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鳴
一個社會,如果對弱勢者不能給予起碼的尊重,社會上的其他人同樣也得不到尊重,也就是說,那些健全的人,自身作為人的尊嚴,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尊重。
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要開了,作為主辦地的北京,如何消除京罵,成了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試想,如果在奧運賽場上,一些北京人,還像之前看足球一樣,整齊劃一有節(jié)奏地瞎喊,北京的面子,甚至中國的面子,往哪兒擱呢?于是,有人提議,應該動用強制手段,讓警察通過錄像監(jiān)控,發(fā)現(xiàn)有人喊,嚴加懲處。
這種方法是否合適,能否奏效,還有待觀察,但作為在北京生活的一分子,的確痛感京罵的可惡。這種胡同串子的口語,變成了相當大的一部分北京人的賽場口號,所反映的內(nèi)涵,是文化低俗化、市井化的流變。跟北京作為首都,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恰恰成為吊詭的反襯。
臟話是浮在面上的京罵,招人反感,也惹人注目。其實,還有另外一種罵人或者貶低人的口頭語,在北京也很流行,實際上也是一種京罵。這種京罵,看起來似乎沒那么顯眼,字眼似乎也沒那么不文明,但實質(zhì)上卻同樣惡毒,因此,也應該加以清除。這種京罵,就是動輒罵人“弱智”或者“智障”。
2007年的世界特殊奧運會,在中國上海舉行,智障人士的生活境遇,再一次引起人們的關注,觀看比賽的人們,都在為運動員的表現(xiàn)而歡呼,與特殊奧運會同時的論壇,人們在其中也對世界的殘障事業(yè),表示了極大的熱忱。然而,對世界數(shù)以千萬的殘障人士而言,他們的問題,絕不是一個運動會和一個論壇所能解決的。殘障人士,尤其是智障人士,能否有尊嚴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大可能僅僅靠他們的自立自強就實現(xiàn),如果不改變整個社會對他們的歧視,甚至輕蔑,對他們來說,這個世界的愛和美好,就等于不存在,他們作為人的尊嚴,也就不存在。
毋庸諱言,在我們的社會上,對智障人士的歧視,甚于對殘疾人的歧視,有些民間戲曲比如二人轉,很多劇目都有對智障人士的調(diào)笑,很多地方尤其是北京,“弱智”和“智障”已經(jīng)成為一種隨處可聞的罵人話。沒錯,對具有智力缺陷的人來說,弱智或者智障,的確是嚴酷的現(xiàn)實,是他們異于正常人的缺陷,拿這種缺陷來罵人,對真正的智障者,意味著什么?是一種何等的難堪!
這種京罵的流行,其根本原因,是對人的尊嚴的缺乏尊重,無論對什么人,對什么事,只要自己高興,張口就罵,在自己這方面人多勢眾時,更肆無忌憚。同理,把“弱智”或“智障”作為罵人的話,骨子里,也是對人尊嚴的輕蔑,所傳達的信息就是,根本沒有把智障人士當人來看。
殘疾和智障人士,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缺陷,使之成為這個社會最弱勢的一群人。一個社會,如果對弱勢者不能給予起碼的尊重,社會上的其他人同樣也得不到尊重,也就是說,那些健全的人,自身作為人的尊嚴,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對殘障人的尊重,不僅僅意味著政府和社會組織給這些人一些照顧,一些優(yōu)惠,也不僅僅意味著正常的人有時候會發(fā)一點善心,給這些人一點施舍,這種尊重,意味著人們心中有愛,從心里把這些殘障人士當跟我們一樣的人來看待。
因此,兩種京罵,都應該消滅,不是靠強制力,而是整個社會恢復對人的尊嚴的起碼尊重。
(選自《新京報》)
編輯提點:實際上,尊重人和自尊完全是一回事,是一種素質(zhì)的兩種反映——反映在自己身上就是自尊,反映在人際關系上就是尊重。這里的自尊不是指自尊心,而是一種品質(zhì)和素養(yǎng)。其實道理很簡單,你怎樣論斷人,也必然被怎樣論斷。不希望別人不尊重你,就首先要懂得尊重別人。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走在大街上,坐在車里,我們經(jīng)??梢砸姷剿緳C在罵行人不走人行橫道,行人在罵機動車橫沖直撞。其實,那罵人的司機也有走路的時候,那時候也不走人行道;那罵司機的行人自己也有車,駕車的時候也不懂得禮讓——不尊重人其實是不自重,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