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紅
蔬菜中含有大量水分、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是VC的主要來源,長期不吃蔬菜就會引起壞血病。此外,綠色蔬菜和橙色蔬菜中核黃素和胡蘿卜素含量較多,含鐵量也較高。蔬菜中還含有大量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質(zhì),如蘿卜中的淀粉酶可促進消化;大蒜含有植物殺菌素,對抵抗疾病和防止腸道傳染病有一定作用。在整個烹飪過程中,蔬菜中的營養(yǎng)素受溶解性、氧化反應(yīng)、酶作用、熱分解作用等因素的影響,往往在不經(jīng)意間就流失或者被破壞了。因此,如何合理烹調(diào)蔬菜,最大限度地保存蔬菜中的營養(yǎng)素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烹調(diào)前的加工處理
1.洗滌干凈,減少污染。新鮮蔬菜一般用清水洗凈,對于帶有較多的泥沙、蟲卵、雜質(zhì)、農(nóng)藥、工業(yè)三廢物質(zhì)的蔬菜則必須漂洗,或采用食鹽水溶液、洗滌劑水溶液等浸泡,再用清水洗凈。不管采取哪種方法,都必須符合衛(wèi)生要求并保持原有的營養(yǎng)成分。
2.先洗后切,現(xiàn)炒現(xiàn)切。如果切后再洗的蔬菜,要隨炒隨切,不能長時間浸泡,以免水溶性營養(yǎng)成分的流失。另外,現(xiàn)炒現(xiàn)切可避免斷面的VC被空氣中的氧破壞。
3.直接生吃或涼拌。生吃可減少維生素被高溫作用破壞,如黃瓜、生菜、蔥等,但必須嚴格消毒或清洗。對于含有脂溶性維生素的蔬菜,如豌豆、胡蘿卜等則需要加油炒食或蒸熟后加油脂涼拌。
二、烹調(diào)中的營養(yǎng)保護
1.焯水時加少量油脂。焯,主要是指蔬菜在沸水鍋中旺火快速成熟的一種方法。而在高溫瞬間燙漂的過程中可以破壞VC氧化酶的活性,不能起到保護維生素的作用。水鍋中加入少量油脂后,油脂會在蔬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減少原料內(nèi)部的水分外溢,同時又可減少蔬菜與氧的接觸,使葉綠素不致脫鎂變黃,起到保色保鮮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焯水時水量要以沒過原料為準(zhǔn)。必須開水焯燙,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質(zhì)。如菠菜、莧菜中的澀味成分草酸都可除去,既保持一定的口感,又有利于鈣和鐵的吸收。
2.急火快炒。高溫加熱、快速成菜時縮短了烹調(diào)時間,可減少對維生素的破壞,減少氧化酶對Vc的分解破壞作用,減少水分外溢,從而保持蔬菜色澤鮮艷,防止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流失。
3.注意鹽的投入時間。炒葉菜類和莖菜類蔬菜時鹽應(yīng)早放,食鹽產(chǎn)生滲透壓,會使滋味滲透,成菜迅速,使VC和葉綠素少受損失,并使菜肴鮮嫩清香。
4.烹制時加少量白醋。醋有利于鈣、磷和VC的保護,但醋加熱易揮發(fā),因而要注意投入量的多少,應(yīng)以“放醋不現(xiàn)酸”為原則,除酸辣味型的蔬菜以外,其他蔬菜仍要以咸鮮清淡為本,過多則成了堿酸味型。此外,有的烹調(diào)師習(xí)慣加少量堿或者食粉用于保持新鮮蔬菜穩(wěn)定的綠色,但對VC、VB1、VB2等有一定破壞作用,不宜提倡。
5.用淀粉和水勾芡。勾芡時糊化了的淀粉會包裹在原料的表面,可減少菜肴中水分和營養(yǎng)素的溢出,減少菜肴中容易氧化分解的營養(yǎng)素與空氣直接接觸的機會,同時淀粉中還含有一種還原型的物質(zhì),可起到抗氧化的作用,達到保色的目的。煮蔬菜湯時加少量淀粉勾芡也可保護VC,提高湯汁營養(yǎng)價值。
6.微波烹飪。微波烹飪是由于原料吸收了穿透力強的高頻波,引起分子急劇振動,摩擦生熱進行的熱效應(yīng),具有干凈、快速、高效的特點。由于加熱時間短,對原料的色、香、味、養(yǎng)等極為有利。用微波烹飪胡蘿卜或花莖甘藍時VA比鮮時增重20 %左右。
三、烹調(diào)后的放置時間
蔬菜在烹調(diào)后不能久放,因為VC的損失率會隨放置時間的增加而增大。綠葉青菜炒后放置1小時,VC可損失10 %,5小時后再回鍋炒,則完全損失。為了保持新鮮蔬菜的鮮美滋味和色澤,應(yīng)隨炒隨吃,立即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