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潤
人們因著各種理由,不斷地砍伐樹木。房屋靠著樹木的支撐,建起來了;砍去樹,除去草,地空出來,種上莊稼,吃飯的問題解決了……
但那時,人們很少想過,如果樹砍光了,草除盡了,會出現(xiàn)什么。
于是,下雨時,雨水沖刷著大地,將泥土帶走,留下一片貧瘠;于是,不下雨時,地下連用來蒸發(fā)的水都變得稀缺。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惡劣,下幾天雨,便出現(xiàn)洪澇;幾天不下雨,便出現(xiàn)干旱。在北方,樹光了的地方,沙漠邁著輕快的步子,不停地向前推進。這時,人們想起了種樹、種草。多年過去,我們看到了些成效。大地又出現(xiàn)了綠色。
但洪澇仍然很多,干旱仍然嚴重;種上的樹,長成的樹林,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病蟲害。
一位內(nèi)心充滿仁愛的人告訴我,砍掉一棵樹,除去一片草,只要幾分鐘;但長大一棵樹,長成一片草,要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那剛剛長成的樹林,那剛剛長成的草地,還不足以挽留住天降的雨水,
也還難以用它積蓄的那一點點雨水奉獻給驕陽。 他還告訴我,樹林不是森林,樹林擔當不起森林的作用。要給水一個家,讓它款款流進大地,需要有針葉林、闊葉林、灌木、草等等構(gòu)成的森林,要是真正的混合林,而不是單一樹種的樹林。單一樹種的樹林保水效果不好,自身也難以抵御病蟲害。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要培育成一片林子,比種活一棵樹,難。而要讓各種樹種的樹木混生,長成一片森林,有人想到過這么做嗎?想到了又能去做嗎?就是有心做,又知道這有多難嗎?
是的,讓荒山綠起來,要比光禿禿的一片好得多了,但單一樹種構(gòu)成的樹林,又是那么的脆弱,很難起到平衡生態(tài)的作用;只有混生的森林,讓各種樹木,挺拔的針葉樹、寬闊的闊葉樹、矮小的灌木,甚至匍匐在地的小草,共同生長,才能真正地平衡生態(tài)。
我常常覺得,森林是生態(tài)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也是最脆弱的一環(huán)。我們要珍惜每一棵樹、每一根草,而對森林,我們要傾注衷心的愛。 (雨 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