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最中國”的學校

2008-04-24 18:26白宏太
人民教育 2008年1期
關鍵詞:校園學校老師

白宏太

“國家把整個的學校交給你,要你用整個的心去做整個的校長?!碧招兄壬倪@句名言,醒目地寫在江蘇省蘇州市第十中學的校長長廊上,也恒久地刻在了校長柳袁照的心底。

面對百年名校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教育大師的垂誡如一縷靈光,照亮了柳袁照心中的夢想,讓他立志用全部的激情與智慧,去創(chuàng)造一個最具中國文化特色的詩意校園。

2005年11月11日上午,蘇州十中西花園。

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長道爾頓·麥根迪對采訪的中國記者贊嘆:“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學校!”

那一天的蘇州十中,朱紅的校門透著無限滄桑,細雨中的草坪青翠欲滴,粉墻黛瓦掩映在金黃的銀杏樹下,若不是身邊彬彬有禮的學生,真以為到了蘇州園林。更迷人的是,校園里的每一幢建筑都承載著歷史,每一塊石頭都蘊含著文化,每一面墻壁都在訴說教育。

臨行前,麥根迪瞪大眼睛,直視著柳袁照:“我很好奇,你如此年輕,怎么能做這樣一所學校的校長?”

柳袁照輕松笑答:“省長先生,要知道,我只比您小一歲,可您卻領導著加拿大一個重要的省份?!被蛟S在外國人眼里,執(zhí)掌這所學校的,應是資深的長者。但在這耐人尋味的問題背后,折射出的是對學校厚重文化傳統(tǒng)的尊崇。

“名園,名校,名人”,是蘇州十中百年歷史最簡潔的寫照。在這一基點上,柳袁照尋找著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理念的完美結合。近年來,凡是來這里參觀的人,都不吝贊美,稱之為“最具中國本土化”、“最有中國古典魅力的學?!?。

蘇州市教育局長鮑寅初告訴記者:“如今全市各學校的基本條件已經(jīng)均衡,我們提倡學校要辦出特色,就像蘇州十中這樣?!?/p>

深諳“邊緣化”旨趣的柳袁照,在中國建筑與中國教育之間,找到了學校文化的定位,將灰、白、黑的城市主色調(diào),蘇州園林精致雋秀的風格,與輝煌的百年校史水乳交融。

幾年前,新加坡一位教育官員來訪,一邊漫步校園,一邊聽柳袁照娓娓道來。他突然停下來說道:“柳校長,你一定是這里畢業(yè)的,否則怎么會對這所學校有如此深厚的情感呢!”不錯,蘇州十中就是柳袁照的母校,畢業(yè)后盡管很少回來,卻時?;隊繅艨M。

在柳袁照讀書時,蘇州十中還是全市最好的學校。最神奇的是,這座校園竟然與文學史上兩部名著淵源頗深。這里曾是清代蘇州織造署,曹雪芹幼年時曾來此小住,西花園里依稀有榮國府的影子。園中的瑞云峰更是北宋花石綱遺物,一看到這塊千年名石,梁山好漢“智取生辰綱”的故事便躍入腦海。

母校就像是他的精神棲息地。2002年,在教育局工作了11年的他決定回來,當時的一首小詩記錄了他喜悅的心情:“過去的我真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鳥/一朝醒來我突然變成了一棵樹/一棵再也不走再也不盼顧再也不漂泊的樹?!?/p>

但重回故地,柳袁照發(fā)現(xiàn),很多地方還是老樣子,校園的宣傳欄和自己讀書的教室都沒有變。那時的學校,儼然是一副“小國寡民”的狀態(tài)。柳袁照心目中有對母校的理想憧憬,他希望人們提起蘇州十中,就能想到江南水鄉(xiāng),勾起美好的意象。

那時的柳袁照,對學校的過去知之甚少。為讓自己有底氣,他鉆進圖書館研讀百年校史,越讀越驚詫,越讀越癡迷,越讀越向往。1906年,王謝長達,一位杰出女性,以過人膽識興辦女學,取名“振華”,即蘇州十中前身。這里曾名流云集:蔡元培、章太炎、胡適、竺可楨、陶行知……這里曾英才輩出:費孝通、楊絳、何澤慧、李政道、彭子岡……一個強烈的愿望在他心里萌生了:把這百年歷史在校園里生動再現(xiàn),恢復學校的文化傳統(tǒng)。校史讓他領悟到了自己的使命:“作為校長,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一種氛圍,統(tǒng)一大家的認識?!绷盏念V窃谟冢堰@項形而上的文化建設,變成了生動直觀的校園改造計劃。

