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恂
第三屆中國·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jié)暨哈尼太陽節(jié)于2007年5月1日上午9點在縣體育場隆重開幕。墨江哈尼族自治縣縣長曹衛(wèi)東致開幕詞,普洱市副市長高頌山宣布正式開幕。5月1日~3日,來自海內外的雙胞胎與墨江雙胞胎一起在縣城巡游展演,同臺進行才藝比拼。同時,豐富多彩的水中捉魚比賽、插秧比賽、猜燈謎、集體婚禮、打陀螺比賽、蕩秋千比賽、鄉(xiāng)土手工藝品大賽等活動拉開了序幕。5月3日晚,第三屆“中國·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jié)暨哈尼太陽節(jié)”在隆重的雙胞胎才藝大比拼和“諾瑪阿美”哈尼之花大賽的頒獎儀式上成功閉幕。
雙胞胎節(jié)為招商引資筑巢引鳳
在5月2日的節(jié)慶活動上,墨江縣舉行了隆重的招商引資項目簽訂儀式,共簽訂招商引資項目12個,協議總投資18518萬元人民幣,其中:中外合作項目1個,協議投資300萬美元,即:英國布萊爾沃琪公司將同墨江縣共同合作對縣內的金礦進行深部勘探;國內項目11個,協議投資16208萬元。項目涉及礦產、林業(yè)、茶產業(yè)、新能源、房地產業(yè)等。主要有墨江金礦深部勘探項目、煤礦探礦投資開發(fā)項目、聯珠鎮(zhèn)漣漪橋周邊開發(fā)項目、聯珠商貿城資產轉讓項目、龍壩鄉(xiāng)茶葉加工項目、景星鄉(xiāng)古茶樹資源的保護和開發(fā)項目、新安鄉(xiāng)白利村茶產業(yè)開發(fā)項目、蠶桑產業(yè)開發(fā)建設項目、紫米基地開發(fā)項目、紫膠產業(yè)開發(fā)項目、整合燃料級二甲醚液化氣項目、墨江中心服務站開發(fā)項目。
雙胞胎節(jié)為“五一”黃金周帶來驚喜
雙胞節(jié)的節(jié)慶活動拉動了2007年墨江縣的“五一”黃金周。在2007年的“五一”黃金周,墨江縣共接待中外游客19.1萬人次,其中:外國游客170人次。旅游綜合收入889.6萬元,比2D06年同期增長12%,其中餐飲住宿收入291萬元、交通運輸業(yè)收入70.6萬元、旅游商品收入134萬元、各景區(qū)(點)收入6萬余元,其中北回歸線標志園接待6.5萬人次,收入5.39萬元,其它收入388萬元。碧溪古鎮(zhèn)、癸能淘金寨、雙龍燒烤城等旅游景點旅客均比住年有所增加,河西雙胞井倍受游客青睞,景點每天接待游客達3000人次。
墨江——北回歸線上的綠洲
墨江縣是云南省思茅市的北大門,國際大通道昆→曼高速公路穿城而過,距離省會昆明270公里,距思茅市163公里,是昆→曼國際大通道上的重鎮(zhèn)之一??h境內居住著以哈尼族為主的25個民族,有人口36萬,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3%,其中哈尼族有11個支系22萬多人,占總人口的60.5%,占世界哈尼族總人口的15%,是全國惟一的哈尼族自治縣,故而墨江享有“哈尼之鄉(xiāng)”的美譽。
這里居住著一個從北方游牧民族經過漫長的探索、遷徙而誕生的新型稻作農耕民族——哈尼族,神奇的回歸文化和多彩的哈尼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相映成趣!
