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是人類文化中最復雜的部分,但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倫理學卻相對簡單清晰,即將義與利做成二元對立,為富就可能不仁。這種思想無疑具有時空局限性,因為在今天商品經濟的復雜關系中,你得與他失常常不是簡單的零和博弈,而是存在雙贏的可能,因為企業(yè)商業(yè)是在創(chuàng)造商品與財富的基礎上獲得利潤的。同時,財富的應用也更為多元化,利與義能夠和諧一致,甚至金錢可以為道德服務!中國清代詩人袁枚有句詩就是關于錢的明智高論:“解用何嘗非俊物,不談未必定清流。”
說到資本與資本家,從前人們的印象是他們的每一個汗毛孔里都流淌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這確實是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真面目。但在商品經濟高度成熟、規(guī)范的今天,以義致利,以信接物,取之社會,回報社會,已經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的基本情操。因此,精明的商人完全可能同時是一位高尚的君子。
查克·費尼就是這樣的商人兼圣徒,中國人看到他的故事,大概會認為這位是在人間的、旅居西方的活菩薩。另外,慈善家雖然不罕見,但查克·費尼這樣風格的慈善家恐怕在全世界也不多見。76歲的、曾經資產近百億美元的超級富翁租住一居室的房子,而且沒有轎車,在現在應該是絕無僅有了。
“大西洋”無聲無息的巨浪
說到億萬富翁,大家首先會想到私人噴氣機、豪華游艇之類,但看到查克·費尼,讀過巴爾扎克小說的人不免會想到葛朗臺。這后一個想象有點不恭敬,查克·費尼并不是吝嗇鬼,也不古怪。他外表打扮應該是一個普通的美國老人的形象,只不過更樸素一些。
2007年的某一天,在紐約上東區(qū)的一套普通公寓里,大家為一位老人舉行了一場普通的聚會,慶祝關于他的第一本傳記正式出版。聚會布置很家常,但氣氛很熱烈。老人穿著很舊的藍色休閑西裝,沒有打領帶;牙齒稀少,目光寧靜,微笑有點羞澀。大家紛紛向老人敬酒,表示祝賀。但也有客人要看老人佩戴的那塊廉價的塑料手表,尋找老人當做公文包的塑料袋。大家也都知道,這套公寓是屬于老人的女兒的,老人自己租住的居所根本不適合舉行三人以上的聚會。
除了家人和親戚,其他客人是無法克制自己的好奇心的,因為這位老人就是查克·費尼,而查克·費尼曾經是億萬富翁,以慈善事業(yè)聞名的富翁,以簡樸生活聞名的富翁。人們最大的疑問是:在一個消費主義、奢侈生活沒有任何道德壓力的時代,一個億萬富翁何以徹底保持一種樸素至極的生活?
其實此前查克·費尼由于行事低調而默默無聞,他是那種中國人所謂的做好事不留名、而且是刻意匿名的隱士型慈善家。他創(chuàng)立了擁有80億美元的“大西洋慈善”(The Atlantic Philanthropies)基金會,為了避開美國法律關于基金會信息披露的有關規(guī)定,特別到遠離美國本土的百慕大群島注冊?;饡拿忠矝]有使用查克·費尼或與他相關的人的名字,他甚至要求基金會的員工都不能明確告訴家人自己在哪里工作。二十余年來,他向各地的大學和醫(yī)院捐款40億美元,而他的要求就是這些地方甚至不能為他放置一塊小小的金屬銘牌。捐獻受益者多數不知道資金的來源,而知道者必須簽訂保密協(xié)議:若向外界透露有關消息,資助將會停止。
直到1997年,查克·費尼擁有的“免稅購物連鎖店”被法國奢侈品巨頭伯納德·阿諾爾特收購,公眾才知道費尼在該公司的股份已經移交給“大西洋慈善”基金會,而且他捐獻的數額竟然超過了麥克阿瑟、洛克菲勒和梅隆等家族設立的鼎鼎大名的基金會!美國上下為之震動,而費尼的方式和風格,則讓人感覺仿佛唐吉訶德式的古典俠客來到新大陸。
此后再隱姓埋名已經不可能,但查克·費尼及其“大西洋慈善”仍然盡量低調行事,比如可以在網站上公布捐獻數額,但不會專門發(fā)布捐助消息;禁止舉行捐獻晚宴;拒絕樹立或接受各式銘牌;資助建設的大樓不能用他的名字命名——據說他這樣做的原因是吸引其他希望獲得冠名權的慈善家與他合作,而且費尼說:“是誰建起樓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樓房能建起來?!?br/> 這位大富翁其實很有幽默感:“在越南峴港捐助建設醫(yī)院,由于我們不愿意留名,那里的人們十分苦惱,最終他們將醫(yī)院涂成了綠色——愛爾蘭國花三葉草的那種綠色,結果浪費了不少涂料!”
