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08年4月20日上午,中國熱點難點問題論壇——推進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在人民大會堂北京廳召開,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國家工商總局紀檢組組長、副局長石見元,國務院國資委國有企業(yè)監(jiān)事會主席、北京大學國民素質研究中心主任解思忠,國家發(fā)改委地區(qū)經濟司司長范恒山,國家發(fā)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周喜安等領導,以及來自多家社會科學研究院所的專家學者和企業(yè)家們近70位出席了會議,針對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具體問題和現(xiàn)象展開了深入的研討。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從構建法治、責任政府,服務型政府以及誠信政府等三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國資委國有企業(yè)監(jiān)事會主席、北京大學國民素質研究中心主任解思忠認為,政治體制改革的推進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使得國民的民主意識、主體意識、競爭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參政議政等方面的相關素質普遍提高。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體制與人的素質的互動作用最為明顯。然而也不可否認,目前經濟體制還存在著一些不完善之處,這種不完善不僅扼殺和限制著國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還滋生、加劇著腐敗和官僚主義作風。
山西省改革創(chuàng)新研究會等多家研究會聯(lián)盟主席呂日周則表示,要進一步強調正義,不光是公開和民主,在政府部門里還要提倡正義感,提倡旗幟鮮明地支持對的,反對錯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和諧社會。還應當進一步加大政府改革案例研究的分量??磮?、看文件、看資料是研究政府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長期地、長年累月地深入改革的第一線,也就是政府體制改革的第一線進行公開調查研究,解剖改革案例,并從無數(shù)改革案例中進一步得出明確的結論。
國家發(fā)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表示,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他認為現(xiàn)在還是要著力建設政府職能,不是政府機構部門,是政府職能部門怎么建立。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則認為,我國行政體制改革要真正推進,必須同步進行相關制度的建設。只有形成發(fā)揮作用的制度,在相應機制的約束下,才能真正出現(xiàn)一個為人民謀利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政府。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教研室主任竺立家教授給出了解釋和討論政府自身改革問題的幾個前提,并認為政府自身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關鍵。他還提出了新發(fā)展共識的問題,并指出“民主、民生、公正、和諧”是我們對未來改革路徑形成的“新發(fā)展共識”,新一輪解放思想,核心是如何限制政府權力,就是一個“與民讓權”的問題。
大會由中共中央黨?!秾W習時報》總編周為民教授與山西省改革創(chuàng)新研究會等多家研究會聯(lián)盟主席呂日周教授主持,以主題發(fā)言和自由討論的形式,圍繞如何推進政府行政管理體制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大多數(shù)專家、學者都根據(jù)自己的研究實際發(fā)表了見解,并對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目前所取得的成績和未來給予了評價和期望。
本次研討會由北京開達經濟學家咨詢中心、中國市場經濟學會、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山西省改革創(chuàng)新研究會、北京大學政府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等單位聯(lián)合主辦,并得到了山西金暉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
呂日周(上半段主持):
我們知道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們國家對行政管理體制方面的改革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有成績,有經驗,這是我們今天召開這樣一個研討會的意義。這次會議我們安排了兩位同志進行主題發(fā)言,我們首先請國家行政學院公共教研室主任、教授竺立家演講,題目是《政府自身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關鍵》。
竺立家: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教研室主任、教授
這個題目大家可能都比較關心,難度也比較大,涉及到體制內的改革,發(fā)言有不妥的地方請大家指正。大家比較清楚,20世紀的思想運動基本上是從黑格爾開始的,他有句名言:“只有到黃昏的時候才起飛?!笔裁匆馑寄?,黑格爾的觀點是理論、是黑色的,只有實踐常青,理論總是來得太晚、太遲。那么我們國家改革開放30年,相信對于現(xiàn)實的認識和分析,對現(xiàn)實自身的一種發(fā)展,我們已經看得很透。最近的一年,各個方面對于行政體制改革做了很多,證明我們是正在成熟,我們的理論和探討也在逐步走向成熟。比如我們黨的臨時報告里面,包括十七大,中央領導都在強調,政治行政體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關鍵。
那么深化政治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是政府自身改革,如果政府自身不改革,我們要推進其他各項改革可能難度比較大。大家都比較清楚,1846年的時候,世界有10億人,中國占1/3。當時中國有95萬軍隊,在世界上是最多,當時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的19.6%,當時中國的財政收入是17萬200億??登院?,世界上70%的白銀在中國??梢哉f,當時從一些具體的指標看,我們名副其實地是世界強國,但是戰(zhàn)爭結果你們也很清楚。1840年,英國人在中國打仗,什么原因,根本的一條就是官僚體制腐敗,政府自身出了問題,已經對社會沒有凝聚力了,全國已經是一盤散沙了,官僚體制自身運作出了問題,把中國帶入了100年的黑暗。所以我們認為政治行政體制改革,政府自身改革是關鍵。那么怎樣解讀中國政府自身改革和政治行政體制改革,怎樣解讀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的這篇大文章,我個人認為,我們要理解這篇文章,必須把握三個關鍵詞,這就是制度、價值和民主。抓住三個主要線索,就是公共政策執(zhí)行體系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共財政預算體制改革。如果我們把握住這三個關鍵詞,那么我們這篇改革的大文章就寫下來了。我個人認為中國改革過慢,我們可以把改革的過程劃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49年到1978年,這個階段以政治為中心,搞社會主義建設。第二個階段是1978年到2008年,我們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搞社會主義建設,這一階段取得了很大成績,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在整個國際社會的位置距離1840年還差很遠,現(xiàn)在占到6%左右,那個時候占20%左右。那么第三個階段我認為,今年是中國政府體制和行政體制改革元年,2008年以后的30年,將對中華民族的命運,對國家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
2008年是政府體制和行政體制改革元年。我個人認為,要尋求中國政治行政體制改革的切入點、政府自身改革的切入點,三個關鍵詞很重要。
