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究竟何謂“形而上學”

2007-02-07 19:57陳文珍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6年7期
關鍵詞:形而上學知性黑格爾

摘要:熟知并不等于真知。針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界對形而上學的片面理解,從形而上學的歷史嬗變?nèi)胧?分析了形而上學是哲學的核心,指出形而上學的發(fā)展過程只是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不斷演進過程。同時論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質上也是一種形而上學,只是他改變了舊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而創(chuàng)立了實踐批判的思維方式,實現(xiàn)了哲學形而上學的一次革命性變革。澄清馬克思主義哲學界對形而上學的誤解,既有理論意義也有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形而上學;馬克思主義哲學

中圖分類號: B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2529(2006)04-0019-04

熟知并不等于真知。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界,一般是把形而上學放在與辯證法的比較中來理解。即:凡是用聯(lián)系、發(fā)展、矛盾的觀點來看問題就是辯證法,而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來看問題就是形而上學。并由此得出,形而上學是荒謬和錯誤的結論。其實,我們對形而上學的這種大眾化的理解,遮蔽著我們對形而上學本身的真正把握,而且極容易造成思想的各種混亂。因此有必要還形而上學以本來面目。

一、形而上學的歷史嬗變

公元前60~公元前50年左右,呂克昂學園當時的主持安德羅尼柯在編撰亞里士多德遺著時,把講述自然現(xiàn)象的著作定名為《物理學》,把講述哲學原理的十四卷著作放在《物理學》之后,冠名metaphysics,意指一種研究超感覺、經(jīng)驗對象的著作。這本書傳入中國后,人們發(fā)現(xiàn)此書內(nèi)容具有超驗的性質,與中國魏晉時代的玄學類似,故有人將之譯為《玄學》。后來,大翻譯家、思想家嚴復根據(jù)《周易·系辭》中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之分,把《物理學之后》譯為《形而上學》??梢?形而上學最初是作為研究世界本質的哲學本體論,是“研究作為存在的存在”(being as being)[1](P31)的科學,是“第一哲學”。這種具有超驗的、終極關懷意蘊的哲學構成了西方傳統(tǒng)哲學的核心。

就這一意義而言,古希臘哲學時期已確立了形而上學本體論的研究方向。柏拉圖以超驗的至善作為最高理念,直接引導著西方哲學的發(fā)展路向。亞里士多德在總結先哲思想的基礎上,以“四因”———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目的因———來解釋世界,認為一切事物皆由“四因”構成。并以人的“存在”為基礎,闡明了人類為什么要進行超越感性、經(jīng)驗的形而上學的追尋。亞里士多德認為:“只因人本自由,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為別人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我們認取哲學為惟一的自由學術而深加探索,這正是為學術自身而成立的惟一學術”。[2]他明確確立了形而上學的學科地位。

這一超驗的哲學路向在經(jīng)歷中世紀的經(jīng)院哲學后,便由古代哲學進到了近代哲學。17世紀杰出的哲學家笛卡爾以“我思故我在”開啟了近代哲學的先聲。笛卡爾努力追尋思存、心物的一致性。他在《哲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哲學之樹”:“全部哲學就如同一棵樹似的,其中形而上學是根,物理學就是干,別的一切科學都是干上長出的枝”。[3](P152)他高度肯定了形而上學的地位。在他這里,普遍的懷疑被用作建構具有確定性的形而上學的方法。也就是說,通過懷疑方法的運用,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題,進而確認了心靈實體的存在,并論證了上帝和物質實體的存在。他有關心靈、物質和上帝這三個實體的形而上學學說,成為近代形而上學的核心內(nèi)容。

