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逢振
最近,隨著通俗文學的興起和發(fā)展,國內出版了大量探案小說和公案傳奇,對西方偵探小說的翻譯介紹也日見增多,在社會上引起了一些爭論。有人說,偵探小說是通俗文學,擁有大量的讀者,不妨多介紹一些;也有人說,偵探小說是低級文學,格調不高,大量介紹會影響讀者的文學修養(yǎng)和藝術審美趣味,應該加以限制。這種爭論至今還在繼續(xù),而且波及到影視界。今年,以探案為題材的影視片大量增多,甚至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安。因此,全面了解西方偵探小說,對于正確對待這一文學品種和影視界的新情況是不乏現(xiàn)實意義的。
偵探小說又稱作推理小說,這是因為大部分偵探小說(如福爾摩斯探案故事)都是用推理的方式來解釋破案過程的。但推理小說之稱不夠全面,因為有些小說中案件的偵破并不依靠推理,或主要不是依靠推理。所以我們更多地使用偵探小說或偵探推理小說這樣的名字。有人認為世界上最早的偵探小說是中國的《包公案》,即明朝萬歷年間刊印的《增像包龍圖判百家公案》。如果仔細分析一下中國的舊公案小說和新的破案小說與西方的偵探小說,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類作品自古以來就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了解西方的偵探小說對認識公案小說和提高新偵探小說的創(chuàng)作水平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當然,由于筆者水平有限,中斷對偵探小說的研究已經數(shù)年,只能在過去研究的基礎上進行闡述,所以一定有不少錯誤或不當之處;這里不揣淺陋,主要目的是拋磚引玉,期望人們對偵探小說不要籠統(tǒng)地肯定或否定,而應在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以期取得比較一致的意見,使我國自己的偵探小說健康地發(fā)展。
西方偵探小說的產生和發(fā)展
十九世紀初期,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政治“民主”和普及教育打破了上層階級壟斷文化的局面,廣大群眾的文化需要日益增長;商業(yè)企業(yè)發(fā)現(xiàn)開拓文化市場有利可圖,而科學技術(特別是造紙和印刷技術)的發(fā)展又使廉價印刷發(fā)行大量書刊成為可能;這些可以說為偵探小說的產生和流行提供了物質前提。
資產階級民主的發(fā)展,教會和政府、宗教和法律的分離,使人們對宗教道德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對待犯罪問題,人們開始從心理、科學、甚至藝術上進行探討。托馬斯·德昆西在《謀殺被看作一種高級藝術》①里指出:“……陰謀、紳士、派別、光明和黑暗、詩歌、情感,統(tǒng)統(tǒng)被認為是謀殺企圖不可缺少的成分。”“在這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兩個方面,例如兇殺,可以從道德的角度來看,……也可以從藝術的角度來看?!?/p>
