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呼喚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因素猶如一顆顆珍珠蘊藏于化學新教材這塊園地。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充分挖掘新教材中的文化藝術因素,聯(lián)系實際,因材施教,采用巧引、激趣的方法,深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很好。
巧用古詩,書寫方程式
高中生對古詩都有一定的了解,巧妙引用學生耳熟能詳?shù)脑姼?,講解和記憶有關化學方程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使學生熟記這些方程式。如:
1.在講述CaCO、CaO、Ca(OH)之間的相互關系時,我運用明代大政治家于謙著名的《石灰吟》講解?!扒уN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我引導學生從科學的角度,從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角度來分析?!扒уN萬鑿”是艱辛采掘石灰石礦的真實寫照,“烈火焚燒”是堅硬的石灰石鍛燒分解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的前提條件,“粉骨碎身”是泡制熟石灰,同時放出大量熱量的真實描寫,“要留清白”是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的生動寫照。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2.在講述用還原劑還原氧化鐵冶煉生鐵時,我聯(lián)系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秋浦歌》進行講解?!盃t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郝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蔽乙龑W生逐一分析研究,“爐火為什么會照亮天地?”這是因為炭和爐內(nèi)的氧氣發(fā)生劇烈的反應,放出了大量的熱,由熱而生光,在一定溫度下,還生成了煉鐵的還原劑一氧化碳。即:“紅星為什么和紫煙亂舞?”原來是煉出來的熔融生鐵通過出鐵口往模子中澆鑄時,部分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