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亳州地區(qū)圍產(chǎn)期孕婦B族鏈球菌(GBS)感染狀況、血清學分型及耐藥基因分布特征,為圍產(chǎn)期孕婦GBS感染的防治提供實驗依據(jù)。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亳州市中醫(yī)院婦產(chǎn)科產(chǎn)檢的310例35~37周圍產(chǎn)期孕婦的產(chǎn)檢資料,進行陰道和直腸拭子聯(lián)合采樣,經(jīng)細菌培養(yǎng)后選取可疑GBS菌落,通過革蘭染色、環(huán)磷酸腺苷試驗(CAMP)后采用全自動細菌鑒定儀獲得GBS菌株,采用全自動細菌鑒定儀及配套AST-GP67藥敏卡進行GBS藥敏試驗。采用膠乳凝集法和多位點序列分型(MLST)法對GBS進行血清分型和基因分型,分別記錄每株GBS對應的血清型和基因型,采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法檢測GBS耐藥基因。統(tǒng)計GBS菌株的血清分型及基因分型情況、GBS菌株耐藥情況及不同血清型的GBS紅霉素耐藥基因分布情況。結果 310例孕婦中GBS陽性的51例,陽性率為16.45%;血清學分型有5種類型,分別為Ⅰa、Ⅰb、Ⅱ、Ⅲ、Ⅴ型,以Ⅲ、Ⅰb、Ⅰa型為主,占比分別為47.06%、23.53%、19.61%,主要的基因分型為ST19型、ST23型,其中ST19型占比最高,為39.22%,高于其他基因分型占比(均P<0.05);GBS對紅霉素、克林霉素、四環(huán)素、左氧氟沙星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耐藥,其中紅霉素耐藥率最高為78.34%,其次是克林霉素耐藥率為70.59%,四環(huán)素耐藥率為58.58%。GBS攜帶耐藥性基因包括ermA、ermB、ermTR、mefE及mefA,其中ermB和mefE占比最高,均為54.90%。GBS血清學分型與基因分型的比較中,GBS基因型在Ⅰa型中ST23占比最高,在Ⅰb型中ST19占比最高,在Ⅲ型中ST19占比最高,在三者分布比較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GBS血清學分型與其攜帶的耐藥基因的比較中,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亳州地區(qū)圍產(chǎn)期孕婦GBS感染率較高,最常見的血清型是Ⅲ型,基因型以ST19型為主。對紅霉素、克林霉素、四環(huán)素、左氧氟沙星具有較高的耐藥率,主要攜帶的耐藥基因為ermB、ermA、ermTR,臨床應根據(jù)藥敏結果選用合理的抗菌藥物,規(guī)范治療GBS感染的圍產(chǎn)期孕婦。
【關鍵詞】圍產(chǎn)期孕婦 ; B族鏈球菌 ; 血清學分型 ; 基因分型 ; 耐藥性基因
【中圖分類號】R46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20.0106.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20.034
B族鏈球菌(GBS)是一種溶血性革蘭氏陽性的鏈球菌,又被稱為無乳鏈球菌,通常寄生于人的陰道和直腸。GBS莢膜多糖成分不同,血清分型亦不同,通常分為Ⅰa、Ⅰb、Ⅱ ~ Ⅺ等10種血清型[1],其中Ⅰa、Ⅰb、Ⅱ、Ⅲ及Ⅴ型是全球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且以Ⅲ型對人類危害最大[2]。研究表明,GBS定植的妊娠期女性,尤其是圍產(chǎn)期孕婦極易被感染,進而導致孕婦子宮內膜炎、早產(chǎn)、產(chǎn)褥期感染等情況的發(fā)生[3]。近年來,國內臨床對新生兒GBS感染關注和重視不夠,導致GBS感染率逐漸增高,尤其是新生兒人群[4]。隨著醫(yī)療環(huán)境的改善,孕婦與新生兒的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由GBS引發(fā)的嚴重感染病例已經(jīng)得到了重視。部分地區(qū)建議
35~37周妊娠晚期孕婦積極接受GBS篩查,盡早診斷、治療,有效改善妊娠結局。目前,β-內酰胺類或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物是治療GBS感染的首選藥物,能夠有效改善感染的狀況,但隨著臨床上抗菌藥物的大量使用,導致了GBS耐藥性的發(fā)生,對常用的抗菌藥物像紅霉素、四環(huán)素等耐藥,但是相關的臨床研究數(shù)據(jù)報道較少。樊紅娟等[5]研究發(fā)現(xiàn),GBS對紅霉素和四環(huán)素耐藥率較高,耐藥基因類型主要為紅霉素耐藥基因ermB、ermTR、emF基因型,四環(huán)素耐藥基因tetM、tetO基因型,其中ermB、
