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有真情才能動人,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動情點:從生活中選擇真實、細微的材料,從中發(fā)掘動情點;運用多種寫人手法,細致描摹動情點;給故事添加典型的環(huán)境,烘托動情點;錘煉生動的語言,借以表現(xiàn)動情點。
關鍵詞 動情點 材料 手法 環(huán)境 語言
“真情實感”是中考作文重要的評分標準,但初中生作文普遍存在選材貪大求多、缺乏細節(jié)、胡編亂造、無病呻吟等問題。要使學生作文能與讀者產(chǎn)生共情效應,教師必須指導學生著力寫好動情點——觸動讀者心靈、牽動讀者情思的最感人的那一點。
一、精選真微材料,發(fā)掘動情點
選材必須堅持兩個原則:一是真實性。文章選材要貼近生活,講究真實性,那些打動過自己的材料應該成為首選。材料如果失真,漏洞百出,又怎能使人動情呢?當然,強調(diào)真實并不是說要對材料進行機械“拷貝”,還需要對材料進行符合生活規(guī)律的虛構,那是“來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加工,會使文章更具典型性。二是細微性。“細微”就是生活中那些微小的材料,我們不要小覷微小的材料,只重視那些“轟轟烈烈”的大材料。要善于從微小材料中發(fā)掘動情點,于細微處寫出人情美、人性美。如《背影》中的父親為作者買橘子的事可謂小,《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為作者修改講義的事可謂小,但小事能令人動情、終生難忘。
中考高分作文《品味》寫得很動人,是寫父親每天從存車室里幫助自己搬自行車。因為父親做這件事已成常態(tài),自己也就習慣了,不以為意。但有一天父親腿受傷不能再搬車,“我”只好自己親手搬,才知道搬車多么困難:幾輛擠在一起的自行車擋住了“我”的車,只好將它們一一挪到旁邊,騰出搬車的空隙。然后,人和車倒退著往門口一點一點地蹭。到了門口用右腿頂住門,然后用左手將車子推出去。這篇文章的動情點就是父親搬自行車,但作者沒有正面寫父親搬車的情景,而是敘寫自己的親身體驗。自己搬自行車過程中的艱難又何嘗不是父親每天搬車的艱難?作者將父愛濃縮在搬車這件小事中,這件事是真實的,是作者的親身體驗,也是細微的,寫的是生活中看似平淡無奇的小事,但讓人從中品出了濃濃的父愛。
由此可見,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選擇令人感動的小材料,發(fā)掘出具有思想內(nèi)涵的動情點。
二、運用多維手法,描摹動情點
有些學生的作文選材不錯,也捕捉到了動情點,但寫出來仍然不感人,原因就在于缺乏多維度的細膩描摹。細節(jié)描寫應該聚焦于材料中最觸動人心、最具震撼力、最有情感生發(fā)空間的地方,抓住人物衣著、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突出點去精雕細刻,切忌以空洞的敘述代替具體的描寫。筆者學生在《那一刻,我流淚了》一文中這樣寫:
那天炎炎的烈日當空照著,我在一棵綠蔭如蓋的大樹下看書,突然聞到一股農(nóng)藥味,定睛一看,原來是媽媽在棉田給棉株噴藥。她在棉田里一來一去地走著,不顧藥味的難聞。我走到田埂邊,看到她的汗水濕透了衣服,就勸她到樹蔭下休息,等天涼爽些再干,她不肯??吹綃寢屝量鄤谧鞯臉幼?,我的淚水撲簌簌地流下來了……
讀完這段文字,讀者很難“流淚”。母親辛苦勞作這一動情點缺乏細節(jié)描寫,“媽媽”的形象很模糊,讀者不能產(chǎn)生情感共鳴。經(jīng)指導后,學生將其中一段這樣修改:
啊!是媽媽在棉田噴藥。她頭戴舊草帽,背著沉重的藥桶,被汗水完全洇濕的灰色褂子緊貼在身上,依稀可見背上的脊骨。她左手握住噴藥把,一上一下地推拉著,右手拿著噴藥桿,噴嘴噴出的篩子大的藥霧灑向棉株。她抿著嘴、跛著腿在棉株行里慢慢穿行。藥的怪味鉆進我的鼻孔,我快要嘔吐了?;鹄崩钡奶枃姙⒅鵁釟?,她的臉被烘烤成紫紅色,汗水不斷地滾落。我大聲對她說:“媽,太熱了,快到樹蔭下休息吧,別累壞了?!彼戳宋乙谎壅f:“要及時滅掉棉鈴蟲,不能拖延,太陽越大藥效越好。你快回去學習吧,外面太熱?!蹦曋菪〉膵寢?,我腦中又浮現(xiàn)出她每天跛著腿辛苦勞作的一幅幅畫面……
