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了在高中政治教育中運用情感引導策略培養(yǎng)愛國情懷的重要性及其具體方法。通過情境教學法、互動教學法及教師情感表達等策略,探討了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引導學生情感。此外,結合歷史事件與人物故事、時事熱點討論及愛國主題活動,詳細論述了培養(yǎng)愛國情懷的具體方法。本文還提出了情感引導與愛國情懷融合的創(chuàng)新實踐,包括將思政內(nèi)容與各學科教學結合、通過情感故事和實際案例增強教學效果及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提升學生體驗感,以期為高中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育;情感引導;愛國情懷
在高中教育中,思想政治課不僅承擔著傳授知識的任務,更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思想政治認知和情感的重任。尤其是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思想政治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成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情感引導的角度出發(fā),探討如何在高中政治教育中運用多種策略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一、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引導策略
傳統(tǒng)的政治教育往往過于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導致學生產(chǎn)生排斥政治課程的心理,因此,在政治課程教學中,通過情感上的有效引導,使抽象的政治理論生動活潑,寓教于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愛國的積極性。
(一)利用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情感導向教學策略,教師創(chuàng)設與學生所學知識相關的生動情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思考,達到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的目的[1]。舉個例子,在講授“人民民主專政”這一概念時,可以將教室變成一個模擬的人民代表大會現(xiàn)場,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充當人大代表,有的充當政府官員,有的則充當普通群眾,圍繞一個與民生有關的題目展開熱烈討論,各抒己見,最終經(jīng)過民主程序達成共識。學生將有機會親身體驗民主決策的過程,加深對人民當家作主的真正含義的認識和領悟。這種情境式授課,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論變得生動活潑起來,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轉(zhuǎn)變?yōu)橹鲃拥膶嵺`者。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來感受民主制度的魅力,從而對國家的政治體制有了更深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對政治理論的學習也更有促進作用,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理論教學方式。
(二)采用互動教學法
互動式教學法是另外一條有效的情感導入策略,它以小組討論會辯論賽、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各抒己見,傾聽別人的看法。試想下,當一課堂變成一個辯論場的時候,學生們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開激烈討論,各抒己見,如此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而且鍛煉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教師適時地引導和點撥,使學生對思路有了清晰的把握,糾正了偏頗的論述?;邮浇虒W方式使政治課堂充滿了活力和智慧的火花,學生通過交流與辯論,形成了更深刻的認識與認同,在互動中開拓了思路,提高了思辨能力[2]。
(三)注重教師情感表達
教師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來感染學生,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當教師講述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相關內(nèi)容時,其眼中閃爍著淚光,并帶著深深的情感來講述那些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奮斗的英雄事跡時,學生們會深受感染,感同身受地體會到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所蘊含的意義與價值。教師的情緒表達既讓歷史知識變得鮮活起來,又能使學生的愛國情懷得到深刻塑造與升華,使之感受到愛國的沉重與分量。
二、愛國情懷培養(yǎng)的具體方法
愛國情懷培養(yǎng)是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在高中政治教育中,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可以讓愛國主義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更有實效。
(一)通過歷史事件與人物故事引導
在教授有關辛亥革命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采用一些生動的方式將學生帶入那個風云激蕩的年代,激發(fā)學生對愛國情懷的感悟與認識。如教師可通過播放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和歷史照片與視頻資料,用飽含激情的語言講述革命先驅(qū)孫中山等人為推翻封建統(tǒng)治建立民主共和國所作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與巨大的犧牲,使學生對革命者為了理想而奮斗的決心與勇氣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在這樣富有感染力的講述中,學生們對辛亥革命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認識與感悟,在革命先驅(qū)們?yōu)槔硐氆I身的感人場景中得到了升華,同時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愛國的意義,從而使學生對有關歷史知識有深入的認識,對革命精神的時代價值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并能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和責任意識[3]。
