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xiàn)
[情景一]一年級音樂課,老師的問題剛一提出,下面的小朋友紛紛舉起小手,老師叫了一個舉手最快的小朋友,他站起來卻一臉茫然地嗯了老半天也說不出。
[情景二]六年級音樂課,老師問:“哪位同學可以為大家演奏口琴曲《送別》?”除了個別學生舉手外,其余的立刻把頭低下。老師叫完了那幾個舉手的同學后,也抽查了其他幾個同學,發(fā)現(xiàn)沒舉手的同學吹得也很不錯。
[情景三]一般的音樂課,無論是欣賞還是學唱,總是時不時地會聽到一些“怪叫聲”。
剖析與啟示:
上述三鏡頭在音樂課堂中是最常見的,遭遇此類事件的音樂教師該如何面對呢?眾所周知,孩子的天性總是好動、頑皮的,有時甚至是搗蛋、惡作劇,在課堂上總會碰到他們的種種“杰作”所帶來的麻煩。在教育過程中,教學矛盾始終是教育發(fā)展、變化的主要矛盾,影響教學活動的因素是復雜多變的,心理效應在教育教學中的影響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其中,暗示教學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小看。
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從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覺地按照暗示者的意愿行動,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暗示者的意見或信念,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暗示。
作為學生心靈的塑造者,教師應合理運用“暗示”教學,努力去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與潛能并加以鼓勵和引導,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慢慢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向著積極的方向改進和發(fā)展,而最佳的潛能也同時得到激發(fā)。
暗示教學在具體實施中主要有語言暗示、環(huán)境暗示、態(tài)度暗示。
一、語言暗示,心心相系
語言暗示指通過語言的特殊魅力,利用聲調、速度、音色、情緒等的交叉變化,描繪特定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緒,在情境的驅使下,促進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與創(chuàng)造。
那么如何運用語言暗示來架構教師與學生的心靈橋梁呢?
1 準確的語言鼓勵嘗試
所謂語言的準確性就是用最確切、簡練的語言表達教學內容,以確保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并且準確無誤地反映所要講授的內容。如果用詞不當,邏輯混亂,就會詞不達意,從而對學生造成負面暗示效果,影響知識的傳遞。所以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緊扣教學主題,抓住教學內容中的主要問題進行闡述,以達到言語暗示教學的最佳效果。
如在教學歌曲《種玉米》時,教師給出一定的節(jié)奏,然后說:“請大家跟著老師給你們的節(jié)奏朗讀歌詞?!蔽覀冎?,《種玉米》這首二年級歌曲有很多附點八分節(jié)奏,如果采用這種方法,學生會覺得這么復雜的節(jié)奏不好念,在這種狀態(tài)下進入被動的學習。而我在實際教學中換了一種方法:“同學們,請用你們自己喜歡的節(jié)奏朗讀歌詞,等會兒再聽聽老師的節(jié)奏,然后看看哪種效果好些?”這樣的語言會鼓勵學生主動地學習,盡管遇到節(jié)奏稍復雜些的,但他們通過自己的嘗試很有興趣地達到了目的,進入一種潛移默化的學習當中。
2 生動的語言激發(fā)興趣
在音樂課上,老師提出問題,可是有好多小朋友不愿意舉手回答或者有舉手但站起來了卻說不出來,有的是因為膽小,有的是不知道答案,還有的是沒有集中思想。不明白具體要求。所以音樂教師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描述煽情,特別是在音樂教學一般過程中的第一步——導入教學這個環(huán)節(jié),尤其要發(fā)揮語言的生動性來暗示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講一個讓學生饒有興趣的故事喚起學生情感,出一個喜聞樂見的謎語勾起學生動腦興趣,特別是猜謎,學生興趣可大了。如在教唱歌曲《小青蛙找家》時,我先出了個謎語讓學生猜:“媽媽有腿沒有尾,兒子有尾沒有腿,兒子長成媽媽樣,去掉尾巴長出腿。”當學生猜出是小青蛙時,再請學生隨音樂扮演各種小青蛙,學著青蛙叫、跳、游泳等,別提學生興趣有多高了。
在教學中,用柔和商量、親切幽默的口吻給學生講課與用嚴肅呆板、單調生硬的口吻給學生講課,我想這兩種效果對于學生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前者更能貼進學生的心靈。盡量用柔和商量的語言加入到學生的各種活動中,幫助他們消除心理上的自卑。音樂教學的語言應從感性人手,再與理性實踐相結合,對于自卑的學生,應用鼓勵為主的教學語言。
二、環(huán)境暗示,心領神會
教學中的環(huán)境暗示,是指通過營造某種場景、氛圍來感染學生,使學生在潛意識的作用下自覺地投入學習,主動地參與活動。環(huán)境暗示是不可抗拒的。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環(huán)境暗示來調動學生的興趣與學習積極性。環(huán)境暗示包括教室的布置和多媒體教學的應用等。
1 通過教室布置營造環(huán)境暗示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墻上張貼的圖片字畫往往過分強調和渲染學習的艱苦性,這種做法會帶來消極的暗示作用,實際上在潛意識中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動性的發(fā)揮。因此,我們對教室的環(huán)境、光線、音響、園地、字畫等方面應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如我在上課前會放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以歡迎學生的到來,裝飾有學生習作和小制作的墻壁,裝點出一個溫馨、歡愉、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暗示把學生帶入濃厚的學習氣氛當中,從而縮短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有益于卓有成效地展開教學。
