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勉
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如果生理負擔量過大,則可以導致貧血,這種貧血稱為運動性貧血。我國運動員貧血,成人占為22.4%,兒童青少年為39.5%,女性發(fā)病多于男性。運動性貧血主要癥狀有頭暈、乏力、易疲勞、記憶力下降、食欲差。運動時癥狀明顯,常伴有氣粗、心悸等癥狀。主要的體征有皮膚黏膜蒼白、心率加快等。血液檢查時,血紅蛋白含量減少,男性低于12克%,女性低于10.5克%,這是診斷貧血的標準。
1. 運動性貧血的原因
1.1紅細胞的機械性脆性增加,使紅細胞膜抵抗力減弱,容易被破壞;蛋白質和鐵的攝
入量不足,運動時肌肉增長,機體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有的運動員偏食,如果攝入不足就導致運動性貧血。
1.2 大量排汗致使鐵隨汗排出:運動中大量排汗使體內的鐵元素隨汗排出,而鐵是人體造血的主要原料,若不及時補充,可因失鐵過多而引起缺鐵性貧血。
1.3 運動時的機械作用,使身體某些部位受到壓迫,造成局部血管中的血紅細胞受到機械性損傷引起溶血,產生血紅蛋白尿從而導致貧血。在運動過程中肌肉組織對于蛋白質的消耗增加,而內臟缺氧導致紅細胞的濾出,也是運動性貧血的誘發(fā)因素。
2. 預防
2.1預防運動性貧血,首先要加強營養(yǎng),保證有充足的蛋白質每人每天攝入2克/kg蛋白質(動物蛋白質占25%以上)鐵、維生素C、維生素B12和葉酸的食品,克服挑食和偏食的不良習慣,多攝入生物利用率高的含鐵食物,如牛肉、肝臟、動物血以及綠葉菜、黑木耳、海帶、紫菜、豆類等,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的食物,如橙子、西紅柿等,可以防止因膳食營養(yǎng)攝入不足引起的貧血。定期為運動員做血紅蛋白和血清鐵蛋白的檢測,做到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
2.2 對易患貧血的運動項目,做到全面的檢測(田徑的中長跑、馬拉松、控制體質量的舉重、柔道、摔跤、體操等項目)對青少年的生長期和月經過多的女運動員,發(fā)現(xiàn)營養(yǎng)不足、有貧血傾向應及早調整運動強度、補充營養(yǎng)和治療。
3. 運動性貧血的綜合治療
3.1 目前常用的藥物為硫酸亞鐵、維生素B12、富血鐵、復方阿膠囊、補雪口服液等。通過助正益氣、養(yǎng)血活血、溫補脾腎的治療原則,在治療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2 中醫(yī)防治缺鐵性貧血
根據中醫(yī)的辯證與治療、防治缺鐵性貧血的中藥是補氣的黃芪黨參、白術、補血的當歸、枸杞、大棗,活血的丹參、清熱的人工牛黃、銀杏葉、疏肝的柴胡,補腎的熟地、女貞子,補陰的黃精、五味子等從益氣養(yǎng)血、補腺生血角度防治缺鐵性貧血,取得較好的效果。然而通過疏肝補腎、化瘀等治療缺鐵性貧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討論:運動員是缺鐵性貧血在運動性貧血中占較大的比例,但運動性貧血不同于一般人群,對于運動員的運動性疲勞,眾學者已接受了本虛標實的中醫(yī)機理。筆者認為由于運動引起的運動性貧血,應包括本虛標實的中醫(yī)機理,虛——“氣血不足”實“氣滯血瘀”引起機體對鐵的吸收利用障礙,因此,中醫(yī)治療運動性貧血,先祛邪,后扶正,活血,清熱、疏肝等中藥值得思考運用。
筆者認為,在運動貧血的治療、預防過程中,可先選用一些見效快的藥做治療,如阿膠漿速血升,補鐵口服液等,使運動員的血紅蛋白值有明顯的上升,這樣可以提高效果,減輕心理負擔。然后用中草藥調理,穩(wěn)定血紅蛋白的正常值。
在采取積極防治、治療的同時,還要科學訓練,出現(xiàn)身體不適,及時調整運動負荷,合理膳食,防止運動性貧血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