愛爾蘭記者康諾·歐克雷對這位老鄉(xiāng)很有興趣,決意要寫一本傳記——這就是今天由公共事務出版社(Public Affairs)出版的《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How Chuck Feeney Secretly Made and Gave Away a Fortune》(《億萬富翁不再:查克·費尼如何秘密聚財和散財》)。出乎意料的是,其間費尼很配合,因為出名已經不可逆轉,且不會影響既定的捐助計劃,最重要的是,費尼認為,自己肩負著一個新的公共使命:提醒對沖基金巨頭和硅谷新貴們,“這些人有太多的錢,他們自己永遠無法花完。”應該“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作出饋贈”。但費尼也說過:“我不想告訴富人們怎樣使用自己的財富。他們有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br/>
億萬富翁的清教徒生活
美國的富翁們紛紛投身于著慈善事業(yè)的大潮,賦予了巨額財富以高度的理想道德品質。而費尼多年前就是這股潮流的推動者,在53歲時,他就悄悄將自己的大部分財富移交給基金會;1999年,他要大西洋基金董事會在2016年前捐光剩下的40億美元,這個計劃被稱為“日落行動”。大多數富豪設立的基金會在其過世后每年捐獻的資金比例都是其總資產的5%,這恰恰是法定的最低限額。而“日落行動”打破了這個慣例,這可以稱為慈善業(yè)的一次革命性的行動,所以引起了極大反響,也得到了其他慈善基金會的高度認同,如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就在2006年表示,將于50年內,在最后一位理事去世時捐盡所有的財產。目前,“大西洋慈善”正以每年4億美元的速度“散財”,其規(guī)模在紐約地區(qū)僅次于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及福特基金會。
在費尼看來,這個世界上有著太多的悲慘的事情,因此在捐助方面來不得半點延誤。他笑著發(fā)誓說:“這錢要是不能花掉,我死了都不能瞑目。”
76歲的老人只給自己留下了不到100萬美元的財產。他有一句玩笑話:“如何變成百萬富翁?得先做個億萬富翁?!彼f自己是個“衣衫襤褸的慈善家”,當然這也是開玩笑,但他的實際生活確實簡樸得超出人們的想象,甚至比普通美國人還不如。
費尼捐資各個行業(yè)建設了無數大樓,他自己也曾在法國旅游勝地里維埃拉、倫敦梅費爾高級住宅區(qū)和紐約公園大道等地擁有六棟豪華住宅,但如今一處都沒留下(都給了第一任妻子),他和第二任妻子赫爾佳(以前曾是他的秘書)住在舊金山一套租來的一居室里。出行的時候就住在各地由基金會租賃的房子里。
美國是汽車王國,但費尼竟然沒有自己的小汽車,平時出門經常乘坐公共汽車、地鐵或者出租車。乘飛機時只坐二等艙,75歲之后,因為身體原因才開始坐頭等艙。
費尼靠銷售免稅白蘭地、香水和名牌商品而積累起數十億美元的財富,但他身上沒有名牌服裝和定制服裝,他總是買普通的成衣。有一次去拜會愛爾蘭首相,他仍然戴著副破舊的眼鏡,上面還夾著一個別針。這眼鏡是他當初從街頭雜貨店里買來的。
費尼周游世界各地,但他的飲食十分美國化、平民化。他說:“你可以上高檔餐館,一頓飯吃掉100美元。但我吃那種25美元的飯也能得到那種滿意度。我現在愛上了烤奶酪西紅柿三明治?!薄昂芏嘤绣X人,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可以用錢來做善事,如果他們知道這可以給他們帶來如此多的滿足,我不必勸說他們這樣做。媒體會報道某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但是他算不出來這可以是多少份烤奶酪番茄三明治。你們能吃多少?”
