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豐
一
見慣了戶縣街頭的女人,要想寫點什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走在街上的時候,聽見女人的聲音,如同炒豆子。我喜歡吃炒豆,放一粒在嘴里,“咯蹦”一聲,脆響。那樣的感覺真爽。喜歡吃,也就喜歡看人炒豆。一口鐵鍋架在街頭,鍋下是火焰,倒進白生生的黃豆,用一個鐵鏟子來回攪動。有時,我看著看著就走了神,忘記了腳步的移動。
女人的概念,一般情況下,是從母親開始的。而我,是從祖母開始的。童年,縣城的西門下,就是澇河。祖母牽著我的手,出西門,到了河岸上。最深刻的記憶是在秋天的黃昏。清冷的風吹過,輕輕地一聲聲嘆息,岸邊的樹便成了一種空曠靜態(tài)的意象。黃葉拼盡生命全部的赤誠從空中墜落,點染了蕭瑟的寒秋,昭示了生命成熟的厚重和滄桑。很快,天就黑了,星星點點滴滴地掛在天上。祖母讓我數(shù)星星,我總是數(shù)不清。祖母一聲嘆息,說:地上有多少人,天上就有多少顆星星。她的眼花了,看不見天上的星。后來,我長大了,才感覺到,天上的星星,是盛在祖母的心里了。
追述戶縣的歷史,似乎比秦腔久遠得多。漢唐時期,戶縣是皇室的后花園,稱上林苑。一首《上林賦》,既成就了司馬相如,也為戶縣這片土地留下豐富的想象?!半x宮別館,彌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閣……”皇家的公子哥們在此賦詩,狩獵,該是何等的風度啊。當然,這其中,是離不開女人點綴的。女人的氣息,笑影,以及她們的鬢發(fā)、長袖,會讓公子哥們滋生出溫柔的情感。
我六歲那年,隨著父母工作的調(diào)動,我們家遷往灃河邊的秦渡鎮(zhèn)。1979年的秋天,我再次走進這座縣城。那時,我已經(jīng)粗略地知道了它輝煌的歷史,但是它已經(jīng)遠離了昔日旖旎的風采。是的,一顆星,瞬間也會從夜空消失,別說一座宮殿,一處園林,那更渺小得不值一提。因此,面對著它的趨于平凡,我就有了儒生般的傷感。命運,就這樣暗示我與它將結(jié)下不解之緣。這是緣分,我沒有更好的選擇。
懷揣著一所中等師范的畢業(yè)證,我去位于東大街的戶縣一中報到。記得,是午飯后,學校門口有兩個女人在陽光下吵架,你一句我一句地對罵,像爆炒豆子的聲音。我始終也沒有弄清她們吵架的緣由。因為,我想盡快走進那扇鐵門,感受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
此后,我就蝸居在了縣城。說戶縣是個小西安,是因為它的城中心有一個仿照西安鐘樓建的建筑物。不過,它的名字換成了中樓。音沒變,可是,“中”和“鐘”,就成了不同的概念。八年后,我成了縣政府的秘書??h府大院,就在中樓的東邊。走進辦公室,一開窗,我就和它遙相對視。距它不到百米的地方,有棵古槐。樹的身圍很粗,陪伴這座縣城應(yīng)該有些年頭了。樹木的品種里,我尤其喜歡槐。秋風掃蕩的日子里,老槐細碎的葉子在樹根拱起的土地上堆積了一層深沉的黃色,與穩(wěn)健的青色樹干融合得自然和諧。蹲下身子,掬一捧槐葉,伸手一握,枯黃的葉應(yīng)聲而碎。碎葉流沙般地從指尖流淌,宛若品味生命的漫溯,撫觸時間的脈絡(luò)。我甚至不忍心踩踏那些鋪展在地上的落葉,因為,從吱吱呀呀的聲音里,我總能感受到葉子的心碎。夏天,沒有雨的日子,樹冠下的陰影里就圍著一些老女人。手里搖著一把蒲扇,不知疲倦地搖著。有時我想,她們是在無意識地守護著老槐的余生。有了這樣的想法,我會靠在樹身上,瞇著眼睛,歪著脖子,用手掌支起下巴,仰頭看著枝上的葉子。用這樣的姿勢來觀察自然界的景物,對我來說,就是快樂,就是幸福。
二
