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評論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2006-06-06 18:25鄧紹賡
新聞愛好者 2006年5期
關(guān)鍵詞:評論員社論李德

鄧紹賡 王 瑜

在莊重典雅的人民大會堂,他曾慷慨陳詞,“榮譽也是鞭策,也是壓力。我們現(xiàn)在想的是,今后怎么干?那就是把榮譽當作新的起點。過去做對的,今后繼續(xù)做;過去做錯的,今后改過來。關(guān)鍵是路要走正、走實、走得無愧于我們的榮譽稱號?!边@是他1995年代表第二屆韜奮新聞獎獲得者在頒獎大會上的發(fā)言。

他在《人民日報》評論員崗位上辛勤耕耘二十年,發(fā)表過許多在海內(nèi)外有影響的時評政論。到底寫過多少篇評論,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他撰寫的評論員文章《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在申辦2000年奧運會失敗后的氣度和風范,也體現(xiàn)了他個人的氣度和風范,受到了海內(nèi)外媒體的矚目……

他就是原人民日報編委委員、評論部主任李德民先生。

新聞——我的不死之夢

記者:李老師,請您談?wù)勑侣勗u論生涯的經(jīng)歷和感受。

李德民:1964年,我從河南信陽第一高中考入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當時為什么選這個系呢?并非熱愛,而是需要,主要是因為家境貧寒,想盡快減輕家庭負擔。因為這個系學制時間最短,四年,其他都是五年。1968年從武漢大學畢業(yè)后,根據(jù)毛主席對全國學生的指示,先到湖北三湖農(nóng)場當農(nóng)工,又到湖北鄖西縣印刷廠當排字工、校對員,一干就是十年。

感謝偉大的鄧小平。1978年恢復(fù)研究生招生制度,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從《人民日報》上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招收新聞研究生的消息,猶如撥云見天,決定報考研究生,找一條出路。這也并非熱愛,而是需要。

1978年,我34歲,通過考試,以復(fù)試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學習;同時也是當時恢復(fù)招生制度后,鄖西縣考上的第一個研究生。

記者:您是學圖書館學的,怎么考到新聞研究生的復(fù)試第一名?

李德民:這里面有個小插曲:當時艾豐初試第一,還登了報,他是真有本事的;但是復(fù)試我是第一,口試比他高5分??谠嚨臅r候,《人民日報》老記者傅真、白夜兩位主考問我:“你大學是學圖書館的,為什么畢業(yè)后到了農(nóng)場呢?”我當時很“沖”,回答說:“這個問題,應(yīng)該去問林彪和‘四人幫!”20年后,紀念恢復(fù)招生制度20年,我寫了短文,記錄這段往事,發(fā)表在《人民日報》上。我以此文敬呈給傅真恩師,另一位恩師白夜先生已作古了。

寫作是一種奉獻,榮譽歸功于《人民日報》

記者:您第一篇評論是1979年發(fā)表在《市場報》的《從武松喝酒說起》,艾豐老師還就此評論道:“這可能是他吃評論這碗飯的發(fā)端”,能否介紹當時寫作的情況?

李德民:那是改革開放初期,1979年11月的事了。當時我還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學習。我用這一眾所周知的故事來反映服務(wù)員應(yīng)該有怎樣的服務(wù)態(tài)度,批評當時服務(wù)意識差。我在文中談到:“今天,像武松這樣的顧客很少了,像店家那樣好的服務(wù)態(tài)度,也不多見。盡管不少商店、飯館都掛著‘百拿不厭、百問不煩的牌子,可是,如果碰上武松進店喝酒,我真擔心會打?qū)⑵饋怼!?/p>

記者:請您談?wù)動嘘P(guān)《穩(wěn)定壓倒一切》這篇重要社論的寫作背景。

李德民:1990年6月初,“六·四”風波一周年之際,我當時作為評論部副主任接到上級的指示,要求以中央領(lǐng)導(dǎo)同志“穩(wěn)定是壓倒一切的”這句話寫一篇社論,當天就要交稿。我就將這句話去掉了“是”、“的”兩個字,變成了“穩(wěn)定壓倒一切”?!胺€(wěn)定壓倒一切”,這是小平同志的精神。這篇社論,經(jīng)當時中央三位領(lǐng)導(dǎo)審閱后發(fā)表。

記者:您寫評論二十多年,發(fā)表了很多重要的評論,也因此獲得第二屆韜奮新聞獎的崇高榮譽,做評論工作,您的切身感受是什么?

