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鐵
小時候,常聽奶奶說,每年陰歷七月初七,織女就渡過天河,同牛郎相會。這天晚上,躲在豆架下,就能聽到他倆甜蜜纏綿的情語。記得十歲那一年,七月初七晚上我就溜了出去,鉆進田里的豆架,睜大眼睛,豎起小耳,靜靜地等待著天上的話語傳到人間。豆架子里又涼又濕,我以一個孩子的最大耐心等啊,等啊,可是,除了身邊小蟲的幽鳴,什么也沒聽到。大概是因為那時還不懂男女之間的私情,更沒想到去取些談情說愛的經(jīng)驗,以備日后之用的緣故,終于,我耐不住寂寞,在困乏中睡著了。家里人又急又怕,找了我一晚上。仙語未聞,我倒因為受涼發(fā)了幾天高燒。害得奶奶幾天幾夜守在床邊。奶奶心疼地點我的額頭說:“小傻瓜,要是我說海龍王的故事,那你就真的要跳進海里去不成?”其實,奶奶何嘗知道,病好后,我還直后悔,埋怨自己沒帶上幾只紅辣椒,否則,決不會在事情將要成功之際閉上了眼睛。
成人后,每逢節(jié)日回家團聚,談笑中父母總要翻出陳年“老賬”,提起這件往事。歡笑之余,我心里卻不免感到一種隱隱的痛楚。所痛者,當然不是十歲時的我——十歲的孩子,出于天真和好奇心,,干出這種傻事,大抵是情有可原的;所痛的是那以后的我,還不斷地遇到“慈祥的老奶奶”們,我所鉆的,是更大更涼更濕的“豆架”……
《呂氏春秋》中有這么一個故事,說宋國有一家姓丁的,家中無井,常常要派一個人住在外面,專管打水。后來他家自己挖了一口井,對人說:“我挖井得到一個人?!甭牭竭@話的人又對別人說:“丁氏挖井挖到一個人。”于是大家紛紛傳說,最后傳到了國君的耳朵里。國君派人去問丁氏,丁氏答道:“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边@個簡單的故事卻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當聽到什么傳聞時,千萬不要盲目輕信。要“察傳”——審察自己所聽到的傳聞。特別是青年人,社會經(jīng)驗少,思想單純,容易上當受騙,把傳聞當成事實,甚至以訛傳訛。因此,更要學會動腦筋去分析問題,“緣物之情及人之情”去檢驗所聞,得出比較正確的結論。不然的話,好心的老奶奶們的那些動聽的傳說,也許只是讓你鉆鉆“豆架子”,最多生一場病,留下一個談笑的話柄;如果你碰上的是居心叵測的“狼外婆”,那說不定會把身家性命也搭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