隨著這種態(tài)度的變化,文學上出現(xiàn)了兩種表現(xiàn)犯罪問題的傾向:一種把犯罪浪漫化,另一種對犯罪作“科學”的探索。前一種基本上是十九世紀的情節(jié)小說,深受俠盜羅賓漢一類故事的影響,即罪犯是腐朽統(tǒng)治的受害者,被迫變成了“綠林好漢”。這類小說的基礎總是一個模式:一個好心人,出身貴族,他們的合法地位被壞人霸占;壞人利用不公正的法律使他們的侵占合法化;好人遭到放逐,流落綠林,劫富濟貧,槍殺具有合法地位的壞人。這種小說對后來的“硬漢派”偵探小說產生了相當?shù)挠绊?。后一種所謂的“科學”探討,不是以宗教道德為基礎,而是以社會背景和心理分析為條件;按照這種觀點,罪犯的行為是因為社會的缺陷或舊習俗的遺傳造成的。這種看法促進了犯罪學和社會學的發(fā)展,而且影響到法律的實施,不僅引起了一批描寫犯罪問題的文學作品,而且為偵探小說中的推理破案提供了某些先例。例如1794年,英國出版了一部題名《卡列布·威廉斯》的長篇小說,寫一個出身寒微的年輕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主人幾年前曾經殺害了一個鄰居,并且使一個無辜的佃戶和他的兒子蒙受了不白之冤,被處以絞刑;主人害怕自己的秘密被泄露出去,便百般對年輕人進行迫害;最后年輕人把前后經過說出,真相大白。這部小說中有謀殺,有偵查,有推理,有追捕,初步具備了偵探小說的構成因素,甚至可以說是偵探小說的雛型。
但是,西方一般認為美國的愛倫·坡是偵探小說的鼻祖。愛倫·坡主張“純藝術”,他從“唯美”的觀點寫偵探小說。1841年,愛倫·坡發(fā)表了短篇小說《莫格街血案》,寫一座公寓的四層樓上,有母女二人慘遭殺害;查看現(xiàn)場,門窗緊閉,毫無兇手的蹤跡;青年學者、心理學家和業(yè)余偵探杜賓運用邏輯推理解破此案,發(fā)現(xiàn)兇手是一只逃失的大猩猩,殺人后從窗口跳出,無意中把百葉窗撞得自動關上,釀成了這場疑案。此后他又寫了《被竊的信》,說明貴重的東西放在人人看得見的地方反而不被人注意,因此被人忽視的線索往往是破案的關鍵;《瑪麗·羅杰特之謎》,描寫偵探坐在安樂椅里用邏輯推理破案;《你就是殺人兇手》,巧妙地寫出罪犯是偵探自己;《金甲蟲》,寫主人公破譯密碼找到了寶藏的位置。愛倫·坡這五篇偵探小說對后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以業(yè)余偵探為主人公,以偵探的活動為主線,以能力較低的朋友來陪襯這種格局,被后來的偵探小說家廣泛地進行模仿。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和醫(yī)生華生,克里斯蒂的波阿洛和亥斯廷斯上尉,艾勒里·奎恩和他的父親老奎恩,都可以說沿襲了愛倫·坡的寫法。這就是愛倫·坡被稱為偵探小說鼻祖的原因。
愛倫·坡之后,最有影響的偵探小說家當屬威爾基·柯林斯,他的寫偵破寶石盜竊案的《月亮寶石》至今還廣為流傳?!对铝翆毷?1868)寫1799年英軍侵略印度圣城“塞林加帕坦”,官兵燒殺搶劫,無所不為,英國軍官亨卡什在宮里搶到舉世聞名的月亮寶石;印度人不甘心國寶落入異邦,乃跟蹤至英國,伺機奪回寶石;亨卡什做賊心虛,自覺有生命危險,于是想嫁禍于人,把寶石送給他的外甥女兒;他的外甥女兒雷茜兒因此鬧得烏煙瘴氣,終無寧日,不久寶石又告失蹤。寶石到底落在誰手里了呢?故事圍繞寶石歷經魔劫展開,最后終于破案。這部小說具有現(xiàn)實主義傾向,既反映了英國上流社會和宗教的虛偽,也反映了英國的殖民侵略;在藝術上它以多個人物敘述故事,層次多而不亂,堪稱是偵探小說的上乘之作。雖然這類作品因技巧較難后來出現(xiàn)不多,但它的感染力量仍然對偵探小說的發(fā)展產生過影響。
1887年,柯南道爾的《血字的研究》問世。在這篇作品里,他成功地塑造了福爾摩斯這個穎悟無比的業(yè)余偵探形象。此后,他在《四簽名》(1889)、《巴斯克維爾的獵犬》(1902)、《恐怖谷》(1915)和許多短篇小說里,全部以福爾摩斯為主角,以華生作陪襯,解決了各種疑難的罪案。福爾摩斯成了一個比作者更著名的世界性文學人物。在福爾摩斯探案故事里,偵探小說發(fā)展到成熟定型的階段。這些故事的人物刻畫、情節(jié)布局、場景描寫、氣氛渲染等,都在愛倫·坡和柯林斯的基礎上做了較大的發(fā)展,至今還有人認為這些故事是傳統(tǒng)偵探小說的楷模。
