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 蘭
聚集奢侈品的商業(yè)街,全世界不過五、六條。然而,全世界的奢侈品,靠著這五、六條血管,就可以保證基本的生存熱量。
它們被稱為“天堂的街市”。
紐約第五大道
在這個歷史悠久、以時尚聞名于世的街道上,我們幾乎可以找到全球所有頂級的品牌店:路易威登、迪奧、蒂凡尼、卡地亞、古琦、范思哲、夏奈爾、艾思卡達等,以及BrooksBrothers、鐵獅東尼、HarryWinston等。這里的貨品以齊全、更新速度快著稱,即使是同一個品牌,在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的產品也可以在這里買到。
除了品牌店外,超大型的百貨商店也是第五街上的亮點。BergdorfGoodman是這里最高檔的商場,集合了200多家女性品牌和100多家男裝店,近10萬元人民幣一件的裘皮大衣,上萬元的裙子舉目皆是。據(jù)說,在這家百貨商場里穿著牛仔褲和T恤購物是不太適合的。此外,以名貴珠寶首飾著名Saks百貨公司、被稱為“香水化妝品博物館”的Se!phora都是第五街赫赫有名的名店。
巴黎香榭麗舍大道
巴黎香榭麗舍大道花樹婆娑,在店鋪的數(shù)量與客流量上不能與紐約第五大道相提并論。她的優(yōu)勢是其厚重的歷史感。由于很多來到這條街道上的觀光客主要目的并不是購物,所以香榭麗舍大道的觀光味比其商業(yè)氛圍更加濃厚。不過,身處街道風景中的名牌店鋪本身就是觀光者相機鏡頭爭相捕捉的一景。
如今,香榭麗舍大道上的名店已有些今非昔比,但一些新銳設計師的店鋪卻讓這條古老的商業(yè)街道不斷豐富起來。雖然這些新銳設計師的品牌并不如雷貫耳,但他們作品中所展現(xiàn)的才華頗有一種引領未來時尚的感覺,而且價格普遍不高,很適合追求個性又另類的年輕人。
其實,香榭麗舍大道上的一級品牌店并不多,反而緊鄰的圣安娜街上有世界頂級品牌以及設計師的店面,像迪奧、愛馬仕、約翰—加里亞諾、朗萬、伊夫—圣—洛朗等等,其中還有不少是全球最大的旗艦店,像夏奈爾總店就設在這個區(qū)域。
東京銀座
銀座,這個名字來源于日本江戶幕府時期,因為當時這里是幕府的一個銀幣的鑄造發(fā)行所。雖然到了明治時期,銀座的功能被廢止了,但是這個鮮亮的名字卻留了下來,被用來稱呼大城市的商業(yè)繁華區(qū)。在日本,很多城市的繁華商業(yè)區(qū),都叫銀座。
東京銀座的街道狹窄,主要的繁華地段大約只有一兩公里,但是集中了幾百家著名的百貨公司。這里的東西大都是高檔貨,是巨大的銷金窟。
在1996年以租借方式進駐銀座的美國蒂凡尼(Tiffany),日前以165億日元的價格買下了商店大樓。世界最大香水公司夏奈爾也在不久前扎根銀座,蓋起了世界最大型的”夏奈爾大樓”。在它周圍,一路上可看到歐美名牌手表店、服裝店琳瑯滿目,有路易威登、愛馬仕、浪琴、迪奧、芬迪等,占據(jù)日本婦女芳心的古琦也將在2006年前去銀座湊熱鬧。
有的名牌廠商在銀座設的專門店規(guī)模超過了本國的母店。如路易威登,其在銀座的專賣店堪稱世界第一,開業(yè)當天已有數(shù)千人在外排隊等候,其中許多人還是從外地連夜趕到東京的。美國coach銀座專門店的規(guī)模,也遠遠超過了曼哈頓第五大道的母店。COACH創(chuàng)建于1941年,原來是一家制作棒球用品的企業(yè),后改為皮包,皮鞋,選料采用制作棒球的厚牛皮,結實耐用,深受日本男性青睞。今年COAC㈠在經(jīng)營上有了重大變化,開始擴展到時尚服裝,因此又很快成為日本女性歡迎的名牌。
倫敦牛津街
牛津街是到英國倫敦首選的購物街道,在這條不到兩公里的街道上,云集了超過300家的大型商場。其中,老牌百貨店 Selfridges集合了眾多的頂級名牌,這里的英式周到服務能讓人體驗超五星級的待遇。牛津街上名牌店的最大特色并不在于品牌的種類有多少,而在于款式非常齊全,某些意大利頂級品牌的貨品在倫敦竟然比來源地的店鋪更多。古典英倫味極濃的 Burberry是最受歡迎的名牌之一。這個以格子著稱的品牌,在它的發(fā)源地擁有著最多的款式和最齊全的貨品。不過,在倫敦購物并不見得便宜,尤其是在牛津街這個鋪租昂貴的地段。在牛津街,除了在老牌百貨店里看名牌、享受高級服務之外,店鋪的建筑特色也令人賞心悅目。
香港銅鑼灣
到香港購物,必去銅鑼灣。銅鑼灣是香港熱門的購物地點,超大型的時代廣場、崇光百貨、利園以及集合街頭時尚流行的小精品店都聚集在這塊不大的地域內。和其他國外的街道不同,香港的銅鑼灣不是筆直的一條街道,而是一塊面積不大、但大小路縱橫交錯的商業(yè)區(qū)。
銅鑼灣最大的特色是包容性。最貴的東西和最便宜的東西都可以在這塊小小的區(qū)域里面找到,因此總是人流如潮。銅鑼灣名牌密集度之高讓人嘆為觀止。在相隔不遠的時代廣場連卡佛和崇光百貨里,眾多頂級品牌都在這里設有分店,有些品牌甚至在兩處都設有專賣店。
悉尼皮特街
澳大利亞悉尼的皮特街商場在全球的知名度并不是太高,不過卻是南半球少有的幾條名店匯聚的街道之一。這里也有不少世界頂級名牌,不過有趣的是,由于南半球的季節(jié)與北半球相反,這里的名店作為展示的用途多于售賣。雖然皮特街上的商場與美國、法國、英國等地的時尚新貨總是同步上市,但在這里生活的人卻要等到幾個月后才可能穿上新衣。比如說,正在北半球其他國家流行的秋冬裝,在炎熱的南半球卻需要等到半年以后才能親身嘗試。即使如此,澳大利亞皮特街商場還是以其名店聚集吸引了不少附近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們前來購物。
北京還是上海
國外的奢侈品廠商紛紛看好中國的市場。那么,下一個天堂街會在哪里,北京的CBD,還是上海的外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