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乳腺癌化療患者采用全程集束化護理干預對癌因性疲乏癥狀、自我效能、免疫功能及并發(fā)癥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特色醫(yī)學中心收治的200例乳腺癌化療患者(均采用全身靜脈化療療法),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100例。對照組患者化療期間實施傳統(tǒng)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化療期間實施全程集束化護理干預,兩組患者均干預3個月。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癌因性疲乏評分、自我效能感評分及免疫功能指標水平,以及干預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與干預前比,干預后兩組患者癌因性疲乏評分均降低,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與干預前比,干預后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評分均升高,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與干預前比,干預后觀察組患者CD4+百分比及兩組患者CD4+/CD8+比值均升高,且觀察組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CD8+百分比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 乳腺癌化療患者采用全程集束化護理干預可減輕癌因性疲乏癥狀,提高自身護理效能感,并能夠改善免疫功能,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乳腺癌 ; 化療 ; 全程集束化護理干預 ; 癌因性疲乏 ; 自我效能 ; 免疫功能
【中圖分類號】R73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20.0013.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20.005
乳腺癌是一種嚴重的惡性腫瘤,對女性自身健康造成嚴重危害。臨床多使用手術、放化療治療,對疾病發(fā)展進行有效控制,將患者的生存時間延長,但化療不良反應會對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造成影響,癌因性疲乏癥狀加重,因此給予合理的護理指導十分重要。常規(guī)護理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醫(yī)療服務,促進患者康復,但該干預方式僅遵從醫(yī)囑為患者開展一系列護理服務,未能充分重視患者身心狀態(tài),進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排斥情緒[1]。全程集束化護理干預主要依據(jù)循證醫(yī)學內(nèi)容,與乳腺癌患者的實際病情相結合,制定一套有效且實行方便的護理方案,以保證為患者提供合適的護理服務[2]。本研究選取200例乳腺癌化療患者,旨在探究全程集束化護理干預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特色醫(yī)學中心收治的200例乳腺癌化療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10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2~76歲,平均(5KBP5nWHmUFhCxeXLhPNy0VD2Am0ILNJbDddW7tLNgqE=9.34±4.67)歲;腫瘤分期[3]:
Ⅱ期38例,Ⅲ期62例。觀察組患者年齡42~77歲,平均(59.32±4.58)歲;腫瘤分期:Ⅱ期42例,Ⅲ期5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15版)》[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并經(jīng)化療干預;⑵穿刺活檢病理診斷顯示為Ⅱ~Ⅲ期乳腺癌;⑶預計生存時間超過半年。排除標準:⑴伴有其他惡性腫瘤;⑵伴有嚴重器官功能障礙;⑶伴有神經(jīng)和精神障礙。本研究上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特色醫(yī)學中心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獲得批準和認可,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與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全身靜脈化療療法,注射用順鉑[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461,規(guī)格:20 mg]30.0 mg/m2、注射用紫杉醇脂質(zhì)體(南京綠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357,規(guī)格:30 mg)100 mg/(m2·d),在第1、2、3、22天進行靜脈點滴治療。
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護理干預:⑴化療前與患者面對面交流普及化療和注意事項。⑵出院前將生活注意事項和化療后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⑶建立微信群邀請患者及家屬進群,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方法詳細進行康復訓練。觀察組實施全程集束化護理干預:⑴構建集束化護理小組。小組成員有護士長1名、病區(qū)護理組長1名,責任護士3名。⑵查閱相關資料和文獻,擬定合理干預措施,護理小組及時識別護理中存在的問題,依據(jù)護理要點針對性篩查相關資料,以“集束化護理”“乳腺癌”等關鍵詞開始搜索,與文獻相結合,詳細討論,擬定合理的護理計劃。⑶對患者自護需求進行評估,向患者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整理并總結患者的反饋信息,與臨床學術研究和臨床經(jīng)驗相結合,擬定合理的護理措施。⑷對于患者遵醫(yī)行為、不良行為改變的意愿予以了解,護理人員可對其實施藥物、疾病、康復指導等知識宣教,讓患者更全面地掌握乳腺癌發(fā)病因素、化療方式及護理方法,幫助患者提高自身知識儲備能力,并提高對疾病的關注度。在化療中可選擇彈性好的靜脈血管完成輸注,避免對同一部位進行反復多次注射,依據(jù)藥液的性質(zhì)、劑量、不良反應及濃度等對其輸注順序進行合理規(guī)劃。⑸飲食干預:合理安排進食時間,化療前1~2 h不可攝入食物。需選擇易消化、清淡、營養(yǎng)豐富及新鮮的食物,防止攝入刺激性食物,多攝入新鮮蔬菜水果,如新鮮蘿卜、西蘭花等,同時攝入牛肉補鋅,靈芝多糖提升免疫力。在攝入食物時需細嚼慢咽,如患者有明顯的嘔吐、惡心癥狀,可遵守少食多餐的原則,在用餐后1 h內(nèi)控制飲水量,避免胃內(nèi)食物反流。⑹心理干預: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消除其心理壓力,與患者組建良好關系,提高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兩組患者均干預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癌因性疲乏癥狀。于干預前后采用癌癥疲乏量表(CFS)[5]對患者進行評估,量表內(nèi)容為軀體(7個條目)、情感(4個條目)、認知(4個條目),量表條目15個,Likert 5級評分法(0~4分),分值越高代表癌因性疲乏癥狀越嚴重。⑵自我效能感。于干預前后采用癌癥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C-SUPPH)[6]對患者進行評估,主要內(nèi)容為正性態(tài)度(75分)、自我決策