從福爾摩斯誕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這段時間,可以說是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偵探小說銷路廣,讀者多,作者輩出。僅英美兩國,就出現(xiàn)了數(shù)以千計的偵探小說。閱讀偵探故事已不僅僅是有閑階級的一種消遣,下層階級的人也競相閱讀。這時,早期作品中的浪漫主義氣息逐漸消失,謀殺成了每一部小說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在這些作品中被謀殺者大部分只是一個符號,人們關心的不再是是非、善惡的斗爭,而是怎樣把疑案偵破。大部分作家只是把他們的創(chuàng)作當作娛樂讀者的猜謎游戲,或者說是讀者和作者(通過虛構的偵探)的一種智力競賽。由于讀者和偵探具有同樣的案情線索和破案機會,所以這類小說也是一場公平的智力競賽。這一時期的作品主要是消閑解悶的迷宮游戲,既沒有探索社會問題,也沒有反映社會現(xiàn)實。
“黃金時代”早期的作者主要有英國的理查德·奧斯汀·弗里曼、厄內斯特·威廉·霍納恩和法國的莫里斯·勒布朗。弗里曼塑造了第一個使用法醫(yī)學的偵探約翰·桑代克醫(yī)生,并且首創(chuàng)了“逆?zhèn)商叫≌f”——首先說明罪犯的身份,然后倒敘破案的情況?;艏{恩的拉斐爾斯故事和勒布朗的阿森·呂班故事,以罪犯為主人公,開創(chuàng)了偵探小說的又一種模式。這類小說寫主人公為保住自己的社會地位而進行“偷竊搶劫”,但最終又都站在社會正義一邊,而且有時還起偵探的作用,所以人物塑造比較困難,在那以后多年都未再出現(xiàn)。
美國“黃金時代”的發(fā)起者是S.S.范·戴恩,他的真名是威·亨·賴特。他在《本森謀殺案》和《加那利謀殺案》等一系列小說里,塑造了博學多識的偵探菲洛·萬斯的形象,贏得了讀者的歡迎。賴特之后是艾勒里·奎恩,奎恩既是作者的名字,也是他的偵探的名字,實際是弗雷德里克·丹奈和曼弗里德·李合用的筆名??鞯淖髌芬婚_始就把各種線索擺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同偵探一起破案。奎恩最好的作品是早期的《荷蘭鞋之謎》、《希臘棺材之謎》、《埃及十字架之謎》和《中國桔子之謎》。奎恩創(chuàng)辦的《神秘故事雜志》對推動短篇偵探小說的發(fā)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同一時期英國也出現(xiàn)了大批偵探小說作家。最有名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她是“黃金時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善于利用撲朔迷離的布局和充滿疑竇的人物,創(chuàng)造許多假象,最后提出令人驚奇的結局。她一生寫了近七十部偵探小說,塑造了波阿洛和麥波爾小姐兩個偵探的形象。她的許多小說如《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慘案》等都拍成了電影??死锼沟僖矊憘商絼”荆渲小恫妒笃鳌吩谟涎荻嗄瓴凰?。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出現(xiàn)了“硬漢派”偵探小說,可以說是偵探小說的一個發(fā)展?!坝矟h派”之得名,主要因為偵探的破案更多地借助于拳頭和手槍,減少了詳細推理的破案作用。這類作品里充滿了兇殺、毆打的場面,在故事敘述和人物刻畫上,與傳統(tǒng)的偵探小說有較大的區(qū)別?!坝矟h派”的代表作家是美國的達希爾·哈梅特和雷蒙德·錢德勒。在他們的作品中,偵探不再是具有超人智慧的英雄,他們有自己的弱點,常常也陷入非常尷尬的處境。哈梅特小說中的偵探可以說是英雄加盜匪,而錢德勒筆下的偵探馬洛盡管為人正直,卻仍然是個不斷動用手槍的亡命徒。在“硬漢派”偵探小說里,警察常常不再維護法律,而是常常與黑社會的組織互相勾結,而有些黑社會組織又常常得到有權勢政客或財團的支持?!坝矟h派”偵探小說節(jié)奏較快,對語言文字比較講究,現(xiàn)實主義傾向也比較明顯。