在笛卡爾之后,形而上學曾受到經(jīng)驗主義懷疑論的質疑,如,英國經(jīng)驗主義者休謨就認為:我們只知道自己的知覺,知覺之外是否存在物質實體、心靈實體和普遍的精神實體———上帝,一概為我們所不知,他甚至據(jù)此倡議將形而上學的書籍付諸一炬。但是,休謨的懷疑論并沒有真正使形而上學在他之后的西方哲學中銷聲匿跡。相反,它激發(fā)康德對近代以萊布尼茨—沃爾夫為代表的近代思辨形而上學進行最徹底的批判。通過審查形而上學的前提,通過對人的先天認識能力進行批判,康德試圖重建一種“未來的科學的形而上學”。康德對舊形而上學的批判審查和對未來的科學形而上學的建構,是從哲學思維方式的“哥白尼式革命”入手的。他顛倒了主體圍繞客體旋轉的傳統(tǒng)思維模式,主張以主體為軸心,把認識對象———康德叫做“現(xiàn)象”———看作是作為主體的人的先天認識形式的一種能動的“構造”。對他而言“人是自然的立法者”。由此,他建立起了一種叫做內(nèi)在形而上學的自然哲學,即自然形而上學,它在人的先天認識形式當中有其內(nèi)在的“人類學根據(jù)”。它也為當時的自然科學(牛頓力學)奠定了哲學基礎。對康德而言,牛頓力學以及由這種自然科學所提供的科學圖景,在人的先天認識形式中有其根據(jù)。不僅如此,康德還進一步試圖建立道德的形而上學,就是他的倫理學。他表明人的純粹實踐理性可以給人的感性欲望立法,所以,“人是自身的立法者”。在康德這里道德形而上學更重要。所以康德形而上學是以人為目的的,強調(diào)了人的價值與尊嚴。

到黑格爾時代,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和角度變得更加寬廣了。黑格爾在其《哲學全書綱要》的第一卷《邏輯學》(中譯為《小邏輯》)中,論說了在他自己的哲學出現(xiàn)之前思想對待客觀事物的三類態(tài)度:第一類是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態(tài)度,第二類分為兩種,即英國經(jīng)驗主義的態(tài)度和康德批判哲學的態(tài)度,第三類是以笛卡爾為代表的直覺主義的態(tài)度。他把康德以前的哲學主流稱為傳統(tǒng)形而上學。黑格爾以他的思辨哲學為武器,批判了傳統(tǒng)形而上學,提出了形而上學新的思維方式。在黑格爾的形而上學里,他把邏輯思想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抽象的或知性的方面;二是辯證的或否定理性方面;三是思辨的或肯定理性方面。這三個方面構成了他的邏輯學每一邏輯理念的各環(huán)節(jié)。他認為,傳統(tǒng)形而上學考察事物運用的是有限的抽象的知性思維,這種知性的思維方式作出規(guī)定并堅持規(guī)定,它堅持著固定的規(guī)定性和各規(guī)定性之間的彼此的差別,或者將每一有限的抽象概念當作本身自存或存在著的東西??床坏绞挛锖透拍钪兴逃械拿?易陷入非此即彼的片面、偏執(zhí)和獨斷。否定的或辯證的理性將知性的規(guī)定加以消融,消融為無,它的作用在于打破知性思維所固定的界限,顯示知性規(guī)定的自我矛盾和否定的本性,以及知性規(guī)定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的可能性。思辨的思維或肯定的理性是前兩個環(huán)節(jié)的統(tǒng)一。它在對立的規(guī)定中認識到它們的統(tǒng)一,或者在對立雙方的分解和轉化中認識到它們所包含的肯定。黑格爾龐大的形而上學體系,就是建立在他的思辨思維的基礎之上的。我們后人簡單地把形而上學理解為是與辯證法相對立的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主要源于黑格爾對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批判。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形而上學

形而上學作為研究“存在的存在”的一種超驗的、理性的學說,在西方哲學史上一直有“第一哲學”之稱。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自西方且深受黑格爾哲學思想的影響,它不可能沒有形而上學的維度。今天,馬克思主義哲學界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看作是與形而上學相對立的學說的主要依據(jù)是認為馬克

