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 梓
新疆被燒紅的天空下
我是作為種子呢
還是作為馬?
——王族《風(fēng)情》
多少年過去了,每當(dāng)面對王族和他的文字時,這樣的詩句總會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這首王族寫作于十多年前的詩之所以深深地印在我的記憶里,是因為王族作為一個在新疆的異鄉(xiāng)人,在他的寫作剛剛開始時,已經(jīng)有意或無意地把新疆作為一個寫作者必須要面對的命題去進行思考了。
王族過去寫詩,后來多專注于散文,而且他散文的關(guān)注面大到一座城,小到一縷風(fēng),寫的都是新疆。特別是近些年,新疆似乎已是王族要努力用文字托舉起來的大愛。對于位于西部更西的新疆,我所知甚少,所有的了解,也來源于中學(xué)時代有限的歷史和地理課本。王族心中有一個大新疆。而我正是在這么多年里不斷通過他的文字慢慢走近了新疆。作為同鄉(xiāng)人,和我一樣共有黃土高原養(yǎng)護背景的王族,在他剛二十歲的青春年少時節(jié),在親人和朋友的淚水與叮囑里,以一列軍用列車呼嘯而去的方式踏上了比故鄉(xiāng)更西的西域高原,“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睆拇?,開始了從雪域高原到西域大地的十幾年的漫游。而這種漫游最為顯在的表現(xiàn)是他從1991年至2006年十六年間令我敬佩而又艷羨的十五部詩歌散文作品的相繼出版。由此,王族完成了從一個文字癡迷者向一個有精神尺度的寫作者的本質(zhì)轉(zhuǎn)變。
王族的這種轉(zhuǎn)變是西域高原對一個深情凝望者的贈予,也是他用文字在雪山、草地、大漠、戈壁深處長久沉思,并經(jīng)由癡迷內(nèi)心而進行的精神嬗變。
“反認新疆是故鄉(xiāng)”。王族說:人的一生也許只屬于一個地方。在旅行文字大行其道的今天,許多旅行者用走馬觀花式的感受在表達著各種浮光掠影的印象,真相與事實被蒙蔽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我想王族的一部部敘寫新疆的著作之所以能引起很多人的關(guān)注與贊賞的原因,正是因為他把自己的心靈已交付給了印上了他人生十幾年風(fēng)雨足跡的土地的緣故。因為在迄今為止我所讀到的見于各種報章雜志和書籍里,沒有見到王族哪怕是豆腐塊狀大小的寫生養(yǎng)他的故鄉(xiāng)——位于西秦嶺群山之中(甘肅天水)的那個其實也景色秀美的小村莊的文字。詩人南子說:“王族追求著這塊土地上的貧苦、沉緩和高原艱難行走的心靈蹤跡和記憶,追求建筑在這塊土地上的悲哀和輝煌。當(dāng)他回望高原時,已與歷史的沉思、生存的審視和對神圣事物的膜拜滲透在一起,因此從另一個側(cè)面,顯示了生命的大氣魄。”
“十年磨一劍”,王族的這種完成過程肯定充滿說不清道不明的心路歷程,而他呈現(xiàn)在紙頁上的,卻是一片片如天山雪那樣晶瑩透明、散發(fā)著神性與智慧的文字,有著風(fēng)沙和烤羊肉味道的地域氣息。
王族在他的《圖瓦之書·后記:寫在長篇散文最后的話》中有這樣一段話:“其實,關(guān)注地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地域有限,有時候還太過于表象,它常常會讓人感到絕望。但當(dāng)一個作家進入地域,再從地域中脫出之后,地域就變成了更寬泛、更有可能穿越的東西;這時候,地域可以是文化,也可以是人自身。而作家的文字,有可能就是地域的延伸或再生。”同樣在新疆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散文家劉亮程認為:“我相信土地會像長出麥子和苞谷一樣長出自己的言說者。關(guān)于新疆,我們或許有必要耐心聽聽這些本土作家的聲音。他們首先是這塊遠土上的居住者,在新疆生活幾十年,幾代、幾十代人,卻從不敢輕易說出它。對于自己的生存地,他們有著不可言說的珍愛與憐惜。他們不易被人看見的一些文字所呈現(xiàn)的,是這塊被獵掠無數(shù)遍的西域大地上最可靠的生存真實。”
