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邊坡地質災害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自然災害,但因其涉及范圍廣、施工難度大、過程變數(shù)多,較常規(guī)的支護工程存在較大差異。本文以某項目山體綜合治理工程為例,系統(tǒng)解析邊坡地質災害的治理措施及對應成本指標,以期為其他類似項目成本測算工作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地質災害治理;成本測算;治理施工
[中圖分類號]X43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廣州市政府對于鄰近山體、地質災害多發(fā)、崩塌、滑坡重點防治區(qū)域的建設用地,在用地規(guī)劃條件中增加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相關要求,與此同時,對項目立項成本測算也提出了新考驗。本文以某項目山體綜合治理工程為例,對邊坡地質災害治理方式及成本構成進行解析,提煉成本經驗數(shù)據,為后續(xù)涉及邊坡地質災害治理的項目成本測算提供思路和參考。
1 項目概況
本項目位于廣州市,治理范圍為山體坡腳至山體分水嶺(標高80~280m)、南北長度約418m的范圍,總治理面積約10萬m2。治理內容包括清表,刷坡,孤石、危巖體清除或加固,錨桿格構梁封板,攔石系統(tǒng),排水系統(tǒng),復綠等。下面將結合典型治理措施,對具體治理措施及成本情況進行展開分析。
2 治理措施及成本分析
2.1 清表
清表即在治理施工啟動前,人工進行坡面植被雜草清理,還原原始坡面,主要施工內容包括清除坡面植被、松散土體及浮石、清表后巖質坡面非貫通裂隙水泥砂漿填縫。
清表成本因項目規(guī)模大小、施工場地復雜性而異,清表面積單方40~45元/m2不等。
2.2 刷坡
刷坡即機械開挖修整坡面至設計標高。具體工作內容包括清除危巖體、崩塌體及修坡整形、土石方外運等,如刷坡過程遇到孤石,還可能產生SNS柔性主動防護網及錨桿等施工。
常規(guī)刷坡主要以機械施工為主,通常有現(xiàn)成的施工便道后方可作業(yè),故成本受場地條件影響相對較小。本項目刷坡厚度約1m,刷坡面積單方成本約242元/m2(不含大型孤石處理)。如刷坡過程遇到大型孤石,無法通過刷坡直接清除,需單獨靜態(tài)爆破處理的,則按下文所述的孤石處理單價另行計算。
2.3 錨桿(索)格構梁護坡
錨桿(索)格構梁護坡是常見的邊坡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格構梁及錨桿(索)制安、泄水措施,視坡面完整性程度,可能增加鋼筋混凝土封板[1]。錨桿(索)格構梁護坡工程量大小與坡面現(xiàn)狀地勢起伏有直接關系,根據現(xiàn)場施工統(tǒng)計數(shù)據,坡面在可進行刷坡找平、刻槽的情況下,混凝土實際澆筑量是圖紙理論計算工程量的1.05倍。若坡面凹凸不平,且現(xiàn)場無條件進行刷坡找平,則需要結合實際坡面情況考慮混凝土損耗率。其單方指標具體情況詳見表1。
2.4 排水系統(tǒng)
排水系統(tǒng)主要為結合邊坡走勢,通過設置橫向、縱向的鋼筋混凝土排水溝或截水溝,形成有效匯水,有組織地排水,減少水土流失對自然坡體的沖刷損壞。
本項目排水系統(tǒng)總長度約2700m(原沖溝采用底部硬化處理施工)。因排水系統(tǒng)結合山體起伏走勢設計,溝側壁形式有直立狀、斜立狀、一側直立一側斜立狀,依據地勢溝渠段設置跌水踏步、跌水溝,一定距離設置沉砂池,故綜合考慮不同設計形式的排水溝,分析指標如表2所示。
2.5 孤石處理
根據地質災害勘查報告,本項目孤石處理量約3700塊,根據孤石穩(wěn)定性情況,處理方式分清除、加固、攔擋三種。
因孤石形態(tài)各異,孤石所處位置與施工措施關系較大,本項所述孤石處理單價均不含腳手架搭拆費用,經統(tǒng)計,孤石處理用腳手架工程量約0.45m2/m3(按孤石處理方量計算),孤石處理用腳手架費用約為孤石處理費用的3 %。
