確的三觀。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合理利用網(wǎng)絡》這一部分的課程時,由于大部分學生對網(wǎng)絡技術的使用都不陌生,而且網(wǎng)絡技術的運用對學生而言具有重大的意義。因此教師需要在這一課程教學活動中,作為觀察者,全面了解學生對網(wǎng)絡技術的認知,以及學生對網(wǎng)絡運用優(yōu)勢和風險的了解。教師需要通過實際案例呈現(xiàn)和講述等方式的運用,讓學生結合個人生活實際,對網(wǎng)絡技術使用進行分析和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聆聽學生的觀點和闡述,給予學生更多中肯的評價,還需要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中的表現(xiàn)進行分析和論述,并為學生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意見,引導學生正確地使用網(wǎng)絡技術。相比以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來完成教學評價工作而言,著重觀察學生在實踐性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能夠讓最終評定結果更加公平公正,這也有助于知行合一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五、 結論
總而言之,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實踐性學習進行深度探究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只有轉變現(xiàn)階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理念,從知行合一的角度切入,進行課程活動的實踐創(chuàng)新,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規(guī)范個人的行為習慣,成為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張勝蘭.知行合一思想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3(36):82-84.
[2]張光迎.“知行合一”思想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23(30):102-104.
[3]李雪英.育人為本 崇德向善——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J].學周刊,2023(5):81-83.
[4]楊述琴.初中道德與法治以知行合一為目標的深度教學策略[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6):64-66.
[5]李均.基于知行合一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深度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75):133-135.
[6]石昭月.堅持育人為本 引導崇德向善——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22(3):48-49.
[7]倪青紅.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以知行合一為目標的深度教學[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19(9):10-11.
作者簡介:趙志成(1975~),男,漢族,河北張家口人,張北縣第二中學,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