上世紀30年代,曾有許多大師到校演講。1936年,在振華女校成立30周年之際,校董竺可楨深情寄語在座學子:“我希望70年以后,那時候振華女校已是規(guī)模大為擴充,創(chuàng)辦人服務的精神已充滿全國?!痹谖骰▓@里有一幢民國建筑,原為大禮堂,曾見證著當年的學術盛況。

如今,學校依據(jù)史料和檔案,參照同時期建筑,將大禮堂從建筑細節(jié)到室內(nèi)擺設,一一按原貌恢復,同時被恢復的,還有學術演講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在校園改造之初,柳袁照曾率領總務處全體員工,一起走進蘇州的名園,揣摩門窗的圖案、小徑的鋪設、花木的分布……他甚至認真研究了蘇州的城市風格,從宏觀視角考慮環(huán)境的和諧。盡管一開始,柳袁照還沒有一個明確、完整的藍圖,但他很清楚:“學校文化必須融入城市文化的背景中,才會有生命力。”

于是,在人們熱衷于“創(chuàng)新”時,柳袁照卻在考慮“修舊如舊”。位于校園中部的“時璋樓”,原本是一棟樣式簡陋的教學樓,有人主張拆除。但他覺得,每一座建筑都代表著一段歷史。他請人對樓的外立面進行改造,用料只是簡單的青磚、灰瓦和石灰,再加上風火墻和雕花欄桿,呈現(xiàn)出了古色古香的風貌。

“你哪來這么多絕妙的主意?”面對記者的疑問,他笑道:“我喜歡讀畫,家里古今中外的畫冊有很多。一幅名畫,我可能說不出作者或技法,但我能讀出它的意境?!钡拇_,在這座校園里,隨處望去都是一幅精致的畫面。西花園里有一口大鐵缸,在角落里不知躺了多少年。后來經(jīng)師生考證,它叫“門?!保钱斈晏K州織造署消防設施。柳袁照把它“請”出來,立石紀念,變成了教育實物,又稍加點綴,在缸里放上水草,養(yǎng)上幾尾金魚,頓時有了生命的氣息。

柳袁照深知,他是在創(chuàng)造教育的意境:“這絕不僅僅是園林或?qū)W校的再造,而是校園文化的再生;也不是一個單純的建筑問題,而是教育的問題。要讓校園里的一切都會說話,說教育的話?!币虼?,學校每一棟樓、每一條廊、每一座園都各有名稱:王鏊廳、元培樓、驪英樓……都有樓記、廊記、園記。

“璀廊”就是柳袁照的得意之作?!八且浴欢ぞ胚\動的學生領袖、校友陸璀的名字命名,她曾被譽為‘中國的貞德。”柳袁照指著“廊記”介紹。廊壁上還有許多磚刻,每一塊都是一位校園名人。這里曾是臟亂的衛(wèi)生死角,改造不易。他靈機一動,修了這段直通西花園的長廊,既化腐朽為神奇,有曲徑通幽之感,又有了教育的意義。

改造工程如愿完成,整個校園立刻呈現(xiàn)出一種渾然的美感和流動的意韻。柳袁照習慣追求“邊緣化”,作為校長的他正努力探尋教育與建筑的“黃金分割點”。在把學校文化精神物化的同時,柳袁照也把自己的生命意義與母校、與民族的教育理想融在一起。

今天的蘇州十中更像一個精神家園,顯性的物質(zhì)文化與隱性的人文精神,共同構成了一本鮮活的校本課程,讓教育成為一種自然的存在。只要用心聆聽,到處都有天籟之音。

一個秋日的黃昏,一位白發(fā)老人悄然走進蘇州十中西花園。在一座紫藤架下,老人撫著一塊摩崖石刻,上面依稀可辨:“仁慈明敏,壬申級訓,何澤慧篆?!边@位老人就是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何澤慧。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每一屆振華學生畢業(yè),都要為母校留下一些紀念物。壬申級石刻,就是何澤慧和同學們鐫刻的。西花園中的己巳亭、來今雨齋,都是當時的畢業(yè)校友留贈。對于這些永恒的紀念,學校格外珍視,一一進行了修復。

從2002年開始,學?;謴土水厴I(yè)留念的傳統(tǒng)。走過子岡樓,只見一塊靈璧石立在翠竹叢中,恰如一匹駿馬騰空。這是2003屆畢業(yè)生留下的,取名“起步石”。在柳袁照眼中,小小的石頭有著無盡的寓意:“它既表達了學生的感恩之情,把足跡留在母校,也象征著無論他們走向哪里,起點始終在這里?!庇谑牵@片校園便成為許多人離開時的牽掛和回來的理由。這種情感就像醇酒,不會因時光流逝而淡薄,而是愈久愈香。