ermTR、emF占比較高。因此,本研究選取亳州市中醫(yī)院婦產(chǎn)科孕35~37周圍產(chǎn)期婦女310例為研究對象,分析GBS感染狀況、血清學分型、耐藥基因攜帶情況,旨在為本地區(qū)圍產(chǎn)期孕婦GBS感染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實驗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亳州市中醫(yī)院婦產(chǎn)科產(chǎn)檢的310例35~37周圍產(chǎn)期孕婦的產(chǎn)檢資料。納入標準:⑴符合《婦產(chǎn)科學》[6]中中、晚期妊娠的診斷標準;⑵妊娠35~37周的圍產(chǎn)期孕婦;⑶篩查前1周無抗菌藥物使用史、無陰道用藥史;⑷資料完整,并自愿完成GBS檢測。排除標準:⑴雙胎妊娠;⑵已確診其他生殖道病原菌感染;⑶嚴重的肝、腎、心臟等重要器官功能異常。本研究經(jīng)亳州市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檢測方法
1.2.1 GBS培養(yǎng)與鑒定 在不使用窺器的情況下,用拭子在納入的圍產(chǎn)期孕婦陰道下1/3處取樣,然后用同一拭子通過直腸括約肌在直腸內聯(lián)合取樣。將采集的拭子標本送至本院檢驗科微生物室,接種于血平板培養(yǎng)基,于37 ℃、5%二氧化碳孵箱中培養(yǎng)18~24 h。挑選血平板上中等大小、圓形、灰白色、周圍伴有β溶血環(huán)、觸酶試驗陽性的可疑菌落進行革蘭染色鏡檢,革蘭染色陽性再進行CAMP試驗鑒定,CAMP試驗陽性的菌落采用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及藥敏分析儀(法國梅里埃公司,型號:VITEK 2 COMPACT)進行GBS菌株最后確認。
1.2.2 GBS血清學與基因分型 采用乳膠凝集法進行GBS血清學分型,血清分型試劑盒購自丹麥SSI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對GBS株進行分型,包括Ⅰa、Ⅰb、Ⅱ~Ⅸ10種血清型。采用多位點序列分型(MLST)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法擴增GBS的7個管家基因,擴增產(chǎn)物送至上海生工生物公司進行Sanger測序,后與BLAST基因數(shù)據(jù)庫進行比對,最終確定GBS基因分型。
1.2.3 GBS藥敏試驗 采用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及藥敏分析儀,選擇配套的GP67藥敏卡,按操作說明配制合適麥氏濃度的菌懸液,然后進行GBS菌株藥敏試驗。質控菌株為肺炎鏈球菌ATCC49619,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1.2.4 GBS耐藥基因檢測 采用北京天根公司的細菌脫氧核糖核酸(DNA)提取試劑盒提取GBS基因組DNA,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儀(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型號:FQD-96A)進行PCR擴增,擴增產(chǎn)物送至生工生物公司進行測序分析。引物合成、目標基因測序均由上海生工生物公司完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菌株血清型與基因分型、耐藥基因類型的多組間比較行χ2趨勢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GBS分型 310例標本共檢出GBS菌株51例,陽性率為16.45%;血清分型以Ⅲ、Ⅰb、Ⅰa型為主,分別占比為47.06%、23.53%、19.61%?;蚍中椭袡z測出19種序列型,其中主要的基因分型為ST19型20株,占比為39.22%;其次是ST23型9株,占比為17.65%。GBS血清學分型與基因分型的比較中,血清Ⅰa型中基因型ST23占比最高,血清Ⅰb型中基因型ST19占比最高,血清Ⅲ型中基因型ST19占比最高,基因分型在血清型Ⅰa、Ⅰb、Ⅲ型中的分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GBS耐藥情況分析 GBS對萬古霉素、青霉素、氨芐西林敏感,對頭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四環(huán)素、克林霉素及紅霉素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耐藥性,紅霉素耐藥率最高為78.34%,其次是克林霉素耐藥率為70.59%,四環(huán)素耐藥率為58.58%,見表2。
2.3 不同血清型GBS耐藥基因分布情況 不同血清型的GBS菌株攜帶不同的耐藥基因,以ermB、mefE、mefA為主,其中Ⅲ型以mefE和ermB為主,Ⅰb型以ermB和
mefE為主。GBS血清型與耐藥基因攜帶情況的比較中,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3 討論