思主義哲學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一種批判理論,是對形而上學的否定和顛覆。這一觀點常借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一句話:“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盵4]來論證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改造世界”的實踐哲學,而不是“解釋世界”的形而上學。事實上,馬克思反對的是“只是解釋世界”,并沒有反對解釋世界。如果不先解釋世界存在、變化的原因,不對現(xiàn)實世界與人的存在做形而上學的追問以形成合理的世界觀,人們又如何去改變世界呢?只是在馬克思看來,解釋世界的這種理論活動必須要以實踐這種感性活動為基礎和歸屬。他否定和顛覆的也只是以往形而上學的理論范式和思維方式。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創(chuàng)立以前思辨形而上學在哲學領域處于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正如我們前面的分析,這種形而上學不管是傳統(tǒng)的知性思維方式還是黑格爾的思辨思維方式,它們的共同特征就是試圖從多樣的世界中抽象出一個超驗的、普遍的本質,并用這一本質來解釋世界的存在與人的存在,從柏拉圖的理念到黑格爾的絕對精神莫不如此。這樣的追求本身就陷入了一個思維的難題。因為,一方面,要尋找一個抽象的、普遍的、絕對的本質,就得建立一個封閉的、抽象的思維體系;另一方面,現(xiàn)實世界的多變與復雜性,使得我們在多中求一時又似乎永無止境。黑格爾試圖運用其思辨的思維方式來消解這一難題。但他沒有成功。馬克思看到了這種思維方式的困境,他認為這種抽象的、虛幻的思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馬克思認為人類社會的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盵5](P110)這種活動就是實踐,人類社會歷史的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里,實踐不僅僅是一個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而且是人的一種特殊的存在方式,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第一概念,是全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正因為如此,我們也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稱之為“實踐的唯物主義”??梢?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里的實踐概念不僅僅是一個主觀見之于客觀的認識論概念,而且是一個構成其理論體系基礎的本體論概念。我們可以從形而上學的維度來理解其實踐概念。

形而上學作為“存在的存在”的學問,其主題是對存在及人的本質性的一種超驗的追問。馬克思主義哲學沒有回避這一主題,而只是以新的方式來闡述這一主題。馬克思在對社會存在的反思中,是從生產(chǎn)勞動這一人類最基本的實踐形式入手的,他認為一部社會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勞動史。在對現(xiàn)實社會的超驗性思考時,他也是從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chǎn)狀況入手的。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曾指出:“人的自我異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異化,就成了為歷史服務的哲學的迫切任務。于是,對天國的批判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變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盵4](P2)在這里,馬克思提出其哲學的任務不僅是揭露人的自我異化的神圣形象,而且還要揭露非神圣形象的自我異化,而完成這一使命,必須從“對天國的批判”轉向“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轉向“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轉向“對政治的批判”。這三大批判的實質就是“實踐批判”。馬克思正是在這種實踐批判的基礎上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了否定并展望了未來理想社會———共產(chǎn)主義社會。在對人的本質性的反思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把人的存在、意義和價值始終作為其哲學傾心關注的對象??梢哉f,他對社會存在的關注和反思也是為了如何更好地關注人。那么,如何理解人本身呢?馬克思是從人的現(xiàn)實存在的視域出發(fā)來解讀人的。他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在現(xiàn)實中的異化是受現(xiàn)實關系的制約的。理想狀態(tài)的解放的人必須通過實踐以改變現(xiàn)實的異化的社會關系才能實現(xiàn)。在《猶太人問題》中馬克思說到:“任何一種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人自己?!盵6](P443)可見,馬克思理想的人與理想的社會是一致的,追求理想的社會又是為了得到理想的人,而理想的人與理想社會的到來除了實踐別無他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構建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實踐的基礎上的,而他對理想人與理想社會的分析毫無疑問帶有深沉的形而上學意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chǎn)生只是形而上學的一場革命性變革,他只是改變了傳統(tǒng)形而上學抽象、思辨的思維方式,而帶之以實踐批判的思維方式。

