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林
巴勒斯坦戰(zhàn)火又起!這一次的圖景不再是以色列的坦克、投擲石頭的巴勒斯坦青年、中彈仆地的殉難者與抬著尸體抗議的巴憤怒民眾,而是發(fā)生在巴勒斯坦內部的兩大派系——哈馬斯與法塔赫之間近乎“內戰(zhàn)”式的血腥槍戰(zhàn)。受害者多是參戰(zhàn)雙方的武裝人員,傷者達幾百人,死者到目前也已經(jīng)超過100人。其殺人手法甚是殘忍,有的被射穿膝蓋骨,有的被縛住雙手從高樓推下,有的被拖到路中央,“砰”的一聲就地處決。于旁觀者看來,這就是兄弟鬩墻,同室操戈,自相殘殺,徒使巴勒斯坦60年未果的建國事業(yè)雪上加霜。
“加沙地帶的第二次解放”
是誰先挑起了戰(zhàn)火?哈馬斯與法塔赫都在互相推諉。事實上,兩派自今年3月組建聯(lián)合政府以來,只共享了不到兩月的平靜期,便又陷入此起彼伏的武裝沖突中。
6月11日,加沙地帶的法塔赫高級官員Jedivan被殺,法塔赫總統(tǒng)衛(wèi)隊向來自哈馬斯派系的總理哈尼亞的住所發(fā)射了火箭炮。1小時后,4發(fā)迫擊炮彈落到了阿巴斯的總統(tǒng)官邸。不久,哈馬斯的執(zhí)行部隊在與埃及毗鄰的加沙地帶驅逐了法塔赫的安全部隊,完全控制了當?shù)鼐謩?。哈馬斯所謂的正義與伊斯蘭統(tǒng)治,終于降臨在其大本營加沙地帶。
約旦河西岸由于以巴共管,且法塔赫的勢力遠比哈馬斯強大,迫使后者轉入地下活動?;靵y中,法塔赫也槍殺了哈馬斯的一名高級領導人。但巴當局總統(tǒng)阿巴斯不愿看到太多的個人報復,也試圖阻止派系之間的暴力從加沙地帶向西岸蔓延,所以沒有命令總統(tǒng)衛(wèi)隊投入全面血斗,而是努力尋求政治解決。在哈馬斯公然抗命后,6月14日晚,阿巴斯宣布解散聯(lián)合政府,委任財長法耶德為新總理,籌組專家內閣,并稱將盡早舉行大選。
哈馬斯對此卻根本不買賬,堅稱自己是通過合法選舉選出來的,哈尼亞目前還是政府首腦,而阿巴斯任命的新政府“違法”。對于在加沙的軍事勝利,哈馬斯認為這是從美以的“合謀者”法塔赫手里獲得的“加沙地帶的第二次解放”。哈馬斯發(fā)言人巴赫姆說,法塔赫的安全部隊試圖與美、以聯(lián)合起來消滅哈馬斯的力量,哈馬斯的行動純粹是為了自衛(wèi),目的是制約安全部隊,去除安全部隊里面的“腐化”因素——其與美國的密切聯(lián)系。
在哈馬斯看來,美國不僅把法塔赫的總統(tǒng)衛(wèi)隊訓練成一支精英部隊用來抵抗哈馬斯,還耗費了約5900萬美元對法塔赫力量進行訓練,此外還提供了大量的非致命武器,慫恿法塔赫對其下手。哈馬斯見勢不妙,趁“宿敵”法塔赫武裝力量總管穆罕默德·達赫蘭正在埃及接受膝部手術之機先下手為強,拔除法塔赫在加沙地帶的軍事?lián)c;與此同時,哈馬斯也對新聯(lián)合政府提出要求,即安全力量必須向內務部負責,向總理哈尼亞負責。
兩個和平計劃的破產(chǎn)
在眾多對哈馬斯口誅筆伐的聲音中,以色列分析家魯賓斯坦的發(fā)言顯得另類,他認為這場危機源于法塔赫的過失:“法塔赫拒絕與哈馬斯完全分享巴當局的權力,即使哈馬斯在2006年1月的大選中取得決定性勝利。法塔赫被迫摒棄巴人的選舉結果,原因是全世界都要求他們這么做。哈馬斯這么做僅僅是使用武力,去獲得它所應得的權力?!?/p>
