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青
我是大學外文系學生,讀了朱光潛先生的《西方美學史》中對于休謨的基本評價,覺得很中肯。然而,朱先生在引證休謨《論(審美)趣味的標準》中的一段話時,卻把休謨批判的觀點當成休謨本人的觀點,因而導致他不能對休謨做出一個完全正確的結論。
朱先生的引文是這樣的:“同一對象所激發(fā)起來的無數(shù)不同的情感都是真實的,因為情感不代表對象中實有的東西,它只標志著對象與心理器官或功能之間的某種協(xié)調(diào)或關系;如果沒有這種協(xié)調(diào),情感就不可能發(fā)生。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屬性,它只存在于觀賞者的心里。每一個人心見出一種不同的美。這個人覺得丑,另一個人可能覺得美?!?重點是朱先生加的)
朱先生在引了此文后,把這段話當成休謨相對主義的典型表現(xiàn)給予了批駁。實際上,從上下文來看,這段話所表現(xiàn)的思想并非休謨本人的觀點,相反卻是他批判的觀點。在《標準》一文中,休謨首先把審美標準和美感加以區(qū)別,進而,他就批判了幾種錯誤的觀點。他說“有一派人認為道德的基礎是感受而不是理智;他們傾向于把倫理學歸入前一類,堅持人們對一切有關行為和風尚問題看法上的歧異實際上比看來還要大?!憋@然這一派人否定了“標準”的存在。但是休謨卻證明了“相同的道德信條”是存在的,然而,這些“相同的道德信條”僅限于“一般性議論”或“語言”中,一旦具體到某人時,便會產(chǎn)生分歧。于是,休謨便說:“我們想找到一種‘趣味的標準,一種足以協(xié)調(diào)人們不同感受的規(guī)律,……至少,我們希望能有一個定論,可以使我們證實一種感受,否定另一種感受。”這就說明休謨試圖尋求一個普遍性的審美“標準”。但是他接著又說“有一派哲學家卻認為我們這種企圖全是妄想,因為‘趣味的標準永遠無法找到。據(jù)那些哲學家說,判斷和感受截然不同,一切感受都是正確的,因為感受純乎以自己為準;只要一個人意識到有所反應,那就是真實的。”這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休謨所舉述的兩派哲學家的觀點都同樣只強調(diào)“感受”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而否定了“理智”的審美作用。隨后,休謨就進一步闡述了這些哲學家的觀點,其中便包括了朱先生引證的那段話。緊接上文,他又反駁了“趣味天生平等”的觀點,認為“荒唐而不值一笑”。
休謨在批判上述觀點的基礎上,便尋出了“寫作規(guī)律”,而寫作規(guī)律恰恰是以普遍性的審美標準為依據(jù)?!坝纱丝梢姡M管趣味仿佛是變化多端,難以捉摸,終歸還有些普遍性的褒貶原則?!边@里休謨便全部否定了上述幾派哲學家的觀點,開始尋找他自己的標準。從上述休謨思想的主要脈絡看,休謨在尋找審美趣味標準時,恰恰是批判了相對主義的。因此,朱先生就這一段的引證來證明休謨在《標準》一文中的美學觀點有“主觀唯心主義和相對主義的一面”是欠妥當?shù)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