關于制度,經濟學家們都很熟悉,有兩個前提,第一就是小平同志講的,我們在制度改革的時候,好的制度可以使中國變好,好的制度可以使國人變好。換句話說就是制度至關重要,小平提出了好的制度和壞的制度的劃分對人的影響;第二是我們前30年最重要的問題是在制度研究上、在對人本的研究上,基本是靠人家。我們認為大學者、大政治家是圣人,是賢人,他們不會出錯,他們的一些觀點、一些講話、一些行為是我們學習和贊揚的對象,因此我們在制度設計上對前人的制約就比較放松。所以我覺得下一步改革,制度非常關鍵,就是我們的制度設計,要考慮如何限制政府權力,我們平常說憲政,什么是憲政,有憲法不一定有憲政,憲政是憲法的履行過程。
關于價值,在這30年中,我們一直說我們搞社會主義,十七大也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那么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我看了很多文章,沒有人給它點出來,都在論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很重要,但是核心價值究竟是什么,不是很清楚。我個人認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可以用八個字概括,即民主、民生、公正、和諧。價值可以限制人的欲望,矯正人的欲望。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欲望,像我們古人說“食色,性也”,就是每個人都有追求,這個追求來自于自身的欲望,是基本的,每個人都喜歡吃好吃的,每個人都喜歡美的東西,這是人的本性,如果有的人說我不愿吃好的,我們就會認為這人有毛病。那么價值是干什么的呢?它是通過制度來規(guī)范人的這些欲望的,你喜歡吃好的,就要去掙。追求制度約束,劃定道德底線,這就是價值重要意義。
這30年我有個深切的感受,那就是我們在價值觀上很模糊。當然最近提出來了,政府改革就是以人為本。我個人認為,以人為本說穿了,這個價值目標就是以個人為本。因為作為個體存在,它具備三個特點:第一,不可替代性。馬克思講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自由發(fā)展的前提和條件,美國的聯(lián)邦政府提出,合法性就是為每個人提供自由平等和幸福的權利,所以說以人為本的人是個人,人作為個人,是他付出了生命的尊嚴和價值,沒有可替代性;第二,不可重復性。每個人都不可重復,70年80年完了就完了,灰飛煙滅。我這輩子沒活好,下輩子再來,沒這事兒;第三,偶然性。每個人都是偶然的,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相愛產生你,你離開這個世界也是偶然的,沒有什么必然性,你說我哪年哪月死,沒這事兒,都是偶然的,所以人的價值和尊嚴就在個體性。
第三個關鍵詞是民主,大家都認識到了民主很重要,我們都把民主作為一種理念,我個人認為民主是一種理論的方法。什么是民主?二戰(zhàn)以后,黑格爾在英國演講時說,民主政治或許是最糟糕的一種政府組織形式,但是與歷史上的其他體制相比卻是最好的。我覺得這句話很關鍵,雖然它有缺陷,但是它是歷史上最好的。二戰(zhàn)以后,公共生活領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成為建立民主體制的重點,核心就是自治和自由,就是民主化的一種參與,這個時間關系,我不多講。
所以我覺得制度、價值和民主是我們將要進行的中國政治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中國政府自身改革的三個關鍵詞如果在改革的大文章里面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那么這篇文章很難說能寫成。這是我第一個大問題。
第二個要談政府自身改革。從政治層面上來看,國際和國內有三個共同的基本體制,你要談政府自身改革,三個體制很重要。第一個是公共政策自由體制。我們說政府有沒有效,就在于它政策有沒有效,政策有沒有效關鍵是看落實成不成功和群眾接不接受。因此我們在談公共政策體系、制度體系改革的時候,政策制定的程序、政策追求的價值,政策制定過程的民主參與至關重要。所以我們在談政府自身改革的時候,第一個就是要改革完善公共政策執(zhí)行體系;第二個是干部人事制度、官僚體制。我們所說的官僚體制就是干部制度。前幾年發(fā)表的一個報告稱,日本的官僚體制對于其經濟發(fā)展的貢獻率是60%,換句話說,日本每生產100塊錢,就有60塊錢與公務員的貢獻有關。公務員的公務政策的精確性,公務員制度體系建設方面的認真性和責任心,決定了日本的公共政策質量非常高,其公共政策失誤率只有0.28%,美國是2.8%,其他發(fā)達國家是5%左右。中國是多少???根據(jù)各種資料顯示,大約是30%左右。換句話說,我們做一百次事就會有三十次失誤,這與公務員有關。在當今世界國與國的競爭主要表現(xiàn)為政府與政府的競爭,政府與政府的競爭主要表現(xiàn)為公務員能力的競爭。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一個重要差別就是公務員的能力和思路差別。那么小的國家37萬人,從上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其國民生產總值用了30年時間,搞到5萬億左右。我們從1978年到現(xiàn)在也30年了,我們搞了3.6萬億,但是我們是13億人,這里的失誤在什么地方?就是與公務員的能力與素質有很大關系。
從最初的兩三萬人,不到20年的時間,打下了天下,靠什么?一個很形象的例子就是,共產黨打仗的時候,我是連長,在前面帶頭沖。而國民黨打仗的時候,當官的躲在后面,你們給我沖,那肯定沖不上去,這很形象,也很簡單,所以說干部人事制度至關重要,如何選人用人將決定國家未來30年的發(fā)展。我曾經與日本的一位經濟學家交談,我說你給我說一下中國和日本最大的差別在什么地方?他說日本的選人用人制度能把優(yōu)秀人才放在關鍵崗位。反觀我們的人事制度,在選人用人上基本是大官攜小官,因此我們很難把優(yōu)秀人才放在管理崗位當中。而且這個體系現(xiàn)在已經出現(xiàn)了問題,那就是買官賣官,比如說阜陽這兩年,都有買官賣官現(xiàn)象發(fā)生。所以,我們要做好下一步改革開放的大文章,干部制度改革至關重要。
第三個重要方面,就是公共財政與預算體制改革。公務財政與體制改革也有三個關鍵詞,即制度、預算的結果和以人為本或以社會為本。我們中國浪費很大,我們國家去年財政收入預算內4萬億,預算外5萬億,合起來9萬億,占世界GDP的3.2%左右。但是由于預算體制改革出了問題,造成了大量的浪費,產生了貪污腐化現(xiàn)象。我個人觀點認為,我們現(xiàn)在對問題的認識也好,問題的劃分也好,我們現(xiàn)在改革的理念也好,包括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觀都不錯。中國政治行政體制改革這篇大文章,從戰(zhàn)略高度、從理論高度怎么寫?我認為這三個關鍵詞制度、價值和民主至關重要,有的人說你講的多了,我說要年年講,講到改了為止。在這三個關鍵詞的基礎上,這種自身改革的方向是政策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共財政預算改革,這三個改革缺一不可。所以,搞政府自身改革,我們要站在這樣的高度解讀這篇文章,由于時間關系,我不能多說。希望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劉迎秋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點評:
竺立家教授的這份報告很有新意。其新意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四個方面:
第一,明確提出解釋和討論政府自身改革首先需要有一個前提。明確提出政府改革需要有一個前提的觀點,是可取的,是有重要實踐意義的。到目前為止,我國政府改革之所以緩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個明確前提。
第二,明確提出政府缺陷是由政府職能的缺位、越位、錯位造成的。把政府當成一個萬能政府,最終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不是缺位,就是越位,再就是錯位。其實政府的能力是很有限的。
第三,明確提出1949—1978年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心是政治、1978—2008年是經濟、2008年開始是社會這樣一種“三階段三中心”論,是積極的,具有方法論啟發(fā)意義。要看到發(fā)展的階段性,要從發(fā)展階段的高度考慮改革。
第四,明確提出改革必須是制度性的,強調“改革如果僅僅是理念的而不是制度性的”、“民主如果不能變成治國的基本手段,則發(fā)展中遇到的社會問題就很難解決、改革就很難深化、小康社會建設目標就很難實現(xiàn)”,明確強調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實現(xiàn)改革的關鍵是通過民主手段實現(xiàn)權力制衡等等,均是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的。
一、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幾個問題