對今天的學生來說,生活在這個校園里,時時處處都會得到美的熏陶,眼前的一切是如此靈動,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蘊藏著一段令人神往的故事,讓人忍不住駐足沉思。

高一學生姜吟雪還記得那節(jié)特別的語文課。那天要學習美國作家梭羅的文章《神的一滴》,一篇自然主義名作。老師沒有像往常一樣講解課文,而是帶他們來到西花園,讓他們自己品讀課文。第一次在室外上語文課,感覺既新奇又興奮。原以為大家會像小麻雀一樣,嘰嘰喳喳鬧個不停??墒?,當他們坐在草坪上,看著滿眼綠色,一瞬間變得特別安靜,都沉浸在優(yōu)美的意境中。面對美麗的校園環(huán)境,學校教師注重創(chuàng)造契機,讓學生在參與中增進體驗,實現(xiàn)自我教育。

2006年,蘇州十中迎來百年華誕。此時,梳理學校發(fā)展歷程,追尋名人軼事,無疑很有意義。學校決定編寫一本校本教材,并把任務交給學生完成。通知一發(fā)出,很快有一百多位學生踴躍報名。

高三學生史濛輝是文學社社長,自告奮勇地選了“陶行知”這個寫作主題??梢坏﹦庸P,他犯難了:“雖然早就知道陶行知,但對他的事跡和思想,了解并不多?!睘閷懞眠@個偉人,他捧起了大部頭的《陶行知文集》,花了一個月時間研讀。從校史中,他又得知陶行知與蘇州十中的深厚淵源。陶行知曾是振華女中的校董。在去世前不久,他還來學校參加畢業(yè)典禮,為學生們演講。漸漸地,陶行知的形象在史濛輝心中豐滿了,他揮筆寫下了《十中的陶氏情懷》。不是簡單地介紹陶行知,而是用有感情的筆觸,寫了對他的理解?!疤招兄摹罴唇逃⑺拇蟊娊逃结樢约皫熒降鹊挠^念,正被如今的蘇州十中繼承和發(fā)揚。”史濛輝感言。

高二學生雪川也通過寫作對校史有了新認識?!昂軕M愧,此前我知道的學校名人屈指可數(shù)。”當拿到“王寵惠”這個題目時,幾乎對他一無所知。通過看資料,她認識了這位振華校董、近代著名法學家,也是我國近代第一張學歷文憑的獲得者。寫完王寵惠,她陡然覺得,校園變得那么多情。再路過西花園里的碑石,她總?cè)滩蛔《嗫匆谎??!靶@中的一景一物都有前輩的痕跡,有他們的記憶、奮斗和精神?!?/p>

如今,由學生們撰寫的這本《百年足音》即將出版,它也將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成為永久的記憶。

實際上,在這個校園里,教育已經(jīng)成為一種自然的存在。當學生在瑞云峰前嬉戲、在聞道廊里小憩、在小亭下靜讀,那種相看兩不厭的狀態(tài),又何嘗不是一種和諧的教育境界。

蘇州十中的校園里有很多石頭,山石、摩崖石刻、石碑,每一塊都“會說話”。語文教師徐思源經(jīng)常帶著文學社成員在石頭間徜徉,讀一讀上面的文字。有時,學生問起一些詞句,徐思源也不甚清楚。但她是一個有心人,組織有興趣的學生開展了“十中校史·碑文篇”的研究。深入進去后徐思源感覺,這些不僅是語文的生動教材,也是校園文化精神的寄托。她和其他老師一起,精選了幾篇碑文,經(jīng)過???、標點、注釋,編成了一本校本教材《校園碑文選讀》。如今,這本教材被納入語文課,學習形式也很特別,學生們在校園中尋找碑文,進行研究性學習。

就在記者采訪時,一群學生正在上碑文課,他們走過來詢問:“老師,您知道《通泉銘》在哪兒嗎?”老師指著不遠處笑道:“你看,就在老校長王季玉的塑像下面啊!”學生們循著手指的方向跑過去了。那一刻,記者想起《通泉銘》中的幾句話:“樹木十年,滋蘭九畹。思源飲水,永式燕婉?!边@是幾十年前畢業(yè)生感謝老師的話,那種其樂融融的境界仿佛就在眼前。

堅定辦學追求,從不左顧右盼,這是山的本色;潤物無聲,讓有形無形的文化自然流淌,這是水之特質(zhì)。而柳袁照獨愛石,可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智兼?zhèn)湔邩肥薄?/p>

蘇州城有一條二郎巷,是省級文明小區(qū),和蘇州十中初中部相鄰。這幾年,小區(qū)和學校關系融洽,學生們經(jīng)常參加社區(qū)里的讀書、征文、游覽活動,學校的各種設施也向社區(qū)開放。