南方人到了西安,會感受到“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的景象。戶縣距離西安也就幾十公里,南面是秦嶺,北邊隔著渭河就是咸陽。咸陽市區(qū)往北是一道塬,黃土下埋著許多皇上。每處埋皇上的地方都堆起一架小山。一刮西北風,塵土首先光顧的,就是戶縣。因此,縣城的空氣里彌漫著塵土的味道。每日有無數(shù)的農(nóng)民工和車輛從鄉(xiāng)下駛進縣城,也把鄉(xiāng)下的泥土裹挾了進來。如果穿黑皮鞋,鞋面上半天就是一層塵土。男人們有應(yīng)酬,不穿皮鞋不行,女人們就隨意了。她們穿布鞋或那種平跟的休閑鞋,走起路來匆匆忙忙,看她們的神情,仿佛焦急去趕火車,或者到某個地方去救火。
縣城的女人大多來自鄉(xiāng)下,真正的居民是極少數(shù)。上世紀七十年代,城區(qū)也就兩萬多人。改革開放以后,城區(qū)的人口劇增到七八萬。那些女人有的是享受了“農(nóng)轉(zhuǎn)非”政策的,有的是跟著丈夫進縣城做生意的。還有,從鄉(xiāng)下嫁給縣城的干部職工或郊區(qū)的農(nóng)民,從鄉(xiāng)下的學校、商店、衛(wèi)生院調(diào)回縣城,從學校畢業(yè)分配到縣城工作。這是上個世紀進城的渠道,現(xiàn)在呢,渠道就更多了。比如在商場、農(nóng)貿(mào)市場租間門面房做生意,在美容美發(fā)店、茶秀、賓館飯店做服務(wù)員,在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姆,跑出租……在小城的歷史上,她們只是一個個過客,或者說一粒粒沙塵。但她們活得有滋有味。
在鄉(xiāng)下,女人通常比男人起得早。這是因為,她們要在太陽出來前做好全家的早餐。要是誰家屋頂?shù)拇稛熢谇宄康南脊庵猩?,是要遭人恥笑的。進了縣城后,她們依然維持著這種習慣。
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縣城的女人們喜歡吃辣子。那饞勁,絕對讓男人汗顏。順口溜中的“沒有辣子嘟嘟囔囔”是針對女人編的。女人們吃辣子,不是細細地放一點提味兒,而是當菜來食用,吃面條放辣椒,吃攪團放辣椒。飯碗里沒菜、沒油、沒肉能行,但要是沒了油潑辣子絕對不行。無論吃什么,都是紅紅的一碗。手里拿半個熱蒸饃,也要用辣子抹得紅彤彤的。我有時想,戶縣的女人性子急,說話像炒豆,是不是跟辣子吃多了有關(guān)?
不長時間,我的耳朵就習慣了女人們那種炒豆的聲音。我有熬夜的習慣。常常,還在夢中,就被女人的叫賣聲吵醒。樓下,是一條馬路。天還未亮,馬路上就響起了女人們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賣菜咧——割豆腐咧——誰要蜂窩煤——誰買雞蛋!”那“蛋”字,拖得尖細,悠長,像一把無形的錐子,刺破我夢境里某個溫柔的情節(jié)。樓里住的女人們這時會俯身在陽臺上,高聲吼道:“等一下!”只那么一兩分鐘的功天,她們就端著盤子,穿著拖鞋,踢踢沓沓地下樓。你仔細看去,說不定衣服上的某個紐扣還沒系上呢。
在縣政府辦公室上班的間隙,我常去的地方是中樓西南角。西南角原來是紅旗商店。這是一個時代味很濃的名字。后來經(jīng)過擴建,改名中樓商場,沿街開了許多門面房,經(jīng)營者大多是女人。我常去那里,是因為那里有一個郵電所,可以寄發(fā)稿件。老遠,無數(shù)雙女人的目光就伸長過來,揣測著我腳步的方向。我不喜歡被人關(guān)注,就低著頭,仿佛在想著心事。就這,她們還不肯放過我,這邊揚著嗓門喊:“買啥衣裳進來看——”那邊的嗓門更高:“吃啥?米飯、餃子、扯面——”
戶縣的面條有數(shù)十種。斜角面、擔擔面、尖尖面、油潑面、臊子面、擺湯面、涼拌面、漿水面、糝(戶縣人發(fā)zhen音)子面、炸醬面、麻什、扯面……都是女人們的拿手活。那種叫扯面的,她們做的又厚又寬,類似褲帶。做法是,將面和硬揉軟,搟厚、切寬。雙手扯住兩頭,在案板上使
勁地拌,發(fā)出“biang——biang”的響聲。下到鍋里煮熟。撈一條在碗里,無論是澆肉臊子,還是潑油辣子,或是番茄雞蛋做鹵,吃著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饑。
“面條像褲帶”。是關(guān)中八怪之首。關(guān)中地方大了,真正地道的,還是戶縣女人做出來的。西安的、咸陽的、寶雞的人來戶縣,都尋找“biang——biang面”吃。
