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你從哪里來?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
飛進我的窗口……”
當我看到《陌生的朋友》這幅作品時,這支正在青年朋友中傳唱的旋律驀然跳進我的心頭。
是的,這是一位陌生的朋友,但那青春的身影,含蓄的微笑,分明帶給我們的是溫馨的情誼,探究的心思與親切的問候。
也許,你會覺得這是一幅富有“港臺風格”的作品,那甜美,那俏麗都透發(fā)著港臺文化中特有的輕柔與明媚,這里既沒有白山黑水的粗獷,也沒有黃土高原的蒼涼。它帶給我們的不是“大江東去”的雄渾,而是“春風楊柳”的明麗;不是蕩氣回腸的交響樂,而是點點入心的小夜曲;不是品味再三才得其意的“陽春白雪”,而是直截明快的“下里巴人”。
音樂世界有“通俗歌曲”一說。我們不妨把這幅作品比喻為攝影藝術中的“通俗攝影”。
二
“通俗歌曲”已自成一家,以群眾的愛好、廣泛的傳唱扎根于中國文化的大地。
“通俗攝影”也將成一派,以光、影、形、色的明艷之美帶給人們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而受到歡迎。
請留意你生活的周圍,在眾多的期刊封面上,在登堂入室的年歷畫報中,這樣的以明艷之美為顯著特征的攝影作品占有相當優(yōu)勢。一個個陌生而熟悉的朋友展示著理想之美,送來動人的微笑。
是的,我們的生活有缺陷,我們的形象、衣著、環(huán)境、色彩等等都不盡如人意,而這些攝影作品的明麗、鮮艷、輕柔與流暢多多少少填補了人們視覺上心理上的遺憾,于是年復一年才這樣久盛而不衰。
這是初等的審美,但這是大眾的審美。
這是通俗的文化,但這是人們需要的文化。
三
《陌生的朋友》在時空的框架中引領我們進入一個攝影美的天地。
時間在這里停止了流動——姑娘的青春將在這里永留,姑娘的款步輕移也在這里成為生動的一瞬。
空間在這里得到了展示——是深邃的天空,直角的墻體在這里構成了人物生存的形空間;是碧藍、是雪白烘托出紅衣姑娘活動的色空間。人們在觀賞中,思維徜徉其間,美感油然而生。
明艷之美的作品尚是破土初萌之花,我們自然希望這樣的作品更豐富、更深沉、更博大,帶給人們更深刻的啟迪,更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