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梅
摘要:東晉詩人陶淵明歷經人世的艱難困苦,終于抵達和諧圓融的生命境界,這樣的生命境界呈顯在他的諸多詩歌中。宋詞中和陶淵明相關的意象非常之多,宋代詞人欣賞并企慕抵達陶淵明之生命境界,在這些詞人中蘇軾和辛疾棄是其典型個案。
關鍵詞:陶淵明;生命境界;宋詞人;蘇軾;辛棄疾
中圖分類號:I206.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32—0124—02
人需同自然、社會、他人達成和諧,更需在一己內面世界中達成和諧,否則沖突不已的生命將成為與存在原義相悖的負值,圓融和諧的生命境界已成為文明道路上追索不已的人類永恒的文化鄉(xiāng)愁。如何使生命抵達和諧圓融之境,人文學家們各有悟解,其中有些并不能真正實踐于我們的現實人生,如莊子的逍遙游圖景不可謂不超邁高遠、自由自得,但它只能是一種飛翔著的詩意理想,找不到現實??康闹︻^。與莊子相比,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方式更具有人間性和現實操作性,“陶淵明是酷愛人生的……他由這種積極的合理的人生態(tài)度而獲得他所特有的與生和諧的感覺。這種生之和諧產生了中國最偉大的詩歌。他是塵世所生的,是屬于塵世的,所以他的結論不是要逃避人生,而是要‘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陶淵明僅是回到他的田園和他的家庭的懷抱里去,結果是和諧而不是叛逆?!盵1]130因此有學者說“陶淵明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和中國文化上最和諧的產物?!碧諟Y明為塵世中陷入苦難淤泥的靈魂提供了一本福音書。
陶淵明圓融和諧的生命境界亦是來自于艱難困苦的人世間,“鳥盡廢良弓”、“無路之不澀”,是陶淵明對官場和政治的基本認知,他亦同樣感受著人終將被死亡終結全部可能性的精神深淵:“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謂人最靈智,獨復不如茲。適見在世中,奄去無歸期?!薄吧頉]名亦盡,念之五情熱”(陶淵明《形影神》),對于陶淵明與眾人相似的思想起點朱光潛先生談道:“談到感情生活,正如他的思想一樣,淵明并不是一個很簡單的人,他和我們一般人一樣,有許多矛盾和沖突;和一切偉大詩人一樣,他終于達到調和靜穆,我們讀他的詩,都欣賞他的‘沖澹,不知道這‘沖澹是從幾許辛酸、苦悶得來的?!盵2]293在他的詩文中我們既能感受到生命終點的沖澹靜穆,亦能體味到其過程中的悲和惑,他的起點與我們這些受盡沉淪之苦的蕓蕓眾生是相同的,所以“在對人生解脫問題的探索中”“找到了自己所特有的歸宿”[3]362的陶淵明對眾生的世間良好生存很具有參考意義,這就無怪乎后人往往將他作為人格樣板和生命智慧的取資對象了。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飲酒》其五)關于這首詩,前人曾論過望南山和見南山的區(qū)別,其實并不僅僅是語匯使用的區(qū)別,更是其中所體現出的生命境界的區(qū)別,“望”表暴出無家之人蒼皇覓家的急切與惶然,“見”則顯現出時時處處攜帶著生命原鄉(xiāng)之人悠閑自得的情態(tài)?!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此其閑遠自得之意,直若超然邈出宇宙之外!”(蔡寬夫《蔡寬夫詩話》)這樣的人焦燥干巴之氣遠離了他、湯火自煎之苦遠離了他?!笆斑z句中有眼,彭澤意在無弦”(《山谷集》卷十二《贈高子勉》),陶淵明終于能夠在北窗下彈奏那把意念中的無弦琴了,他的生命終于能夠散發(fā)出生命和宇宙并奏的和諧樂音了?,F代美學大師宗白華贊嘆道:“大詩人陶淵明的‘日暮天無云,春風扇微和,‘即事多所欣‘良辰入奇懷,寫出這豐厚的心靈觸著每秒光陰都成了黃金?!盵4]140陶淵明最喜寫“歸鳥”意象,這一只飛翔于鳶飛魚躍樸茂天地間的“翼翼歸鳥”不正是解開了命運謎底抵達了和諧圓融生命原鄉(xiāng)的詩人自己嗎?