有時,我中午不回家,就走進中樓西北角那家“大槐樹面館”,坐下,研究一些人的吃相。常常碰到一個中年婦女,人不胖,但總是要的大腕面。她噙住面條的一頭,腮幫子不停地蠕動,牙齒噘面時發(fā)出“biang—biang”的響聲。我觀察到了,她在東北角的地方開著水果店。進了面館,我不會那樣干坐著,否則不僅面館的女主人不高興,顧客也會視我為精神不正常者。那時,我也是個顧客,面前也會擺一碗慢慢地吃。不過,總也吃不出曾經(jīng)擁有過的感覺。上世紀七十年代學大寨時,我和村上的人去修太平河,每個生產(chǎn)隊都有灶。我吃過我們隊上壽娃他媽做的褲帶面。那才是正宗的。寬度二三寸,長度一米上下,一根面條可以撈一碗。那時修河,全憑人力。盡管干著拉車、搬石的重活,一個下午不知道肚子饑。我的胃就是那時吃壞了的。吃飯不要錢,我就不要命地吃。還記得,那個中午,我吃了兩大碗,下午受了涼,飯在肚子沒有消化,晚上胃疼得在炕上翻滾,被送進了鎮(zhèn)上的醫(yī)院。
我的毛病是,喜歡保留一些特別的印象。因此,看到那個筆畫異常復雜的“biang”字,總有一種親切感。
三
戶縣女人的溫柔細膩都融入了一些細節(jié)之中,或者說表現(xiàn)在一些被封閉的角落。我所看到的,不過都是一些表象。
一條鐵路從縣城的心臟穿過。十多年前,那兒還只能算是縣城的邊緣處,可是現(xiàn)在,它就成了縣城的要害部位。我記得,去年的時候,鐵路和秦戶路交叉的電線桿下,有一個三十歲左右賣草莓的女人。當然是春天,她瓜子型的臉上沐浴著沉靜和溫暖。我喜歡吃草莓,甜甜的,口感帶著柔潤。那天,我從那兒經(jīng)過時,就稱了一斤。誰知當我付錢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兜里沒裝一分錢。她看出我的尷尬,笑道:“拿走吧。你不是每天中午都從這兒路過么?”
買草莓的錢,第二天我是如數(shù)付給她了。漸漸的,天就熱了起來,她就再也沒有出現(xiàn)在那兒了。我不知道,她是鄉(xiāng)下的女人呢,還是縣城里做二手生意的女人?以后很長一段時間,我跨過鐵路的時候,總是無意識地朝那個電線桿下瞥一眼。那兒空蕩蕩的,我感到缺少了什么似的。我始終記得她那張如草莓一般紅紅艷艷的笑臉,以及柔潤的語調(diào)。但是,如果某一天在其它地方碰到她,我不敢確定,我還能認出她來。有些事,有些人,遠離了特定的環(huán)境,你真的不能相信你的記憶和判斷。除非,你有什么特異功能。
與眾不同的女人,藏匿在這個縣城的角角落落。去年冬天的一個傍晚,我去縣醫(yī)院探視一位身患絕癥的老婦人——她曾是我值得尊敬的上級。堅毅、沉靜、孤寂。這是她駐留在我腦海里的印象。她是從縣人大副主任的位子上退下來的。每年的中秋和春節(jié),我都會去登門看望她。在病房里找不到她,我就來到住院部大樓前的花園里。果然,她坐在一條石凳上,安靜地注視著地上的樹葉、花葉、草葉。夕陽下,四處飄落的黃葉泛著金黃色的光。我輕聲地呼喚著她,她回過頭慈祥地對我一笑,臉上竟沒有絲毫我所擔心的悲傷。我陪她坐下,只是坐著,因為任何安慰都失去了意義。她撿起腳下的一片樹葉注視著。那是一片極規(guī)則的楓葉,伸出七只工整的角,在夕陽的紅暈下泛出一片金黃色。她在微笑,是那種讓人欣慰的笑容。我被她的笑容深深地觸動了,情不自禁地也撿起一片楓葉注視著,仿佛注視著自己的生命一般。
離開老人,我突然想起歐·亨利的小說《最后一片落葉》。那是一個由一片藤葉演繹出的經(jīng)典故事:病床上的喬安娜看到窗外的爬山虎葉子不斷被秋風吹落,不無傷感地說,最后一片葉子代表她自己的死亡。老畫家貝爾曼用畫筆畫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葉,掛在喬安娜病房的窗前。喬安娜綻放出了往日的笑容,精神日漸好轉(zhuǎn),終于活了下來。我知道,這只是一個故事。但誰能否認生命中的奇跡呢?我的老上級,那位患了絕癥的老婦人,在燦爛的晚霞下,那樣專注地注視著一片落地的楓葉,無疑是在感慨歲月的短暫,留戀往昔的時光。
四
