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孩子們,讓我們跟著唐詩旅行,聆聽詩歌故事。從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中飛出一只燕子,來到了你們的眼前,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詩歌故事……
烏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區(qū)秦淮河上文德橋旁的南岸,是中國最古老且著名的街巷,曾是中國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國時是吳國戍守石頭城部隊營房所在地。烏衣巷是晉代王、謝兩家豪門大族的宅第所在之處,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顯身份尊貴,烏衣巷因此得名。烏衣巷中曾走出過晉代書法大家王羲之、王獻(xiàn)之,及山水詩派鼻祖謝靈運(yùn)等文化巨匠,同時也見證了王、謝兩大家族的歷史。今天,讓我們跟隨詩人一起,走進(jìn)這條名巷吧!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號廬山居士,唐朝偉大的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被后人譽(yù)為“詩豪”,也有人將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著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還有哲學(xué)著作《天論》三篇。
介紹完劉禹錫,我們正式進(jìn)入這首千古名篇《烏衣巷》,看看這首詩到底在說什么。朱雀橋在金陵城外,烏衣巷在朱雀橋邊;舊時指晉朝;王謝是晉朝世家大族王氏、謝氏的合稱,代指貴族世家。詩的大意如下:黃昏時的朱雀橋邊,盛開的野花正在搖曳,夕陽下,一抹余輝灑在烏衣巷口;當(dāng)年,在王謝這樣的貴族家中雕梁畫棟的屋檐下筑巢的燕子,如今已經(jīng)飛進(jìn)了尋常百姓的家里。
孩子們,你們看,時光荏苒、生命短暫,即使曾經(jīng)的名門望族,也抵不過歲月的變遷。但詩人劉禹錫筆下的這首詩卻能穿越時光長河,來到我們心中,這就是文學(xué)的魅力。
《烏衣巷》是詩人寄物詠懷的詩作,也是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詩人通過描繪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對比如今的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世事無常。
詩的開頭,詩人以“朱雀橋”來勾畫昔日烏衣巷車水馬龍熱鬧繁華的盛況,而今橋邊卻只有“野草花”,以一個“野”字寫出景色衰敗荒涼的氣象。第二句,西下的落日,再加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烏衣巷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yīng)該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而現(xiàn)在,烏衣巷卻籠罩在寂寥、破敗的氛圍之中。在詩的第三句,詩人用“舊時”兩字加以強(qiáng)調(diào),并巧妙地通過燕子的視角凸顯時代更迭。在第四句中再以“尋?!眱勺?,強(qiáng)調(diào)王、謝等貴族和百姓的今昔對比,從而有力地表達(dá)了詩人對滄海桑田、世事無常的無限感概,并引發(fā)后人對歷史興衰變化的深刻思考。
千百年來,追尋劉禹錫筆觸而來的游人墨客絡(luò)繹不絕。從興盛到衰敗再到后來的重建,烏衣巷里的一磚一石,都述說著東晉以來的韶華流逝。那些流傳于地名背后的故事,承載著從歷史深處走來的文化記憶,讓后人對這個靜默的小巷充滿無限的遐思和想象。如果來到南京,你會見到和詩中情景不一樣的烏衣巷,如今烏衣巷已經(jīng)恢復(fù)了往日的繁華,但在這里發(fā)生的故事,依然還在流傳……
東床快婿的故事
相傳,東晉的太尉郗鑒是個很愛才的人,他有個女兒到了婚嫁的年齡,就想著為愛女選擇一個心儀的丈夫。他與丞相王導(dǎo)情誼深厚,又同朝為官,聽說王家子弟甚多,個個都才貌雙全。于是,郗鑒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王導(dǎo)。
王導(dǎo)說:“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選吧,凡是您看中的,我都會同意。”就這樣,一天,郗鑒就命心腹管家到了王導(dǎo)家。
王家子弟聽說郗太尉派人覓婿,都仔細(xì)打扮一番出來相見。郗府管家來到東跨院的書房里,看見靠東墻的床上躺著一個露著肚皮呼呼大睡的青年人,似乎對太尉擇婿一事無動于衷。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對郗太尉說:“王家子弟都很不錯,不過他們聽說郗府派人來選女婿,都顯得有些拘謹(jǐn)做作,唯有東床上有位公子,露著肚皮躺著若無其事。”郗鑒說:“我要選的就是這樣的人!”
郗鑒就把女兒嫁給了這個小伙子,他就是后來聞名天下的“書圣”王羲之。
一首古詩,一次旅程,一個故事,一種領(lǐng)悟。這是一場時光之旅,一場朝圣之旅,也是一場發(fā)現(xiàn)和探索之旅。親愛的孩子們,烏衣巷這一站的唐詩之旅就要結(jié)束了,你學(xué)到了什么?又領(lǐng)略到了什么?不妨記錄下來,開啟屬于自己的文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