但是,“硬漢派”偵探小說并未擺脫傳統(tǒng)的結構模式,它的長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也沒有得到繼承和發(fā)展;相反,在“硬漢派”偵探小說的影響下,出現(xiàn)了一批宣揚兇殺、毆斗的作品,對女人的描寫被擴展成對色情的宣揚,產生了一些不良影響。不過,總的來看,二次大戰(zhàn)后傳統(tǒng)的偵探小說仍然居統(tǒng)治地位,大部分作家仍然是三十年代已經成名的作家。
最近一個時期,西方偵探小說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動向:試圖沖破傳統(tǒng)偵探小說的束縛,表現(xiàn)重要的社會題材;嚴肅文學也開始借用偵探小說的某些技巧。關于這方面的情況將在下面“對偵探小說的看法”一段中敘述。
西方偵探小說的特點
如果仔細閱讀一些偵探小說,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有相似的格局。格局一般由四部分構成:神秘的環(huán)境和緊張的場面;曲折嚴密的情節(jié);固定的人物;特定的故事背景。每一部分又各有自己的格局和組成因素。所有的主要因素都不可缺少,但可以有不同的排列組合。
一、神秘的環(huán)境和緊張的場面。偵探小說一般以一種罪行開始,然后逐漸揭開犯罪的秘密;它竭力描寫案件的神秘性,創(chuàng)造出種種緊張驚險的場面。例如愛倫·坡的《莫格街血案》,一開始就寫母女倆被殺,她們住的四樓門窗緊閉,毫無兇手的痕跡,誰殺的?為什么殺她們?這就提出一連串吸引讀者的神秘問題。再如《被竊的信》,雖然開始說明了罪犯的身份和目的,但信怎樣丟的?藏在什么地方?有什么證據?同樣也給人一種神秘的氣氛。這種一開始先制造緊張場面和神秘氣氛、然后再抽絲剝繭地解疑破案的方法,幾乎為一切偵探小說所共有。
二、曲折嚴密的情節(jié)。偵探小說的情節(jié)雖然曲折,但也有一定的構成格式。其格式以偵探的活動為主線,由六個方面組成:1.引進偵探,2.犯罪及線索,3.懸疑與調查,4.宣布破案,5.解釋破案過程,6.罪犯的結局。六個方面的順序可以交換,但缺一不可。
引進偵探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以小插曲的方式進行,如《莫格街血案》,先對杜賓作一概括的介紹;另一種是由偵探的朋友敘述,如福爾摩斯由華生對他描繪一番。這種源自愛倫·坡、后被柯南道爾進一步發(fā)展的引進偵探的方式,西方稱之為“坡一道爾式”,是后來偵探小說中最常用的方式。
犯罪及線索有兩個主要方面:案件周圍有許多線索;案件神秘之極,無法偵破。例如克里斯蒂的《尼羅河慘案》和《東方快車謀殺案》,似乎在場的每個人都有嫌疑,頭緒紛繁,不知從何人手,好象根本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這種廣布線索或切斷判斷根據的方法,使情節(jié)顯得曲折離奇,很容易扣住讀者的心弦。
懸疑與調查也有兩個主要方面:首先提出一些懷疑、證據和可能的解決辦法;然后提出相反的意見,把原來的證據各個擊破,使讀者如墮五里霧中,接著偵探以推理的方式分析線索,故意對讀者同情的人物帶來威脅。這種方式在破案之前引人興趣,在破案之后又給人一種好人終于得救的快慰。
