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雖然《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占高考政治試卷內容的比例只有約10%,但它包含35個具體考點,并且與《政治生活》有部分相近的內容,如何優(yōu)化、選擇有效的復習策略,同學們在復習中存有一定困惑。復習中通過使用比較的方法,能夠幫助同學們將模糊、易混的知識清晰化,形成正確認識?!秶液蛧H組織常識》中有許多需要比較的知識,以圖表的方式記憶很便捷。本文結合近年復習實踐和部分高考試題的考查特點,介紹比較法在《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復習中的運用,供同學們復習參考。
一、不同模塊間考點的比較
《政治生活》與《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兩部分知識,同學們在復習中常?;煜?。兩部分知識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前者以生活邏輯為主線組織課程內容,生活化、基礎化;后者采用專題的方式組織課程內容,專題中部分涉及《政治生活》的基礎知識,但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對《政治生活》知識進行了延伸和擴展。以“國際組織”部分的考點為例:通過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政治生活》簡單介紹了國際組織的通識知識,而《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則比較詳細地介紹了聯(lián)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歐洲聯(lián)盟等國際組織,并分析說明中國與它們的關系。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后者要求更高。比較清楚它們之間的區(qū)別,才能更好把握復習的深度,解題時避免張冠李戴。高考試題的設計也體現(xiàn)著上述特點。
例1:(2009年山東卷第36題)
由于貧困和連年戰(zhàn)亂等原因,亞丁灣、索馬里海域的海盜問題日益嚴重,威脅了國際重要航道的安全。聯(lián)合國安理會依據(jù)《聯(lián)合國憲章》作出協(xié)議,授權外國軍隊與索馬里過渡政府合作打擊海盜。美國、俄羅斯等國戰(zhàn)艦陸續(xù)開赴該海域,我國政府也于2008年12月派出了護航艦隊。
(1)聯(lián)合國安理會作出打擊海盜的決議體現(xiàn)了其什么職責?
(2)假如你是外交部發(fā)言人,請結合材料,闡述我國政府在國際社會打擊索馬里海盜問題上的主張。
解析本題以打擊亞丁灣、索馬里海域的海盜問題為切入點,考查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題考查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職責,即考,占、“聯(lián)合國的作用”,解題的關鍵是審清主語“聯(lián)合國安理會”,根據(jù)該關鍵詞組織答案即可;(2)題屬于角色轉換型的開放性試題,考查考生對考點“理解中國在聯(lián)合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掌握情況。解題的關鍵要結合材料從聯(lián)合國、索馬里、中國等宏觀方面多角度闡述我國政府的主張。
參考答案略。(以下同)
復習中,大家還可以就下列考點進行具體比較。
二、不同專題間考點的比較
《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的專題二、專題三、專題四,英國、法國、美國、中國四個國家同屬于代議制,但其反映的階級本質、權力運行的原則等存在巨大差異。
這方面的高考試題的設計也能給復習帶來一定的啟示。
例2:(2009年海南卷第27題)
我國全國人大與英國議會定期交流機制建立于2006年1月。2007年9月6日,應全國人大中英友好小組的邀請,以本查普曼為團長的英國議會中國小組代表團來京,出席雙方交流機制第二次會議。雙方同意,今后將正式會議每年舉行一次增加為每年兩次。
我國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是不斷推進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內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要積極借鑒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絕不能照搬西方的那一套,絕不搞多黨輪流執(zhí)政,“三權分立”、兩黨制。
說明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英國議會制度在政體結構上的差異及本質區(qū)別。
解析該題選擇西方議會民主制中的英國與我國進行比較,切入點是政體結構,即主要是指國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之間的關系。因此,比較它們之間的差異,腎緊圍繞三者之間關系組織答案。區(qū)別主要突出它們的階級本質的不同。
復習中,大家還可以比較我國和美國的國家結構形式,比較美國、中國政黨制度與其國體與政體的關系,比較美國與中國權力運行的機制等。
三、同一專題內考點的比較
同一專題內的考點有其內在的聯(lián)系,但研究的角度或切入點又有區(qū)別。通過比較更有利于復習中夯實基礎知識。以英國、法國、美國的政體比較為例加以說明。
下面來學習高考試題測評的角度和方式。
例3:(2009年江蘇卷第36題)
英國在17世紀中期爆發(fā)資產階級革命,曾一度推翻國王、建立共和國;“光榮革命”后君主制經過改造得以保留下來,并逐步形成了為資產階級政權服務的君主立憲制政體。法國在18世紀資產階級大革命中,徹底摧毀了封建專制制度,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其政權組織形式幾經變化,形成了半總統(tǒng)半議會制政體。
簡述英法兩國在政體結構上的差異。
解析本題以英法兩國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體為背景材料,考查“英法兩國在政體結構上的差異”。學生回答過程中存在基礎知識表述不全或不準確的現(xiàn)象。丟分多的點是:“英國議會是最高立法機關和最高權力機關;法國議會只是立法機關”。由于復習中沒有對二者的不同作全面比較,學生丟分很遺憾。
復習中,大家還可以對同專題內的以下考點進行比較:理解民主與專政的關系;說明國體與政體的關系;了解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和總統(tǒng)制;了解單一制和聯(lián)邦制的區(qū)別;比較英法兩國政體的異同;了解英法兩國政體不同的原因;比較聯(lián)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合組織、歐盟的宗旨和作用等。
《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中的有些考點未必需要通過比較法進行復習,可以使用問題探究法,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熱點案例分析法,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觀點;演繹法,在推理中發(fā)現(xiàn)觀點的內在聯(lián)系等。
東盟
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東盟)又稱東南亞合作組織(東合),是一個集合了東南亞區(qū)域國家的國際組織。東盟成立初期,主要任務之一為防止區(qū)域內共產勢力擴張,合作側重在軍事安全與政治中立,冷戰(zhàn)結束后各國情勢趨穩(wěn),開始轉向加強區(qū)域內經濟環(huán)保等領域的合作,并積極與區(qū)域外國家或組織展開對話與合作。東盟在談判協(xié)商時采取東協(xié)模式(或稱亞洲方式),即對成員國內政、領土和主權采取不干涉原則。而許多具爭議性的議題,往往因東協(xié)模式無法取得共識而遭擱置。《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成立宣言》確定的宗旨和目標是:
(1)以平等與協(xié)作精神,共同努力促進本地區(qū)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fā)展;(2)遵循正義、國家關系準則和《聯(lián)合國憲章》,促進本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3)促進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和科學等問題的合作與相互支援;(4)在教育、職業(yè)和技術及行政訓練和研究設施方面互相支援;(5)在充分利用農業(yè)和工業(yè)、擴大貿易、改善交通運輸、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進行更有效的合作;(6)促進對東南亞問題的研究;(7)同具有相似宗旨和目標的國際和地區(qū)組織保持緊密和互利的合作,探尋與其更緊密的合作途徑。東盟目前共有10個正式的成員國,另外還有一個候選國和一個觀察國;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一個候選國東帝汶和一個觀察國巴布亞新幾內亞(自1976年起)。