李德民:其實誰都想署自己的名字,但是作為《人民日報》的評論員很難有機會署自己的名字。寫評論,不能貪天之功,反而還要代人受過。有時還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有些評論其實并不是我寫的,也有人猜測是我寫的;有些好評論本來是我寫的,卻說是人家寫的。這也不奇怪,有些真相是永遠也說不清的。

平常工作中,我時常要完成比較棘手的任務(wù),多是奉命之作,都是“派活”。領(lǐng)導(dǎo)叫誰寫,誰就去寫。就像演戲一樣,導(dǎo)演叫誰演就誰演。當然也跟個人能力有關(guān),同時也與黨報的性質(zhì)和當時計劃經(jīng)濟體制有關(guān)。即使記者,往往也是如此。

當評論員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內(nèi)心知道。所以,我在1995年獲得韜奮新聞獎時說:“我羨慕記者在前臺活躍,但自己卻躲在幕后?!蔽也恢M言,我有名利思想,想出名,誰不愿意名滿天下;但我是評論員,我的工作就是這樣需要默默無聞。

記者:您的評論寫作速度和質(zhì)量都很高,創(chuàng)作靈感從何而來?

李德民:速度確實快,一天寫一篇的事常有,但質(zhì)量不高。關(guān)鍵是思考。別人在費盡心思去想怎么去賺錢去跑官的時候,我沒有那個本事,只好一心想著我的文章。只要思考,就有寫不完的題目。

記者:您認為評論如何才能經(jīng)得起歷史的考驗?zāi)?

李德民:我寫的評論,主要的、大量的,是發(fā)揮積極作用的評論,是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的評論。我是個黨員,是個黨報評論員,按黨的指示做事,當黨在某個時期的路線政策存在一定偏差之時,你作為黨報的評論員難免跟著偏差,這是不得不正視的事實。談這個問題,我問心無愧。

眾盼奧運,夢想成真,北京感謝世界!

記者:2008年北京奧運會已經(jīng)臨近,您也曾為北京申奧鼓與呼,1993年撰寫過人民日報社論《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能否給我們介紹當時的寫作情況?

李德民:《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是1993年9月23日為北京申辦2000年第27屆奧運會的結(jié)果而寫的《人民日報》社論。當時首都許多報紙、電臺和電視臺都做了兩手準備。成功,發(fā)一套稿子;失敗,發(fā)一套稿子?!度嗣袢請蟆芬彩且粯樱龊昧藘墒譁蕚?。撰寫評論的任務(wù)交給了我。得,發(fā)一篇社論;失,發(fā)一篇評論員文章??傊?,得也評論,失也評論。

接受任務(wù)之后,我到北京奧申委采訪新聞發(fā)言人吳重遠同志。在這個問題上,他是權(quán)威人士,是專家,必須虛心向他請教。我問:“能不能給我透個底,得或是失?”他不敢下結(jié)論?!爸\事在人,成事在天”,誰也說不準。毫無疑問,我熱切盼望申辦成功,但對于不成功也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為此,我下工夫準備了兩篇評論,一篇是祝賀申辦成功的社論《北京感謝世界》,一篇是不成功后發(fā)表的評論員文章《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

這兩篇,到底發(fā)哪一篇呢?是個難解之謎?!爸i底”在國際奧委會第101次全體會議。1993年9月24日凌晨2時27分40秒,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悉尼申辦成功。北京以兩票之差失去了機會。

記者:真的很遺憾!要是成功了,您撰寫的祝賀申辦成功的社論《北京感謝世

界》就發(fā)表了,社論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李德民:我在那篇評論中寫道:“眾盼奧運,夢想成真。北京感謝世界!第27屆奧運會是在告別20世紀,迎來21世紀之際舉行的一次盛會,具有跨世紀的意義。千載難逢,舉世矚目。國際奧委會做出了歷史性的選擇,給中國以崇高的榮譽和寶貴的機會。中國人民將不負重托,全力以赴,交出一份令全世界人民滿意的答卷。”評論最后說:“開放的中國盼奧運,開放的中國完全能夠辦好奧運。同胞們,讓我們伸出自己的雙手,迎接2000——一個新的奧林匹克地平線!”