宣布破案在偵探小說里比確定罪犯和懲罰罪犯更為重要,一般都安排在最令人驚奇的時刻。例如在柯南道爾的《巴斯克維爾的獵犬》里,華生握著手槍,等待神秘的影子再現(xiàn),一個影子掉下來,他無限驚恐,心想那就是罪犯,卻忽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福爾摩斯宣布他已經弄清全部案情。宣布破案一般是偵探小說的高潮,也是故事的一種轉折;宣布之前,讀者一般都沿著敘述者的思路思考,而宣布之后,讀者便轉向了偵探的觀點。一直顯得雜亂的事情突然變得清晰而合乎邏輯,很自然地把故事推向捕獲罪犯和懲罰罪犯的新高潮。
解釋破案過程,說明破案的道理,揭示罪犯的犯罪動機,是經過懸念后的讀者十分渴望知道的東西,因此可以使讀者的興趣達到新的頂點。因為讀者一邊閱讀小說,一邊會卷入調查犯罪的過程,很想把自己的判斷與偵探的解釋比較一番,而偵探的推理解釋正好滿足讀者的愿望。所以幾乎所有的偵探小說都安排一段偵探的推理解釋;這也是人們稱它為推理小說的主要原因。
情節(jié)結構的最后部分是結局,包括對犯罪的認知和罪犯的供詞。結局一般與宣布破案密切相連,有時與宣布破案和推理解釋融為一體。這部分一般較短,主要指出罪犯已經捉住,或罪犯已經供認,從而使故事顯得完整。至于對罪犯如何懲罰,偵探小說并不怎么關心。
上述六個方面是偵探小說情節(jié)的基礎。一般來說偵探小說的情節(jié)都由這六個方面排列組合構成,雖然表面上可能會有許多不同之處,但實質上沒有一個能擺脫這種基本的構成。
三、固定的人物。偵探小說一般有四種固定的、不同作用的人物:受害者,罪犯,偵探,偵探的助手和受嫌疑的好人。這四種人物各有自己的基本模式。
受害者基本上是兩種人:普通人,遇到了神秘奇怪的結局;重要人物,露面不多卻時時系著人們的心思。受害者可以涉及各種活動,但不是故事的焦點。正確地描寫受害者十分重要,描寫過多會影響線索和調查的效果,描寫過少可能會使破案顯得無關重要。
罪犯一般都限定于這樣一種描寫:對罪犯的犯罪動機和性質不能過多地渲染;在宣布破案之前不能讓讀者知道誰是罪犯,也不能讓讀者知道犯罪過程;對罪犯不能有感情色彩,自始至終不能讓讀者對罪犯產生同情心理。
偵探是偵探小說的中心人物。由于對受害者不能描寫太多,對罪犯的描寫不能帶感情色彩,所以偵探小說特別注重偵探的形象。偵探一般都是這樣一些人:具有過人的智慧,沉著機敏,善于思考推理;不怕困難,勇于行動,總是取得最后勝利;不考慮犯罪的社會原因,只注重法律責任。
第四種是一組人物:偵探的助手或朋友,粗心大意或無能為力的官方警察,虛構的可疑分子,等等。這類人物沒有定數(shù),但其作用卻基本相同:突出偵探的形象,使情節(jié)復雜化,吸引讀者的興趣。這類人物的共同特點是正派、受人尊重、受犯罪事件牽連但證明無罪。
四種人物的具體處理會各有差異,但偵探小說無一例外地由這四種人物構成,不象其他類型文學作品中的人物那樣豐富多彩。
四、特定的故事背景。偵探小說的背景一般都局限于一個較小的范圍之內:久不住人的房子,沼澤地帶的偏僻鄉(xiāng)村,圍墻高筑的庭院,四面是水的孤島,行進中的列車,航行海上的輪船……。這種背景選擇的目的是增加故事的神秘色彩,吸引讀者,同時又使各種活動局限于一定的場合,脫離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便于作推理破案的安排。
由于偵探小說的場景、人物、情節(jié)、甚至某些基本內容都有相似或相同的格局,所以它一般被認為是程式化的通俗文學。
對偵探小說一些看法
總起來說,偵探小說是以娛樂讀者為目的,注重故事情節(jié)并迎合讀者心理的通俗文學。它有特定的題材和表現(xiàn)方式,也有小說的共性:想象性、創(chuàng)造性、虛構性。它屬于文學的范疇,但缺乏藝術的深度和廣度。