以前可不是這樣。初中部剛成立時,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讓人深感煩惱。校園里鋪著小石子,調(diào)皮學生把石子摳出來,到處亂扔。居民不堪忍受,經(jīng)常到學校投訴,鄰里關系一度很緊張?!皣懒罱购团u都不管用,我們甚至想把石子都鏟掉。”初中部副校長蔣玉紅說。

為此,蘇州十中開始了“文化改造校園”的嘗試,把百年振華的歷史與傳統(tǒng)一點一滴地遷移過來:新建教學樓都以杰出校友命名,校園名人的演講詞被鐫刻上墻,每一屆畢業(yè)生都在校園里刻石留念……

走進初中部的運動場,目光會被一條長廊吸引。幾十米的墻壁上,按姓氏筆畫,密密麻麻地刻著許多人名。“一百年來學校所有教職工的名字都在這上邊。”柳袁照介紹說。每天,當學生們運動完畢,坐在廊下休息時,抬眼就能看到?!澳憧?,這里有一位教師叫張震寰,他是小說《紅巖》的責任編輯。解放前在這里任教,已經(jīng)去世了?!绷斩嗽斨终f。顯然,每個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都能喚起學生溫暖的情感。在長廊的名錄下是雪白的墻壁,偶爾會踩上腳印。柳袁照并不在意:“墻壁臟了可以再粉刷。只要他們坐在這里,總會受到感召。”

隨著校園環(huán)境的美化,學生們越來越文明,越來越愛學校,周圍居民更是把學??醋黟B(yǎng)眼的風景。2005年,初中部首屆畢業(yè)生離校,他們在“孝通樓”前的石頭上刻下了:“我們開創(chuàng)了振華的歷史!”

的確,校園還很“年輕”,但有了百年學校文化的滋養(yǎng),也會變得生機勃勃。如今,初中部里也豎起一塊巨石,這是柳袁照遠赴安徽靈璧覓得的,取名“相云峰”,與瑞云峰遙相呼應。在他看來,校園里的石頭不僅是文化的象征,也是永恒的紀念?!霸龠^一百年,校園可能不存在了。但只要看到這石頭,人們就會記起有關學校的往事?!睂π@里姿態(tài)萬千的石頭,柳袁照有著特殊的鐘愛。他從石頭中讀出了一種大美不言的境界,一種堅定與執(zhí)著的態(tài)度,恰如他對自身職業(yè)的理解和特立獨行的追求。

起初來做校長,很多人替他捏一把汗。在人們眼里,性格直率、不善圓滑的柳袁照更像一介書生。但兩年后,有位領導來學校,不禁感慨:“原以為柳袁照只會寫文章,沒想到從沒當過校長的人,倒把學校辦出不一樣的味道來了。”正因為沒做過校長,柳袁照胸中少了條條框框的束縛,總能獨辟蹊徑。在外人看來,他好像一直在“大興土木”。但老師們知道,校園改造都是在假期完成的。作為校長,他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學校管理上。

新官上任照例都要“燒幾把火”,但到校第一天,柳袁照只簡單地寒暄幾句,不提任何目標。足足3個月,他沒在全校作過一次正規(guī)講話,只是不厭其煩地聽課,拜訪老教師。隨著對校情的了解,柳袁照文化管理的思路逐漸清晰:“一個學校管理的境界與其歷史文化、管理傳統(tǒng)有關,但根本上在于,校長要和所有成員達成共識。”

“校長一來,就讓中層干部每人擬訂一份工作規(guī)劃。”辦公室主任杜勇記憶猶新。那時,杜勇是學校體衛(wèi)處處長,教體育課,但他卻“不務正業(yè)”寫了份《關于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構想》。“當時的想法很不成熟,后來一條都沒實現(xiàn)。”柳袁照看后卻大加贊賞:“一個體育教師能有這樣的文化眼光!”半年后,杜勇被提拔為總務處副主任,負責校園文化建設。杜勇沒讓他失望,成了校園改造時的得力助手。這幾年,校園里的碑匾設計都出自他的手。為做好這項工作,原本不懂書法的他翻遍了歷代的書法作品,竟成了頗有研究的行家。

剛當校長時,有些事讓柳袁照深感困惑。一次,他在辦公會上布置一項任務。過了很久,當詢問工作進度時,負責此事的老師卻一拍腦袋說:“哎呀,我忘了!”還有一次,他向一位老師提要求。沒想到,老師卻不滿地說:“這件事沒法兒做,我只聽年級主任的。”柳袁照又好氣又好笑:“學校里往往是一級管一級,校長管副校長,副校長管教導主任,教導主任管年級主任,從校長到教師,中間隔著好幾級呢?!?/p>