第一,把現(xiàn)代社會政府職能統(tǒng)一概括為“政策立法”、“政策監(jiān)督”和“公共管理”三個方面,可能欠妥當。這里,一個基本問題就是,立法、監(jiān)督和管理等三種權力究竟應當是“一體化”的,還是應當分散于不同主體,從而能夠互相制衡?如果是一體化的,那么,在邏輯上就不存在政府職能的所謂“缺位”、“越位”和“錯位”等“三位”問題。反之,如果認定存在“三位”問題,那么,政府的角色定位就不應當是立法、監(jiān)督和管理三位一體的,而必須是職能得到明確劃分的,政府的立法權、監(jiān)督權和管理權必須是嚴格分立和相互制衡的。例如,執(zhí)行管理職能的政府(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通常主要充當?shù)氖钦{節(jié)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而不是運動員和競技手的角色。執(zhí)行立法職能的政府(全國人大),主要充當?shù)木褪鞘匾谷撕筒门袉T的角色。權力的有限性與制衡性,是權力的有效性和權威性的前提,也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如果對此不加區(qū)分,“三位”問題的解決就難免遇到邏輯上的困難,甚至沖突。
第二,把過去的60年分為兩個時期,同時把“政治”作為第一時期的搞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心,把“經濟”作為第二時期的中心,然后在此基礎上通過把2008年定義為政府體制改革元年,然后把“社會”作為2008年以后的第三時期的中心,需要進一步商榷。因為,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進入“以社會為中心”替代“以經濟為中心”的階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把發(fā)展作為硬道理,還要管很多年。只不過我們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的這個中心和道理與前一時期相比已有所變化:經濟及其發(fā)展已經開始從外延轉向內涵,從粗放轉向集約,從不可持續(xù)轉向可持續(xù),從欠科學轉向更科學。過去30年取得的一切成就,從根本上說,就是由于我們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fā)展作為硬道理?,F(xiàn)在,我們還必須繼續(xù)強調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fā)展特別是科學發(fā)展作為硬道理,只有這樣,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包括社會問題,才能通過發(fā)展得到較好的和根本的解決。離開了發(fā)展,不僅什么問題也解決不了,甚至會使其他問題的解決失去方向。放棄發(fā)展,甚至可能使復雜的社會問題演變成為更加嚴重的政治問題,甚至導致社會動亂。
第三,不能過分強調政策制定過程“公開透明”。就如同民主是個好東西,但也不能過度一樣。政策制定程序需要公開透明,但過程不能全部公開、特別是不能透明過度。不能認為一切政策的制定過程都必須“公開透明”。實際上,一項好的政策,不在于制定過程的“公開透明”,而在于制定程序和規(guī)則是通過“公開透明”方式確定的。政策制定得好與不好,關鍵在于政策制定過程中是否有制定者及其關聯(lián)者的局部或私利含在其中。另外,理論和經驗均表明,如果政策是可以預期的,那么它就一定是無效的。在這里,可以預期還不同于“公開透明”。如果是“公開透明”的,或者說是在人人清楚明白和共同參與下形成的,那么,政策就有可能失靈,甚至一定會是無效的。
第四,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建立清正廉潔、素質高能力強的干部隊伍寄希望于“高標準的、民主的選人用人”,是一個良好愿望下的理論和實踐誤區(qū)。我們寄希望于選到優(yōu)秀人才主政,但現(xiàn)實反復告訴我們,無論多么優(yōu)秀、多么高尚和多么高素質的人才,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制度,或者說,制度設計得不好,則進入這個制度框架內的好人也會變壞;反之,制度設計得較好,即使進入這個制度框架內的人才不那么優(yōu)秀,由于制度的約束會變得更好,至少不會變壞。所以,就此而言,人事制度的改革,關鍵不在于高標準選人和民主選人,而在于首先承認人都是經濟人,有其私利追求,然后再在此基礎上設計政府職能執(zhí)行人的選用方式和職能執(zhí)行規(guī)則與方法。
二、幾個簡短的結論
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走向深化和中國經濟現(xiàn)代化的重要一環(huán)。沒有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不可能有政治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也就很難完成正在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也必須堅持走法治道路,要法制化。我贊同溫家寶總理說的,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將永不停止,一直到中國現(xiàn)代化成功”。這就是說,改革不是一個短期性事業(yè),而是一項長期工程。因此,可能有必要制定一部《改革法》,把改革納入法制軌道。
第二,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邏輯基礎(竺立家教授將其稱為“前提”)。這個邏輯基礎就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確立這個基礎的前提是區(qū)分純公共物品和服務、準公共物品和服務以及私人物品和服務。政府基本職能就是提供純公共物品和服務,準公共物品和服務既不需要由政府提供,也不需要由市場提供,而是可以由非政府組織提供,至于純私人物品和服務,則應全部交由市場提供。政府改革要從這個基礎要求入手。作這樣的區(qū)分,有助于因過于復雜的社會問題而導致改革路徑的混亂,從而有助于更好地解決原本不是由政府及其缺陷導致的社會問題。
第三,要從承認進入政府的人也是一個有利益追求的人這個現(xiàn)實和政府只提供純公共物品和服務的角色定位出發(fā),來設計政府體制,并由此選擇和確定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路徑。
第四,要努力學習和借鑒人類一切文明成果,著力于制度創(chuàng)新和建設,用制度改變人、聚集人、催化人、改造人、激發(fā)人、引領人,然后再通過人來保證政府的職能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從而保證政府更好地發(fā)揮調節(jié)和引導經濟社會實現(xiàn)持續(xù)健康快速發(fā)展的主軸作用。
呂日周
山西省改革創(chuàng)新研究會等多家研究會聯(lián)盟主席點評:
竺教授主題發(fā)言的題目抓住了改革大業(yè)從始至終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為政府掌握著最稀缺的資源。在計劃經濟和計劃行政的舊體制中,政府得了體制病,這種體制病,使政府不可能最大限度地花好錢、用好人和辦好事。它的不足必然束縛著干部隊伍和管理層在政府的改革創(chuàng)新中的積極性。
竺教授以目前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研究政府改革的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在改革的初始階段就講過,誰調查研究,誰就解放思想,就是這個意思。因為只有調查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聽到人民的呼聲。而既掩蓋問題又想化解矛盾的方法,不是改革的方法。我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有一些人想掩蓋問題,把和諧社會理解成和氣社會,這是不行的。竺教授從社會問題和政府缺陷的聯(lián)系分析中找到了規(guī)律性的結論。
竺教授從事實出發(fā),分三個階段談發(fā)展,充分肯定了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政府改革的成果,概括了政府改革、制度約束、明確價值目標、干部體制改革過程當中的公開透明等問題,應當說是改革開放30年來從政府改革的案例中的概括、推理、抽象和演繹出來的結論。
不足之處:第一點是,我覺得還要進一步在強調公平的基礎上強調正義,現(xiàn)在正義在我們政府部門里是非常重要的,我曾說過幾句話,就是官場沒有見義勇為,市場就不能沖鋒陷陣;領導不能見義勇為,下級就不能沖鋒陷陣。在政府里面提倡正義感,提倡旗幟鮮明地支持對的,反對錯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和諧社會的目標。
