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jié),漢字社活動在植物園舉行,大家說好了帶食物來野餐。鄧芊芊帶了一大堆甜食。
“甜甜圈、奶油蛋糕、巧克力……哇,都是我喜歡的!”小胖興奮不已。
謝義豪掃興:“糖是甜蜜的‘殺手’,不能多吃,何況很多零食中添加的還不是普通的蔗糖,而是人工制造的安賽蜜、阿斯巴甜什么的……”
小胖和鄧芊芊都不服:“糖不是‘殺手’,而是快樂源泉!”
鬧鬧說:“我看了鄧芊芊帶的這些甜食的成分,添加的都是白砂糖,也就是蔗糖。這是使用歷史最長的糖,沒啥大問題?!彼テ鹨粔K巧克力吃起來:“可可脂含量56%,算是低糖巧克力了!”
“就是!”小胖附和。
謝義豪嘿嘿一笑:“你錯了!糖最早是米做的,根本沒有甘蔗什么事!這都不用查,一目了然!”
大家愣了一下,可不是嗎?糖,米字旁,米做的?
小胖抓耳撓腮:“不對啊,甘蔗做糖是天經(jīng)地義,米有那么甜嗎?能做出糖?”
小軍冒出一句:“麥芽糖是啥做的?麥子吧?”
謝義豪補充:“甜菜也能制糖!白砂糖也有用甜菜做的。”
鄭媛媛抓住重點:“咱們從漢字入手,找找糖的起源吧,順便看看甘蔗是啥時候進入中原的。”
謝義豪眼疾手快找出了“糖”字:
籀文=(食,吃)+(唐,即“塘”的本字,用于制陶的軟泥池,比喻蒸米糕的蒸籠),表示用糯米漿在蒸籠蒸熟的黏軟甜糕。
57c6930f78f9f74a3eb6a2190695d6c1“啊呀,‘糖’字在秦朝的小篆之前就出現(xiàn)了,用米做糖的年代,應該是戰(zhàn)國以前,比較早!”
小胖還是想不通,米和麥子怎么能做出甜蜜蜜的糖來:“它們沒那么甜啊,甘蔗一咬就是甜的!”
謝義豪說:“古人最初確實是用米、面制糖的,那時還沒有甘蔗,而麥子四千年前就在中國出現(xiàn)了。”
小軍查到了麥芽糖的制作方法:“先將小麥浸泡后讓其發(fā)芽到三四厘米長,然后將糯米洗凈后蒸熟,與切碎的麥芽攪拌均勻,發(fā)酵五小時左右,用紗布過濾混合物,擠出甜汁倒入鍋中,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慢慢熬煮,直到糖漿變得黏稠,最后形成琥珀色糖塊?!?/p>
“不過,麥芽糖的甜度只有蔗糖的40%哦!”鄧芊芊說。
“我吃著已經(jīng)很甜了啊!”鄭媛媛嚷道。
鬧鬧指著“蔗”字,說:“這個字確實到了小篆才出現(xiàn),也就是說,在秦漢之前甘蔗不常見!”
蔗,篆文=(艸,植物)+(庶,開灶炊煮),一種一年生或多年生熱帶或亞熱帶禾本植物,直莖,外形似竹有結(jié),實心,充滿甜汁,可以熬煮制糖。
鄧芊芊說:“我查到了,甘蔗大約在周朝傳入中國南方,閩越王國的先民們將野生自然雜交形成的竹蔗種植于松溪沿岸,開啟了種蔗制糖的歷史。秦朝統(tǒng)一中國后,南方的甘蔗更方便進入中原,《西京雜記》就有閩越王將蔗糖與牛乳混合制成的石蜜獻給劉邦的記載。到宋代,江南各地普遍種植甘蔗?!?/p>
哦,確實,沒甘蔗也能做糖。
小胖卻不服:“我還查到了‘甘’字的甲骨文,說明‘甘甜’的味道在遠古時就有了,那時什么糖都沒有?。 ?/p>
鄭媛媛笑道:“傻啊,沒有人工制的糖,難道沒有蜂蜜?沒有水果?”
“就你聰明!現(xiàn)在可以大口吃糖了吧?”小胖說。
鬧鬧說:“糖還真不能多吃。古人煉個蔗糖、熬個麥芽糖多不容易,吃糖比吃肉還難,而我們現(xiàn)在,糖分隨手可得,便宜至極。所以啊,遺傳學家說,我們的身體要再進化七萬年,才能適應這么多的糖分攝入。”
“還要七萬年?那我現(xiàn)在吃太多糖確實對身體不好!”小胖無奈地放下甜甜圈,“還是吃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