例如,在上《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這節(jié)課時,教師通過歷史事件與人物故事相結合的方式,把枯燥的政治理論融會貫通到生動活潑的歷史情境中去。首先,教師以講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為切入點,帶領學生對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全過程進行回顧。課堂上以播放《開國大典》的視頻片段為抓手,以在開國大典上的珍貴照片為引子,在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情感共鳴的同時,為下一步的講解奠定基礎。隨后,教師以毛澤東等革命先驅(qū)在建立新中國過程中所遭遇到的艱難險阻和他們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為重點進行講解,使學生在深入了解革命先驅(qū)們所付出的努力與犧牲的同時,也深刻體會到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教師利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和感人的事例,帶領學生對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有了深入的認識,深刻體會到了革命先輩們?yōu)榱藝要毩⒑腿嗣窠夥潘鞒龅木薮鬆奚?。教師在角色扮演環(huán)節(jié),安排學生分別扮演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模擬其關鍵歷史時刻的決策和演講,使學生在互動中既加深了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又增強了對我國政治制度的認同感。
這種通過歷史事件與人物故事引導的策略,成功地將抽象的政治制度教育變得生動具體,讓學生在情感共鳴中增強了愛國熱情和政治認同感。
(二)結合時事熱點進行討論
在國內(nèi)外形勢復雜多變、諸多重大事件和熱點話題緊扣政治教育的情況下,當代中國正處在高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可從時政熱點中選取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話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并加以剖析。比如,當在課堂上熱烈討論共建“一帶一路”的時候,同學們分組查閱資料,有的介紹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文化特色,有的分析這一倡議對全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有的就中國在此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通過這樣的深入研討,同學們在感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積極作為、貢獻力量的同時,也增強了對國際形勢的認知。他們的視野開闊了,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國家的發(fā)展方向,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作為一名中國公民的驕傲與擔當[4]。
(三)組織愛國主題活動
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感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組織愛國主題活動。學生們通過參觀紅色基地、舉行紀念活動等形式,來親身感受革命歷史,感受先人愛國之心。如走進抗戰(zhàn)紀念館,當學生們面對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畫面,心情變得異常沉重,感慨萬千;當聽到講解員講述那段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史時,不少人禁不住潸然淚下。參觀過程中,同學們在獲得直觀歷史知識的同時,也產(chǎn)生了情感上的強烈共鳴。他們深切感受到先輩們?yōu)閲要毩?、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犧牲,更加深切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這種親身經(jīng)歷,使愛國主義精神在同學們的心中生根發(fā)芽,會激發(fā)同學們的愛國熱情以及民族自豪感。此外,通過“我與祖國”主題演講比賽、“紅色經(jīng)典”詩歌朗誦會等活動的舉辦,可以讓同學們在踴躍參與中培養(yǎng)愛國情感。當一場別開生面的“紅歌快閃”活動在校園里舉行時,“歌唱祖國”的旋律在操場上響起,越來越多的同學加入進來,大家臉上寫滿了自豪和喜悅,高聲唱著。這樣的集體活動,既增強了同學們的凝聚力,又通過一種輕松愉悅的方式,讓愛國之情深深地扎根在學生們的心中。
三、情感引導與愛國情懷融合的創(chuàng)新實踐
在情感引導與愛國情懷融合的創(chuàng)新實踐方面,我們需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更加多元化和創(chuàng)新性的方法,讓愛國主義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能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
(一)將思政內(nèi)容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
政治教育要滲透到各科教學中,不能局限于政治課堂。這種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方式,避免生硬說教的弊端,可以讓愛國主義教育變得更自然、更周全。比如語文課上,李白的《蜀道難》,同學們都在學。教師在講解詩歌藝術特色的同時,也引導學生思考詩人描繪蜀道難艱險背后的深意——《蜀道難》是怎樣寫的。他們討論了古代交通對于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意義,也討論了詩人們關心國家發(fā)展的問題。地理課上,老師一邊介紹不同地區(qū)的發(fā)展成果,一邊學習中國地理,讓同學們感受廣闊而富饒的祖國大地。物理課上,教師在學習科學家事跡、培養(yǎng)學生科學報國意識等內(nèi)容時,著重介紹他們?yōu)閲铱萍际聵I(yè)發(fā)展所做的貢獻。這種多學科交叉的融合,使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愛國主義情感,而不再是單一的政治課題。
(二)通過情感故事和實際案例增強教學效果