歷代而下仰慕、受容并受用于陶淵明者不計其數,宋人更是如此,宋代可謂陶淵明的知音時代和陶淵明文化意義的發(fā)現時代,錢鐘書在《談藝錄·二四》“陶詩顯晦”條說:“淵明文名至宋而極,永叔推《歸去來辭》為晉文獨一,東坡和陶,稱陶為曹、劉、鮑、謝所不及,自是厥后,說詩者幾于萬口同聲,翕然無間。”[5]88宋人既愛陶淵明其文更愛陶淵明其人,宋人贊陶詩道:“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蘇軾《與蘇轍書》)宋人贊其人道:“陶淵明無功德以及人,而名節(jié)與古忠臣義士等?!?李邦獻《省心雜言》)“自建安七子,六朝、有唐及近世諸人,思無邪者,惟陶淵明、杜子美耳,馀皆不免落邪思也。”(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 全宋詞中與陶淵明相關的典故舉不勝舉,“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是前生”、“詩有淵明語,歌無子夜聲”、“淵明元與世情疏。松菊愛吾廬”、“秋水瑩精神。靖節(jié)先生太逼真”、“催科自笑陽城拙,勇退應慚靖節(jié)高、向武昌溪畔,于彭澤門前。陶潛影,張緒態(tài),兩相牽、陶潛影,張緒態(tài),兩相牽”、“都是斜川當日境,吾老矣,寄馀齡、虛過今春。有愧斜川得意人”……宋詞中直接以陶淵明及與之相關肯定代表陶淵明的字號官職地名等入詞的意象有285個(據國學寶典新版《全宋詞》),在全宋詞中達1.4%之多,這一現象頗堪玩味,若把菊、酒、柳、松、三徑、無弦琴、閑情、五斗等“陶淵明化”的意象加入其中的話比例就更大了??梢姟疤諟Y明”這一只翼翼歸鳥不斷地飛臨宋詞人的思想天空,為他們馨香禱祝。
蘇軾是陶淵明文化意義上的發(fā)現者,黃州貶謫使得蘇軾持有如夢人生的生命夢觀后,蘇軾欲與陶淵明在精神上結盟、亦成為翩翩于無機心天宇的活潑潑精魂。蘇軾的《哨遍》一詞對陶淵明的作品進行了隱括。
哨遍
公舊序云:陶淵明賦歸去來,有其詞而無其聲。余治東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獨鄱陽董毅夫過而悅之,有卜鄰之意。乃取歸去來詞,稍加檃括,使就聲律,以遺毅夫。使家僮歌之,時相從于東坡,釋耒而和之,扣牛角而為之節(jié),不亦樂乎。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歸去來,誰不遣君歸。覺從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鴻飛。云山無心,鳥倦知還,本非有意。
噫。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內復幾時。不自覺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誰計。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
張德瀛《詞徽》卷五論此詞道:“長樂陳翼論其詞云:‘歌《哨遍》之詞,使人甘心澹泊,而有種菊東籬之興??芍^知言”[6]493蘇軾真正受容了陶淵明的生命智慧,使之成為其回歸心安之鄉(xiāng)的一條重要路途。
宋詞壇的另一重要詞人辛棄疾詞中亦有很多與陶淵明相關的意象,僅直乎淵明其名者就指不勝屈,如:“我愧淵明久矣,獨借此翁湔洗,素壁寫歸來。”(《水調歌頭》)、“知音弦斷,笑淵明、空撫余徽”(《新荷葉》))、“人生行樂耳,身后虛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便此地、結吾廬,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洞仙歌》)、“今宵依舊醉中行。試尋殘菊處,中路侯淵明”(《臨江仙》)、“過吾廬、定有幽人相問,歲晚淵明歸來未”(《西河》)……汪莘道:“余于詞喜三人,蓋至東坡而一變,其豪妙之氣,隱然流于言外,天然絕作,不假振作,二變而為朱希真,多塵外之想。三變而為辛稼軒,乃寫其胸中事,尤好稱淵明?!笨梢娺@頭戰(zhàn)場上的青兕在政治理想受阻精神受困時是如何向慕并試圖抵達這只翼翼歸鳥的生命境界的。
重九席上
龍山何處,記當年高會,重陽佳節(jié)。誰與老兵供一笑,落帽參軍華髮。莫倚忘懷,西風也曾,點檢尊前客。凄涼今古,眼中三兩飛蝶。
須信采菊東籬,高情千載,只有陶彭澤。愛說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勞聲切。試把空杯,翁還肯道,何必杯中物。臨風一笑,請翁同醉今夕。
顧隨《稼軒詞說》對《重九席上》一詞解釋道:“稼軒手段既高,心腸又熱,一力擔當,故多煩惱。英雄本色,爭怪得他?陶公是圣賢中人,擔荷時則掮起便行,放下時則懸崖撒手。稼軒大段及不得。試看他《滿江紅》詞句:‘天遠難窮休久望,樓高欲下還重倚,提不起,放不下,如何及得陶公自在。這及不及處,稼軒甚有自知之明,所以對陶公時時致其高山景行之意。一部長短句,提到陶公處甚多。只看他《水調歌頭》詞中有云:‘我愧淵明久矣,猶借此翁湔洗,素壁寫《歸來》。真是滿心欽佩,非復尋常贊嘆,并不效顰。所以苦水不但肯他贊陶,更肯他不效陶,尤其肯他雖不效陶,卻又了解陶公心事?!毙翖壖惨嘀廊绻婺芟筇諟Y明那樣隨緣任運、隨處放手,他個人也就得救了,可他原本“放不下”,因這“放不下”故有“三仕三已”之令作者自嘲的經歷,這“放不下”是他對國家纏綿不已的心性所致,因這“放不下”使他終究成不了陶淵明那樣達人自解的哲人,也因這“放不下”使他成為了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個令人千載感佩瞻望的悲劇英雄。
陶淵明在“飛鳥相與還”的那只歸鳥中看到了怡然微笑著的自己,他是真正地徹悟人生了,他以他的精神境界沾溉著無數后來者,尤其是宋朝的很多詞人,這些詞人在生命的逆境中與陶淵明莫逆于心地相視而笑,在這些受惠于陶淵明思想的宋詞人中,蘇軾和辛棄疾是其心儀瓣香的典型個案。
參考文獻:
[1]林語堂.生活的藝術[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朱光潛.詩論[M].北京:三聯書店,1998.
[3]李澤厚,劉綱幾.中國美學史──魏晉南北朝編[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4]宗白華.藝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5]陶淵明資料編寫組.陶淵明資料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4.
[6]吳熊和.唐宋詞匯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