對于偵探小說,西方大多數(shù)批評家和學者都采取批判的態(tài)度。例如美國著名文學批評家埃德蒙·威爾遜認為偵探小說是“浪費時間,腐蝕才智”。他在《誰關心是誰殺了羅杰·阿克洛伊德?》論文里寫道:“有這么多好書要讀,有這么多東西需要研究和了解,毫無必要讓這些無聊的東西打擾我們。”讀這類小說是“一種罪孽,愚蠢而且有害,等于吸煙和文字游戲之類的東西?!?/p>
批評家和學者何以采取這種態(tài)度?究其原因,偵探小說有兩大弊端。首先,其目的是為了消遣,缺乏社會意義,而且還有為賺錢而迎合低級趣味的傾向。據英國批評家朱利安·西蒙斯估計,“百分之九十五的這類小說基本上是消遣性的無聊作品?!雹賹嶋H上,寫這類小說的人,大多數(shù)都缺乏實際生活的經驗。我在美國曾見過好幾位寫偵探小說的作家,其中有的是有錢人家的主婦,閑得無聊才寫小說;有的是看到偵探小說暢銷,容易賺錢,坐在房子里憑空編造。甚至大家熟悉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當年也曾承認,她一開始就是為了掙錢保住在阿什菲爾德的房產而寫作;她承認她的故事大都是自己編造的,而且在許多地方受了福爾摩斯形象的影響。沒有生活經歷的憑空編造,無論背景描寫多么真實,也不可能成為有社會意義的作品。偵探小說作家雷蒙德·錢德勒自己在《簡單的謀殺藝術》里就曾指出:“那種偵探故事是一種無生氣的公式化的東西,甚至不能滿足它本身需要的條件。它是第二流文學,因為它沒有描寫可以作為第一流文學的事件。如果它開始寫的是真實的人……為了符合情節(jié)要求的人為布局,這些人很快就會做出不真實的事情。他們一做不真實的事情,他們自己也就變得不再真實了?!边@就說明,偵探小說本身決定了它不可能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用偵探小說作家賽伊爾斯自己的話說,“它達不到、而且永遠也達不到文學造詣的最高水平?!雹谝驗椤爸挥邪阉鳛橐环N游戲,作為一種冷靜的、明顯脫離現(xiàn)實的、可以理解的虛構——只有這樣,才能使那些狂熱的或脫離社會的描寫經常為我們提供一些樂趣?!屑氀芯恳幌拢銈兙蜁l(fā)現(xiàn),雖然它表面上涉及嚴肅的問題,但它從來沒有真正地描寫嚴肅的題材。”③
其次,從前面對偵探小說特點的敘述中可以看出,偵探小說多是程式化的東西,缺乏藝術價值。例如,近百年來,西方偵探小說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但基本上仍然依照愛倫·坡和柯南·道爾的模式,不論內容怎樣變化,仍然局限在愛倫·坡所創(chuàng)造的、柯南道爾所完善的“軀殼”之內。正如著名犯罪小說家多蘿茜·賽伊爾斯所說:這類小說“向我們提供的只是既成的事實,它用毫無感情的眼睛觀察死亡和殘體斷肢。它不向我們說明兇手的內心思想活動——它決不可能這樣做,因為兇手的真面目要到作品結尾才能揭示出來。受害者不是作為一個丈夫或一個父親,而是被作為解剖臺上的一具尸體。如果一種過于強烈的感情注入偵探小說鮮明的敘述過程,它就會打亂故事的平衡,動搖故事的開展。最成功的作家是那些自始至終都想法使故事在同一感情水平上展開的作家,……感情寫得越少越好?!雹苓@段話不僅說明偵探小說缺乏藝術洞察力,而且也說明它在藝術上因固定模式而受到局限。
那么,為什么偵探小說在西方廣泛流傳呢?這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考察。一方面,由于資本主義高度發(fā)展對社會現(xiàn)實的影響,由于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沖擊,由于科技發(fā)展帶來的社會心理變化,西方嚴肅小說越來越關心內心現(xiàn)實,越來越具有抽象性和思辨性;而偵探小說仍然注意懸念和情節(jié),注意人物的完整,所以形式上易于為群眾接受——因為在節(jié)奏緊張的生活里,大部分人不愿費神勞思地發(fā)掘文字中的哲理;而且由于技術和自動化飛速發(fā)展,特別是廣播、電影、電視、錄象等現(xiàn)代化交流媒介的廣泛應用,許多人失去了欣賞真正文學藝術作品的能力。于是,就在嚴肅小說家開始鄙視偵探小說的時候,偵探小說作家默默地從他們那里拉走了大批大批的讀者。