如此“遭遇”讓他深入反思,尋找問題癥結:“鏈條式管理效率太低,一個環(huán)節(jié)出錯,全盤都受影響?!睘榇耍瞥隽艘惶住氨馄交⒕W(wǎng)絡化”的管理模式,降低管理重心,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

“比如,我還兼任年級部主任和政教主任,甚至還做過班主任?!备毙iL李丹老師解釋說。盡管身兼數(shù)職,但主次不同。年級部是獨立的管理實體,年級部主任直接對校長負責。其他像政教處、教研室等中層部門都是虛設,要為年級部服務。每一位管理人員既要作決策,又要親自操作,被賦予更大自由度和自主權的同時,也要負起更大責任。對這項管理改革,柳袁照形象地比喻說:“就像把電路由‘串聯(lián)改為‘并聯(lián),即便一條線路出故障,其他線路還照常運轉(zhuǎn)?!?/p>

這是一座洋溢著古典魅力的校園,“傳統(tǒng)”是她的呈現(xiàn)方式;這又是一種流淌著生命氣息的教育,“現(xiàn)代”是她的精神內(nèi)核。師生之間的平等、和諧,成了這里最動人的風景。

在蘇州十中的北門兩側(cè),元培樓與子岡樓相對而立,如兩座巨塔,俯視著校園里的莘莘學子。

元培樓“樓記”上寫道:“蔡元培,振華女中校董,民主革命家,中國現(xiàn)代教育之父,曾任北京大學校長……”子岡樓的“樓記”上說,彭子岡,振華女中校友,20世紀三四十年代杰出記者。

“子岡樓”三字,由彭子岡之子、作家徐城北題寫。當時,他曾坦率地問道:“柳校長,我母親雖然在新聞界有點名氣,但無論成就、聲望,都不能和蔡元培同日而語。他們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生,這樣是不是不太相稱?”柳袁照回答:“如今提倡以人為本,落實到學校,就是以學生為本。老師無論有多高的地位,和學生都是平等的。這象征著蘇州十中是一所師生平等的學校。”

同樣富有象征意義的是學術報告廳,門楣上“王鏊廳”三個大字,居然出自一位在校女生之手。王鏊是明代的大學士、學校創(chuàng)始人王謝長達的先祖。題字的女生名叫夏祖晗,因為書法特長被學校破格錄取。一位是前代名士,一位是后輩學子,這樣的組合,寓意不言自明。

在這里,平等的理念蘊藏在更多管理細節(jié)中。雖然校園不斷在改造,不斷有新工程,但至今沒有修建行政樓,學校領導都和老師們一起辦公。并非財力問題,因為只有校領導走近老師,老師才能走近學生。學校明確規(guī)定,校園里凡是對教師開放的地方,都對學生開放。

然而,真正的師生平等,絕不是簡單的貼標簽、喊口號,而是體現(xiàn)在日常的教育事件中教育者的態(tài)度和角色定位。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兩年前的一件事,讓教師們感觸頗深。

那是一次體育活動時間,高一年級組教師正在備課,辦公室里進來幾個學生,神情肅然。

“你們有什么事嗎?”一個老師問。

“老師,我們想找級部主任談談?!睂W生們一本正經(jīng)地說。

“哦,你們先請坐,什么問題這么嚴重?”老師們很納悶。

“每月一次測驗太不合理,應該取消?!绷硪粋€學生顯得很激動。

事情的來龍去脈很快弄清楚了。按學校規(guī)定,高一年級每月統(tǒng)一進行測試。但學生們很有意見,認為壓力太大。于是推舉“學生代表”來和校方“談判”。雖然在老師面前學生不敢太“造次”,不過一開始,氣氛確實有點僵。老師們解釋說,測試目的是及時了解學習反饋情況,而學生們卻說,他們做過調(diào)查,別的學校沒有這樣的測試。

在辦公室外面,不時有學生來打探消息。此時,是遵從學生意見,還是擺出師道尊嚴來壓制學生?斟酌再三,老師們說:“你們先回去,學校一定會盡快答復?!睂W生們悻悻然地離開了。一個老師跟級部副主任徐蕾開玩笑:“你剛在政治課上講過民主,學生就活學活用了。”

究竟該怎么處理呢?徐蕾陷入了深思:“其實兩方意見都有合理之處,關鍵是要充分溝通,相互理解,客觀地看問題。”