GBS是一種人畜共患的需氧型條件致病菌,通常寄生于人的結腸或陰道,無感染性癥狀的表現(xiàn)。而GBS定植于妊娠期女性后,不僅影響自身的健康,而且還容易導致新生兒侵襲性感染。研究表明,GBS感染的圍產(chǎn)期孕婦分娩時新生兒感染的風險增加[7],因此,對圍產(chǎn)期孕婦進行生殖道 - 直腸GBS定植篩查,陽性人群在分娩前4 h采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能夠有效降低新生兒感染率。然而,截止到目前,國內大多數(shù)地區(qū)孕產(chǎn)婦生殖道 - 直腸GBS定植情況的篩查報告、GBS感染的相關數(shù)據(jù)報道較少。本研究結果顯示,310例圍產(chǎn)期孕婦陰道 - 直腸分泌物中檢出51例GBS,陽性率為16.45%,與劉巧方等[8]報道的15.00%較接近,明顯高于宋海燕[9]報道的GBS定植率4.3%,左麥紅等[10]報道的GBS定植率6.55%。本地區(qū)GBS感染的陽性率稍高于其他地區(qū),可能與亳州地區(qū)經(jīng)濟水平稍低,衛(wèi)生防護意識差,女性多胎生育等因素有關;同時,國家沒有制定出圍生期孕婦GBS篩查的統(tǒng)一方案與標準化程序,不同地區(qū)研究對象選擇范圍不同,因此,GBS定植率存在明顯的差異性。
臨床上GBS主要致病類型為Ⅰa、Ⅰb、Ⅲ、Ⅴ型,本研究檢測到5種血清型,以Ⅲ型(47.06%)為主要類型,其次為Ⅰb型(23.53%)、Ⅰa型(19.61%),未檢出Ⅳ型、Ⅵ型、Ⅶ型、Ⅷ型及Ⅺ型。楊蘊濤等[11]研究中,共檢出6種血清型,以Ⅲ型(39.82%)為主要類型,其次為Ⅰb型(25.66%)、Ⅰa型(20.35%),未檢出Ⅱ型、Ⅳ型、Ⅶ型、Ⅷ型;陳華等[12]報道的2017年至2019年甘肅地區(qū)103株GBS主要血清型是Ⅲ型、Ⅴ型及Ⅰb型;覃德明[13]研究中,共檢出7種血清型,以Ⅰb型(35.11%)為主;林雅茵等[14]報道的2015年至2018年廈門地區(qū)299株妊娠晚期生殖道定植GBS菌Ⅲ型、Ⅰb型和Ⅰa型是主要血清型。以上研究均表明Ⅲ型、Ⅴ型、Ⅰa型和Ⅰb型是常見的流行型別,其中Ⅲ型是最主要的血清型,毒力最強,已被公認為引發(fā)孕產(chǎn)婦和新生兒侵襲性感染的主要血清型。
GBS遺傳表型存在多樣性,本研究結果顯示,共檢測出19種GBS基因序列型,主要流行的型別分別為ST19、
ST23、ST12、ST103及ST17,與北京地區(qū)主要流行的型
ST19、ST10、ST12、ST1、ST17、ST23[15]和廈門地區(qū)妊娠晚期女性的主要流行型別ST19、ST862、ST12、ST10、
ST17、ST23[14]基本一致,均以ST19為主要型別。韓國妊娠婦女GBS主要流行是ST1、ST19和ST862[16],加拿大多倫多地區(qū)健康妊娠婦女主要流行的是ST1、ST23、ST8、
ST12[17],上述研究結果表明,GBS菌株的ST序列型可能與地域、人種等因素相關,與部分血清學類型有關,不同國家、地域和人種的孕婦攜帶GBS基因型存在很大的差異性。
孕婦感染GBS后應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盡可能避免孕婦與新生兒的不良結局,然而,由于抗菌藥物的濫用,導致了多種耐藥菌株的形成,增加了治療難度。本研究結果表明,GBS對萬古霉素、青霉素、氨芐西林敏感,對頭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四環(huán)素、克林霉素及紅霉素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耐藥性。目前,臨床上對GBS感染的治療主要選用β-內酰胺類或者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物,由于臨床對抗菌藥物的濫用,導致GBS耐藥率近年來明顯升高。GBS菌株中含有多種致病相關基因,本研究發(fā)現(xiàn),GBS攜帶的耐藥基因為ermA、ermB、ermTR、mefA及mefE,
ermB和mefE占比較高,與國內其他地區(qū)研究的結果較為接近。 erm基因屬于大環(huán)內酯抗菌藥物的耐藥基因,可以介導菌體產(chǎn)生甲基化酶,從而阻礙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物結合核糖體亞基,參與細菌的耐藥過程[18],而mef類基因可以調控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物的耐藥性[19],而紅霉素是臨床上常用的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物,因此,GBS對紅霉素表現(xiàn)為較高的耐藥特性,與其攜帶的耐藥性基因明顯
相關。
綜上,本地區(qū)GBS感染情況較為嚴重,血清型以Ⅲ型、Ⅰb型為主,基因型以ST19型為主,耐藥基因主要攜帶ermB和mefE。但本研究存在樣本量較少,納入對象地域范圍較窄等相關問題,后期將擴大篩查范圍,加大樣本量,同時增加妊娠結局的研究,為本地區(qū)衛(wèi)生決策的制定和GBS防治提供重要依據(jù)。
參考文獻
KHATAMI A, RANDIS T M, TAVARES L, et al. Vaginal cocolonization with multiple Group B Streptococcus serotypes[J]. Vaccine. 2019, 37(3): 409-411.
