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殿根
有一則故事,講的是美國歷史上第34任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年輕時候的一件小事。一天晚飯后,年輕的艾森豪威爾跟家人一起玩紙牌游戲,連續(xù)幾次都抓了一手很差的牌,他開始不高興地抱怨手氣不好。媽媽停了下來,正色地對他說道:“如果你真要玩牌,就必須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樣!”他愣了愣。母親又啟發(fā)他說:“人生也是如此,發(fā)牌的是上帝,不管是怎樣的牌,你都必須拿著。你能做的就是竭盡全力,求得最好的效果?!焙芏嗄赀^去了,艾森豪威爾一直牢記著母親的這番教導(dǎo),從來沒有抱怨過命運。相反,他總是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迎接命運的挑戰(zhàn),竭盡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就這樣,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平民家庭走出,一步一步地成為中校、盟軍統(tǒng)帥,最終成為美國歷史上第34任總統(tǒng)。
把人生比做打牌,雖然這個比喻未必貼切,但卻能給人以啟發(fā)。我反復(fù)回味,感受頗深:干好任何一件事情,就好比打牌,很少有人時時處處都能得到好牌。我們能做的就是將手里的牌精心打下去,即使那手牌再差再糟糕,也應(yīng)該努力打出自己的水平。只要我們盡心盡力去打,差牌未必就會輸。
一個人出生在一個普通人家,其貌不揚,才智欠佳,缺乏財力物力,甚至可能比這一切更糟,比如父母離異,饑寒交迫,無錢上學(xué),乃至童年的許多陰影……這些都可謂人生的壞牌、差牌。如果我們不幸攤上一副不能再糟的差牌,也應(yīng)該盡可能找出一兩張還算不賴的牌,用它作為強項,使結(jié)局變得相對好些。牌桌上不只是我們自己一個人在玩,它是一種運作機制。如果善于利用上下家的際遇,機智靈活地把一張張沒用的牌巧妙地打出去,或許最終還有打贏的希望。如此看來,差牌未必非輸不可。
眾所周知,詩人荷馬是個瞎子,音樂大師貝多芬后來耳聾、失戀,按說他們手中的“牌”比誰都糟,但他們經(jīng)過自己的拼搏,都沒有輸。我們今天手里拿到的這副“牌”,不知要比他們的“牌”好出多少倍,他們能漂漂亮亮地打贏,我們難道非輸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