契機很快來了,不久的政治課上,正好講到了聽證會。徐蕾決定針對測驗的問題,舉行一次模擬聽證會。學生們事先被分為學生、教師、家長和社會人士的代表。他們認真地采訪了學生、老師和家長,還分頭上網(wǎng)查找資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聽到了更多不同的聲音。家長說,每月測驗很有必要,可以鞏固學習成果;專家說,要給學生更多自由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聽證會很熱烈,各方代表都充分表達了意見。不久,學校做出了適當?shù)恼{(diào)整,一方面,根據(jù)學科特點,除了數(shù)理化以外,其他學科改為每學期只有一次測試;另一方面,淡化測試的評比功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實際上,聽證會重要的是過程,而不在于結果,學生們的情緒得到了宣泄,也學會了客觀地認識問題?!毙炖傩Φ?,“很多時候,教師應該相信學生,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教育?!钡拇_,從教育者尊重、寬容的態(tài)度中,學生們獲得了成長的自信,不僅敢于表達自我,而且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家,處處體現(xiàn)出一種強烈的主人翁意識。

高三學生劉兆穩(wěn)曾有過一次勇闖校長室的經(jīng)歷。至今提起來,他還有些激動,還有幾分自豪。那是在一年多前,隨著前來參觀的人越來越多,出于維護學校環(huán)境和秩序的需要,學校設置了一些保安人員。這原本無可厚非,但在劉兆穩(wěn)眼里,這一做法有點“煞風景”:“我們的校園本來是一種非常自然的、沒有人工痕跡的狀態(tài),如果靠保安人員來嚴令禁止,嚴加管束,就破壞了這里的自由、和諧。”

劉兆穩(wěn)認真想了很久,終于有一天,他推開了校長室的門。盡管那一剎那間他有點緊張,但還是鼓足勇氣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沒想到,校長居然贊許地點點頭說:“很好,我知道了,我會考慮你的意見的。”更讓劉兆穩(wěn)想不到的是,沒過多久,校園里的保安人員就撤出了。自己的意見居然會被校長采納,這讓他更加熱愛這個校園。

像這樣敢于直面校長的學生,不止劉兆穩(wěn)一個。在學校里,為人坦率的柳袁照,讓老師們都有幾分忌憚,然而,學生們卻并不怕校長?;蛟S在他們眼里,更多看到的是柳校長那一顆赤子之心。

“和諧中有點兒不和諧,是最大的和諧”。這既是一種教育的智慧,更是一種教育的境界,從本質(zhì)上體現(xiàn)的是柳袁照質(zhì)樸大氣、崇尚自然的辦學追求。

2007年9月20日,蘇州十中振華堂,特級教師徐思源語文教學實踐研討會隆重舉行。

為在職教師召開研討會,這可是頭一回。這一天,全國的、江蘇省的、蘇州市的語文界權威、教學專家,都應邀出席,300多人濟濟一堂。校園改造后,柳袁照把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上:“如果說過去一百年,我們要更多地傳承學校文化精神,那么新的一百年,我們要打造大師,把校園的美向課堂延伸?!逼鸪酰焖荚礃O力推辭:“校長,我只會埋頭上課,哪兒有什么教學特色?”“別緊張,你就好比一只被解剖的麻雀,是供大家評判的?!绷招χ参浚拔覀円ㄟ^這次活動,梳理語文學科一百年來的傳統(tǒng),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p>

此外,柳袁照心里還有他的“精明算計”。長期以來,學校語文組里分做三派:“交互式”、“學院派”、“研究型”,風格各異,卻缺少交流。為改變這種狀況,他想到了“蝴蝶效應”。“我樹立典型,是讓其他老師看到別人的長處,學會相互接納?!彼难劾镩W著一絲狡黠,“有了良性競爭,才會激起一池活水?!?/p>

顯然,在這樣一個和諧的校園里,柳袁照對“和諧”卻有著更深的理解,“和諧不是一團和氣,而是一種動態(tài)平衡,有時候有一點小小的不和諧,反而更有利于發(fā)展。”

幾年前,留學歸來的胡明老師,對老式的英國電話亭情有獨鐘,很想把它引進校園里。柳袁照對這個主意大為贊賞。因為一看到這個頗有異國情調(diào)的電話亭,他憑直覺認為很美。于是,在白墻、灰瓦、綠樹之間,一座鮮紅的英式電話亭立了起來。英國劍橋大學的客人來學校參觀,驚喜地說,這個電話亭是他們的教師幾百年前設計的,沒想到在這里見到了。不過,也有人提出異議,認為古典園林式的學校和英式電話亭太不和諧。

在柳袁照看來,英式電話亭更像一個文化符號,透射出一種獨特的教育美學,“和諧中有點兒不和諧,才是最大的和諧?!边@話很耐人尋味,無論教育還是生活,總難免有缺憾,只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往往會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與收獲。這既是教育的智慧,也是教育的境界。

