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梅
去吉林省長春市參加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離開學生們整整三個月,但這三個月中和他們的交往,卻成了讓他們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的過程,因而成為我們師生一段難忘的經(jīng)歷。
記得當我得知將去長春參加培訓時,曾表現(xiàn)出隱隱的擔憂:學生們能否適應代課老師?家長會怎么看待這件事?教學會受影響嗎?但最終我把‘長春之行”當成了一次難得的機緣和珍貴的課程資源。
“老師離我們有多遠”
臨走前一天,我向學生們通報了將去長春學習的消息。他們一下子愣住了,一個個臉上寫滿了難舍的表情。當他們的淚水即將盈滿眼眶的時候,我話鋒一轉;“同學們,王老師可是第一次出遠門,不知道長春有多遠,也不知該做哪些準備,你們能幫幫老師嗎?”“能!”學生們一下子變得興奮起來,一種幫助老師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已經(jīng)沖淡了他們的別愁。我隨即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資料:《中國地圖冊》、《中國旅游大全》、《全國城市交通時刻表》,同時打開了教室里的電腦,讓學生們分組查找并討論:長春離我們有多遠?老師該怎么去長春?老師應該準備些什么用品?長春是怎樣的城市……20分鐘后,學生們迫不及待地爭相匯報。
生:長春在我國的東北,離我們這里有幾千公里。
生:老師,我們組為您去長春設計了最佳路線:從通州乘飛機到上海,再從上海乘飛機直達長春,不到一天就到了。
師:哇,那么奢侈,學校經(jīng)費比較緊張,你們能不能想想別的路線?
生:您還可以先坐汽車去上海,再從上海乘火車去長春。
生:不,應該從南京上車,節(jié)省了上海到南京的距離和時間,票價也會低一些。
生:老師,您直接在通州訂票就可以了。
生:老師,您別忘了多帶些錢。
生:不,老師您別多帶錢,您要帶卡,那樣才安全。
生:老師,我知道長春是吉林省省會,城市很大。
生:老師,長春有著名的電影制片廠,還有汽車制造廠。
生:在吉林省還有美麗的長白山和神秘的天池。
……
在他們爭先恐后的發(fā)言中,我發(fā)現(xiàn),長春——這個學生心中遙遠而陌生的城市,由于這次老師的出行而變得親切而清晰起來,接下來的日子這個城市也必將引起他們的特別關注并成為大家的共同向往。
“老師和我們空中對話”
踏上了北國的土地,新的學習環(huán)境里,一切都是那么新鮮而充滿挑戰(zhàn)。激動之余,每晚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這些感受傳遞給我的學生們。我在最短的時間內開辟了和學生們聯(lián)系的各種通道:Email、手機短信息、信件……學生們高興地把這些稱為和老師的“空中對話”,我的信息被學生們戲稱為“發(fā)射場”,而學生們的反饋則被我稱為“回音壁”。
在“對話”時,我和學生的交談是傾心的,交流是平等的,我把自己的喜怒哀樂透明地展示給他們,把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不加雕琢地呈現(xiàn)給他們,許多感想在不經(jīng)意中由心底“流”到紙上,順手拈來,一氣呵成;
——“老師和你們一樣做學生,每天聽課看書做作業(yè),學習很緊張,但心里卻很充實,因為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快樂的?!?/p>
——“我們班同學中有許多是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在這樣的群體中,老師可不敢松懈。這兩天老師正在緊張地準備上公開課。老師認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盡力,‘用出色的行為打造最好的名片。同學們,你們能理解老師的話嗎?”
——“因為前兩天晚會上的出色主持,返兩天,老師的‘人氣特別‘旺,同學們都猜我是北方人,‘不然,普通話怎么會那么標準!有的同學叫不出我的名字,大老遠地會友好地喊:‘嘿,主持人你好——你們瞧,一不小心,王老師成了‘名人(笑)。噓,偷偷告訴你們,在這‘成功的后面,我可付出了兩個通宵的代價喲!”