但是那篇評論,只能作為歷史資料保存了。時時想起,深感遺憾。

身居“廟堂”,心憂“江湖”

記者:李老師,您的新聞評論作品集使用了《廟堂與江湖》這個題目,您當時用這個題目跟您當時所處的位置與您當時的感受也有很大關(guān)系吧?

李德民:人民日報評論員的地位,要求既要上情下達,又要下情上傳,既“居廟堂之高”,又“處江湖之遠”,把對中央負責和對人民群眾負責結(jié)合起來。原來有黨性和人民性之爭?!笆蟆币院?,中央提出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這就好了,我這個“廟堂”與“江湖”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三貼近”,很得人心。我理解“三貼近”,就是把黨性和人民性結(jié)合起來,把中央的精神與人民群眾的意愿統(tǒng)一起來。

記者:您寫的評論涉及范圍廣泛,大到中央方針政策,小到家長里短;重要的社論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小的言論也能反映人民的意見和呼聲,您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李德民:作為人民日報評論員,既“居廟堂之高”,又“處江湖之遠”;既要“憂其民”,又要“憂其君”;既要“代圣立言”,又要“為民請命”;既有“貪天之功”,又有“代人受過”。這個崗位重要而又艱難。這就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反映人民群眾的疾苦、意見和呼聲,要有公道之心,解決實際問題,努力用自己的作品為祖國服務(wù)、為同胞服務(wù)。我作為一名黨報評論員,面對6000多萬黨員,13億人民群眾,甚至面對全世界,辨是非,論短長,慷慨陳詞,這也是一種意義吧。

記者:您寫了這么多新聞評論,又講授過新聞學院研究生的評論課程,您怎么看待現(xiàn)在年輕人寫的時評?您對他們有什么期待呢?

李德民:我兼職做過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系的老師,教學生們寫新聞評論。我對學生說過:“會說話,就會寫評論;會罵人,就會寫好評論?!蔽覀冞@一代寫的評論與現(xiàn)在年輕人寫的時評各有千秋。我們的不是:類似“必須、應(yīng)該、要求”等指令的詞句太多,官腔太濃,官話太多,應(yīng)該注意在寫評論時盡量消除一些官腔官話。而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寫的時評的不足在于:隨意性太大,情緒化太大。有規(guī)矩成方圓,起碼應(yīng)該把握住道德的底線與愛國主義吧。然而,現(xiàn)在就是出現(xiàn)了不少假新聞和不太負責任的言論。

記者:您認為青年人怎樣才能成為評論人才?

李德民:我想這是“奮斗與機遇”的關(guān)系。不少青年人對這個問題認識是有誤區(qū)的。有些青年勇于奮斗,卻不善于抓機遇,他們的人生信條是“只管耕耘,不問收獲”。我想,不問收獲,你耕耘為了什么呢?當然,收獲并不只是收到自己腰包里,耕耘要為祖國和人民。有些則守株待兔,怨天尤人,喪失了主觀能動性,隨大溜,混日子。最理想的是,既有奮斗,又有機遇。在奮斗與機遇之間,奮斗是第一位的。奮斗與機遇,猶如水漲船高,成正比。

青年記者和編輯不要總抱怨領(lǐng)導(dǎo)不分配自己重要的采編任務(wù),不讓自己唱“重頭戲”。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使自己的那出本來并不算重頭的“戲”精彩起來。只有你唱精彩了幾出戲,領(lǐng)導(dǎo)才敢把“重頭戲”交給你。青年的奮斗必然伴隨著痛苦、屈辱、直到犧牲。歷史從來不嘲笑失敗的奮斗者。而懶漢和懦夫,則是社會的負擔。當然,奮斗就是機遇!

編校:施宇

猜你喜歡
評論員社論李德
新民周刊首屆青少年社論大賽獲獎名單
Mobility matrix of a weakly coupled parallel multi-DIM isolator based on axial force solution①
2020,化工躍上風口
生機盎然
A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Civil Serv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tivation
“十四五”財政改革 更多關(guān)注支出劃分
改革創(chuàng)新謀發(fā)展奮發(fā)有為譜新篇
關(guān)于社論報道的批評話語分析綜述
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推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