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先正
2008年將迎來《中學語文》創(chuàng)刊50周年、復刊30周年大慶,潘紀平主編要我寫一點回憶性的文字,不禁使我思緒萬千,浮想聯(lián)翩,諸多往事,紛紛呈現(xiàn)于眼前,現(xiàn)擷取其中二三事簡述如下:
一、《中學語文》的創(chuàng)刊與復刊
上世紀50年代末期,我國掀起了教育革命的高潮,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武漢師院中文系教材教法教學研究室提出了創(chuàng)辦一份關于語文教學期刊的設想,迅速得到了學校各級領導的支持和批準,曾昭岷老師建議刊物定名為《中學語文》,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同。章子仲、李凱玲、許國經(jīng)、李行夫、顧靜如等老師積極組稿或撰稿,在羅大同、鐘少衡、周慰曾老師的主持下,《中學語文》于1958年創(chuàng)刊了。
在當時,由高等院校主辦的關于中學語文教材教法研究的刊物是不多的,可謂是鳳毛麟角,《中學語文》決定創(chuàng)刊的消息一經(jīng)傳出,受到了廣大中學語文教師的熱烈支持與歡迎,武漢市著名教師盛代時立即為《中學語文》撰稿,《中學語文》創(chuàng)刊號、第二期、第三期都刊登有盛代時老師的文章,《中學語文》復刊后,盛代時老師將自己珍藏了二十年之久的三本《中學語文》捐獻給《中學語文》編輯部。《中學語文》出刊后,發(fā)行遍及全國,連新疆也擁有它的讀者。1959年因故???。
粉碎“四人幫”后,迎來了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春天,《中學語文》的復刊已成了武漢師范學院中文系全體老師的共同呼聲,為適應教育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和中學語文教學改革日益深入的時代要求,1977年中文系成立中學語文編委會,決定于1978年復刊,第1期由鄒賢敏老師負責,第2期由范際燕老師負責,第3期由王陸才老師負責,第4期由李先焜老師負責,第5、6期由柳家聰老師負責。從此,《中學語文》一天一天地向前發(fā)展,從1982年起,由雙月刊改為月刊,不久,又由內(nèi)部發(fā)行改為公開發(fā)行,并遠銷海外。
二、著名專家學者對《中學語文》的關心和扶持
《中學語文》的發(fā)展和繁榮是與專家學者的扶植、關懷分不開的。早在1977年11月,《中學語文》在成立了編委會以后,便以《中學語文》編輯部的名義給葉圣陶老先生去信,請他老人家為《中學語文》的復刊賜稿。83歲高齡的葉圣陶老先生于1977年12月17日給《中學語文》編輯部復信,謙言自己“甚欲貢其微力,惜年來不能多動心思,難以撰文”,可他老人家仍然“勉從所囑,書百余字呈上”。這“百余字”就是葉圣陶老先生為《中學語文》所書寫的“我想,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樣一種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不需要教了嗎?而學生所以要學要練,就為要進入這樣的境界。給指點,給講說,卻隨時準備少指點,少講說,最后做到不指點,不講說。這好比牽著手走,卻隨時準備放手。在這上頭,教者可以下好多工夫”的著名題詞。這個題詞是葉圣陶老先生教育理論、教育思想的凝縮,是其教育理念、教育主張、教育實踐的核心與精髓。它的發(fā)表,在中學語文教學界,乃至整個教育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于漪、錢夢龍、徐振維、章熊、洪鎮(zhèn)濤、魏書生、歐陽黛娜、劉胐胐、萬慕惠、胡中柱、胡明道、徐紹仲、潘萬嶺、楊初春等著名教師在語文教改中所作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盡管各有其體系,各有自己的獨特之點,但無一不是以“達到不需要教”為其終極目標的。
