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樺
17歲的年齡正值多彩的花季,17歲的內心涌動著生命的浪漫。身高一米八零的他,英俊瀟灑,充滿了青春的活力。他是一名體育健將,在田徑場上、籃球場上,隨處可見他矯健的身影;他是一位藝術才子,彈得一手好鋼琴,文藝匯演總少不了他的參與。班里有了這么一位活躍分子,確實增色不少。他很受同學們擁戴,從高一到現(xiàn)在,一直是班里的文體委員,大家戲稱他為王子。
有一段時間,一向活潑開朗的王子突然變得沉默了,上課時總是一副心神不定的樣子,學習成績也大幅度滑坡。我一開始以為是因為臨近會考、壓力太大的緣故。經(jīng)過觀察,我感覺似乎另有原因。
還沒等我細問緣由,他又惹麻煩了。一天在自習課上,他跟同學發(fā)生口角,竟然動手打了對方一個耳光。學生家長知道后大為光火,趕到學校要找他算賬。我好言相勸,安撫了學生家長。然后把王子叫到辦公室,問他近來為什么情緒反常?
他愁眉苦臉,欲言又止,看來心里的包袱挺重。在我耐心詢問下,他終于吐露:他喜歡上了學校里的一個女孩子,覺得很新奇、很刺激,但又充滿了顧慮,害怕老師和家長知道后責備他。心煩意亂的他已經(jīng)因為成績退步被家長批評過,從而導致情緒失控,動手打了同學。
面對青春的困感和痛苦,我感到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是多么迫切!必須教他們學會理智地對待萌動的情感。我想起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一句話:教學生怎樣對待愛情,是教育工作最細膩的一面。它要求教師要有真知灼見,把教育技巧和教育藝術結合起來。
我于是利用一次語文賞析課的機會,有意識地把話題引到了男女性格、氣質和情感等方面。聯(lián)系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現(xiàn)實生活體驗,我把古往今來被人們所欣賞的男子氣概和女子風范分別歸納為剛烈強悍、豪放無畏、沉著多謀和溫順賢惠、善良端莊等類型。我告訴學生們,社會生活之所以如此和諧和多姿多彩,就是因為男性和女性都能夠把各自的優(yōu)勢盡善盡美地表現(xiàn)出來。中學時代是一個人的性格、氣質得到培養(yǎng)和逐漸形成的階段,就好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一個人要想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展示最美好的自我,除了要懂得人際間的友愛外,還要有相應的道德觀念,以免把剛烈堅毅……強悍執(zhí)著、豁達豪放錯誤地理解為任性放縱、粗野蠻橫、莽撞火爆,而把軟弱遷就、狹隘庸俗反而當做是柔美雅致、溫和細致。
我最后深情地對學生說:生活的路很長,花季的薄云托不起太多的雨,閱歷還不夠豐富的少年應該以道德觀念作約束,以科學知識為依據(jù),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在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中,把青春期的煩惱逐漸淡化或者轉移。
異性間的情愛本身就是微妙的、不可言傳的一種心理體驗,涉世未深的少年物次觸電,當然會不知所措。如果教師生硬地介入這塊學生的心理禁區(qū),不尊重學生的隱秘世界,采取封殺、羞辱、公開等手段,后果將無法預料。中學生在感情的處理上一般比較單純,帶著好奇和理想化的色彩,這都是正常的。老師和家長大可不必興師動眾,嚴陣以待。如果能以理解代替懷疑,以信任代替審問,以引導代替要求,以平等換來交流,就能幫助他們健康地走過情感的沼澤地。
通過課上間接的引導,通過我和他課下相互的溝通,王子的情緒有了明顯的變化,慢慢恢復了往日的風采。在教室里、操場上、琴房里,重新看到他輕松自信的神情。我欣慰地感到:他已經(jīng)擺脫了甜蜜而心悸的夢境,正在體驗著戰(zhàn)勝自我、情感升華后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