另一方面,在內容上,偵探小說大都寫善惡有報,強調公正和秩序,兜售美好的幻夢;有的寫猜謎游戲式的故事,逃避充滿矛盾的現(xiàn)實;有的采用聳人聽聞的手法,描寫格斗和驚險的場面;還有的迎合一些讀者的低級趣味,描寫色情和暴力……所有這些,對文化修養(yǎng)不高和藝術趣味不雅的普通讀者,都有相當大的吸引力量。而有些文人學者、商業(yè)巨頭乃至政府官員,在旅行中為了消遣,也愿意讀一讀這類不費腦筋的作品;甚至有些對偵探小說持嚴厲批判態(tài)度的學者,有時也要讀一些偵探作品。
實際上,西方對偵探小說的看法并不一致,可以說一直存在著分岐意見。美國批評家密契科·卡庫培尼曾在《紐約時報書評》(1984年1月15日)上撰文指出:“在認識這個文學品種(指偵探小說)的能力方面,美國批評家一向落居于他們的歐洲同事——例如,加繆、馬爾羅、紀德、切斯特頓和毛姆⑤,全都發(fā)表過富于感情的維護這個文學品種的文章。而且,在這個國家集中出現(xiàn)的大量批評文章,清楚地說明了偵探小說在許多方面都是基本敘述的典范(《荒涼山莊》、《高老頭》和《罪與罰》⑥這類作品都可以論證為偵探小說),而且偵探小說作家和‘嚴肅小說作家實際上已經進行了多年的對話?!贝_實,西方有許多小說并不能簡單地用偵探小說和嚴肅小說加以區(qū)分,例如格雷厄姆·格林的《布賴頓硬糖》、約瑟夫·康拉德的《秘密代理》和威廉·福克納的《圣殿》,都大量運用了偵探小說的敘述技巧來表現(xiàn)嚴肅的題材,它們屬哪一類作品呢?同樣,對許多作家來說,也不能籠統(tǒng)地說他是一個偵探小說作家或嚴肅小說作家,公認的偵探小說作家喬治·西默農說“我不認為我是一個偵探小說作家”,而狄更斯晚期所寫的《艾德溫·德魯?shù)轮i》又是一部戲劇性很強的偵探小說,可是誰也沒有因為狄更斯這部作品和他的《荒涼山莊》而說他是偵探小說作家。在西方,許多當代作家認為偵探小說仍然存在著文學表現(xiàn)的潛力,對偵探小說傳統(tǒng)技巧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地被作家接受;而且,對許多后現(xiàn)代主義作家來說,“偵探小說特別有助于他們的實驗。偵探小說,以其傳統(tǒng)的統(tǒng)一性,以其對開始、中間和結尾的意識,已經變成了一種象征。它不僅體現(xiàn)了這些新作家們懷疑的正統(tǒng)敘述的原則,也表現(xiàn)了如今似乎已經過時的關于客觀性和真實性的某些概念?!雹逷.D.詹姆斯利用她對偵探小說的經驗,使《無辜的血》構成一部關于自我統(tǒng)一和家庭愛與罪的小說;而羅斯·麥克唐納則在《地下人》這部小說里,表明了偵探小說這種形式在社會批評和心理洞察方面的能力。因此,美國著名女作家尤多拉·韋爾蒂說,“在我們今天,偵探小說的存在,是因為麥克唐納的《地下人》這樣的小說的存在。我認為同樣重要的是,正是偵探小說這種形式,以其多種困難的查問和相應的魅力,才使這樣的小說成為可能?!?/p>
近些年來,西方明顯出現(xiàn)了偵探小說與嚴肅小說互相滲透的趨勢;在西方今天的后現(xiàn)代主義時期,嚴肅小說與偵探小說之間的界線越來越趨模糊。一方面,嚴肅小說的抽象敘述力量已經達到頂點,開始在傳統(tǒng)小說(包括偵探小說)中進行新的發(fā)掘,恢復了一些偵探小說常用的技巧。例如意大利作家尤納爾托·艾科的《玫瑰的名字》,采用偵探小說的形式和技巧,表現(xiàn)嚴肅的主題。雖然這本書可以作為關于中世紀對信仰和知識的態(tài)度的哲學教科書來讀,也可以作為理解符號意義的符號學練習來讀,還可以作為關于當代意大利政治的寓言來讀,但它同樣是一部寫兇殺的偵探故事,其中有七具死尸,并且有許多舊式的敘述。