第二點是,應當進一步加大政府改革案例研究的分量??磮?、看文件、看資料是研究政府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長年累月地深入政府體制改革的第一線進行跟蹤調查研究,解剖改革案例,并從無數(shù)改革案例中進一步得出明確的結論。在這方面,中央編譯局俞可平同志經過多年的研究取得了成就,今天他們的代表也來了,他們的研究方法是正確的,研究成果值得重視。我以為,政治體制改革的初期應當注重“兩個民主、四種源泉”,即黨內民主和社會民主,通過學習、公開、監(jiān)督和嚴懲,落實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把我們的改革進一步推向前進。我覺得現(xiàn)在這個方面還做得遠遠不夠。比如說,最近我們國家發(fā)生的停飛事件,就飛行員罷飛的問題上,我覺得應該進行嚴懲,我當時就在云南的普爾飛機場,看著飛機在天晴日朗的地方落下來又飛上去,飛上去又落下來,這完全是把人民的生命財產當兒戲。我們的有關部門應該如何管理這個事情,這是政府改革的一個很具體的內容。我覺得對于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應該終生停飛,應當嚴懲。不能找不負責任的說法,胡說什么天氣問題,這個問題,那個問題,什么問題?就是管理不好。我們天天說改革,到了具體問題的時候,我們該下手的時候就下手,該辦的時候就要辦,老百姓就是一句話,求天求地不如求和,我覺得求和就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個案例。
最后,我就如何辦好中國的熱點、難點問題論壇提幾點意見:
第一,準備要充分。專家發(fā)言要有稿子,不一定照稿宣傳,但應要動一番腦子,做好發(fā)言準備。
第二,發(fā)言無罪責,言都無罪是原則。專家可以暢所欲言,大膽講話。任何人不能對言者戴帽子,打棍子。
第三,宣傳有紀律。每次季度論壇都有臨時黨組,中央黨校周為民同志為黨組書記,各新聞媒體的同志任何公開宣傳和引用會議發(fā)言觀點都要經過周為民同志審閱稿件。不同意此規(guī)定者,不能參加我們的會議。
第四,內參全反映。把大家的各種觀點,經過篩選以機密內參形式上報。
第五,進餐只飲茶。就是進餐不飲酒和種種飲料,以茶代之,使會議形成節(jié)約時間、節(jié)約資金的健康廉潔的會風。
周天勇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提出,要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而且在2008年的人代會上“大部制”改革方案得以通過,行政體制改革向縱深進行。我認為,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是以下六個重大制度的建設和確立。否則,行政體制改革又會陷入“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政府及其部門的豪華辦公和高消費仍然控制不住,政府目前生產建設、行政管制和吃飯養(yǎng)人的職能和行為仍然不能得到根本性的轉變。
第一,政府、政府各部門及行政性事業(yè)單位的一切收入,均進入財政預算內統(tǒng)一管理;政府行政、執(zhí)法,包括行政性事業(yè)單位,絕大多數(shù)機構由財政供養(yǎng),沒有人大通過和社會聽證允許,不得隨意設置收費和罰款項目。政府的全部收入(包括各部門的)不得超過GDP的25%,財政超收必定損害企業(yè)和公民的利益,應當視為違法。修改預算法,此條款作為限制政府隨意收錢擴充機構和亂養(yǎng)人的重大法律制度。
第二,對黨政公務開支,嚴格加以限制,其支出不得超過總預算的15%,并且,重大的借債項目,必須由同級人大和社會聽證程序審查批準和通過,各級政府每年向人大和公民提交以反映借債為重要內容的財務報告,沒有在報告中的債務,均由借債人自行負責。此條款,作為控制黨政亂設機構、亂進人員、隨意進行公務消費最重要的制度設計。
第三,政府的各項公共服務在預算方面要有一定合理并且硬性的比例,每年各項公共事務支出的增長幅度也要有一定的規(guī)定。沒有這條制度設計,政府、政府各部門、行政性事業(yè)單位的利益,就會在有限的預算中與公共服務爭利,使這些承諾不能實現(xiàn)。因此,由這些公共服務支出內容形成的預算,是年度性的法律,不能達到預算規(guī)定要求的,應當視為政府及官員失職或者違法。
第四,結合這次行政體制改革,從憲法和法律等層面上劃分清楚中央與地方各自的事務,劃定各自的稅收,并以此來規(guī)定各自的支出責任,建立一種中央向地方科學、公正和透明轉移支付的規(guī)則和程序。徹底改變目前中央與地方之間事務劃分不清、收入混亂、地方亂收費、亂賣地和亂借債、責任相互推脫、公務員腐敗等亂局。
第五,從經濟和民生事務上看,中央最重要的職責是穩(wěn)定貨幣幣值和物價水平,而地方最重要的職責是實現(xiàn)當?shù)鼐用竦某浞志蜆I(yè),因為就業(yè)及其所得的收入是人民生活中遠重要于教育、衛(wèi)生、社保、住房和環(huán)境的最基礎性的民生。因此,廢除目前不反映實際情況的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統(tǒng)計指標,為了數(shù)據(jù)的客觀公正性,不應由政府的勞動和統(tǒng)計部門統(tǒng)計失業(yè)率,而改由人大委托中立的統(tǒng)計調查機構統(tǒng)計每個地方的實際失業(yè)率,以實際失業(yè)率作為第一位的經濟和社會指標來考核地方黨政主要領導的政績。
第六,形成人民—人大—政府之間的制衡機制。實際上政府、政府各部門、行政性事業(yè)單位、官員和公務員,不可能沒有自己的利益,而這種利益很容易與公權相結合,形成官僚主義、懶惰、尋租和腐敗,進而損害人民公眾的利益。因此,不能由政府及各部門自己決策、自己執(zhí)行、自己監(jiān)督自己。世界各國治理結構設置及我們過去的教訓都說明,政府自己決策、自己執(zhí)行和自己監(jiān)督自己,就會形成一系列政府及部門利益損害公眾利益的問題。
發(fā)展人民民主政治,就是重大的事項,如政府預算,應當由人民委托人大來討論、審查、批準;監(jiān)督是由人民,人民委托的人大,以及新聞輿論來進行。比如,政府機構或者官員失職,由誰來問責?應當由人大、人民、社會輿論來問責,而不是政府上級向下級,或者政府自己向自己問責。因為后一種問責往往是大事化了,小事化無,根本就不起作用。
總之,行政體制改革要真正推進,必須同步進行相關制度的建設。只有這樣,形成發(fā)揮作用的制度,在相應機制的約束下,才能真正出現(xiàn)一個為人民謀利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政府。
常修澤
國家發(fā)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點評:
關于中國行政體制改革問題,我還是從經濟角度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剛才周天勇教授關于行政體制改革的發(fā)言,我個人覺得有三點印象很深刻。第一,他明確提出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關鍵在于制度建設,我覺得這個問題抓住了關鍵;第二,他在發(fā)言過程中提出了六條比較具體的意見,應該說是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第三,他在發(fā)言中提出了幾個數(shù)量界限,比如財政收入,包括預算內外加起來不超過GDP的25%,支出不超過15%,我覺得這個至少是可以供決策部門在決策的時候參考。這些都是有意義的。
當然,發(fā)言提綱中也有一些提法還要再推敲。比如說關于對2008年大部委制改革問題,發(fā)言提綱中提到2008年人代會通過大部制改革方案,“行政體制改革向縱深進行”。雖然從戰(zhàn)略方向來說是應該這樣發(fā)展的,但是,對2008年的機構改革到底怎么評估,怎么實事求是地判斷?還需要認真研究。我個人的基本判斷是“雷聲較大,雨點較小”。我在接受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訪談的時候曾說過,“邁出謹慎的一步,任重而道遠”。同時,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也不能局限于機構改革,這只是里面的一個側面。類似這些問題可以進一步地推敲。
我這里提出三個比較重要的問題,與今天在座的諸位專家、學者一起來討論。
第一個問題,關于如何從宏觀格局來構建中國的國民收入分配制度問題。
從大的方面來分析,我們有一個重要的制度建設問題,那就是國民收入的分配制度。這里講的分配制度和結構是指“大分配”(即整個國家的國民收入分配),不是“小分配”(個人收入分配)。為什么要凸顯這個問題呢?據(jù)我分析,一方面,我國GDP總量和人均GDP增長速度很快,社會財富這個蛋糕越做越大,對此我們都有目共睹。2006年中國GDP總量還是21萬億元,2007年超過24萬億元,如果折合成美元在全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里排在第四位(美國第一,日本第二,德國第三)。一年就凈增3萬多億人民幣的社會財富,這是令人欣喜的事情。另一方面,如此大的GDP總量,其分配結構怎樣?我的理解是:居民、企業(yè)和政府三者,在分配GDP的時候,運行軌跡是不一樣的。前幾年是這樣的趨勢:在國民收入當中,雖然居民收入總量是上升的,但它占GDP的比重呈下降趨勢。與此同時,政府所占的比重是上升趨勢,這個問題在前些年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這里有一組數(shù)據(jù):1996年居民在整個國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是69.3%,2003年下降到64.8%,下降了4.5個百分點。同一時期政府的收入比重從1996年的17.1%,上升到2003年的20.2%,上升了3個百分點。企業(yè)的比重也同時上升。
