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科技的喜愛源于我的學?!教靾D強小學, 這里到處充滿著科技的氣息。通過選拔,我加入了“浩淼之星”天文社團, 在社團老師的引導下,我激發(fā)了 對科技的興趣,從而使我在學習科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我參加過許多科普實踐活動,例如科學實驗、科技制作等。這些活動不但提升了我的動手能力,還使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其背后的科學原理和科技產(chǎn)品的構造。我也常常關注線上的科普平臺,通過觀看科普視頻,閱讀科普雜志等方式源源不斷地獲取科學知識。
在一次科學活動中,我多次聽到了“量子”這個詞匯,讓我對量子的好奇心達到了頂點:“量子到底是什么?”“量子糾纏是什么?”“量子技術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幫助?”種種疑問讓我對量子技術愈發(fā)渴望,直到我參加了中國科學院郭光燦院士的科普講座,這次難得的機會讓我知道了量子的很多知識。
在講座上,郭院士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講出了量子的特性以及歷史發(fā)展,同時也為我們講述了量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運用。第一個發(fā)現(xiàn)量子的人是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他認為能量不是連續(xù)變化的,而是由一份份微小的能量組成,一份能量便是一個量子。量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處,比如量子計算機,它可以同時處理多個任務,在處理復雜的計算問題時,效率遠超普通計算機。在金融風險預測、藥物研發(fā)等方面也能縮短許多計算時間。從量子的發(fā)現(xiàn)到量子的未來發(fā)展 ,從量子計算機到量子制藥,郭院士將我心中的疑惑一一解開。這些內容中,我最感興趣的便是量子糾纏了 :“當你把兩個正在糾纏的量子分開,一個放在地球,一個放在月球,當放在地球這邊的量子振動時,放在月球的那顆量子也會在同一時間跟它一起震動,這便是量子糾纏……”這些有趣的知識讓我對量子有了一個新的了解。
通過這次活動,我了解到了許多關于量子的知識,它也將激發(fā)我在學習科學的道路上不斷向前,去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