換句話說,無論法塔赫還是美國,都沒有從心底承認過哈馬斯的執(zhí)政權;3個月前根據(jù)麥加協(xié)議產(chǎn)生的聯(lián)合政府,不過是兩派為化解各自面臨的壓力而采取的權宜之舉。兩派自己也都知道,他們不是一條道上的人。哈馬斯成立伊始就是一個宗教性組織,信仰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具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不在乎“妥協(xié)的和平”?!豆盘m經(jīng)》云,“對真主的信仰是戰(zhàn)爭中獲得堅韌與耐心的源泉”,又說“受壓迫的人民,尤其是家園被占領者,真主鼓勵你們拿起武器去抗爭”。對備感壓迫的哈馬斯來說,《古蘭經(jīng)》的訓諭是其不竭力量之源。伊斯蘭教提供了一個彼岸世界的評判機制,而世俗的現(xiàn)實考量,對虔誠的信仰者來說不是最重要的。只有透過哈馬斯的宗教理想氣質,才能真正理解其不屈服的強硬立場。
而法塔赫則是世俗的、馬基雅維利式的,目光現(xiàn)實。1993年,在冷戰(zhàn)結束后的大環(huán)境影響下,戎馬一生的阿拉法特在其64歲時接受了以色列總理拉賓提出的“以土地換和平”原則,在美國白宮正式簽訂了旨在結束以巴幾十年的流血沖突,由巴解組織在加沙和杰里科實行有限自治的《奧斯陸和平協(xié)議》。阿拉法特由此結束27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加沙,并于翌年與拉賓同獲諾貝爾和平獎。但在新興的哈馬斯看來,法塔赫領導的巴解組織在這次談判中放棄了太多不該放棄的權利,是一種徹底的自傷行動;另外,巴解組織壟斷了以色列移交給巴人的自治權,沒有給在加沙本地作戰(zhàn)的哈馬斯分一杯羹,很不公平。這兩個因素使得哈馬斯不惜祭出人體炸彈的殺手锏,以阻撓法塔赫與以色列達成進一步的協(xié)議。
1993年9月《奧斯陸和平協(xié)議》中所沒有涉及的巴勒斯坦建國問題,被2003年5月正式出臺的中東和平“路線圖”當作了中期目標。然而,這個為期兩年的“路線圖”啟動不久便陷入癱瘓。以色列總理沙龍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竭力推動巴勒斯坦當局設立總理以削弱不肯對哈馬斯動手的阿拉法特的權力,并在巴勒斯坦實行自由和民主的選舉。此舉雖然有利于以阿巴斯為代表的法塔赫改革派的崛起,卻由于忽略哈馬斯的存在,簡單地將其視為恐怖組織,而埋下了哈馬斯日后通過選舉翻身,反過來利用總理職權牽制阿巴斯的禍根。
2005年8月,阿拉法特去世9個月后,沙龍強推猶太人從加沙定居點單邊撤離的計劃,這又給了哈馬斯填補權力真空的良機。等到阿巴斯接管完加沙,大權在握,準備推進關鍵的財政和安全改革時,巴立法會換屆選舉又接踵而至,法塔赫于是喪失了內閣主導權。
10年之間,兩個和平計劃,都由于低估哈馬斯而破產(chǎn)。無論是以色列、美國,還是西方,都像把頭扎進沙子的鴕鳥一樣,不愿正視巴勒斯坦的民意發(fā)展,或者一廂情愿地認為,通過允許哈馬斯參政,就能夠軟化哈馬斯的立場,使之成為“法塔赫第二”。
永恒的分裂?