國民收入分配這樣的結構和趨勢是不合理的。雖然社會財富增加了,但是并沒有按照一個合理的規(guī)模和速度“相應地”落到居民這一部分,政府所占的比重增加過高。所以,需提高居民部分可支配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如果這個制度建立不起來,政府所占的比重超出正常范圍,盡管國家經濟規(guī)模逐步地增大,GDP總量發(fā)展很迅速,但是老百姓得到的實惠并沒有相應地增長,這個問題就很突出。怎么從更大的層面、更高的層面來審視中國的國民收入的分配結構,進行國民收入的分配制度,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很尖銳地提出來。要設法平衡政府、企業(yè)、居民這三個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找到他們合適的平衡點,我覺得現(xiàn)在還是沒有找到這個平衡點,現(xiàn)在還是往政府這方面過于傾斜。
第二個問題,關于如何克服政府部門與公共利益“爭利”的問題。
剛才我們說的是整個社會財富的蛋糕怎樣分配的問題。下面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政府分到這部分巨大的財富之后,怎樣使用的問題。總的判斷是還沒有建立起“公共財政制度”。當然,這幾年情況有所變化,向著良性的方向發(fā)展。
以2006年為例,國家一年的財政支出是40 422億,這些錢都用到哪里了?長期以來占第一位的是經濟建設性支出(其中,既包括基本建設的支出、企業(yè)的流動資金、企業(yè)的挖潛更新改造基金,還包括交通、工業(yè)、流通部門的事業(yè)費開支等等),比重很高,2005年占27.5%,占第一位。2006年情況稍有變化,經濟建設性開支10 734億,占26.6%?,F(xiàn)在經濟建設性開支已經由2005年以前的第一位變?yōu)榈诙?,現(xiàn)在占第一位是社會文化教育費支出,具體數(shù)字是10 846億,占26.8%。當然,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差距還很小。還有行政管理費支出7 571億,占18.7%,其所占比重也不小。
分析2006年財政支出4萬多億,應該看到社會文化教育費已經占第一位,這是好跡象。但是,經濟建設費開支比重仍然不小,而經濟建設性支出也需要具體分析,其中有屬于公共性支出的,但也有一部分屬于對競爭性領域的投資,對這一部分還值得研究,就是政府是不是需要像過去那樣向競爭性領域投資?政府不應該在競爭性領域“與民爭利”。在這點上,要分清存量和增量。對于存量,雖然不宜激進式退出,但增量部分不宜再按慣性進入,搞所謂“新國有化運動”。這涉及到政府的職能問題。下一步應該確保新增財力投向就業(yè)服務、社會保障、教育、文化、醫(yī)療、環(huán)保以及安全方面。
第三個問題,關于如何建立人大與政府的制衡機制和政府內部的制衡機制問題。
這里涉及兩個層次的制衡機制問題。
第一個是“大制衡”,即人大和政府之間的制衡問題。這里的要害是要維護中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這一最高權力機構的權威問題,雖然憲法中規(guī)定人大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但仍受到不少制約,“最高”兩字打了折扣,這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只有確立這個權威,才能處理好人大和政府的關系。
第二個,在人大和政府之間制衡前提下的政府內部制衡問題,也就是關于政府自身的決策、執(zhí)行和監(jiān)督的分立與統(tǒng)一的問題。周天勇同志的提綱中說“不能由政府自己決策、自己執(zhí)行、自己監(jiān)督自己”,我覺得這句話值得商榷。一些國家的經驗證明,政府自身建立一個決策、執(zhí)行和監(jiān)督的制衡機制,也是重要的,例如政府內部的審計系統(tǒng)是可以發(fā)揮一定作用的。這方面,我們還需要做足文章。多一道保險比少一道保險好,還是“雙層制衡”好。
此外,政府自身行政體制改革內容很廣泛,不僅僅是推進機構改革問題。這次“兩會”討論并且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只是開始謹慎起步。這里有三個關鍵點:一是政府內部如何建立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分離和協(xié)調機制;二是如何遏制部門利益膨脹;三是如何使政治體制改革與之配合。對此,今后還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圍繞政府體制改革,還有一系列改革內容,比如,關于政府與相關的四個方面的分開問題,即政企、政資、政事、政介分開問題;關于政府審批制的改革問題,已進行了一些改革,但是還不盡如人意,審批的內容還是較多,這里有利益關系問題;關于政府行政問責制問題;關于政府考核體系問題,等等。政府行政改革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行政體系必須隨之變革。
還有對政府的監(jiān)督問題?!皠?chuàng)造條件讓人民有效地監(jiān)督政府”。怎么創(chuàng)造條件?創(chuàng)造什么條件?我認為,一是創(chuàng)造讓人民知情的條件,行政透明化;二是創(chuàng)造讓人民參與的條件,建立“公民社會”;三是創(chuàng)造讓人民表達的條件,廣開言路。這樣才能讓人民有效地監(jiān)督政府。這也是一個制度保障。
呂日周(上半段總結):
第一,關于這個會議我提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就是我們這樣的會議要開20年,每次會議準備要充分,每位同志發(fā)言要有書面材料,不是即興而談。沒有準備材料就不要參加我們的討論會。這是第一條,準備要充分。
第二,發(fā)言有規(guī)則,大家大膽講,有什么意見都可以討論。
第三,宣傳有紀律,我們每一次的宣傳,特別是我們的新聞界的朋友們,最好通過小寧同志讓我們周書記進行把關,這樣既保護我們的會議不出任何問題,也保證我們記者的正確方向。
第四,每次會后要將會議成果報告給中央。
對這個內容的研究,我看不是一次兩次會議就能研究清楚的,我們需要多次地研究政府體制改革,大家共同來商量。我們的研究應弄出一個比較權威的論證,比如說政府現(xiàn)在究竟有多少問題需要改進。我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好多問題,這次要很好地進行總結。類似一些大的問題,會上哪位同志的成果明確,我們論壇就對他進行支持,使他研究的成果進入我們的論壇。
周為民
中央黨?!秾W習時報》總編(下半段主持):
我們現(xiàn)在繼續(xù)進行研討。東航的飛機返航說是因為天氣原因那是不對的,但是我們今天的研討會確實是因為天氣原因,所以推遲了20分鐘。因此時間比較緊張一些,我也不多說什么,下面直接進入第二單元的研討。
盧中原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我下面用十分鐘的時間,來談談政府改革的幾點思考。一是從構建法治政府、責任政府這個角度;二是談一談服務型政府;三是談一談誠信政府的建設。
應該說,關于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服務型政府、誠信型政府,現(xiàn)在的說法比較廣泛,我認為這是在政府體制改革方面認識上的進步。那么在實踐當中,我們也能客觀地看到,確實是有些進展的。但是在進展過程當中,我們也看到很多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因此我主要從這三個方面,來談一談思考。
第一個方面,就是關于政府改革方向,建立法治政府和責任政府。應該說在理念和認識上是有進步的。這一點就是我個人覺得法學界提出的一個理念是非常好的,對于政府來說,法不許可即為禁止,對于老百姓來說法不禁止即為自由。那么我們經濟學界過去研究經濟體制改革,主要認為政府不可能掌握足夠的信息,因此政府不可能干預很多,干預多了一定出錯,所以政府應該是盡量地放開,減少對資源配置的直接干預。所以我們經濟學界講的更多的是對于老百姓盡量放開,政府不要限制老百姓該干什么,不要去給老百姓設置你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你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這個理念宣傳是很多的,但是法學界講,對于政府自身而言,你就不能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要考慮有沒有授權給你。就不像老百姓,在禁止你之外,你什么都可以干,而恰恰相反,政府如果沒有得到授權,沒有許可的話,一概不能這么干的。這點我認為在理念上是有些進步的,但是在實施當中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在很多具體問題面前,政府自覺不自覺地就是先干了再說,至于授權的問題并不考慮。因此,一定要進一步地宣傳,進一步地改革,讓政府牢牢樹立這樣的理念和行為方式,就是法不許可對政府來說即為禁止,人大沒有授權,行政許可法沒有授權,沒有許可的話,不能干。依法行政即為責任政府、法治政府,要督促政府在行事的時候確實做到依法行政。
