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失職,或云失業(yè),引起了人們的一些憂慮。報載,領(lǐng)導(dǎo)人已在號召開展評論了。有人把評論稱為“道德法庭”,這頗有道理。但是既云“法庭”,在眼下,“法典”和“判例”都還不多,或者雖有而未獲較多的人認(rèn)可。于是這“道德法庭”開起庭來,有時不免缺少權(quán)威。希望不要弄到后來,只是讓嗓門大的人說了算。
但是,評論的需要卻確實存在。不說別人,只看自己。每期刊物出來,過去收到的來信大多是撫慰,表揚,也有批評,卻不多。出個刊物不易,對于刊物的缺失,許多讀者能諒解就諒解了?,F(xiàn)在可不大一樣,往往可收到一些學(xué)理上的不同意見。這意見,并不是響應(yīng)號召的“大批判”(八十年代上半期,多逢風(fēng)吹草動,往往能收到一大批此類來稿,此后極少),而是確確實實的來自讀者的評論??梢?,大家并不視《讀書》的言論為“判決”,《讀書》也不視作者的論說為定論。大家研討一些問題,求真知,尋確解,融融泄泄,天下學(xué)人之樂,豈有甚于此哉!
因辟“說《讀書》”專欄,隔幾期刊一次,歡迎對《讀書》說三道四。但望所說盡可能具體,文章盡可能短小。
編輯室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