又如美國作家喬伊斯·卡洛爾·歐茨的新小說《韋特瑟恩的秘密》,她通過把年輕的主人公按傳統(tǒng)模式塑造成一個業(yè)余偵探,對十九世紀某些啟蒙的理想進行諷刺。她的業(yè)余偵探是個富于感情和樂觀主義者,此人天真地相信:通過把善的各種力量理智地、實用地、系統(tǒng)地統(tǒng)一起來,犯罪行為總有一天會得到根除。這些實例在于說明,偵探小說的傳統(tǒng)技巧和驚險因素,正在默默地進入嚴肅作家的作品之中。正如繪畫方面的情況,先鋒派畫家破壞人的形象,先畫抽象畫,然后亂灑顏料,然后又是空白的畫布,而現(xiàn)在又重新去尋找形象;現(xiàn)代派作家也感到無情節(jié)小說的缺陷,于是又開始回到情節(jié)——而情節(jié)正是偵探小說的基礎。
另一方面,嚴肅的偵探小說家也開始對模式寫作的某些方面感到厭煩,于是他們尋求提高作品的質量,表現(xiàn)更大的社會主題。記得一位美國作家作過這樣的比喻:我覺得這個品種(偵探小說)很象一片草場上的畜群;這個畜群迅速發(fā)展起來,它們開始吃草的基地,可以說現(xiàn)在已經吃光。于是便進行新的嘗試。確實,有一些偵探小說作家在這樣做了。例如喬治·西默農,他把偵探小說寫成一種對人的探索;他的偵探破案不是解開紛亂的事件,而是闡明復雜的動機,對罪犯從心理上進行探索;他注意的不是事件的邏輯,而是感情上的邏輯。因此有人認為他的偵探小說的總主題是“做人可真難”。再如迪倫馬特的作品《法官和他的劊子手》、《拋錨》和《諾言》等,尋求犯罪的根源,主張伸張正義,也具有明顯的現(xiàn)實主義色彩,超出了傳統(tǒng)偵探小說的模式。因此,耶魯大學教授兼作家羅賓·溫克斯說,“后現(xiàn)代主義已經擴大了偵探小說的定義,我們正在看到,在這個品種內部存在著遠比我們從前所認為的更多的變化。我也認為關于什么是嚴肅小說的概念已經開始崩潰。對于一個嚴肅的讀者來說,現(xiàn)在更難論述一部寫得好的偵探小說中的神秘因素,與唐納德·巴塞爾姆的小說中的神秘之處究竟有什么區(qū)別。”
總之,大部分西方批評家和學者仍然對偵探小說持批判態(tài)度;但嚴肅文學和偵探小說已開始相互滲透,出現(xiàn)了相互取長補短的新動向。應該指出,任何一個文學品種里都有高低優(yōu)劣的作品。嚴肅作家的作品未必篇篇珠璣,而偵探小說中的優(yōu)秀者也可能成為久傳不衰的杰作。問題不在于作品的屬類,關鍵是作品的內容和美學價值。偵探小說中劣等作品居多是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但并不能因此而對它徹底否定,因為它不僅擁有大量讀者,而且也有不少傳世的佳作。
文學現(xiàn)象是社會意識的一個反映,與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和時代思潮密切相關。在西方消費社會里,偵探小說仍然會長期存在下去,仍然會擁有大量(比嚴肅文學大不知多少倍)的讀者。當前,由于通俗文學在我國大興,因而也擴大了我們對西方偵探小說的翻譯介紹,并出現(xiàn)了許多國內作家寫的偵探作品。對這些現(xiàn)象不必過于苛求。社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構成體,人民精神生活的要求是多層次的。特別在我國廣大人民群眾文化水平還不高的情況下,適當多出一些通俗文學作品(包括偵探小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然我們要立足于發(fā)展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修養(yǎng),即使出通俗的文學作品,也要注意選擇優(yōu)秀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