正是基于此,王族變成了新疆大地上一個成功的自覺言說者。
我總是選擇在夜深人靜的時刻來閱讀王族的文字,白日的喧鬧和日子的蕪雜在這時被黑暗的大手驅(qū)逐出境。我便有能力也有心思轉(zhuǎn)過身來,把頭抵近在這如同夜晚一樣安靜的文字中,讓自己的身心跟隨著它,在天山南北的高原、雪山、草地和村落中行走,在被王族用文字和沉思復(fù)活的這塊充滿了神奇與奇異的土地上的傳說、歷史里沉醉,也在他對一朵花、一條河流、一個小女孩遼遠的想象中做自己的夢。
在這樣的一次次閱讀中,感覺王族就像坐在新疆黃昏時分,一個耐心而又纖細的織工,慢慢地用繽紛而出的思想之線,營造并給我展示著他的內(nèi)心花園。從具有神話特征的喀什噶爾,古絲綢之路上的龜茲,到至今仍沿襲著古老生存方式的圖瓦人村落白哈巴,我看到那些已逝的時間一點點從文字中醒來,并用一匹馬、一塊石頭、一個傳說、一個維族老人遲緩的背影等形式發(fā)出了生命濃重而又堅韌的呼吸之聲。王族說:“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想透過一個小地方看世界,使歷史碎片精神性復(fù)活。歷史在形式上與人的生活有著深刻的相似性,一個生活透明的人,他身上所包含的世界是清晰可見的。歷史也是如此,任何一件事的發(fā)生都與很多事情連在一起,我們所能了解的歷史,只是眾多事件中微乎其微的部分,其他的歷史,暗含對時間的復(fù)仇心理,隱藏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準(zhǔn)備再現(xiàn)。所以,歷史實際上就是某一段時間的停留。我們生活著,所完成的,其實也就是歷史?!保ㄍ踝濉洱斊澭鲋埂ず笥洝罚v史是記憶,是時間的碎片,我們用文字和思想的方式努力還原它,其實就是想找到我們作為人為什么活著這樣一種確證,而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我們自身也是歷史組成部分了?!按笄澜?,我原本也是一粒沙礫。重要的是,我必須要找到那個讓我把一生都能夠統(tǒng)一起來的位置,讓自己沉默,在沉默中堅強,在堅強中變得博大。當(dāng)然,我仍將保持自己的渺小。甚至希望世界將我遺忘?!蝗缟车[。”(王族《細致的沙漠》)我想,王族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建立了他的新疆系列散文寫作觀,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成為這塊土地哪怕最微弱的一絲兒呼吸。
從初入西域高原的陌生、奇異、探尋、忍受、注視、撫摸,到現(xiàn)在義無返顧地凝望、融入、熱愛,并將自己完全當(dāng)成了新疆大地上的一縷風(fēng)、一顆塵?;蛘呲s著驢車、吃著馕餅去趕巴扎的維吾爾人。王族就這樣完成了由一個闖入者到新疆大地自覺言說者的內(nèi)心轉(zhuǎn)變,也完成了從迷茫于對寫作精神支柱追問到本質(zhì)確認的嬗變。
最后想說,之所以把這些多少年的閱讀感受認定為是一次遠程透視,是因為對于新疆大地,我至今仍是一個夢想者。對于新疆大地的美妙與神奇,我只能從王族細密的文字中去感覺和揣測。而這種感覺和揣測,也因自身的孤陋寡聞有諸多的偏頗,使得他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的真正內(nèi)涵不能被我說出,還是請讀者諸君自己來品味吧!
(責(zé)任編輯: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