第二個方面,政府在建設服務型政府方面,我認為也是有比較大的進展的。最近在陜西作了一些調研,走了幾個市特別是在寶雞市,寶雞市改造的河灘生態(tài)公園,他們說全國有些城市都在進行這樣的改造,給人的感覺是很好的,免費的公園,這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我認為從這樣具體的事例來看,我們的地方政府為市民提供公共產品的這種意識和行為方式有很大的進步。我記得早些年的成都,有人說你們?yōu)槭裁椿ㄟ@么多錢改造一條河,還不如投入國有企業(yè)的改革,但是成都市政府還是繼續(xù)改造,現(xiàn)在這條河成為城市環(huán)境改善的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沿河兩岸的環(huán)境的變化,使相關的產業(yè)也發(fā)展起來了。有些國有企業(yè)需要政府投入成本,有一些恐怕是另外一種情況了。因此我想,從這些具體的事例來看,我們的政府改革在確立的服務型政府這樣的改革方向,是有些進步的。但是我們再進一步觀察就發(fā)現(xiàn)在公共服務提供方面,政府或者它的理念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最近主要在陜西調研,西部現(xiàn)在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當?shù)氐慕洕l(fā)展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怎么擺正關系。剛才我說寶雞市的渭河,這個生態(tài)公園是非常好的公共服務,為當?shù)乩习傩仗峁┝艘粋€很好的消費環(huán)境,可以呼吸新鮮空氣,這是公共服務,通過公共開支,通過公共消費的開支,拉動了當?shù)乩习傩盏南M,這是公共服務很好的案例。那么在我們的漢中地區(qū),就是漢中市,漢中市丹江口是南水北調的水源區(qū),當?shù)卣腕w現(xiàn)了服務型政府的職能,就是提供公共服務,把水源區(qū)的污染還有水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作為最重要的任務,雖然由此減少了財政收入,減少了就業(yè),最近幾年來就業(yè)崗位減少了1 500個,財政收入減少了一點幾個億,致使GDP增長速度緩慢。但是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地方政府在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型當中取得的實實在在的進步。但是現(xiàn)在面臨很大的問題,地方政府進一步提供公共服務財力不足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們這里有很多礦,你不讓我發(fā)展經濟,我再在公共服務上投,就沒錢了。所以礦該不該開采,項目上了我才有財政收入,才有就業(yè),才有GDP的增長,才有進一步的后續(xù)力量,保護當?shù)乩习傩?。所以我們要進一步地研究,你要讓地方政府按照服務型政府去轉型,我們現(xiàn)有的財稅政策,具體的比如轉移支付,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補償都是不到位的。那么你就要研究,中央政府怎么樣構建一個合理的財稅體制、補償機制來促進地方政府把精力放在保護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維護水源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而不至于使它把精力轉到進一步去抓GDP、爭投資、爭項目、抓產品,否則的話,就把前期的功績都抵消了。這是我在調研中感到比較實際的問題。
我們怎么樣進一步為地方政府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中央政府該做什么,中央和地方的財力、事權劃分要合理等等。另外現(xiàn)在我也遇到一些實際問題,就是說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差距很大,中央政府提出來,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那么這個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應該是中央政府的第一責任,中央政府如果在這方面沒有足夠的財力和比較合理的分配的話,那么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差距太大,必然逼迫他要想辦法抓財政收入,抓工業(yè)產值,這是我在這次調研中感到比較實際的一個問題。
另外,現(xiàn)在我們?yōu)榱舜龠M國家的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出了主體功能區(qū)的理念,主體功能區(qū)的理念現(xiàn)在在西部反彈就比較強,一方面盼中央政府給財政轉移支付,防止他們因為被列入限制開發(fā)和禁止開發(fā)地區(qū)以后受到損失;另一方面他們也感到一些困惑,就是西部開發(fā)與主體功能區(qū)劃分的關系界定問題。比如漢中地區(qū),該地區(qū)是水源保護地,被國家列入限制開發(fā)區(qū),那么它怎么發(fā)展,如果我們的考核體系,我們的財稅體制,還有資源價格管理體系,土地政策等等改革不到位的話,我們單獨要求地方政府加快轉變公共服務職能,會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因此我想,在促進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進一步向服務型政府轉變,需要進一步研究中央地方的財稅體制、考評體系,以及相關的土地制度及西部開發(fā)政策與主體功能區(qū)劃分如何更好地、合理地銜接。
最后談一下誠信政府建設。應該說誠信政府建設是很多地方主動提出的口號,我認為不錯,最近就陜西周老虎事件,我完全是站在陜西之外看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對誠信政府的構建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反映出我們在構建誠信政府理念和改革進展當中還有很大差距,我們怎么樣盡快地采取實際的步驟,真正地走上構建誠信責任的這條正確的軌道上來,也需要我們進一步地研究。
解思忠
國務院國資委國有企業(yè)監(jiān)事會主席、北京大學國民素質研究中心主任
體制,包括政治、經濟、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社會體制,既是社會制度的實現(xiàn)方式,也是社會組織運行的內在機制。人,既是體制的創(chuàng)造者和實現(xiàn)者,又受體制的約束,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體制的產物。
生理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具有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如果沒有足夠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積極的一面就會受到抑制,不能充分發(fā)揮。同時,消極的一面就會滋長起來,甚至會做出違背道德和法律的事。鄧小平在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經驗教訓時,曾語重心長地指出,“制度是決定因素”,“我們過去發(fā)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编囆∑剿f的制度,就是我們這里所說的體制。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體制與人的素質的互動作用最為明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使得國民的主體意識、競爭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方面的素質普遍提高。然而也不可否認,目前經濟體制還存在著一些不完善之處,這種不完善不僅扼殺和限制著國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還滋生、加劇著腐敗和官僚主義作風。政治體制改革的推進,使得國民的民主意識和參政議政等方面的相關素質普遍提高,如同經濟體制的不完善會影響國民素質的提高一樣,政治體制的不完善之處也同樣扼殺和限制著國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滋生、加劇著腐敗和官僚主義作風。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體制也是如此。
