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瞻培
《三國演義》中記載有這樣一段:“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拔劍斬之,復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有一出《曹操與楊修》的京戲,更具體、生動地描述了這一情節(jié):曹操手下有一個掌庫主簿,名喚楊修。此人博學能言,知識過人,識破曹操險惡的陰謀,為被殺近侍下葬時,嘆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曹操乃三國時代魏國之主,對其為人,后世評價貶褒不一。在戲劇藝術中,扮演曹操的演員化裝為白面孔,示意是個奸臣角色,但有一點是公認的,即曹操聰明能干,善于用人,因此有稱之為政治家、軍事家。曹操是否有夢游癥另當別論,但在醫(yī)學上確有夢游癥這一疾病。
夢游癥是一種睡眠障礙,表現(xiàn)在睡眠中突然起來做些事情,如在床上爬動或下地走動,東摸西摸,整理物品,喃喃自語,偷食穿衣,也可外出走動,此時面無表情,動作笨拙、機械,走路不穩(wěn),目光呆滯,顯得似醒未醒,發(fā)作數(shù)分鐘或一小時左右又自行上床入睡,次日對發(fā)作過程不能回憶。此種情況多發(fā)生在男孩,動作是無意識的,像機器人一樣,做這些動作并不都是受到夢的支配,因此有人不主張稱夢游,而稱為睡行癥或夜游癥。
夢游癥是常見的睡眠障礙,但一般由于其行為較單調和局限,多數(shù)不會造成嚴重后果。夢中殺人,則是一種很罕見和很特殊的情況,不是在睡眠中自然發(fā)生的行為,多數(shù)是在睡眠過程被突然打斷(醫(yī)學上稱為“睡眠干擾”) 的情況下發(fā)生的。此外,在一些特殊條件下,例如過度疲勞、長期睡眠不足、陌生睡眠狀態(tài),睡前有精神刺激或不愉快體驗、喝酒過量或過食等,均可能促使發(fā)生惡性意外。發(fā)生時,夢游者突然從睡眠中躍起,做出危害性暴力行為。大多為對他人進行殺害或傷害,工具隨手而得,手段殘酷,后果常嚴重。有時伴有幻覺、錯覺體驗,一陣發(fā)作之后恢復清醒,但對過程不能回憶。其危害對象多為同寢之人,如配偶、同事等,與受害人的關系或是親人密友,或是完全的陌生人,因此,其行兇無報復仇殺動機。這種特殊的案例在司法精神病學實踐中較罕見,為了與通常的夢游癥區(qū)別,而特別稱為病理性半醒狀態(tài)。
曹操自稱夢中殺人是一種詭計及陰謀,緣于他好嫉妒及陰險的性格。但醫(yī)學上確實存在這種特殊情況。因此需要提醒人們,對待處于熟睡中的人或正在做惡夢的人,不要猛然打斷他的睡眠,特別是喚醒等待做夜班的人應該用緩和的方法,以免造成意外傷害或險情,這是普遍應該掌握的知識。
大眾醫(yī)學1999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