現(xiàn)在的巴勒斯坦,正躑躅于建國的前夜。是一頭扎進黑暗?還是會曙光出現(xiàn)?這取決于地理上隔離的西岸與加沙這兩塊區(qū)域,會否被歧異的意識形態(tài)所異化,而滑向南北朝鮮那樣的長期分裂模式。
回顧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巴勒斯坦地區(qū)遠比現(xiàn)在廣闊,曾經(jīng)涵蓋現(xiàn)在的以色列和約旦王國的大片地區(qū)。二戰(zhàn)后,歷經(jīng)4次中東戰(zhàn)爭洗禮的巴勒斯坦,再想恢復1947年聯(lián)合國決議劃定的巴勒斯坦國范圍已不大可能。如今,巴勒斯坦更是徹底分裂成加沙與西岸兩大陣營,想回到過去談何容易!
美國現(xiàn)在的想法是,巴以混居的西岸由阿巴斯控制,加沙可以放棄。雖然布什希望在他2009年離任前,能看到有獨立主權巴勒斯坦國的誕生,但那是有附加條件的。美國對哈馬斯如鯁在喉,不希望它在聯(lián)合政府里。美國敦促阿巴斯解散聯(lián)合政府,趕走總理哈尼亞??梢哉f,今日的沖突,是在美國的意料之中。在目前,對美國來說,“只要西岸”似乎已經(jīng)成為巴以和平的唯一選項。白宮嘴巴上說,美國不愿意放棄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民,但美國真正的擔心是,哈馬斯控制之下的加沙遲早會變成又一個恐怖主義基地。
以色列似乎對巴勒斯坦的分裂也胸有成竹。有巴勒斯坦學者指出,哈馬斯的做法正中以色列下懷,這是一個以色列的陰謀:以色列擔心哈馬斯正利用從埃及輸入的武器,升級為另一個難以對付的真主黨,所以—直希望隔離這兩個區(qū)域,封鎖西岸,限制哈馬斯的影響。哈馬斯如今在加沙的勝利,其實更利于以色列在今夏發(fā)動赤裸裸的軍事干涉,徹底打垮哈馬斯,從而孤立加沙。這對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幾乎是致命的,但對以色列卻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因為在將來的談判桌上,面對分裂的巴勒斯坦,以色列的籌碼又見增多。
目前,西岸由法塔赫主導的緊急內閣已經(jīng)開始運作,但對加沙的影響甚是有限。法塔赫擁有諸多優(yōu)勢,如國際社會的承認、充裕的資金保障(單單以色列近期將支付的代收稅款就達5.62億美元)以及美歐的支持,但法塔赫不可能放棄它已經(jīng)失去控制權的加沙地帶而獨立建國。哈馬斯可能四面楚歌,如加沙的能源、食物供應、就業(yè)與醫(yī)療,都是不小的挑戰(zhàn),但哈馬斯坐擁加沙,有眾多的支持者,這是它的優(yōu)勢。目前看來,它也不可能脫離西岸宣告獨立。雙方都欲主導未來的巴勒斯坦國,但短時間內,這又是個遙遠的夢想。
籠罩在中東上空的烏云也有一道銀色的襯邊,那就是以色列主動向法塔赫遞過了橄欖枝。最近正在美國與布什政府商討對策的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說,以色列愿意成為在約旦河西岸新成立的巴勒斯坦溫和派政府的“真正伙伴”,并表達了就兩國間永久和平協(xié)議展開談判的善意。阿巴斯隨即開出了要價:以色列立即執(zhí)行美國巴以問題安全協(xié)調員基思·代頓將軍提出的“基準建議”,大規(guī)模撤除以軍在約旦河西岸的檢查站;并大量釋放關押在以色列監(jiān)獄的巴勒斯坦人,尤其是法塔赫最得人心的領導人馬爾萬·巴爾古提。看來,阿巴斯是希望通過與以色列的合作,積蓄力量,重整旗鼓,再與哈馬斯進行下一輪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