戶縣這個地方,漢唐時期的富人也許很多。但是現(xiàn)在,有錢的男人就很稀罕,于是縣城的女人們非常在乎小錢。在菜市場她們會為幾分錢和賣菜的人爭執(zhí),買衣服一般是先看價格,上百元的衣服不管怎么喜歡也舍不得掏錢??措娨晻r盡量把音量調(diào)到最小——她們以為音量越小耗電越少。淘了菜的水、洗了衣服的水一盆盆地攢著用來沖馬桶。即使住在六樓(七層的居民樓基本沒有),也不愿雇人把剛買的蜂窩煤、煤氣罐搬上去,寧愿累得腰酸腿疼也要自己搬。戶縣遠遠不到享受天然氣的地步,雖然家家有了煤氣灶,也還是舍不得蜂窩煤爐??h城的人們幾乎家家都盤炕,磚砌的,很漂亮。蜂窩煤爐白天做飯燒水,晚上燒炕。冬天,女人們離不開炕,坐在炕上納鞋底、織毛衣、打麻將。盤了炕冬天就可以不用電褥子,也不用安暖氣和空調(diào)。節(jié)儉歸節(jié)儉,但她們毫不吝嗇。誰家吃好的,忘不了叫來鄰居、朋友共同享受。別人來借東西,她們認為是瞧得起自己,滿面笑容地拱手相送。
我想,作為古時的京畿之地,這里的女人們應(yīng)該不會陌生粉飾玉簪。當然,我指的是古時的女人們。現(xiàn)在呢,女人們總是抱怨跟不上時代。電視上閃出的化妝品廣告對她們而言只能是精神的享受。走進超市、商場也只是瞧著那些化妝品滿足一下眼饞。也有慷慨解囊的,但往往是“降價”了才“瀟灑”一回——這時,新的化妝品又上市了。她們羨慕電視廣告中的美女,但要是丈夫也在旁邊勾著眼睛看,她會當著丈夫的面朝地上吐口唾沫:“妖精貨!”解恨,精煉,連個感嘆詞都不用。
有一次,我在東關(guān)十字北邊的人人家超市門前上了輛出租車。屁股沒坐穩(wěn),車門還沒關(guān),一個女人的嗓音就響起來?!吧兜胤?”語速緊湊,簡潔。是個女司機,年齡也不大。我關(guān)了車門,開了句玩笑:“你比我還著急呀?”她說:“今天背霉得很,在縣城里空轉(zhuǎn)了七八個來回”。一路上,她的話就不斷線。不是嫌前面的車走得太慢,就是抱怨十字路口紅燈的時間太長,再有,責怪某個行人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那天,好像下著淅淅瀝瀝的雨,我?guī)状蜗氪驍嗨脑?,討論些天氣之類的話題,但總是找不到她說話的縫隙。無奈,我就看著落在窗玻璃上的雨點,努力讓心靈變得滋潤一些。
想到一個比喻:城市是一個蛛網(wǎng)。男人們守著網(wǎng)的疆域,女人們則像蜘蛛一樣,來來回回地穿梭。誰能知道,她們在忙碌些什么?近些年,務(wù)花養(yǎng)草,成了縣城女人們的嗜好。誰家的陽臺上,沒有幾盆花草?男人們事多,再加上粗心,施肥,剪葉,澆水,都成了女人的活兒。漸漸的,東大街的府興巷,就成了花市。
豬耳朵,是一個粗俗的名字。想不到,它會以盆花的形式出現(xiàn)。而且,現(xiàn)在依然被妻子養(yǎng)在院子。上世紀末的時候,我家在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的地方蓋了棟帶院子的小樓。妻子在院子務(wù)著蔬菜,從沒有動過養(yǎng)盆花的念頭。去年冬天,她不知在哪兒弄回來一盆豬耳朵。它的形狀普通極了,宛若豬的耳朵,肥厚,圓胖,肉肉的。一種極其普通的草,妻子卻不愿委屈它,用花盆裝著。為了讓它的葉片有一副潔凈的面容,她在街上買了一個帶嘴兒的灑水壺,天天給它噴水??粗拮訛⑺臉幼?,我有點想笑,又不想掃妻子的興致,就由她擺弄。
那盆豬耳朵,既然起了一個卑微的名字,也就如同小城的女人,普普通通的生長著。刮風,下雨,大紅的日頭,都不用操心。它生長的速度極快,不知不覺的,就長了滿盆。今年開春的時候,妻子嫌那個盆小,又換了一個更大的盆。有了生長的空間,它也就不負人心,蓬蓬勃勃地生長著。到今年夏天,它竟然覆蓋了整個盆子,顯示著頑強的生命力。我想,它沒有塵世的欲望,也不會開花結(jié)果,但是無法遮蓋它的高尚。它無法贏得人們羨慕的目光,就只有忍耐著寂寞和冷落,堅守著自己的樸實和清貧,享受著屬于自己的歡樂。是的,一種植物,和人類一樣,即使普普通通,它也不言放棄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