另外,可在音樂課的座位安排上動一番腦筋。音樂課堂講究活潑歡快自在的教學氣氛,所以我經常改變音樂教室中的座位順序,如以小組為單位,可以坐成半圓形、“u”字形、圓形等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這樣,學生一走進音樂教室就充滿了新鮮感。座位的巧妙安排既體現(xiàn)音樂課的美感又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更是暗示學生音樂課是較與其他學科更為活潑歡快的課,從而增強音樂課在學生心中的興趣。
2 利用多媒體教學體現(xiàn)環(huán)境暗示
音樂教學中,采用環(huán)境暗示教學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利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來實現(xiàn)暗示過程。利用多媒體選擇素材,挖掘主題中有代表性的動物、植物或典型性建筑等作為主題環(huán)境框架,試圖通過主題環(huán)境的呈現(xiàn),讓學生在感知的同時,引發(fā)他們參與主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如在教授“春天”這一主題的歌曲時,我就用多媒體設計了一幅“春天”的主題背景,有森林、綠草地、小花,樹林里還飛出兩三只布谷鳥,在預示著春天主題開始的同時,引發(fā)了學生對春天里的小動物——布谷的關注,并由此及彼激發(fā)了他們對其他動物的探究興趣,確保了主題的順利推進。
三、態(tài)度暗示,暗送秋波
人們交流不只通過語言,還通過我們的形體動作和表情。所謂態(tài)度暗示,就是教師用態(tài)度語言(即眼神、表情、姿勢、動作和距離等非言語行為)對學生加以暗示。
態(tài)度暗示手段在以語言文字為主的課堂言語交際中具有特殊的適用性和實用性,往往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就能使某個學生或者整個班集體產生某種微妙的心理變化,形成某種心理狀態(tài),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課堂言語交際的效果。態(tài)度暗示在實際運用中主要有動作暗示、表情暗示、目光暗示三種。
1 動作暗示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而形象思維少不了用動作去闡釋。而音樂活動少不了肢體語言,同樣需要去鼓勵學生或讓學生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有時一個肢體動作比語言更有效,如一個極其簡單的撫摸、拍拍肩的動作就能輕易讓學生知道你所要傳達的意思。有時要讓學生從喧鬧中安靜下來,一個手指放在嘴邊的簡單動作比你扯破嗓子喊“靜下來”要靈驗得多。
2 表情暗示
這是一種通過面部表情給人以暗示的方法。講課中,對那些心理與行為異常的學生,經常給他們以表情暗示。
比如運用鎮(zhèn)定自若或者莊重嚴肅的面部表情,常會使行為異常的學生停止不良的課堂行為,進而認真聽課。在一次音樂課上,我發(fā)現(xiàn)一名學生在做小動作,還時不時地把自己的小發(fā)現(xiàn)跟旁邊的同學說。當時我想:假如我停下課把那名學生點名批評一頓,或許那名學生會乖乖上課,但這樣做不只影響其他同學的聽課效果,也會使那位同學感覺傷了自尊,聽話也是表面的。所以我并沒有停下來,但我卻用嚴肅的表情面對那同學,他似乎感覺老師在注意他,便停下了手中的活兒,這時我嚴肅的表情變得柔和了許多,朝他肯定和鼓勵式地微微一笑。簡單的面部表情使那個不守紀律的學生受到啟發(fā),再不去打擾其他同學聽課。
雨果說過:“人的面孔常常反映他的內心世界。以為思想沒有色彩,那是錯誤的?!彼运杏新曊Z言的教育都抵不上教師的一張喜怒哀樂的面孔,蘊涵著豐富信息的教師面孔同時也是學生關注的目標,那么就讓學生學會從教師的面部表情中讀懂教師的感情。教師在音樂課中要動之以情,使學生心領神會,及時糾正自己的行為,以達到自律。
3 目光暗示
據研究,人的眉毛有四十多種變化形式,眼皮的閉合也有二三十種之多,眼睛所發(fā)出的體態(tài)語言信息可謂繁復多樣。通過教師變幻不定的目光,學生可以窺見教師的心境,從而引起相關的心理效應。因此,我們音樂教師要有意識地讓自己的“目光暗示”為音樂教學服務。
比如,對正在表演探索的學生,我們不能用懷疑的目光看學生,而應報以信任的目光和親切的微笑,這樣,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減輕學生的緊張感,使其充滿信心,大膽展示。當學生動作出現(xiàn)錯誤時,我們不能顯得很不耐煩,而應用期待、專注的目光,使學生用心思索,力求完成動作。又如,對于學生提出的意見,教師切忌用煩躁敵視或不以為然的目光看學生,而應報以高興、寬容的目光,這會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的習慣和能力。
用眼睛說話,用不同的目光對待不同的學生,需要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質。這就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雄辯的口才和敏捷的思維判斷,還應有美妙的態(tài)度語言。讓我們在教學中利用這些態(tài)度來向學生暗送秋波,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發(fā)揮“暗示”教學的作用,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在保護自尊心的前提下,使學生“悄悄地”、“自愿地”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整個學習過程就是一個美的教育過程。
責任編輯 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