(15分)、自我減壓(50分),共有條目28個,Likert 5級評分法,總分為140分,分值越高代表自我效能感越強。⑶免疫功能。于干預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流式細胞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型號:CytoFLEX LX)測定CD4+、CD8+百分比,并計算CD4+/CD8+比值。⑷不良反應。記錄導管感染、導管阻塞、靜脈血栓、靜脈炎等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各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之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jīng)S-W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癌因性疲乏癥狀評分比較 與干預前比,干預后兩組患者癌因性疲乏癥狀評分均降低,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 與干預前比,干預后兩組患者正自我效能感評分均升高,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與干預前比,干預后觀察組患者CD4+百分比及兩組患者CD4+/CD8+比值均升高,觀察組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CD8+百分比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乳腺癌患者在治療中極易發(fā)生心理應激反應和化療不良反應等,如勞累感、疲乏等被稱為“癌因性疲乏”。以往針對乳腺癌化療患者化療期間多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通過護理活動幫助患者減少痛苦、促進健康,但護理人員僅參考醫(yī)囑為患者實施護理服務,在護理服務中僅關注是否完成工作,未能注意到患者的情緒波動,影響整體護理效果。
全程集束化護理將多種護理措施整合成一個護理方案,保證不受地點、時間等因素影響[7]。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癌因性疲乏癥狀評分均較對照組低;自我效能感評分均較對照組高,這提示乳腺癌化療患者采用全程集束化護理干預可減輕癌因性疲乏癥狀,提高自身護理效能感。常規(guī)護理多會忽略患者情緒狀態(tài)和其他需求,導致療效欠佳。全程集束化護理干預通過護理小組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服務,對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予以糾正,并告知患者配合護理的重要性,使患者自身全面能力得到提升,進而減輕其癌因性疲乏癥狀,改善自我效能感[8]。
化療是乳腺癌治療的重要手段,但化療后可能會出現(xiàn)骨髓抑制,導致白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從而引起免疫力下降[9]。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對照組,CD8+百分比低于對照組,這說明乳腺癌化療患者采用全程集束化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免疫功能。全程集束化護理可彌補常規(guī)護理的不足,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護理服務;同時,全程集束化護理采用飲食干預,如蘿卜因含有豐富的干擾素誘導劑,從而有提升免疫力的作用;靈芝多糖能提高機體免疫力[10]。
另外,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這進一步說明乳腺癌化療患者采用全程集束化護理干預安全性較高。全程集束化護理干預更加ndlEDTznaGTd8JpBhMPF/1EYY5+UQBgLytNpVb4rJ/c=重視化療血管的選擇,及時觀察患者的皮膚體溫、顏色、疼痛感,給予有效的心理指導,使患者對護理服務抵觸情緒減輕,可有效避免血栓發(fā)生。同時向患者普及并發(fā)癥預防措施及疾病知識,對于患者發(fā)生導管感染、導管阻塞、靜脈炎情況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1]。
綜上,乳腺癌化療患者采用全程集束化護理干預可減輕癌因性疲乏癥狀,提高自身護理效能感,并能夠有效改善免疫功能,安全性較高,臨床上可借鑒推廣。
參考文獻
詹海俠, 胡東, 張文婷, 等. 集束化護理模式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及生命質(zhì)量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20, 17(14): 178-181.
黃勝瑾, 王婷. 循證理念下的集束化護理對行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 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23, 9(3): 178-180.
李麗燕, 吳金其, 李金濤, 等. 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不同癥狀群發(fā)病特點及其與腫瘤分期、化療療程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醫(yī)刊, 2021, 56(5): 553-557.
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專業(yè)委員會. 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15版)[J]. 中國癌癥雜志, 2015, 25(9): 63.
田丹丹,郭婷茹,魏若男. Watson多元化關懷模式在乳腺癌化療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醫(yī)學工程, 2022, 29(2): 229-230.
王梅芳, 姚晚俠. 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癥狀體驗與自我效能感的縱向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 2017, 32(6): 484-488.
魏婷, 崔安琴, 張振華. 集束化護理對乳腺癌患者化療致嘔吐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安徽醫(yī)學, 2021, 42(8): 933-936.
何美紅. 集束化護理對乳腺癌化療期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內(nèi)科, 2018, 13(3): 431-433.
梁燕. 集束化護理在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甘肅科技, 2018, 34(3): 113-114.
周毅娟, 衛(wèi)莉, 丁亞, 等. 集束化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19, 25(4): 154-156, 159.
佘靖萍, 趙海燕, 季英. 集束化護理策略對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不良反應的影響[J]. 當代護士(上旬刊), 2018, 25(3): 91-93.
作者簡介:張曉潔,大學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腫瘤護理。
通信作者:劉菊琴,大學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腫瘤護理。E-mail:ymyg11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