改革開放之初,人們曾一度偏重于體制方面的改革,忽視了國民素質在改革中的作用。后來,人們在認識到國民素質重要性的同時,又開始忽視體制的作用。這兩種傾向的出現(xiàn),都是由于沒有深刻認識到體制和素質之間相輔相成的本質聯(lián)系。我們在設計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時,不僅要關注相關的經濟、社會因素,而且還要關注相關的人的因素,堅持體制改革與提高人的素質的統(tǒng)一。既不要把改革僅僅看做是調整生產關系,而忽視人的素質在改革中的作用,也不要孤立地強調人的素質的提高,而忽視體制對人的素質的作用;也就是說,設計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時,既要考慮到所建立的體制在多大程度上能使個人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并有利于人的素質的提高,又要使每個人懂得自己所處的時代特點,并正確理解、大力支持、積極參與體制改革。如果離開人來設計體制,不僅背離了現(xiàn)代化的最終目的,而且設計出的體制也難以實現(xiàn)。
孔涇源
國家發(fā)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
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會議。我們今天探討的主題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義。作為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關系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大局,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基本手段。不久前,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對這項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部署,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兑庖姟访鞔_指出,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以政府職能轉變?yōu)楹诵?。我認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職能轉變是否到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政府職能越位、錯位、缺位以及交叉重疊的問題,有利于不斷提高政府的監(jiān)督能力和服務水平,對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作、決策科學、執(zhí)行順暢、監(jiān)督有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已經取得顯著成效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需要,我國加大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力度,推動政府職能不斷向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轉變。在經濟調節(jié)方面,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完善,投資體制改革逐步深化,行政審批大量減少并日益規(guī)范,國有資產監(jiān)管力度不斷加大,土地和信貸管理不斷強化;在市場監(jiān)管方面,金融監(jiān)管、安全生產、食品安全和土地監(jiān)察得到加強,綜合執(zhí)法體制改革穩(wěn)步推進;在社會管理方面,社會保障制度邁出重要步伐,社會利益協(xié)調、矛盾疏導和突發(fā)公共事件應對機制初步建立,公眾參與和反映訪求渠道進一步拓寬;在公共服務方面,財政對公共服務的投入明顯增加,教育、科技、文化、衛(wèi)生等社會事業(yè)得到長足發(fā)展,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顯著改善。
經過不懈努力,我們在推進政企、政資、政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實現(xiàn)從以行政手段管理為主向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管理為主轉變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政府對微觀經濟的干預大幅減少,以間接管理為主的宏觀調控框架基本形成,市場監(jiān)管體系基本建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得到加強。政府職能基本適應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要求。
二、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的重點任務
立足于新形勢新任務,《意見》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職能要從根本上向創(chuàng)造良好發(fā)展環(huán)境、提供體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為此,我們需要切實推進以下四個方面的改革:
(一)合理界定政府職能,理順各級政府、各個部門的職責分工。首先,要明確政府的職能定位?!兑庖姟访鞔_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的基本職能主要是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對這四個方面的職能進行細化,明確具體的內容和重點,使之更具有操作性。其次,要明確各級政府的職責分工。中央政府主要從事宏觀管理,側重于制定戰(zhàn)略規(guī)劃、政策法規(guī)和標準規(guī)范,并對跨區(qū)域事項進行協(xié)調;地方政府主要負責具體實施,側重于貫徹落實中央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統(tǒng)籌協(xié)調本地區(qū)經濟社會事務。為此,中央政府必須進一步減少和下放具體管理事項,地方政府必須切實提高面向基層的管理服務能力。同時,還要按照財權事權相匹配的原則,配套推進財政體制改革。第三,要合理界定政府部門的職能。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明確部門責任,健全部門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機制。
(二)加快推進政企、政資、政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一方面,要通過推進政企、政資、政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把不該管的事項逐步轉移出去,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fā)揮公民和社會組織在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把該管的事項切實管好,進一步改善經濟調節(jié),嚴格市場監(jiān)管,加強社會管理,并更加注重公共服務,改善政府履行職能的方式。
(三)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建立與政府職能轉變相適應的組織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已經順利完成了五次機構改革,目前正在進行第六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緊緊圍繞職能轉變和理順職責關系,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tǒng)一的大部門體制,是今后一個時期機構改革的重要內容。可以預見,通過機構改革,宏觀調控部門的職能將不斷有機整合,能源環(huán)境部門和社會管理、公共服務部門的職能將不斷得到強化,最終建立起適應職能轉變要求的組織體系。
(四)積極推進相關配套改革,把政府行為嚴格限制在正確履行職能的軌道上。尤其要完善行政決策機制,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改革政府績效管理和問責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機制,健全以行政首長為重點的行政問責制度;完善對行政權力的監(jiān)督制度,自覺接受人大、政協(xié)、新聞輿論和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加強監(jiān)察、審計、司法等部門的監(jiān)督作用,健全政務公開制度。
三、轉變政府職能應當處理好幾個關系
(一)要處理好政府的經濟職能與社會職能的關系。長期以來,我國社會事業(yè)發(fā)展嚴重滯后,這同政府偏重經濟職能有很大的關系。目前,政府的社會職能雖有所加強,但同政府在發(fā)展經濟方面投入的財力和精力比起來,仍然十分薄弱。必須更加重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并通加大財政投入、調整機構設置、轉變績效考核和問責制度側重點等方式,切實加強政府的社會職能。