這段文字描寫了媽媽的外貌、動作、語言,把我們帶入噴藥的場景,讓我們看到一個辛苦勞作的母親形象,“我”的體驗和心理也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添加典型環(huán)境,烘托動情點
環(huán)境描寫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動情點若得以典型環(huán)境烘托,就會更真實感人。筆者學生寫父親給小區(qū)客戶安空調(diào),把他置于天氣最熱的午后的高樓上這一艱難環(huán)境中去工作,就很感人。能打動人的作品大都不是孤零零地寫人敘事,總要給人物安排一個典型環(huán)境來制造動情效應,以引起讀者心靈的震顫。
筆者學生在《艱難前行的鄉(xiāng)醫(yī)》中寫一位鄉(xiāng)醫(yī)出診的故事,作者沒有簡單地寫尋常出診的故事,而是把人物置于險惡的環(huán)境中:
紛紛揚揚的雪花在寒風中飄灑,小龍騎著摩托車載著出診箱,行駛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急急地趕往山那邊的患者家。這時,雪漸漸大了,坎坷的路越發(fā)泥濘濕滑。車子顛簸著、扭動著、吼叫著,不情愿地前行。不料車子打滑,跌翻進路邊小溝里,車子重重地壓到身上。他趕忙推開車子,爬起來,滾燙的車子燙傷了腳踝骨,尖利的石頭劃破了腿,鮮血汩汩流出。他打開藥箱,找出藥水和紗布,卷起褲子把傷口涂了點藥,用紗布緊緊地纏了幾圈。此時他只有一個意念:救人,快抄近路翻山!他鎖上車子,找根棍子拄著,挎起藥箱,一瘸一拐地朝山上爬去。山被雪覆蓋,不見路的蹤跡,時而怪石擋住前行的路,時而荊棘掛住衣服。他拉住樹枝,扶著石頭慢慢攀行。雪灌進鞋子,冰涼涼的,腳趾麻麻的,關節(jié)炎也折磨著他。他咬著牙,汗水涔涔冒出……
本文的動情點是鄉(xiāng)醫(yī)趕路翻山給病人治病,作者不只是寫人物行動,還把故事置于冰天雪地、山高路險的典型環(huán)境中,用環(huán)境烘托了動情點,突出了人物救死扶傷的精神,一位善心鄉(xiāng)醫(yī)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若沒有典型環(huán)境描寫,故事就難于打動讀者。
四、錘煉生動語言,表現(xiàn)動情點
語言是傳遞情感的媒介,作文要撥動讀者心中的琴弦,激發(fā)讀者的閱讀沖動,還要精心錘煉令人動情的語言。一些學生作文中的故事不錯,也有環(huán)境描寫,但語言平淡、枯燥,沒有文采,沒有靈氣,影響了文章情感的表達。所以我們要指導學生認真雕琢語言,運用生動的語言來表達思想情感。
如佳作《點亮心燈》,作者寫自己期中考試考差一門功課,媽媽對她沒有斥責,而是熱情地詢問情況,幫助她總結教訓,鼓勵她考好其他功課。事情很小,動情點就是媽媽在孩子考試失誤沮喪時及時出現(xiàn),并給予安慰和鼓勵。為了表現(xiàn)這一動情點,作者在結尾寫道:“母親的愛猶如熊熊燃燒的烈火,點亮我心中熄滅的心燈,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給了我奮發(fā)向上的源源動力?!苯Y尾運用生動的比喻句增加了情感的力量。
滿分作文《回望歲月的痕跡》,作者寫自己對生活有些失望時,看見母親從貨船上來回地搬卸東西,每走一步橋板便會隨之擺動發(fā)出咯吱聲,自己聽到她喘著粗氣的聲音,看見她的白發(fā)在陽光下晃動、晶瑩的汗珠滾落。作者在結尾這樣表現(xiàn)動情點:“謝謝您,我親愛的母親,是您讓我找到了奮發(fā)的動力;謝謝您,我可敬的母親,是您讓我懂得了努力的方向。此刻,那模糊卻又熟悉的身影已經(jīng)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里,印在了我的心里!媽……”結尾以第二人稱直接抒發(fā)了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升華了情感。
[作者通聯(lián):江蘇徐州市豐縣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