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芳 鄭 瑩 邱永莉 顧 凱 鮑萍萍 向詠梅 彭 鵬 吳春曉 金 凡
摘要:[目的]探討上海市宮頸癌診斷時病理情況與預(yù)后的關(guān)系。
[方法]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法對2002—2005年上海市所有發(fā)生的1 865例宮頸癌的臨床病理和預(yù)后進行分析。
[結(jié)果]1 865例宮頸癌中,以鱗形細胞癌為主,占58.61%。2002—2005年宮頸癌的平均病死率為18.55%。分期增加,宮頸癌的病死率也增加,分化程度越差病死率越高。原位癌、1期和分化程度高的患者卡氏評分均數(shù)較高。
[結(jié)論]宮頸癌的分期與預(yù)后的關(guān)系密切。因此,應(yīng)加強對宮頸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改善預(yù)后。關(guān)鍵詞:宮頸癌;病理分類;預(yù)后;卡氏評分
中圖分類號: R 737.33文獻標識碼:A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宮頸癌的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且年齡年輕化。本文主要描述上海市2002—2005年子宮頸癌的發(fā)病情況以及宮頸癌病理和預(yù)后的關(guān)系,為防治研究提供依據(jù)。お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病例來源于上海市登記處收集的覆蓋全市19個區(qū)縣2002—2005年新確診的宮頸癌,共1 865例。上海市所有二、三級醫(yī)療機構(gòu)對其確診的宮頸癌(包括原位癌)填報統(tǒng)一的報告卡。報告卡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戶口地址、腫瘤部位、診斷日期、病理分期、組織學類型、分化等級、死亡日期等。由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中心的腫瘤隨訪人員上門核實、剔重、跟蹤,并進行隨訪轉(zhuǎn)歸評分。本次調(diào)查的1 865例宮頸癌均隨訪至2006年3月31日。由專業(yè)人員進行編碼和錄入腫瘤管理信息系統(tǒng)。人口資料來自上海市公安局發(fā)布的2002—2005年人口數(shù)和人口構(gòu)成,用世界標準化人口構(gòu)成計算世界標化死亡率。
1.2標準
疾病編碼采用國際疾病分類ICD-10進行分類;腫瘤部位、形態(tài)學、組織分化編碼依據(jù)國際疾病分類腫瘤學分冊第二版( ICD-O-2),并根據(jù)Illustrated Guide to the TNM Classification of M alignant Tumors和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進行病理分期和臨床分期轉(zhuǎn)換[1]。
1.3方法
采用SPSS 11.0進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お
2結(jié)果
2.1病理情況
1 865例宮頸癌中,組織形態(tài)學為鱗形細胞癌的有1 093例(58.61%),腺癌301例(16.14%),肉瘤11例(0.59%),其他4例(0.21%),未分型456例(24.45%)。組織分化好的有102例(5.47%),中度分化有151例(8.10%),分化差的有154例(8.26%),未分化2例(0.11%),其他1 456例(78.07%)分化不明確。對TNM的分期分類結(jié)果顯示,0期(即原位癌)為218例(11.69%),Ⅰ期為524例(28.10%),Ⅱ期為241例(12.92%),Ⅲ~Ⅳ期110例(5.90%),分期不明確的占41.39%,見表1。
2.2病理與預(yù)后
2.2.1病死率2002—2005年確診的1 865例宮頸癌患者死亡346例,平均死亡率為1.74/10萬,平均病死率為18.55%。 組織形態(tài)學為腺癌的宮頸癌的病死率較其他組織形態(tài)者為高,達17.94%;其次為鱗形細胞癌,病死率為12.08%;宮頸原位癌的病死率最低,為0.92%;病理分期為Ⅳ期宮頸癌的病死率最高,達66.67%,表現(xiàn)為期別越晚病死率越高。不同組織學分化程度的宮頸癌病死率表現(xiàn)為,分化程度越差病死率越高,組織分化程度差的病死率為16.23%(表2)。
為進一步分析不同發(fā)病年份、發(fā)病年齡、分期、組織形態(tài)和組織分化程度對病死率的作用,排除混雜因素的影響,采用logistic多元回歸建立影響宮頸癌轉(zhuǎn)歸的多變量模型。在引入水平為0.05,剔除水平為0.10的水平上,篩選出組織形態(tài)和分期是影響宮頸癌病死率的主要因素。組織形態(tài)為未定型癌與鱗形細胞癌相比,OR值為2.87,Ⅱ~Ⅳ期宮頸癌分別與0期原位癌相比,OR值分別為29.48、60.14和173.43,P值均<0.001。0期原位癌與Ⅰ期的OR值無統(tǒng)計學差別。お
2.2.2卡氏評分又稱體能評分,主要用于評價患者的身體素質(zhì)和活動能力,亦可作為患者的預(yù)后指標進行分析??ㄊ显u分0分為死亡,100分為完全健康,宮頸癌卡氏評分的均數(shù)為80分,其中原位癌和Ⅰ期病例的卡氏評分均數(shù)為90分。
對宮頸癌的不同組織形態(tài)、組織分化和分期的卡氏評分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年齡、組織形態(tài)、組織分化和分期水平為自變量(x),卡氏評分作為因變量(Y),自變量篩選采用逐步法。其中對不同組織形態(tài)、組織分化和分期水平分別設(shè)置啞變量,分別以鱗癌、原位癌和分化好為啞變量。年齡、組織形態(tài)和分期對卡氏評分有顯著影響??ㄊ显u分和年齡呈正相關(guān),鱗形細胞癌的卡氏評分比未定型宮頸癌低。Ⅰ~Ⅳ期的卡氏評分比原位癌低。
3討論
上世紀70年代,宮頸癌是上海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宮頸癌的發(fā)病率雖處較低水平,并且仍呈現(xiàn)下降趨勢,但是其下降趨勢趨緩,低年齡組人群的發(fā)病率明顯上升[1~3]。分析宮頸癌人群登記資料的病理與患者預(yù)后的關(guān)系,從另一個側(cè)面反映宮頸癌的現(xiàn)狀、防治成果以及將來的防治策略。