三、對待形而上學的正確態(tài)度

柏拉圖說“哲學從驚奇開始”。人類的驚奇首先就表現(xiàn)在對世界與人的存在之所以如此的反思。在這種反思中,開啟了人類理性思維的長河,也就有了哲學形而上學。但隨著自然科學的發(fā)展,科學技術對人們的生產(chǎn)方式與生活方式的影響與日俱增,并因此也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以邏輯推導和經(jīng)驗的可驗證性為主要特征的科學理性也強勁地沖擊了哲學形而上學。從休謨的懷疑論、實證主義者孔德的“拒斥形而上學”到尼采“上帝死了”的宣言。形而上學受到了眾多的責難,“形而上學終結論”可以說是不絕于耳。形而上學的歷史使命是否真的完成,我們該如何對待形而上學呢?從筆者前面的分析來看,形而上學不但沒有終結,相反它始終是哲學的核心。即使那些自稱“顛覆”形而上學的哲人,也無法真正走出形而上學。因為首先,“人是理性的動物”,尋求世界的本源、人的本性以及人與世界的應然關系,應是人的理性一經(jīng)產(chǎn)生就有的一種本能沖動。也是哲學之為哲學的本質特征,這一點不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改變??档乱舱J為:“人類理性并不只是因為博學多識的虛榮心的推動,而實在是由于自身內(nèi)部的要求所激勵,熱烈地趨向理性之經(jīng)驗的運用及由此引申而來的原理所不能解答的問題。所以,無論何人,當其理性成熟到可以思辨時,就常有某種形而上學存在,而且將繼續(xù)存在?!盵7](P39)這也就是說,只要人是理性的動物,他對世界和人進行追問的思維本性就不會消失。其次,形而上學表現(xiàn)的是一種超驗的理性追求,一種終極關懷。形而上學的缺乏在現(xiàn)實中往往表現(xiàn)為重實際,輕理論;重名利,輕精神。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在解讀馬克思主義哲學時,看到它的實踐性而沒有從本體論的意義上真正理解其實踐觀,忽視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形而上學性。而對其實踐性的理解又缺乏辯證的眼光,往往把其實踐性混同于實用性。簡單地為解決實際問題來尋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上的支持,以實際需要來裁剪理論,而不是從總體上來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體系,導致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解上的許多偏差。再次,形而上學的存在也有助于解決現(xiàn)代人的信仰危機,為人類提供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迅速發(fā)展,科技對社會生產(chǎn)和生活的影響日益增強,科技在世界的霸權地位也逐步形成。人們在崇尚科技、崇拜科技、享受科技帶來的現(xiàn)代化生活的同時,科技也給人類帶來了環(huán)境污染、資源短缺、生態(tài)危機等負面效應。這些負面效應不僅威脅了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也使人類陷入了精神的恐懼。如何應對這些異己的力量,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究竟何在,人類除了物質的需求之外是

否永遠也不能缺少信仰的地盤等等形而上學的追問就有了必要。我們必須在這種追問中找到我們的精神家園,我們必須在這種追問中匡正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