幾年前,當下肢癱瘓的學生小秦進入校園時,大家都有些詫異。這是一個曾患小兒麻痹癥的孩子,父母離異,跟著奶奶生活。諸多的原因,造成了他孤僻、內(nèi)向的性格。這樣一個孩子無疑會帶來管理上的許多困難和挑戰(zhàn),就像一首曲子中不協(xié)調(diào)的音符,但學校卻沒拒絕。“只要不影響其他同學的利益,我們希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备毙iL李丹說。

為了讓小秦融入集體的懷抱,細膩的班主任王軍想了很多辦法。班會課上,他買來了生日蛋糕,為小秦和其他兩個同學一起慶祝集體生日。面對老師和同學們的祝福,小秦的臉上露出少有的笑容。平時,小秦靠輪椅行走,上廁所需要人背扶。王軍召集班干部會,建議成立互助小組,大家在生活上照顧小秦,讓學習上有專長的小秦幫助大家。

學校也不惜為這一個學生提供方便。按慣例,各班教室每年都要調(diào)整,考慮到小秦腿腳不便,幾年來,學校寧可打亂班次,把小秦班的教室一直固定安排在一樓。在新建教學樓時,學校領導還特別決定,在臺階旁修建了輪椅通道。在充滿溫情的氛圍中,小秦生活得很快樂,從老師到學生都沒有感到不方便。相反,因為小秦的存在,學生們的愛心被充分激發(fā)出來,互助小組持續(xù)不斷地延續(xù)下去。

幾年中,隨著病情的加重,小秦幾次想放棄學業(yè),是大家的關愛給了他繼續(xù)堅持的勇氣?!拔覀儚牟簧萃貓竽感?,他的堅持就是對母校最大的回報,也是我們教育的最大成功。”李丹這樣告訴記者。

“以學校的每一天成就每個學生的本色人生?!边@句話被柳袁照當作學校座右銘,即將寫在校園的墻壁上。他希望教師明白,學校教育既是物對人的影響,更是人對人的影響。

“一座學校有一座學校的收藏,一座學校有一座學校的歌唱。有時候,歲月就是這樣的短暫。上課時開始,下課時竟已百年。走進校門開始,畢業(yè)時竟已百年。有時候,歲月又是如此悠長,朝花啊夕拾,光榮和夢想,一代一代的書聲朗朗,原來就是百年十中經(jīng)久不散的回響……”

讀著這美麗動人的文字,眼前浮現(xiàn)出的是至真至純的教育境界。這是蘇州十中百年校慶之際,作家陶文瑜為紀錄片《百年十中》撰寫的解說詞。這部不斷精雕細琢的紀錄片,學校拍了整整一年。但與眾不同的是,片中無領導講話、無曲意奉承、無夸耀成績,自始至終是在如詩如歌的語言中,追憶辦學歷史,詠唱校園精神,美不勝收的畫面令人陶醉。

這就是柳袁照的風格,在學校里,他提倡一個“真”字,做人要有真性情。如今,隨著校園文化建設的成形,他更多地思考著一個“本色人生”的命題。在他看來,物對人的影響是間接的,人對人的影響才是直接的。正因此,他希望以教師的道德、人格、習慣和價值觀,去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引導學生。

這種精神的影響,在許多老教師身上體現(xiàn)得尤為鮮明?!拔覀兊男@很美,在這里工作,教師也要有美的行為。多年來,包括我的老師在內(nèi),都是身教重于言教?!崩辖處熗醢嵰呀?jīng)跟百年老校一起度過33年光陰,仍然激情未減。

在學校初中部,曾有一位來自單親家庭的學生,仗著身材高大,常欺負同學。擔任年級組長的王皪經(jīng)常找他談心。一天傍晚,他剛和這個學生交流完,一轉(zhuǎn)眼他又闖禍了。起因是他在校園里打鬧,不慎撞到別人身上,幾顆門牙被撞掉了。當王皪找到滿嘴是血的學生時,顧不上批評,趕緊把他送往醫(yī)院。因為救護及時,醫(yī)生說牙齒還可以重植,但必須盡快找到斷牙。

事不宜遲,王皪立即返回學校尋找斷牙。天黑,他打開摩托車燈,在地上一寸一寸地搜尋。眼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他又買來手電筒,叫了幾個老師幫忙。

“算了吧,這簡直是大海撈針?!卑雮€小時過去了,有人想放棄。

“別著急,再找找看。”王皪心想,只要能保住學生的牙齒,哪怕是萬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堅持。