2.5.1 孤石清除
孤石清除常規(guī)為靜態(tài)爆破,包括素砼支座制安及拆除、SNS主動防護網安裝及拆除(含錨桿)、靜態(tài)爆破、石方外運、水泥砂漿填實空隙等。施工單位往往有自己的“土方法”,在招標階段難以統(tǒng)一,故本著以結果為導向的原則,投標單位綜合考慮清除方式進行報價。
本項目涉及孤石清除工程量約9050m3,靜態(tài)爆破清除孤石綜合單價為444元/m3。
2.5.2 孤石加固
一是單獨錨固。對于部分單個體量較大且有一定埋深的孤石,處理難度較大,設計采用部分清除外凸孤石后錨桿錨墩加固方式,處理前在空隙處采用素砼填實(C30),并鋪設SNS主動防護網臨時固定孤石。按主動防護網面積計算孤石加固的綜合單方約1324元/m2。
二是錨桿格構梁加固。對于成片分布的孤石堆,設計采用錨桿格構梁加固方式,處理前鋪設SNS主動防護網臨時固定孤石。按主動防護網面積計算孤石加固的綜RTw494SsOgM7c5uJmBTumtTicFmhj9ZUbjASOL/hO+k=合單方約668元/m2。
三是主動防護網加固。對于零散微小型孤石或者微小型孤石堆,設計采用“主動防護網+錨桿”的加固方式。按主動防護網面積計算孤石加固的綜合單方約427元/m2。
四是基座加固。對于部分掩埋在坡面、整體穩(wěn)定性較好,但受長期雨水沖刷影響有傾倒或者滑移可能的大型孤石,設計采用墩座基礎加固方式,若認定為滑移型孤石,需增加鋼筋錨桿。施工方案多為鋼筋、混凝土、錨桿施工,因孤石所處形態(tài)不同,填充混凝土工程量差異較大,無具體指標可言[2]。
2.5.3 攔石系統(tǒng)
攔石系統(tǒng)包括攔石墻、微型樁、被動防護網、壓腳擋墻、樹木種植等。相關經濟指標如表3所示。
3 施工監(jiān)測及檢測
3.1 施工監(jiān)測
為保障施工安全,除第三方監(jiān)測外,綜合治理單位自身亦需進行過程施工監(jiān)測,包括水平位移及沉降監(jiān)測、重點孤石的位移及傾斜監(jiān)測、爆破震動監(jiān)測、雨量及氣溫監(jiān)測等。施工監(jiān)測治理成本約11元/m2。
3.2 施工檢測
為保障施工質量,綜合治理單位需進行過程施工檢測,包括常規(guī)材料檢測(水泥、鋼筋、砂、碎石等)、注漿體強度檢測、錨桿(索)檢測及試驗、SNS主動防護網、被動防護網檢測等。施工檢測治理成本約5元/m2。
4 邊坡治理復綠
為防止水土流失,在山體治理施工完成后,需進行復綠。本項目采用的復綠方式有封板位置設置植生槽種植爬山虎(成本約按護坡面積245元/m2計算)、格構梁內填植生袋(成本約按植生槽長度400元/m計算)綠化植被混凝土護坡(成本約按木各構梁面積100元/m2計算)。
5 其他說明
5.1 措施費
本項目治理區(qū)域與住宅樓最近位置僅17m,治理區(qū)域高差達200m左右,施工難度大、安全措施要求高。腳手架(非孤石處理用)、自發(fā)電、施工圍蔽、施工道路以外的其他措施費,治理成本約64元/m2,約占分部分項費用的9 %。本文所述的治理措施成本均已包含除上述以外的其他措施費。
5.2 其他
本項目治理范圍約10萬m2,質量保修期為2個水文年,工程定標時間為2019年12月,其他項目參考時可根據施工時間進行主材調差,同時基于項目自身的體量、特性及施工難度,考慮費用增減及后續(xù)變更簽證余量5 %~15 %不等。
6 結語
本項目山體綜合治理工程基本涵蓋了常見的邊坡治理方式,本文以其為基礎,系統(tǒng)梳理邊坡治理成本指標,旨在為項目立項成本測算提供一定參考,但后期亦需做好過程成本管控,重視招標策劃、過程見證,嚴控簽證變更,有效控制成本風險。
參考文獻
[1]李巖. 淺談營業(yè)線災害治理邊坡整治施工的成本控制[J]. 房地導刊,2024(6):187-191.
[2]徐揚. 錢玉珠,李晨楠,等. 基于項目管理理論的邊坡地質災害治理技術研究[J]. 工程技術研究,2020,5(24):160-161.
[作者簡介]李郁,女,湖北襄陽人,廣東保利城市發(fā)展有限公司,中級經濟師,本科,研究方向: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