茅盾先生對《中學語文》也情有獨鐘。1978年第2期《中學語文》刊載了茅盾先生于1977年4月8日《致羅蓀》的信,該信回答了“王杏銀同志所問各問題”,有助于廣大讀者了解“關于魯迅電賀長征勝利電”等歷史事件?!吨袑W語文》能發(fā)表這封極具史料價值的信件,這正是茅盾老先生對《中學語文》的關心與支持。1979年下半年,《中學語文》編輯部給茅盾先生寫信,請他老人家撥冗為《中學語文》書寫刊名,茅盾老先生迅速給《中學語文》編輯部復信,并隨信寄來兩份刊名,供《中學語文》編輯部選用。其態(tài)度之嚴肅,書寫之精益求精,真令人感動?!吨袑W語文》從1979年第5期起,就開始使用茅盾先生所書寫的刊名。
著名作家秦牧也關心《中學語文》的發(fā)展,多次為《中學語文》撰搞,最令人難忘的是他一絲不茍的寫作作風。一篇關于《菱角》的文章,他先后寄來兩篇稿子,前者是初稿,后者是修改稿,對比兩稿,可見秦牧先生對自己文章的要求是何等的嚴格,真正做到了句句錘煉,字字推敲,使我們深受教育。姚雪垠、馬烽、馬識途、劉紹棠等作家,陸宗達、葉蒼岑、郭預衡、張壽康等專家學者也為《中學語文》撰稿或題詞,著名書法家費新我、王樹人也為《中學語文》留下了墨寶。
三、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擴大社會影響
在江柳擔任主編,我和徐濤擔任副主編期間,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可以說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中學語文》也辦得有聲有色。1985年、1986年武漢市舉辦第一屆、第二屆“楚才杯”作文競賽,《中學語文》是協(xié)辦單位之一。1987年,我擔任《中學語文》主編,《中學語文》開始獨自舉辦“華英杯”作文競賽,才從“楚才杯”作文競賽協(xié)辦單位中退出。不論是參加舉辦“楚才杯”作文競賽,也不論是獨自舉辦“華英杯”作文競賽,既為激勵學生勤奮寫作,培養(yǎng)和發(fā)現(xiàn)人才作出了貢獻,又擴大了《中學語文》的社會影響。
為了加強語文期刊的合作與交流,《中學語文》決定發(fā)起并組織全國語文期刊會議。會議于1984年在湖北省襄樊市召開,北京《中學語文教學》、上?!墩Z文學習》、山西臨汾《中學語文教學通訊》、河北廊坊《中學語文教學之友》、廣東廣州《語文月刊》、廣西南寧《中學文科教學參考》、江西南昌《語文教學》以及陜西西安、河南開封等地語文期刊的負責人都參加了會議。教育部中學司也派榮萌同志出席指導。這次會議對如何辦好刊物,如何進行教學改革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因受客觀條件的限制,這次會議雖然未能成立全國性的語文期刊學會,但為此后全國性語文期刊學會的成立,奠定了基礎,《中學語文》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在全國語文期刊學會成立大會上,是得到了大會的肯定的。
為了推進語文教學改革,1986年《中學語文》與山東曲阜市教研室合作,舉辦了杏壇講習會,特聘著名教育家呂型偉,著名語文教學改革家錢夢龍、洪鎮(zhèn)濤、韋志成、胡明道和年輕有為勇于探索的青年教師李培永、陳文國等或作報告或講課。這次講習會,受到廣大中學語文教師的歡迎,學員來自全國各地,共計1300多人,既宣傳了這些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思想、教育主張,介紹了他們的教改經(jīng)驗,又擴大了《中學語文》的社會影響。
諸多往事,歷歷如在目前,難以盡述,擷取此二三事,只不過勾勒了《中學語文》的一個側影,聊盡一個歷史見證人的責任而已。歷史的車輪正滾滾向前,乘十七大的東風,在貫徹科學發(fā)展觀,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yè)中,堅信《中學語文》一定會越辦越好,一定會更加興旺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