費尼共有五個孩子——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這些兒女也沒有得到特別恩寵和多少財產,在假期時,需要到賓館、飯店和超級市場打工。費尼·貝利小姐十幾歲時,有一段時間曾與女友一起打了不少長途電話。父親發(fā)現長長的話費賬單后,立刻切斷了自家的電話,并貼出了一張本市地圖,上面標有附近地區(qū)的公用電話。接著,還將賬單送到那女孩的父親那里。費尼·貝利小姐當時覺得很尷尬,但她后來覺得父親這樣做很正確。
對于費尼隱姓埋名地疏散家財,子女們也很贊成:“這有些奇怪,但他這樣做,接受捐贈的人不必特殊對待我們?!眱鹤尤R斯利·費尼·貝利認為,“這讓我們與正常人無異。”在大西洋慈善會理事會的記錄上,留下了費尼的一段話:“我認為,除非富人們在一生中用財富來幫助做有意義的事,要不然他們無形中給未來的一代制造了不少麻煩。”
據說在一次慈善宣傳會上,有人半開玩笑地向查克·費尼提問:“請問您每天工作多少個小時?”查克·費尼回答說:“十個小時以上。”那人調侃說:“我是一個流浪漢,每天只花一個小時撿垃圾,可生活比你好。”這故事未必真實,但費尼的快樂確實不在財富、奢侈與名譽。
費尼的朋友、《愛爾蘭裔與美國》雜志編輯尼亞爾·達烏德說:“他對待財富的態(tài)度,就是永遠不讓自己脫離勞動階級的本色。他一直腳踏實地,似乎從來沒有過這樣一筆巨大的財富,他的品性基本上沒有變化過。”
費尼說過:“我是個喜歡逍遙自在的人。我希望能安安靜靜地品味我的烤奶酪西紅柿三明治。我不愿意讓人們指點著說:看啊,那個億萬富翁在吃烤奶酪西紅柿三明治?!?br/>
曾是智勇雙全的商業(yè)超人
其實費尼并不古怪,更不迂腐,他曾經是個極度精明而勇敢的商人,白手起家,短時間就積累了驚人的財富。不過就像后來匿名捐款一樣,費尼當初經商也是半地下狀態(tài)。
傳記專家康諾·歐克雷以前是《愛爾蘭時報》的國際商業(yè)編輯,他用兩年的時間跟隨費尼,調查費尼的龐大商業(yè)帝國的秘密,并最后得出結論說,費尼的商業(yè)帝國是建立在激烈進取的企業(yè)精神之上的,它不畏懼在法律的邊緣地帶開展業(yè)務,但從來沒有腐敗墮落過。做“擦邊”生意卻從不違法,就是憑著這樣超人的眼光和勇氣,才建立起了全球性的商業(yè)帝國DFS(Duty Free Shoppers,環(huán)球免稅集團)。
大學畢業(yè)后不久,費尼來到歐洲,與在康奈爾大學時認識的朋友羅伯特·米勒合伙,向船員兜售免關稅五連包烈酒;后來繼續(xù)拓展業(yè)務,向駐扎在歐洲和亞洲的美國士兵們銷售轎車。他們還抓住了戰(zhàn)后旅游業(yè)興旺發(fā)達的時機,迅速地在各國各地的機場建立免稅店。匯溪水而成滄海,費尼最終將一個個不起眼兒的“免稅購物連鎖店”變成全世界最大的煙酒零售企業(yè)。
他們將“免稅”概念的法律限制利用到了極限,甚至可以說是在鉆法律的空子,用康諾·歐克雷的話說就是:費尼總比警察或者移民局領先一步。費尼和合伙人米勒將公司設在列支敦士登丶摩納哥等地,使用瑞士銀行賬戶,而將資產以費尼的法國妻子丹妮爾和米勒的妻子厄瓜多爾籍妻子詹塔爾的名義存入銀行。同時利用不同國家262914be7fed297c191a85ea516bbbc9和地區(qū)的免稅規(guī)則,通過異地郵購等手段,玩著乾坤大挪移甚至空中取物的把戲。他們絕不欺騙消費者,而是帶著消費者一起,繞過美國稅務局的恢恢鐵網,尋找便宜與快樂。
費尼的“免稅購物連鎖店”發(fā)家史說來真是驚險和傳奇,除了利用時空差異合理避稅,讓稅務人員摸不著頭腦,還要想方設法做好保密工作,以麻痹競爭對手。費尼說過:“如果你有一臺能夠生錢的機器的話,你就不會招搖過市,說大家模仿我,快模仿我?!?br/>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就是在這樣半隱秘的狀態(tài)下,費尼建立了強大的商業(yè)帝國。單是1988年,費尼就從生意中獲得利潤1.55億美元,這個數字在當年是十分驚人的。