(二)要處理好政府與其他社會主體的關系。公民、企事業(yè)單位、市場中介組織等其他社會主體能夠自行處理、并合法合規(guī)的事項,政府都不應該直接干涉。為此,既要切斷政府與企事業(yè)單位和市場中介組織的資產關系,又要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充分發(fā)揮其他主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調節(jié)、自我約束的作用。尤其要大力培育發(fā)展行業(yè)協(xié)會、商會等自律性社會組織,更好地發(fā)揮社會組織在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guī)范行為等方面的作用。
(三)要處理好職能轉變與依法行政的關系。依法行政要求政府的職能必須由法律授權,做到“職能法定”。一方面,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guī),確定和履行職能;另一方面,要把科學合理的職能用法律法規(guī)的形式固定下來。
(四)要處理好政府職能轉變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關系。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也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環(huán)節(jié)。必須把職能轉變同民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建設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引導公民和社會組織參與、健全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等方式,充分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
范恒山
國家發(fā)改委地區(qū)經濟司司長
我講這么三層意思。
第一點,就是加快行政體制改革的確是當務之急。中央這次很明確提出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把它當做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目的。我認為是非常正確的。我們的改革搞了很多年,進展也很大,在很多方面有變化。但是一些基本層面沒有變,比如管的方式過寬,管的方式過于直接,某些行政行為過于隨意,這都是存在于當前的一些問題。行政體制改革現(xiàn)在成了我們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深化行政方面改革的一個重要條件,對政治、經濟、社會、行政本身都是至關重要的。從政治的角度來講,涉及到我們能不能有效地遏制腐敗;從行政管理來講,涉及到我們能不能真正提高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從經濟發(fā)展來講,涉及到我們能不能真正優(yōu)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從社會穩(wěn)定來講,涉及到能不能最后體現(xiàn)到我們真正以人為本,把我們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都扣在人民的利益上,所以行政體制改革非常的關鍵和緊迫。行政體制改革如果再不深化,那么我們30年的經濟體制改革成果就可能保不住,很可能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而這個負面影響,我們在今天的生活里應該能感覺到。所以這是我說的第一個意思。
第二個意思是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要長遠謀劃,分步實施。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行政體制改革,有時候往往集中到機構改革上,拿機構改革本身來說,五年搞一次,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搞了五六次了。大家也能注意到,每次搞的時候,都說行政體制不合適,要改。每次改完以后都說已經搞得很好了,可以管一個時期了。但是大家不愿看到的是沒有過五年,總是要改一次,而每次改革的時候都說很不順,很不合理,要改。至少我們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有些重要的問題還沒有研究得太清楚,還沒有一個清晰的管長期的行政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所以說中國的事情很復雜,希望能在幾年內就把我們的行政體制改革理順是很不現(xiàn)實的。問題在于,我們每一次改革一定要向前進,哪怕是走一步,這個很重要。所以基于中國的這么一個國情,我們需要對行政體制改革作一個總體謀劃,并且通過一屆屆政府的努力,最后把它完成。
那么從改革的復雜性來講,我們在考慮行政體制改革方案設計的時候,我覺得要把握住四個方面:第一,一定要體現(xiàn)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第二,一定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第三,一定要體現(xiàn)行政運行的規(guī)律;第四,一定要充分發(fā)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對我們的行政體制改革作一個長期的謀劃,出臺一個整體的方案,分步操作,而且每一步要有實質性的進展。
另外我覺得行政體制改革,特別是機構改革比任何其他改革都需要公開化,都需要全民參與,都需要征求意見,如果我們僅僅是幾位專家,或是我們的具體工作人員在那里做方案,到最后一刻才亮牌的話,恐怕有些東西不能達到我們所說的體現(xiàn)幾個方面的要求。所以我們的體制改革可以搞公開征求意見,我們的有關法律可以全民來討論。我想機構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的其他內容也可以給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讓專家來爭論,讓社會來討論,最后我們來甄別,來選擇,來作出決策。這樣比我們少數(shù)專家去做可能更好。這是我說的第二層意思。
最后我要表達第三層意思就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一定要體現(xiàn)目標、載體和條件的有機統(tǒng)一。
所謂目標,對于我們現(xiàn)實的行政體制來說,最重要的是轉變職能,就是說我們的政府,第一能不能真正成為責任政府,去履行應該履行的職責;第二能不能成為服務政府,把老百姓看做是自己的服務對象,基于服務的角度去辦實事;第三就是能不能成為法治政府。
接下來是關于載體。我覺得如果要用幾個詞對行政體制定義的話,那么責任、服務和法治是最重要的。要把這個作為目標,以轉變職能為核心。轉變職能的載體是什么?是機構,我們把行政體制改革的重點放在機構上是合適的,問題是我們的機構怎么定位?機構必須服從我剛才說的四個方面要求,否則整來整去,分分合合,合而又并,并了又分,很多部門曾經成立了,又撤銷了;撤銷了又成立了,可以說是三起三落,每個做法都認為是有道理的,如果這樣的話,恐怕問題就比較多一些,所以,橫向地縱向地考慮非常重要。因為時間關系我不講具體的想法。
再就是條件。行政管理除了改革自身以外,有三個方面的改革非常重要:一個是企業(yè)體制改革,一定要通過這個改革徹底實現(xiàn)政企分離。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企業(yè)真正成為規(guī)范的股份制企業(yè),政府能去任命人家的總經理和董事長嗎?不可能的;第二個改革就是財政體制改革,使我們政府能有條件去干那些應該干的事;第三就是推進干部體制改革。當然干部體制有時候是放在行政體制改革內的。特別是前兩個有時候不放在行政體制改革范疇內,但是它對行政體制改革的成功至關重要。
王虎勝
山西省工商局局長
實現(xiàn)政府職能向創(chuàng)造良好發(fā)展環(huán)境、提供優(yōu)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轉變,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和重點。市場監(jiān)管是政府的四大職能之一。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政府主管市場監(jiān)管和行政執(zhí)法的職能部門,不僅要當好市場秩序的監(jiān)管者和消費者權益的維護者,更應當好市場主體的服務者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促進者。為此,我們自覺把職能轉變到創(chuàng)造發(fā)展環(huán)境、服務市場主體、促進科學發(fā)展上來,在監(jiān)管市場、服務發(fā)展、隊伍建設上,都有創(chuàng)新的舉措、創(chuàng)新的行動、創(chuàng)新的效果,有力地維護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