終于,一個老師大叫:“找到了,在這里?!蓖醢嵪窈⒆右粯犹^去,用餐巾紙把斷牙小心翼翼地包好,再次趕往醫(yī)院。經(jīng)過一番緊張的處理,學生的牙齒被成功地植活了。

第二天,一切風平浪靜后,王皪找到那個學生,沒有厲聲呵斥,依舊是和風細雨的誘導。這一次,一向桀驁不馴的學生低下了頭。

很多時候,教育就是這樣的樸素而真誠,它不需要巧言令色,卻足以打動人的心靈。令人欣慰的是,在這樣一座校園里,這樣的教育精神也像柔和的水一樣,自然地在校園內(nèi)流淌。

從教師口中記者得知:年輕的英語教師沈菁新婚不久,班上一個學生因母親生病,無人照管,沈菁當即就把學生領回自己家中照顧,一住就是大半月。

有位班主任一直默默資助困難學生,學生考上大學后,班主任仍繼續(xù)資助,兩年多來從未間斷。但學生至今不知資助者是誰,在記者幾天的采訪中,這位教師始終沒有露面。

毫無疑問,這些都是本色人生最好的詮釋。

在高一年級教室里,一場關于“本色人生”班會正在熱烈地進行。學生們剛看完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王志采訪方永剛的節(jié)目,一時有許多感觸。各小組同學圍坐一起認真討論,然后爭先恐后地上臺發(fā)表見解。

“本色人生的核心是責任與使命,面對挫折和困難,要不退縮,不退卻,勇于承擔責任。”一個小組的學生首先提出看法。

“方永剛的一句話我印象特別深刻,‘癌癥像一面鏡子。從這面鏡子中,照射出的是他積極樂觀、無所畏懼的精神?!绷硪唤M的學生隨即發(fā)表意見。

“我們的體會是,做一個快樂的人,樂觀豁達地面對生活。為了充滿希望的明天不懈創(chuàng)造?!边@一組學生也有獨到觀點。

顯然,“本色人生”是一個開放性的命題,學生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了自己感觸最深的一點,看到了“堅持”,看到了“真誠”,看到了“感恩”……眼見學生有太多話想說,班主任黃睿讓學生把心里話寫下來做成座右銘,貼在教室“個人座右銘展示板”上。不一會兒,墻壁上貼滿了紙條: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前瞻人生路,快慰寸光陰?!薄俺迅卸髦?,積極做人做事。”“助人者自助”……在充滿真誠的思考中,本色人生的種子已經(jīng)悄然撒播在學生的心田里。

2006年6月,在學校的第一百屆畢業(yè)典禮上,柳袁照把“感恩歷史”作為臨別贈言:“同學們,你們即將離去,離別之前,請記住我們學校的文化精神,這就是質(zhì)樸大氣、真水無香、傾聽天籟的精神?!?/p>

可以相信,這些從心底里流出的話,將永遠伴隨學生健康成長。

2007年10月,柳袁照應邀前往山西太原,參加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新學校行動計劃”的工作會議。

會議的主題是探討“理想學校”的特質(zhì)。課題主持人、國家督學李希貴作了一項測評,給每人一份表格,列出學校管理的若干項目,要求從每一項中選出適合本校的描述,并將各選項描點連線。完成后,李希貴說,連線越接近直線,就說明學校的管理越趨近于理想狀態(tài)。

柳袁照低頭看了看手中的表格,不禁暗自吃驚,自己所有的選項都清晰地處在一條直線上!不錯,蘇州十中就是標準的“理想學?!?!他感到快慰,這是多少人期待和羨慕的結果啊!他不聲不響地把表格收進公文包。盡管這樣的測評有科學依據(jù),但喜歡“詩意地做校長”的他,更習慣于用直覺的、審美的方式去尋找自己的理想?yún)⒄障怠?/p>

蘇州十中的理想狀態(tài)在哪里呢?答案或許就像紀錄片《百年十中》里的一句詠嘆:“如果遠方是飄揚的地址,那么道路和腳步就是永恒的解釋?!倍涨宄?,他正走在通往理想境界的路上……

猜你喜歡
校園學校老師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學校推介
老師,節(jié)日快樂!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两当县| 个旧市| 荆州市| 中牟县| 新昌县| 治多县| 陆良县| 汝州市| 马边| 高邮市| 眉山市| 乡宁县| 陆河县| 当雄县| 阿图什市| 兴化市| 菏泽市| 神农架林区| 静海县| 寿阳县| 兴安盟| 开化县| 临汾市| 边坝县| 监利县| 延寿县| 麻阳| 从化市| 宁安市| 潼关县| 渝北区| 宝坻区| 屯昌县| 涞水县| 慈利县| 乐亭县| 广丰县| 清远市| 高州市| 龙山县| 开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