和學生們“對話”時,我一定不會吝嗇自己的筆墨,我知道在這特殊的情境中,這些信帶給學生們的感受,將會遠遠超過平時的一篇篇下水文和一次次苦口婆心的說教。
記得我曾在給全班學生的信中寫過一段話:“盡管這里的活動很豐富,王老師還是非常想家,想班上的小朋友。老師常常會想:蔡舒變得懂事了嗎?周鐳的作業(yè)還有沒有困難?新來的季瀟瀟還哭鼻子嗎……”據(jù)說這看似不經(jīng)意的一筆,卻把這三個學生激動得手足無措,面對同學們羨慕的目光,他們的小臉興奮得通紅,腰桿子挺得筆直。老師信中的“特別問候”使平時處于劣勢的他們地位一下子提高了好多,也讓他們的學習進入了超常狀態(tài)。遠在千里的關注“言輕情意重”,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育效果。
每次收到我的信息的時候,就是全班同學最激動的時刻?!袄蠋焷硇爬玻 睂W生們會奔走相告,爭相傳閱,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向熟悉的每一個老師、小伙伴和家長傳遞信中任何一個細節(jié),信中的內容往往經(jīng)過他們幾次轉述早已倒背如流。學生們以極大的熱情讀取了信中的信息并進行了成功的轉述。
在不斷讀信的同時,好多學生萌發(fā)了給老師寫信的想法,像老師--樣,他們也學著把最有意思的事情告訴給老師:教室里新出了一期黑板報”,“晚上睡覺夢見老師了”,“頑皮的洪一帆進步了”,“體育課上學了一段新體操了”……他們第一次用上了信紙,自己寫信封,貼郵票,親手把信塞進郵筒,大家把這一切做得那么神圣而一絲不茍。
我給寫信的學生的最大獎勵就是給他們單獨寫回信。“我收到老師的來信啦!”第一次收信的他們會一臉自豪地揚起手中的信封,比平時得到幾個滿分還高興。
師生“空中對話”給學生們帶來的高漲的寫作激情是我始料未及的。
“老師的答‘記者問”
三個月的時光飛逝而過,在學生們的翹首期盼中,我終于肩負鼓鼓的行囊,滿載而歸。應學生之約,回來后的第一課就是一堂答‘記者”問。為這堂課,我足足做了三個月的準備,帶進教室的有圖片、實物、音像和文字等各種資料,迎接我的是學生們熱烈的歡呼聲和長時間的掌聲。
首先是我?guī)Щ氐恼掌瑯O大地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在照片上,學生們感受到了什么是北方的白樺林,什么叫冰雪的世界。讓學牛們吃驚的是老師竟悠然坐在一望無際的南湖湖面上(我頭頂上巍然而立的南湖大橋顯示出所在位置的險峻);更讓學生們咋舌的是老師竟然在松花江厚厚的冰面上騎馬(學生們才對松花江江面下“幾十米厚”的冰層有了具體的感受)……豐富多彩的照片讓學生們大開眼界,心馳神往。
整堂課中,學生們連珠炮似的提問簡直讓我招架不住。我向學生們介紹凈月潭人工造雪雕的奇妙:描述工人們在哈爾濱松花江面上采冰的壯觀:吉林霧凇形成的過程及未能親眼H目睹的遺憾;長白山天池的空靈神秘及溫泉煮雞蛋的神奇;為學生們講述中國最后一個皇帝溥儀在長春修建的偽皇宮及溥儀的愛恨情愁……從歷史到現(xiàn)實,從社會到自然,從動物到植物,從生活到學習,洋洋灑灑,滔滔不絕。學生們興致勃勃,求知若渴:“天池的水位為什么會常年不變?”“緯度與氣溫有什么關系?”“為什么可以人工造雪?”“霧凇為什么不能經(jīng)常看到?”一個個問題在交流中生成,在激烈的討論中漸漸明晰。
在學生們渴求的目光中,我打開鼓鼓的包褰,吉林特產(chǎn)人參、靈芝、猴頭菇、木耳等等這些學牛們在童話故事中才聽說的東西第一次這么真實地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他們用手摸,用嘴嘗,用鼻聞,說不盡的希奇,道不完的感慨。下課了,學生們還意猶未盡,沉浸在“分享”的快樂中……
時至今日,我們師生回憶起這段經(jīng)歷,仍然會津津樂道、情不自禁?!伴L春之行”成為我們師生交流的永久話題,而在這三個月中我們結下的濃濃深情也時時溫馨地彌漫在我們師生的學習交往中。
【評 析】
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本案例中,教師以一個教育者特有的敏銳,捕捉了教育的有利時機,把三個月的別離當成可利用的課程資源,創(chuàng)造了-個開放的空間,營造了一個隱性課堂,形成一種無形的教育。從知識到能力,從情感到態(tài)度、價值觀……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推及到教育的各個層面:學習的機智、生活的策略、人生的態(tài)度、合作的智慧,對自然的崇尚、對歷史的回味、對科學的探求、對真情的體悟、對異域風情的向往……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體驗到“心有靈犀一點通”后的“怦然心動”,“智慧碰撞”后的“豁然開朗”,“神思交合”后的“心領神會”……
現(xiàn)代家庭生活提倡夫妻“小別”,美學家也言“距離產(chǎn)生美”,本案例告訴我們教育同樣存在“距離效應”。三個月的別離,給師生間制造了長遠的時空,“喚醒了師生彼此心中的眷戀與期待”,產(chǎn)生了師生“心靈的晤對與真情的沐浴”。三個月中,教師沒有直接施教于課堂,“老師”的角色被淡化,更接近于“親人”和‘朋友”的身份,因而在學生們面前變得更充滿溫情、活力和個性。師生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使師生的交往充滿了親和力和人情味,教師以情動情,以情育情,學生們則“親其師,信其道”,使教育真正“走進了孩子的靈魂”。
“課程資源俯首可拾,教育無處不在?!边@正是本案例帶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