據統(tǒng)計,在墨江縣36萬人口中,縣城及附近村寨就生活著1000多對雙胞胎,雙胞胎出生的比率比其他地方要高得多,因此墨江也被譽為“雙胞胎之鄉(xiāng)”。墨江縣城附近的河西村有一口雙胞井,傳說喝了雙胞井的水就能生雙胞胎,也讓當地更添神秘色彩。
境內有近萬畝連片的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原始桫欏林自然奇觀。金、鎳礦儲量大,年產黃金萬兩。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位于北緯22°51′~23°59′,東經101°07′~102°04′之間,北回歸線恰好從縣城中心穿過,每年的6月21日至23日的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出現“立竿不見影”等多種獨特景觀,被人們稱為“太陽轉身的地方”,因此縣城又被譽為“回歸之城”。
北回歸線經過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在中國經過云南、廣西、廣東、臺灣省,長達2000多千米。到目前為止,中國是世界上建立北回歸線標志園最多的國家,而墨江縣北回歸線標志園是最大的。地球上北回歸線穿過的地方大多是沙漠,而墨江卻是北回歸線上最大的一塊綠洲。
1997年,墨江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北回歸線標志園,集天文、地理、旅游、休閑、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北回歸線標志園,由回歸之門、太陽之路、夸父追日、石環(huán)、超越、日月交輝(春夏秋冬)、日晷、主標塔(主標館)、天文館、雙子星廣場、石陣、十二星座廣場(哈尼取火臺)等組成。表達了墨江人民對自然、生命、陽光的理解和熱愛,反映了墨江人民團結奮進,勇于開拓的精神以及對太陽的崇拜。每年夏至日(6月21日或22日)正午,人們從北回歸線標志園的窺陽孔里可以看到蒼穹中垂直照射的太陽光,觀看“頭項太陽落地無影”、“立竿不見影”等自然奇觀。
墨江縣北回歸線標志園位于縣城西側登高架山梁上。該園規(guī)劃面積330畝,建在北回歸線上。它是一個融天文、地理、氣候、植物等科普知識和園林藝術、民族文化、觀賞旅游為一體的地理標志實體。標志園以北回歸線上長約500米的線段為標志園的中軸,建筑實體從東到西,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有:回歸之門、太陽之路、夸父追日、石環(huán)、超越、春夏秋冬、古日晷、標館展廳共8個景點。通過道路、建筑小品、雕塑以及主體標志,來創(chuàng)造一個形象生動的空間序列景點,以此表達對自然、生命、陽光的理解,向人們陳述從悠悠亙古到現代文明的不同時代,人類對天體科學的探索和認識,以直觀的形式向人們進行科普知識教育,同時為群眾提供一個旅游、觀賞、休息、娛樂的高雅場所。在綠化方面,以北回歸線為界,分別種植熱、溫兩帶的典型樹種、奇花異草,使其郁郁蔥蔥,四季花香,使人們通過觀賞熱、溫兩帶不同的植物,真正感受到北回歸線的存在,領略兩帶上的氣候特征。當夏至日站在這里,身處春夏兩季的交替時刻,由于時間和空間的巧妙結合,人們將獲得一種奇妙的感受。
墨江人民奔小康
近年來,墨江縣委、政府以構建全民族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為重點,積極創(chuàng)新機制,不斷探索投資主體多元化、節(jié)慶運作市場化的新路子,通過舉辦哈尼太陽節(jié)、國際雙胞胎節(jié),提升了墨江的知名度,搭起了文化產業(yè)的平臺,促進了全縣社會經濟的同步發(fā)展。
2006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2.6億元,農民人均有糧376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191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2億元,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6188萬元,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科教文衛(wèi)等社會各項事業(yè)健康發(fā)展,墨江人民正朝著小康之路奔來。
墨江北回歸線文化和哈尼文化內涵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幾千年的遷徙史,幾萬里遷徙路程,創(chuàng)造了哈尼族燦爛輝煌的遷徙文化。二是哈尼人特殊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了舉世聞名的梯田文化。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茶樹王生長在哈尼山寨,哈尼族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培植茶樹的民族之一,哈尼山鄉(xiāng)是世界名茶普洱茶的故鄉(xiāng),哈尼族對世界茶文化的發(fā)展做有特殊的貢獻。四是哈尼族世與山居,馬幫成為歷史上哈尼族溝通外部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哈尼族的馬幫足跡遍及滇南、東南亞國家,哈尼族的馬幫文化跨出國門,走向世界。五是異彩紛呈的民俗不僅成為了哈尼族的文化符號,使哈尼族有別于其他民族,而且其中積淀的歷史文化內涵日益引起國際上學術界的重視,2005年第五屆國際哈尼/阿卡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墨江召開,進一步弘揚和發(fā)展哈尼文化,宣傳了墨江。六是哈尼族神話以其獨特的風格著稱,其神話體系的完整,豐富了中國神話內容。七是北回歸線上的哈尼族是追趕太陽的民族,與太陽有著深遠的文化淵源。墨江是2007年5月12日~20日在云南昆明舉辦的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的火種取起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