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是面向包括特殊學生在內的所有學生的教育。在普通學生中安置特殊學生隨班就讀,是當前融合教育的主要模式。隨班就讀學生存在學習能力弱、情緒波動大等問題,其在思維、閱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落后于普通學生,因此兼顧差異性和平等性的融合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顯得尤為重要?!白x思達”教學法由余文森教授提出,由閱讀、思考、表達三個課堂環(huán)節(jié)組成,這一模式能夠在融合教育中兼顧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和平等性,落實好對隨班就讀學生的特殊關愛,在提高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同時,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诖?,初中歷史課堂實現融合教育勢在必行。以下結合初中歷史教學實際,以戊戌變法相關內容的教學為例,探討指向融合教育所實施的“讀思達”教學策略。
一、以閱讀為出發(fā)點,把握讀的高度
人的認知過程包括信息的輸入、加工與輸出。根據認知加工理論,隨班就讀學生思維較為遲鈍,心理較為脆弱,學習上力不從心,信息輸入能力較弱,與史料對話能力較弱。
首先,課前閱讀前置,完成淺層閱讀。教師以課標為基礎,細化學生學習目標,布置課前閱讀課本的任務,完成基礎知識填空。
其次,以思維導圖為載體,進一步深化閱讀。思維導圖是閱讀輸出的思維輔助工具,能夠使知識結構化,極大地發(fā)掘隨班就讀學生的大腦潛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組建學習共同體,對隨班就讀學生降低要求,在此基礎上相互指導,鍛煉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達到思維可視化的目的。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閱讀的指導,引導學生制作時間軸,將重要的史實進行時空定位,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Tk6si7hvSnuPbRwkonbnDNdl5qKStQJRDoqEvs2a/Tk=
VkHkH/3y3z1uESj7Ca3mkdaw1oSI1LTrRUtT23RYIYg=再次,結合課內外史料,培養(yǎng)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yǎng)。教師通過就地取材,挖掘教材中“人物掃描”“相關史事”“知識拓展”等史料進行知識的鋪墊。在關于戊戌變法的教學中,通過研讀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資料,理解戊戌變法的背景和主張。單靠教科書中的材料還是略顯單薄,所以,補充課外史料,能讓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更加全面。隨班就讀學生閱讀能力較弱,因此,史料的選擇要分層、多樣、直觀。另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視頻、游戲、交互式白板等手段構建形象具體的歷史情境,豐富隨班就讀學生的閱讀體驗。
二、以問題為突破點,拓展思的廣度
思考是教學過程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歷史課堂中教師以史料為依托,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設計相應的探究問題來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學生通過探究問題,強化史料解析、探究的能力,進而提升核心素養(yǎng)。
基于融合教育理念,設計有梯度、分層的問題,盡可能滿足隨班就讀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需要。教師在班級共同體設計探究問題時,進行小組巡視并對隨班就讀學生所在小組進行額外的指導。小組內將淺顯易懂的問題任務分配給隨班就讀學生,其他組員則探究更深層次的問題。
1.閱讀階段。教師首先提供前置閱讀材料,包括簡化的歷史文本和思維導圖,以幫助學生構建基礎知識框架。特別是對于隨班就讀學生,教師可以選擇圖文并茂的材料或者動畫視頻,以增強他們的信息輸入能力。2.思考階段。通過設置具有不同難度級別的問題,鼓勵學生探究戊戌變法的背景、過程及其影響。對于隨班就讀學生,問題可以更具體,如:康有為和梁啟超提出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此外,教師應在小組討論中提供額外支持,確保這些學生能積極參與并得到同伴的幫助。3.表達階段。在此過程中,學生將通過多種形式,如演講、論文、項目展示或角色扮演等,表達他們對戊戌變法的理解和分析。對于隨班就讀學生,可以布置適合其能力水平的表達任務,如簡單介紹歷史事件,或通過藝術作品表達理解等。4.小組討論與合作。鼓勵所有學生在小組內分享觀點,特別是讓隨班就讀學生參與到
每一步驟中。通過小組合作,不僅能提升學生的社交技能,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和歸屬感。5.利用技術工具。采用交互式白板、教育軟件等工具,以可視化和游戲化的方法,幫助隨班就讀學生更好地理解復雜的歷史概念和時間線。
實施“讀思達”教學策略,不僅能夠提升所有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更能確保隨班就讀的特殊學生在融合教育環(huán)境中得到適當的支持和關注。通過這一策略,教師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實現教育的公平性和優(yōu)質性。
三、以思辨為落腳點,拓寬達的深度
表達建立在閱讀與思考的基礎上進行認知輸出,表達分為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在表達上,要力求思路清晰,語言有條理、簡明扼要、有理有據。然而有些學生不敢表達、不愿表達。因此,要在滿足學生個性化要求的基礎上,訓練學生思維的邏輯性,使語言更加簡潔、觀點更加明確。
首先,初中歷史教學中要營造溫馨的課堂學習氛圍,讓隨班就讀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其次,學習共同體圍繞問題進行討論表達,鼓勵組員暢所欲言。如在戊戌變法的教學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開展活動。學習共同體中選擇組織能力較強的同學擔任小組長,成員分別承擔編寫劇本、策劃、表演、旁白、記錄等角色。
最后,歷史課堂通過搭建平臺給隨班就讀學生體驗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表達能力。以學習共同體為單位進行探究表達,對知識的自主建構與能力的有效提升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歷史教師還要發(fā)揮歷史評價的激勵作用,通過設置評價量表對隨班就讀學生以及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并建立學習成長檔案,對學生取得的進步,進行不定期的反饋。
總之,初中歷史課堂以學習共同體為組織架構,以“讀思達”教學法貫穿始終,基于其心理特征及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找準其“最近發(fā)展區(qū)”,耐心啟發(fā)引導,降低學習難度與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證隨班就讀學生在集體教學中的學習效果,提升融合教育教學質量。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3年度立項課題《初中歷史大單元“教—學—評”一體化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JX23-29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