抽象的政治理論,一般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而把理論結合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案例,使之具體可感,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以“近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變革”為例子,教師可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為藍本進行講解,如孫中山和毛澤東等,通過講述其生平事跡和政治思想,使學生了解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變革的艱辛歷程及其所起到的深遠影響,如教師在講述孫中山先生歷經(jīng)艱辛多次起義失敗而不放棄的革命歷程時,使學生對革命先驅(qū)們的堅韌與信念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因此,政治理論在結合具體事例講解時,更能讓同學們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師還可以當代中國的發(fā)展成就為背景,從實際案例入手,使學生體會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和優(yōu)越性。例如,當學生看到貧困山區(qū)面貌發(fā)生的翻天覆地變化,或者聽說中國科學家在某些領域取得世界領先的成果時,在內(nèi)心深處會涌起一種強烈的自豪感和歸屬感。用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既豐富了課堂內(nèi)容,又使學生對愛國情懷有了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三)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如VR、AR)提升學生體驗感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進行愛國情懷教育,能夠大幅提升學生的體驗感和參與度。例如,通過虛擬現(xiàn)實(VR)技術,學生們可以身臨其境地參觀長城、故宮等歷史文化遺址,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他們可以通過互動體驗,了解這些遺址背后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價值,激發(fā)對祖國的熱愛和自豪感。同時,通過網(wǎng)絡平臺,教師可以組織跨校際、跨國界的交流活動,讓學生與不同地區(qū)、不同國家的同齡人交流心得,分享對愛國情懷的理解和感受。這種多元化的溝通方式,可以使學生開闊眼界,增強國家認同感,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例如,在《法治中國建設歷程》一課中,教師將學生帶入不同歷史時期的法治場景,運用的是虛擬現(xiàn)實(VR)技術。首先,學生們戴上VR眼鏡,仿佛穿越時空,來到古代中國的法庭現(xiàn)場,親眼看見古代官員審理案件的過程,感受到古代法治,講述古代官員隨后,VR畫面切換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學生可以在了解新中國法治建設重要里程碑的情況下,看到憲法的制定和執(zhí)行過程。學生們通過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既能直觀地了解我國法治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又能切身感受到法治對于社會治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可謂一舉多得。教師還將歷屆人大會議的重點場景通過增強現(xiàn)實(AR)技術展現(xiàn)在課堂上,學生們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就能看到相關視頻資料和圖文并茂的介紹,將課本上的圖片掃描出來,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進一步增強。此外,教師還可通過視頻會議平臺,組織跨校際的網(wǎng)絡研討會,邀請外校師生就法治中國的成就與挑戰(zhàn)進行討論。同學們在交流中各抒己見,取長補短,開闊了眼界,也增進了同學們對法治中國的認識和認同。這種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策略,不僅讓枯燥的法治教育變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而且學生的參與感、體驗感也極大增強。學生們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在跨校交流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法治中國的成就和重要性,從而愛國之情、責任之心得到進一步激發(fā)。
結束語
情感引導與愛國情懷培養(yǎng)在高中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情境教學、互動教學和教師情感表達等策略,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國熱情。結合歷史事件與人物故事、時事熱點討論及愛國主題活動,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政治理論的理解和認同感。創(chuàng)新實踐中,將思政內(nèi)容與各學科教學結合、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提升學生體驗感等多樣化的方法,為愛國情懷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豐富了教育內(nèi)容,也讓學生在情感共鳴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深厚的愛國情懷,為他們未來的成長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政治教育將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真正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培養(yǎng)出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新時代青年。
參考文獻
[1]雷呈平.情感教育融入高中政治課堂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3(51):118-122.
[2]周燕.淺析情感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2(26):146-148.
[3]任萍.情感情緒教育在高中政治課堂的滲透淺談[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8):15-18.
[4]尚貴剛.高中政治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J].新智慧,2021(2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