根據(jù)我們對形而上學的上述理解,形而上學首先是作為哲學的核心部分,作為存在論或本體論而成立的。我們當然不能否認,不同的形而上學本體論包含著不同的哲學思維方式和方法。因此本體論同時是方法論。但是,當我們具體考察不同形態(tài)的形而上學的各自的思維方式時,一定要注意真正運用辯證的態(tài)度來對待歷史上不同形態(tài)的形而上學所包含的多種思維方式和方法。具體來說,我們不能以偏概全,把黑格爾曾經(jīng)批評過的近代形而上學所具有的那種“知性的”思維方式,就簡單等同于全部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進而在它和形而上學之間簡單地劃上等號。如此一來,康德形而上學的主體的思維方式,黑格爾形而上學的“思辨的”思維方式———即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思維方式,尤其是馬克思的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和實踐的辯證法,就很自然地從“形而上學”中消失了。也就是說,形而上學作為哲學本體論所包含的思維方式的多樣性和異質性,就被我們徹底地遮蔽了!形而上學自身是在矛盾中、通過對自己的否定而不斷向前發(fā)展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等等,他們都是在不斷反思和克服從前的形而上學的各種弊端和缺陷的過程中,通過對前人思維的局限性的否定而提出自己的哲學思想的。從近代抽象的知性思維到黑格爾的思辨的理性思維,再到馬克思辯證的實踐思維,正是哲學思維方式的這一次次生動的變革實現(xiàn)著哲學史上的一次次深刻的革命,從而推動著形而上學作為一門哲學核心學科的不斷發(fā)展。當我們真正運用辯證的態(tài)度和方法,用歷史主義的眼光去回首哲學史時,我們還會意識到:任何一種形而上學所包含的特定的思維方式,都有其歷史合理性和一定的適用性。因此,我們要辯證地看待每一思維方式的優(yōu)劣,而不能簡單地肯定一種或否定一種。即使我們通常所批評的“形而上學”的知性思維方式,雖表現(xiàn)出孤立、靜止、片面的獨斷性,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作用和意義的。從人類認識史看,人類認識世界都是從直接的感知開始的,通過直接或借助一些工具和手段對對象的感知而獲得對對象的直觀認識。然后將對象分解、割裂、孤立、僵化,即用形而上學知性思維的抽象法,讓運動暫時靜止下來,從而獲得對對象更深層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再把對象放到整體中以聯(lián)系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事物的狀態(tài)、階段和趨勢??梢?抽象的知性的思維方式并不是絕對錯誤的,它構成了人類認識過程的一個必要的、重要的階段或環(huán)節(jié)。在這方面,黑格爾實際上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他雖然指出知性的思維方式具有抽象性和片面性的缺點,其根本缺陷是不能把握事物中客觀存在的矛盾,不能達到對事物的具體的、全面的真理性的認識,但是,他畢竟肯定了知性思維方式是人類認識的一種重要的形式,他也將之作為他的思辨理性思維方式的一個重要的構成環(huán)節(jié)。黑格爾對待近代知性思維方式的態(tài)度是辯證的,因此是可取的。值得我們今天好好體會??傊?哲學之為哲學,就在于它能超越感覺和經(jīng)驗的局限,提供對世界終極本體的深沉探討。這是任何哲學都無一例外的。因而真正的哲學必然具有形而上學的維度。今天我們探討形而上學的本質涵義不僅具有理論意義,也可克服學術界虛浮的不良現(xiàn)象,因而更有其現(xiàn)實意義。那種把形而上學簡單地等同于知性思維方式,由此忽視形而上學之作為本體論或存在論的內(nèi)涵,進而忽視形而上學本體論所包含的思維方式的多樣性和異質性的簡單片面的傾向,對于形而上學在當代的重新建構和繼續(xù)發(fā)展,對于我們理解形而上學在歷史上的本真的含義,都是非常有害的,應予以糾正。

參考文獻:

[1]Aristotle.Metaphysics[A].1003a25,The Basic Works of Aris-totle[C].RandomHouse,1941.

[2][希臘]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3]笛卡爾.哲學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7]康德.純粹理性批判[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0.

(責任編校:李彬)

收稿日期:2006-05-16

作者簡介:陳文珍(1967-),女,湖南懷化人,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形而上學知性黑格爾
黑格爾評理
黑格爾評理
楓葉知秋
知性優(yōu)雅
談教育的“嚴”
“知”情知性
形而上學的“上”“下”求索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形而上學冶關系檢思
露也露的知性優(yōu)雅
辯證法家的形而上學
甘洛县| 琼海市| 阿勒泰市| 宽城| 富平县| 泽普县| 惠来县| 平遥县| 万盛区| 西藏| 探索| 互助| 禄劝| 太仓市| 绥滨县| 无锡市| 横峰县| 鹰潭市| 呼和浩特市| 邵武市| 广水市| 桃江县| 阳朔县| 庐江县| 囊谦县| 龙口市| 吐鲁番市| 汝州市| 高雄县| 岳阳县| 泊头市| 云梦县| 深州市| 台山市| 平山县| 龙州县| 合水县| 沧州市| 临潭县| 福泉市| 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