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要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就要構建“情智交融”的課堂教學。“情”既指向情緒和情感等心理狀態(tài),又指向情操如親情、友情、愛國情、民族情等;“智”既指向觀察、記憶、想象、分析、判斷、思維、應變等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指向智慧思維和理性創(chuàng)造。本文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玲玲的畫》為例,探討“情智交融”閱讀教學實踐路徑,促進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和諧統(tǒng)一,實現(xiàn)學生核心素養(yǎng)綜合發(fā)展。
低年級語文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文知識,更要培養(yǎng)他們成為“有情感的人”,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拋出一個與課文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融入真實的學習情境,走進課堂閱讀之旅,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望。
《玲玲的畫》是本單元第二篇精讀課文,本單元圍繞“兒童生活”的主題介紹了曹沖、玲玲、露西、王二小等人物的故事,旨在引導學生從兒童的視角感受兒童的情感世界,體悟童趣、童真。上課伊始,教師可以播放《世界真美好》的音樂,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同學們,紅領巾廣播臺‘童年故事會’征稿了,本期的主題是‘走進名人的童年故事’,歡迎大家積極投稿。”這樣的情境為激活學生學習的“情智”打下了基礎。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在兒童的世界里,每天都會發(fā)生精彩紛呈的故事。我們用心閱讀這些故事,一定會發(fā)現(xiàn)很多情感豐富的智慧少年。昨天,我們在‘童年故事會’里認識了《三國志》中的七歲少年——曹沖,他年紀尚小卻聰慧過人,今天有一個小姑娘也一樣愛動腦筋,通過自己的努力,扭轉(zhuǎn)了失敗的劣勢?!痹诮處煹囊龑?,學生自主朗讀課文《玲玲的畫》,學習生字詞。教師適時給予學生指導,滲透一些漢字文化,激活學生學習的“情智”。
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著眼學生智慧、智力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課堂討論、辯論等形式,鼓勵學生深入思考文本內(nèi)容,敢于質(zhì)疑、批判文本內(nèi)容,讓他們在完成一個個主題任務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不盲從、不迷信,讀出自己對文本獨特的理解,生成自己的情智。
教學《玲玲的畫》這篇課文,教師抓住玲玲的情感變化“畫好作品后,高興、滿意;弄臟作品后,著急、傷心;把作品畫得更漂亮后,滿意、喜悅”,以此為主線,引導學生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在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三幅插圖,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將課文配的三幅插圖進行排序。學生不僅讀通了課文,還記住了故事發(fā)展的順序。學生給插圖排序后,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段落,再次自由朗讀課文,從中找出玲玲心情變化的詞語“得意、傷心、滿意”。接著,教師指導學生用“得意、傷心、滿意”這3個詞語講述這個故事:“玲玲得意地端詳著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收拾畫筆的時候,她不小心把畫弄臟了,傷心地哭了起來。后來,她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滿意地笑了?!蓖ㄟ^講述故事,學生找到了課文的兩條線索“以心情變化為主線”“以畫為輔助”,理清了玲玲從“得意”到“傷心地哭”再到“滿意”的情感變化,完成了單元主題任務“能借助圖片復述課文的大致意思”。
語文教學要加強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用語文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
《玲玲的畫》的情節(jié)看似簡單,但是,二年級學生理解課文中人物的心情變化,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回顧生活中有沒有發(fā)生令自己“得意”的事情,體驗“得意”的情感,朗讀課文1—3自然段,體會玲玲為自己的作品而感到“得意”的心情,深度感悟文本的語言,揣摩課文中玲玲“得意”的語氣。
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遷移運用生活經(jīng)驗,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還可以聯(lián)系學過的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情智。比如,在一年級下冊的《小壁虎借尾巴》這篇課文中,學生學習課文,嘗試看圖復述課文內(nèi)容。到了二年級,學生復述課文的要求更高了。教材的編者只給出相應的詞語,讓學生嘗試講述課文中的故事,這對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教學中,教師要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指導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把故事講出來?!读崃岬漠嫛愤@篇課文的課后練習,要求學生借助關鍵詞句詳細地講述這個故事。教師可以出示以下提示語,讓學生填空,講故事:“玲玲( )自己畫的一幅畫,這時,爸爸叫玲玲( ),玲玲起身收拾( )時,一不小心( ),她( ),在( )的啟發(fā)下,她( ),不僅巧妙地掩蓋了畫上的污漬,還增添了幾分家的溫馨,看起來更好了,玲玲( )。”在此基礎上,教師把提示語去掉,只出示幾個關鍵詞語,讓學生根據(jù)這幾個關鍵詞語講故事,學生很順利地把故事講出來了。
閱讀教學要想喚醒學生“沉睡”的情感,就要引導學生從性格、行為、心理等角度去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培養(yǎng)他們的多元思維,展示他們的情智。
《玲玲的畫》一課理解的難點是爸爸說的那句話,看似平淡如水卻富含哲理,爸爸是在通過這些樸實的話語告訴玲玲做人做事的道理——“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沒有說教,卻富有啟發(fā)性,玲玲深受啟發(fā),并改變了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改變了一幅畫的命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找一找《玲玲的畫》中的“壞事”和“好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體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拓展閱讀與課文類似的故事,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這句話的意思。生活就像“玲玲的畫”,我們要向玲玲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舊的、壞的變成美的、好的。
總之,課堂是學生情智發(fā)展的重要場所。構建“情智交融”的語文教學課堂,需要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促進教學觀念與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的同時,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進行深入的思考,積極參與閱讀教學全過程,敢于質(zhì)疑、批判,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語文世界(小學版)202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