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看似普通的餐桌,在幸福的人眼里是很平常的,但在孤獨的人心中,則是夢寐以求的溫暖。
還記得一個朋友,經(jīng)常來我家里,而且大多是在我做飯的時候。我每次都會邀請他一起吃飯,他偶爾會答應(yīng)。他說來我家不是為了吃飯,而是特別喜歡那種煙火氣,在煙氣氤氳的廚房里,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大人忙著做飯,孩子嚷嚷著餓,一家人坐下來大快朵頤。
您一定猜到了,他是個單身漢,我常常取笑他,將來一定是個“煮夫”。他居然不反對,還鄭重地點頭說“是”。多可愛!
吃過我做的飯的朋友都驚艷于我的廚藝。其實以前在母親的教導(dǎo)下,我只會做幾樣小菜,有了自己的小家后才“洗手作湯羹”,鉆研廚藝。在大學(xué)快畢業(yè)的時候,母親教我做飯,頻繁地叮囑我“凡事要拎得起來”,意思就是以后獨自生活,為人處世,生活瑣事,思考決斷,都要靠自己。母親翻來覆去地事無巨細(xì)地講,也就是那些話,但是剔除了漂亮的形容詞,刪除了華麗的修飾,就像正遇到大雨時,往你懷里塞了一把傘一樣質(zhì)樸、溫暖。
一個家庭的生機和愛意,不在其住房有多豪華,而在餐桌上。飲食是多么簡單又多么有意思啊!難怪是人之大欲。慶幸的是,愛人也是愛廚房的“暖男”,他能在我工作忙碌的時候做出兩菜一湯,能在我“四體不勤”的時候做出可口的早餐。
現(xiàn)在不少年輕人崇尚“時髦”的生活方式:廚房裝修得華麗卻從不開火,靠下館子或者叫外賣填飽肚子,一邊潦草地過日子,一邊抱怨日子無聊。就像有個段子調(diào)侃的那樣: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與我們親近的人,從“媽”變成了“老干媽”。我喜歡看微信朋友圈,每當(dāng)有朋友自己做飯,哪怕是簡簡單單一碗面,我都會點一個贊,吃什么不重要,做得好不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這樣的朋友圈比那些“光鮮亮麗”的展示看起來更靠譜、踏實。
知乎上曾有個問題:“哪一句話,能說明一個人的淡定?”高贊回答是:“事已至此,先吃飯吧?!庇嗳A的《許三觀賣血記》中,有個情節(jié)令我難忘。每次在抽完四百毫升的血之后,許三觀都要下館子,叫上一盤熱氣騰騰的炒豬肝,再溫上二兩黃酒,好好吃一頓犒勞自己。這種“犒勞”,于許三觀來說,難免是闊綽了,但如果不這樣,他的元氣如何恢復(fù)呢?不恢復(fù)元氣,他又哪里來的力氣掙錢養(yǎng)家?所以我特別贊同一句話:“哭著吃飯的人,是能夠走下去的?!?/p>
如果有什么煩惱是不能解決的,那就動手慢慢地做點好吃的吧。如果還不行,那就再做一點。
餐桌上是煙火生活,更是經(jīng)營感情之所。每次回父母家吃飯之前,我都會囑咐五歲的兒子“好好吃飯”,我和愛人也一樣,在難得的相聚時光里,不玩手機,在吃飯上多用一點心,對父母精心烹制的食物充滿敬畏心,慢慢咀嚼,把它吃光便是對父母勞動無聲的贊美。所以如果你還不會做飯,能學(xué)會好好吃飯也是對做飯人的尊重,正如那句經(jīng)典臺詞所說:“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