如今說起這段歷史和這些謀略,費尼并不感到不安。他說:“大多數大型公司都會精心組織安排自己的業(yè)務和財務,力圖賦稅最小化。但只要是在合法的范圍內行事,就是可以的。”這真是一位商業(yè)天才,其所作所為并不違背法律條款,所以不但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也在某種意義上增加了商業(yè)的趣味與魅力。
商業(yè)領袖與億萬富翁們有的霸道,有的奢靡,有的古怪。但費尼除了簡樸驚人,其他方面都很平常,性格十分溫和。當然,從照片上就能看出,費尼目光如炬,并顯現出不可動搖的意志力。
費尼并不愛錢,尤其不愛花錢。要問這樣一個本性不愛金錢、也不貪圖享受的人當初為什么要費盡心機積累巨量財富,還真不好回答。也許可以在德國社會學家韋伯的名著《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找到答案:塵世的成功證明著上帝的恩寵,經濟沖動與宗教情懷可以是相互支持的。
從別人的笑容中獲得滿足
作為新澤西州一個愛爾蘭工薪家庭的后裔,費尼自然知道蓋爾人(Gaelic)的一句著名諺語:“壽衣是沒有口袋的?!边@是金錢的限度,而超越這個限度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慈善事業(yè)。在這條道路上,費尼也無疑受到了美國偉大的慈善家安德魯·卡耐基(Andrew Carnegie)的影響。
費尼的諸多慈善項目中有一個叫“微笑行動”,該項目主要資助發(fā)展中國家腭裂兒童進行整形手術。有一次,他在一處候診室里看到一名準備接受手術的女孩,女孩用手掩蓋著自己的嘴巴,但掩飾不住激動與期望。而“做完手術時,她在微笑著,似乎在說:我現在再也不是你以前看到的那個丑樣子了,這是一個新的我。”費尼說他在這樣的時刻才感覺財富是有價值的。
還有一次,在一家餐館里,一名男子走過來說:“您知道您曾讓我接受過商業(yè)培訓嗎?我接受過您的獎學金……我現在是這家餐飲連鎖店的總經理了?!边@讓他很高興,比自己賺錢還高興。
費尼能說流利的法語和日語,喜歡到世界各地轉轉看看,并自主選擇慈善項目,所以“大西洋慈善”的惠益范圍早就超越了國界,如建立南非艾滋病診療所,幫助南非人克服對于同性戀者的仇恨情緒,向越南學齡兒童提供交通安全基金,贊助布朗克斯區(qū)家庭健康工作者們及古巴醫(yī)療事業(yè),幫助越南峴港市建設廢水處理工程,為澳大利亞癌癥研究及菲律賓面癱兒童整形手術提供費用等。不斷增加的資助項目,使他成為一個具有國際主義視野和情懷的慈善家,盡管他的名字至今鮮為人知。
大富翁的快樂融合在普通人的快樂中,也寄托于對過去的感謝與報答中。費尼生長在新澤西州一個愛爾蘭裔的天主教平民家庭,父母也是在美國出生的,但費尼卻一直非常關注他祖先的家園——愛爾蘭的和平與發(fā)展。
上個世紀80年代,愛爾蘭飽受高失業(yè)率和人才流失的困擾,北愛爾蘭的獨立戰(zhàn)爭也愈演愈烈。費尼開始匿名投入大量資金,并要求愛爾蘭政府提供配套資金,資助愛爾蘭和北愛爾蘭的大學建設。迄今為止,“大西洋慈善”已經為愛爾蘭捐獻10億美元以上,為愛爾蘭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在另一條更激烈的戰(zhàn)線,費尼充分發(fā)揮著個人的影響和實力,斡旋于各方之間,并向北愛爾蘭各個和解項目提供捐助數百萬美元,為愛爾蘭的和平進程作出了巨大貢獻。費尼說:“我們與朋友或者敵人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坐下來與他們交談。當時在我看來,愛爾蘭人屠殺愛爾蘭人是沒有道理的?!?br/> 在美國國內,費尼的善款惠及多所大學,但最大的受益者當屬康奈爾大學。朝鮮戰(zhàn)爭期間,費尼曾在駐日本的美國空軍中服役,戰(zhàn)后他受惠于《退伍軍人法案》,進入康奈爾大學就讀。上學期間,他靠向校友賣三明治來維持生活和學業(yè)。作為回報,在過去的40年間,他向母校捐款達5.88億美元,而且所有的捐獻都是匿名進行的。
費尼說過:“人們習慣于賺錢,成為富人這一點對大多數人都很有吸引力。我并不是要去告訴他們應當做什么,我只是相信如果人們能為公益事業(yè)提供捐助,他們將會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