BOBADILLA F J, NOVOSAK M G, CORTESE I J, et al. Prevalence, serotypes and virulence genes of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isolated from pregnant women with 35-37 weeks of gestation [J]. BMC Infect Dis, 2021, 21(1): 73.
VORNHAGEN J, ARMISTEAD B, SANTANA-UFRET V, et al. Group B Streptococcus exploits vaginal epithelial exfoliation for a scending infection[J]. J Clin Invest, 2018, 128(5): 1985-1991.
邢薇, 符愛貞, 史春, 等. 孕婦圍產(chǎn)期B族鏈球菌感染與妊娠結局的關系[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9, 29(11): 1704-1707.
樊紅娟, 倪明, 吳靜, 等. 孕晚期生殖道定植B族鏈球菌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及其耐藥性與耐藥基因[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23, 33(24): 3776-3779.
謝幸, 孔北華, 段濤. 婦產(chǎn)科學[M]. 9版.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8: 201.
方雪, 馬萊超, 隋紅梅. B族鏈球菌孕晚期分離株耐藥、毒力基因分布及其對腸道菌群、妊娠結局的影響[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23, 33(1): 105-109.
劉巧方, 劉宇, 谷少華, 等. B族鏈球菌感染孕產(chǎn)婦血清分型及其妊娠結局[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22, 32(4): 586-589.
宋海燕. 孕晚期婦女B族鏈球菌的篩查及其分子流行特征分析[D]. 青島: 青島大學, 2020.
左麥紅, 余麗雅, 陳倩. 1 450例孕婦B族鏈球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妊娠結局分析[J]. 重慶醫(yī)學, 2020, 11(22): 3755-3758.
楊蘊濤, 朱昱, 段金旗, 等. 孕婦圍產(chǎn)期B族鏈球菌的分布特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 2022, 12(5): 554-558.
陳華, 俞萍, 張吉平, 等. 圍產(chǎn)期婦女生殖道感染B族鏈球菌耐藥基因及毒力基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21, 31(12): 1916-1920.
覃德明. 圍產(chǎn)期婦女攜帶 B族鏈球菌的血清分型及其耐藥性分析[D]. 南昌: 南昌大學, 2021.
林雅茵, 林新祝, 鄭欣怡, 等. B族鏈球菌血清型和基因型及耐藥性的研究[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20, 30(9): 1292-1296.
劉晶, 董媛, 吉彤珍. 妊娠35~37周女性定植B族鏈球菌的血清和多位點序列分型及其相互關系[J]. 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23, 44(2): 311-315.
LEE H T, KIM S Y, ARK P W, et al. Detection andgenomic analysis of genital Group B Streptococcus inpregnant Korean women [J]. J Obstet Gynaecol Res, 2019, 45(1): 69-77.
TEATERO S, FERRIERI P, MARTIN I, et al. Serotype distributio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Group B Streptococcus strains recovered from colonized pregnant women[J]. J Clin Microbiol, 2017, 55(2): 412-422.
BERBEL D, CAMARA J, GONZALEZ D A, et al. Deciphering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disseminating macrolide resistance in Streptococcus pyogenes over a 21 year period in Barcelona, Spain[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21, 76(8): 1991-2003.
ROSTAMI S, MOEINEDDINI L, GHANDEHARI F,et al. Macrolide resistance,capsular genotyping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Group B Streptococci colonized pregnant woman in Isfahan, Iran[J]. Iran J Microbiol, 2021, 13(2): 183-189.
基金項目:亳州市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編號:Bzzc2021059)
作者簡介:吳艷麗,碩士研究生,主任技師,研究方向:臨床微生物基因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