根據(jù)國內(nèi)外文獻報道,宮頸腺癌與宮頸鱗癌之比為1∶15.4,腺癌一般占宮頸癌的5%~8%[4] 。 但是,近年來,宮頸鱗癌的發(fā)病率有所下降,而腺癌的發(fā)病率有所上升,尤其是小年齡組的腺癌發(fā)病率上升明顯[4,5]。本研究資料顯示,宮頸腺癌的比例為16.14%,明顯高于國內(nèi)文獻報道,這可能由于人群登記資料和醫(yī)院臨床得到的資料來源不同所致,如果將另外24.45%的未分型進一步進行明確分型的話,宮頸腺癌的比例可能進一步上升。表明人群中宮頸腺癌的比例已有所上升,與國外的文獻報道子宮頸癌腺癌為10%~15%基本接近[6]。
1 865例宮頸癌中原位癌218例,占11.69%,早中期(Ⅰ~Ⅱ期)病例765例,占41.02%,晚期(Ⅲ~Ⅳ期)病例110例,占5.9%。說明目前上海市宮頸癌早期癌癥的比例較高。但是,仍有41.39%的病例的病理分期不詳,需要進一步病理分期,78.07%的病例組織分化不明。因此,基于人群的腫瘤報告的病理質(zhì)量還有待提高,尤其是以往強調(diào)不夠的病理組織分化等級的報告質(zhì)量。
宮頸癌診斷時的病理分期是影響宮頸癌預(yù)后的一個主要因素[7]。本研究顯示,病理分期為影響宮頸癌病死率的主要因素,0期原位癌與Ⅰ期沒有顯著性差別,并且對生活質(zhì)量有顯著影響。病理分期與發(fā)病年齡成正相關(guān),期別越早,發(fā)病年齡越小。本市2002—2005年診斷的36例Ⅳ期病例,平均年齡超過65歲,病死率達66.67%,預(yù)后極差。
從宮頸癌前期低度病變發(fā)展成為宮頸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宮頸癌前期病變的治愈率較高,而且,近年對宮頸癌的預(yù)防研究也取得很大的進展,確定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發(fā)生宮頸癌的必要條件[8],其歸因危險度百分比超過90%,巴氏試驗(PaP)試驗的方法學有了新的突破,以及HPV預(yù)防性疫苗的研制成功都為預(yù)防和控制宮頸癌成為可能[9,10] 。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女性宮頸癌的篩查工作和相關(guān)知識的宣傳工作,并且從傳統(tǒng)篩查年齡35歲提前到30歲左右,還要重視已經(jīng)退休的老年婦女的篩查教育工作,提高宮頸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率,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改善預(yù)后。お
4參考文獻
[1]Fattaneh A ,Tavassoli , Peter Devilee.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pathology & genetics tumour of the breast and female genital organs[M].IAR Cpress,Lyon, 2003, 261.
[2]Fan Jin, Susan S Devesa.Yong-Bing Xiang,et al .Temporal patterns in cervical cancer incidence and survival in urban Shanghai[J]. Cancer Strategy.1999,1:210-212.
[3]徐望紅, 項永兵, 金凡,等.上海市區(qū)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發(fā)病趨勢分析[J]. 腫瘤,2003,23(4):268-271.
[4]劉復(fù)生,劉彤華. 腫瘤病理學[M].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7.1439-1450.
[5]askia Bulk 1, Otto Visser 2, Lawrence Rozendaal ,et al . Cervical cancer in the Netherlands 1989-1998: Decrease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older women, increase of adenocarcinoma in younger wome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004, 113( 6): 1005 - 1009.
[6]Andersson S, Hellstrom AC, Angstrom T, Stendahl U ,et al . The clinicopathologic significance of laminin-5 gamma2 chain expression in cervical squamous carcinoma and adenocarcinoma[J]. Int J Gynecol Cancer. 2005 ,15(6):1065-72.
[7]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ency/article/000893.htm.2006.5.
[8]N Munoz, FX Bosch, S de Sanjose, R Herrero, et al . Epidemi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3,348(6):518-527.
[9]Mc Dougall JK. Immortal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cells by human papillomavirus[J]. Curr Top Microbiol Immunol.1994;186:101-19.
[10]喬友林, 章文華, Belinson J, 等.子宮頸癌篩查方法的橫斷面比較研究[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2,24(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