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伯群
“京城茶座”開辦有年,所發(fā)文章知識性與趣味性皆備,使讀者學(xué)習(xí)與消遣兼得。但粗粗檢覽,“茶座”諸文尚未說到過“茶”?!安枳睙o“茶”,似乎是一個小小的空檔,因此,作為此欄目的愛好者,便有了弄一篇小文補(bǔ)缺的想法。
我對喝茶的興趣產(chǎn)生于幾年前的一件事。那年初春去四川出差,有同學(xué)送我一盒產(chǎn)于峨眉山的茶葉——“竹葉青”?;貋碚垎挝焕锒璧耐聜兒群?,都贊不絕口,尤其是于茶葉很有研究的老唐,只喝了一口便連稱珍品,且斷定這是今年的新茶。檢看一下說明書,此茶曾多次獲國內(nèi)、國際博覽會金獎,而且的確是剛剛出廠的特一級新產(chǎn)品??磥砝咸破凡璐_實有真功夫。沒過幾天,該同學(xué)又托人捎來一盒同樣的特一級“竹葉青”,不同的是出廠日期近了一個月,這不是更新的茶了嗎。于是頭一盒放回了家里,新來的這一盒留在了辦公室。
改天沏了一杯新收到的“竹葉青”請老唐喝,不料他剛?cè)肟诒阏f味道與上回的不太一樣,我懷疑這位號稱品茶的專家有點兒故弄玄虛,一樣的品種,一樣的牌子,一樣的品級,只是出廠的日期差了一個月,怎么味道就會不太一樣呢。靈機(jī)一動,我問他哪個感覺更好一些,他毫不猶豫地判定:上回的比這回的好。我覺得抓住了把柄,嘲笑他:你不是說新茶好嗎?這回的比上回的新了一個月,怎么反倒不如上回的了?老唐一笑,道出一番茶經(jīng):茶葉不像其他產(chǎn)品,出廠日期越近就越新,茶是采摘時間早的叫新茶,一般清明前茶樹發(fā)芽,就可以采摘了,叫明前茶,這頭一茬的茶葉味道是最好的,往后就不行了。
他說得言之鑿鑿,我聽得將信將疑,這茶里果真有這么深的學(xué)問嗎?第二天我從家里把上次的茶帶來,和后來這次的各沏了一杯,作好記號,邀老唐大駕光臨,一試身手。本想看看他的笑話,不料他神清氣定,不慌不忙,兩杯茶各呷了一口,便準(zhǔn)確地判明了兩杯茶的先來與后到。這真有點兒奇了,讓人不由得不心服口服。想起以前我對茶的了解,不過是水有點兒黃,味兒有點兒苦,加之工作忙,渴了就直接喝白開水,哪有閑工夫擺弄茶水。所以別人送我的茶葉,多是左手進(jìn),右手出,從沒當(dāng)做好東西。但親歷了這次老唐品茶的精彩演出,對茶葉有點另眼相看了。
此后,只要有了茶我都不輕易放過。品茶湯的味道,聞茶葉的香氣,看茶水的顏色,觀察葉片沏前與泡后的形狀,了解它的名稱、產(chǎn)地及制作方法,漸漸地長了不少知識,興趣也越來越濃了。比較有意思的方式是把不同的茶葉同時沖泡成幾杯,交替著品嘗,于鑒別中體味各自的滋味,也就逐漸增加了自己品茶的能力。
幾年下來,中國的名茶,如武夷巖茶、西湖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君山銀針、祁門紅茶、信陽毛尖、都勻毛尖等,都有了或多或少的嘗試。一些地方名茶也有了或深或淺的了解,除了前面提到的四川峨眉山的竹葉青,還有四川的蒙頂黃芽、碧潭飄雪,福建的安溪鐵觀音,浙江的安吉白片、大佛龍井、望海茶、開化龍頂、千島玉葉、雪水云綠,江蘇的鶴山翠眉,江西的廬山云霧,湖南的安化銀幣,湖北的三峽云霧,云南的普洱散茶、七子餅,安徽的六安瓜片、霍山黃芽,重慶的敘府龍芽,廣東的鳳凰單叢,臺灣的凍頂烏龍,青島的嶗山雪芽。
茶喝多了,品質(zhì)上的高低自有客觀標(biāo)準(zhǔn),但個人的喜好也不容忽視。“味中甘而小苦”這是魯迅先生的標(biāo)準(zhǔn),“小苦”是多苦?“中甘”為多甘?每個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拿我來說,最喜歡的是綠茶和青茶(也稱烏龍茶)。綠茶里最喜歡的是浙江的西湖龍井、大佛龍井和安吉白片,而同是產(chǎn)于浙江的千島玉葉和雪水云綠就感覺苦味有點過。
觀其形、聞其香、品其味,不過給人以視覺、嗅覺、味覺上的觸動,而飲茶的真諦是把你的心緒引領(lǐng)到一個平和的境界之中,擯棄名利的糾纏,遠(yuǎn)離世俗的襲擾,去享受寧靜,享受安逸。久而久之,你會感受到你自身產(chǎn)生的一種變化,而這種變化將使你終生受用。
茶,真是奧妙無窮。
作者單位: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